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觀中國特刊丨2020,難忘那抹「中國紅」

2020-12-27 上遊新聞

這一年

不平靜  

更不平凡

這一年逆風破浪  

成就非常在浩瀚太空中在廣袤大地上在無數個難以忘懷的時空定格裡總有一抹紅色讓人過目不忘

那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大地上最炫的紅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茫茫草原

一顆流星劃破天際

九天雲外攬月回

這一刻

中國再次創造歷史

國家航天局12月4日公布的照片中,嫦娥五號探測器攜帶的一面由新材料製成、僅12克的五星紅旗展示在月球表面。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供圖)

可上九天攬月

可下五洋捉鱉

是幾代中國人的夢想

一次次苦盡甘來

一次次闖關奪隘

一棒接著一棒

在探索未知的徵途上

中華兒女的腳步從未停歇

11月28日,在海南省三亞市南山港,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紀錄的「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隨「探索一號」科考船勝利返航。 新華社記者 陳凱姿 攝

海底一萬米

太空無窮盡

一道道壯麗的航跡

標註著創新的坐標

勾勒出復興的足跡

閃耀的紅色是鍥而不捨的堅持是躊躇滿志的信心

10月1日,國家航天局發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探測器上的五星紅旗光彩奪目,呈現出一抹靚麗的中國紅。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供圖)

心之所向

無問西東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牧星耕海  未來可期

6月23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我國全面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新華社發(胡煦劼 攝)

挑戰何止在海空

中華大地上

也譜寫著氣壯山河的篇章

寒風凜冽 

江城封閉

武漢告急  荊楚告急

一方有難  八方支援

白衣執甲  逆行出徵

那一刻身後的紅色 是一往無前的無畏

2月17日,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員抵達武漢天河機場。新華社記者 黎雲 攝

你若性命相託

我必全力拼搏

每一個生命奇蹟背後都是永不放棄的努力

只要有一線希望

就不惜一切代價

那一刻頭頂的紅色 是永不言棄的堅毅

4月24日,武漢協和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董念國(中)為新冠肺炎患者實施肺移植手術。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每一個點讚

都在傳遞力量

所有的「重生」

都在詮釋

生命至上  人民至上

那一刻胸前的紅色 是以命相拼的執著

5月8日,武漢協和醫院醫務人員向新冠肺炎患者成功撤除ECMO表示祝賀。新華社發

一封封請戰書

一道道口罩痕

一隊隊物資車

……

武漢 

從來不是一座孤島

湖北 

從來不是孤軍作戰

4月15日,北京協和醫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隊員在撤離前集結。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4萬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醫務工作者集結湖北,與當地醫務人員一道,展開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湖北保衛戰。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這不是一群人的戰鬥

而是全中國的戰役

加班加點的建設者

大愛無疆的志願者

緊急攻關的科研人員

堅守崗位的社區工作者

……

中華大地

億萬人民一條心

上下卯足一股勁

鑄就牢不可摧的鋼鐵長城

那一刻 

心中的紅色 

是捨我其誰的責任

2月29日,「W大武漢緊急救援隊」隊員朱偉將國旗插在車上。疫情期間,由志願者組成的「W大武漢緊急救援隊」接送缺乏交通工具去醫院的待產孕婦,成為即將出生的新生命的「擺渡人」。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沒有一個寒冬不可逾越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我們挺過來了!

4月15日,武漢市民自發上街送別北京協和醫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今朝送君處

草色如許新

那一刻手中的紅色 是發自肺腑的感謝

幸得有你  山河無恙

聚散有時  後會有期

4月15日,武漢市民揮舞國旗,送別北京協和醫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9月16日,圓滿完成協助香港特區抗疫任務的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隊員們離開香港,香港市民夾道歡送。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去時星辰動 

還家歲月流

英雄凱旋日 

欲語淚先流

那一刻

舞動的紅色

是朝思暮想的牽掛

是久別重逢的欣喜

4月7日,國家援鄂醫療隊隊員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與到場迎接的親友相見,期待著14天隔離後的團聚。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念念不忘 生生不息

滿目紅色中

挺立著中華民族的不屈脊梁

傳承著綿綿不絕的精神力量

10月1日,一批馳援過武漢抗疫的江蘇醫療隊隊員重回武漢,曾經並肩戰鬥的江蘇援鄂醫療隊員吳衛娟(右)和武漢市江夏中醫院的董璇(左)再度相逢,喜極而泣。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最高禮讚 

致敬那激蕩人心的壯舉

那一刻

窗外的紅色

是民族精神的凝結

中國精神

在抗疫中

淬鍊在磨礪中升華

9月8日上午,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集體乘坐禮賓車,在國賓護衛隊的護衛下前往人民大會堂,參加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新華社記者 劉彬 攝

病毒沒有國界

疫情不分種族

大疫當前更見患難真情

異國夜空

紅色閃耀

只要心中有光

世界就有希望

2月18日,伊朗首都德黑蘭地標建築自由塔上演燈光秀,為中國抗擊疫情加油。新華社發(艾哈邁德·哈拉比薩斯攝)

大疫當前更顯責任擔當

從一罩難求到支援全球

中國製造全面動員

走出國門的中國紅

是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疾呼

是同擔風雨、命運與共的溫暖

3月15日,瀋陽海關工作人員檢查捐贈給日本的防疫物資。當日,捐贈日本的防疫物資從瀋陽發往日本,助力日本抗擊疫情。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4月6日,中國援助18個非洲國家的抗疫物資運抵加納首都阿克拉。新華社記者 許正 攝

