《菊次郎的夏天》——就像在夏日吃上一口最冰爽的西瓜;你會感到身心愉悅,感嘆一句「夏天真好」。
北野武拍攝於1999年的《菊次郎的夏天》;
上映就被提名坎城金棕櫚獎,挺進了豆瓣Top250,成績斐然。
01
導演北野武,地位與黑澤明並肩,被譽為日本九十年代影壇的「扛把子」。
影迷稱他的影片風格為「削落美學」。
北野武的作品中,經常出現的是藍色的基調,突發性的暴力,打破規範的臺詞。
誰也想不到,擅長於暴力美學和探究對人性的思考的北野武;
最受歡迎的卻是這部講述成長的《菊次郎的夏天》,溫情而明媚。
02
本片除了導演實力非凡之外,久石讓的配樂也讓影片錦上添花。
可以這樣說,你可能沒有看過本片,但你一定聽過這裡面的配樂《summer》。
輕快的曲調,就讓人感覺漫步在鄉下的田野一般;
聽的都是蟬鳴聲,看的都是螢火蟲的微光,碧綠的田野。
就算心情不好,聽到這首鋼琴曲也會忍不住微笑呢。
03
《菊次郎的夏天》講述的故事很簡單,就是一個小男孩找媽媽以及一個老男孩找回自我的故事。
時讀三年級的正男自幼喪父,與奶奶同住。
暑假的時候,因為收到媽媽的一封信,萌生了千裡尋母的想法。
可是一個小學生,他又沒錢又保護不了自己呀。
於是,鄰居熱心阿姨就贊助了他,還派出自己混子老公貼身護送。
而這個混子老公就是片名中的菊次郎,由導演北野武扮演。
在大家眼中,菊次郎整日渾渾噩噩,遊手好閒,斤斤計較,怎麼看都是個不學無術的小混混。
而菊次郎也不負眾望,在出發的第一天,就把旅費輸光。
於是一大一小,只能徒步出發愛知縣。
旅途中,可以說是日本旅遊宣傳片(劃掉)。
陽光,翠綠的田野,玉米地、向日葵、泛舟、湖上垂釣構成絕美的田園風光。
旅途中遇到的人也是各式各樣的有趣:
有變態基佬光頭大叔、善良不收房錢的服務員;
熱情帶他們一程的情侶、四處流浪的詩人。
04
旅途雖然有趣,但也是歷經九九八十一難:
首先由於沒錢,他們只能走路。
途中去遊泳,不會的菊次郎又裝腔作勢,結果自己來了個倒插蔥差點淹死。
走路太累了,於是想到坐順風車。
可是在車站等了兩天兩夜都沒人願意帶他們順風車。
在廟會上,菊次郎想佔小便宜卻挨揍,還騙正男說是從樓梯摔下來的。
最後,還是四處旅遊的詩人,將兩人帶到了正男媽媽的新家附近。
05
可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正男的媽媽已經成了新家,幸福美滿。
正男連立錐之地都沒有,只能黯然離去。
無奈的菊次郎只好搶了飛車黨的一個鈴鐺,送給正男。
說搖動這個天使鈴鐺,就會有天使出現保護他。(大概,這就叫做搖人吧)
可是,天使沒見到,就搖來了四個大叔。
『天使終究是不會來的。可是我們還有北鬥七星。』
他們就是菊次郎、好人先生、光頭佬、肥佬。
『先生,來一起玩吧,為了那孩子。』
四大一小在青青河邊玩起「一二三,木頭人」的遊戲
放肆的笑聲透過屏幕,讓觀眾也感受到了這份純粹的快樂。
『夏天就這麼過去了』,對正男和菊次郎而言,都是一個難忘的夏天。
06
人生就像一次旅程,沿途會遇到各種風景,但最後我們都要回歸。
原本內向靦腆的小男孩,現在抬頭挺胸;
踏著輕快的步伐,正如配樂一樣,充滿了希望和生機,踏上了回家之旅。
而為什麼本片叫做《菊次郎的夏天》,不是《正男找媽媽》呢?
影片中菊次郎的媽媽在他小時候就和別人私奔。
年幼的菊次郎幾乎沒有感受過母親的溫暖。
而經過這個夏天,這個不靠譜男孩終於學會了「愛」的含義;
也有了勇氣去透過玻璃看看養老院裡自己的母親。
所以,影片內在其實是講菊次郎的尋回自我之旅,;
其實也是導演北野武對父親的懷念之情。
在《菊次郎與佐紀》一書中,他寫到菊次郎是北野武父親的名字。
電影裡,菊次郎和妻子的設定正如導演父母現實中的樣子。
北野武與母親北野佐紀
在北野武的自傳中有這麼一段話:
「《菊次郎的夏天》說來真讓人難為情啊。這部片子的話,畢竟還是有些味道,自己的味道。真是沒辦法啊」
在電影裡飾演自己的父親,也許就是北野武對父親一種特殊的祭奠方式吧。
《菊次郎的夏天》定檔9月25號,你們會想在影院重溫這部溫馨又搞笑的影片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