5月1日,在斯洛維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機場工作人員搬運中國援助的抗疫物資。物資包裝箱上貼著中斯兩國國旗,並寫有中斯文「心相連 共抗疫」字樣。新華社記者 彭立軍 攝

走出至暗時刻

生活生產全面恢復

復工復產加快推進

琅琅的讀書聲

熟悉的煙火氣

又回來了

一個有聲的中國

一個流動的中國

又回來了

那一刻

飄揚在中國大地上的紅色

是蓬勃向上的生機

9月1日,武漢中學舉行開學典禮。當日,武漢市2842所中小學、幼兒園迎來開學,百萬學子重返校園。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10月5日,湖南長沙太平街上人群熙熙攘攘。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歲月靜好

只因有人負重前行

我們不會忘記

他們

抗洪搶險

搏擊風浪

一抹紅色

守護家園  心如磐石

7月16日,在江西省九江市,退役軍人張恆扶正防洪哨所門前的國旗。洪水來襲,曾服役於天安門國旗護衛隊的張恆同父親一起投身防汛抗洪戰鬥。他說,過去我護衛的是國家的榮譽和尊嚴,現在我守衛的是父母和家鄉。新華社記者 周密 攝

他們

馳騁沙場

守衛邊疆

一抹紅色

保家衛國  熱血滿腔

10月1日,西藏阿里軍分區某邊防團巡邏分隊官兵沿山脊向點位行進。新華社發(劉曉東 攝)他們金戈鐵馬去馬革裹屍還一抹紅色銘記正義之戰致敬英雄兒女

9月27日,在瀋陽桃仙國際機場,禮兵在殮放志願軍烈士遺骸的棺槨上蓋上國旗。當日,第七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由中國空軍專機護送從韓國接回遼寧瀋陽。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迎著朝陽

五星紅旗一次次升起

那是

中華大地的背景

中國精神的底色

那是

華夏兒女心頭

永不褪色的鮮紅

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國旗儀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9月25日,在西藏昌都市江達縣崗託村,普巴在屋頂上換上嶄新的國旗,這是他每月進行一次的「儀式」。今年是昌都解放70周年,普巴說,現在我們的美好日子,是解放軍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這份恩情,我們不會忘記。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向前!

再向前!

在改革開放的橋頭堡

挺立潮頭  銳意進取

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攻堅克難  滴水穿石

10月1日,警用直升機懸掛著五星紅旗飛過上海黃浦江上空。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

3月20日,西藏林芝市西日卡村村民代表在村委會小廣場舉行升國旗、唱國歌儀式。61年前,五星紅旗在西日卡村冉冉升起,開啟了一個村莊和一面國旗不可割捨的情懷。從此,升國旗成為這個雪域山村不變的傳統。鮮豔的國旗,印記著西日卡村農奴翻身解放的歲月,見證著邊陲村莊日新月異的變遷。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在春日的田野上

播撒希望

在深山的校園中

播種夢想

向前的每一步

匯聚成國家向上的步伐

4月30日,拖拉機在西藏那曲市尼瑪縣當穹錯旁舉行的春耕典禮上行進。新華社記者 侯捷 攝

6月2日,位於山西省陵川縣古郊鄉的馬武寨寄宿制小學舉行升旗儀式。這所「麻雀小學」只有7名學生,是方圓幾十公裡內唯一的學校。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向上!

再向上!

在地球之巔

感受那抹紅色的心潮澎湃

見證中華民族的奮發昂揚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他們在峰頂豎立覘標,安裝GNSS天線,開展各項峰頂測量工作。45年前的這一天,中國人首次將覘標帶至珠峰峰頂。新華社特約記者 扎西次仁 攝

哭過 笑過 感動過

愛過 拼過 奮鬥過

這一年 刻骨銘心

這一年 盪氣迴腸

不忘過往

逐夢前行

牢記心中底色

向著夢想

出發!

再出發!

原標題:鏡觀中國特刊丨2020,難忘那抹「中國紅」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2020,難忘那抹「中國紅」
    這一年不平靜 更不平凡這一年逆風破浪 成就非常在浩瀚太空中在廣袤大地上在無數個難以忘懷的時空定格裡總有一抹紅色讓人過目不忘那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大地上最炫的紅那是中華大地的背景中國精神的底色這一年不平靜 更不平凡這一年逆風破浪 成就非常在浩瀚太空中在廣袤大地上在無數個難以忘懷的時空定格裡總有一抹紅色讓人過目不忘那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大地上最炫的紅那是中華大地的背景中國精神的底色
  • 七一:難忘雪中那抹紅
    消無聲息的雪默默地下了一夜滿世界都是銀裝素裹每年冬天最期待的就是下雪下雪的時候就想起那雪中的紅多少年了雪地裡的那抹紅色一直燃燒到現在那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那時候雪後的陽光很明媚一個紅衣女孩和一個男孩在曠無人煙的雪地裡追逐嬉戲打雪仗那是個無風的午後那天的陽光很明媚那年的冬天好溫馨一直溫馨了好多年當初打雪仗的地方後來變成了公園當年的樹木田野雪地房屋早已經面目全非自從成了公園這裡的人就多了起來
  • 金科推出《美鄰》特刊 記錄「中國家庭的幸福生活」
    2019年,金科走進了70個中國家庭,以最平實的方式書寫、記錄了70個美好故事,通過一年時間收集、採編,推出《美鄰》特刊「中國家庭的幸福生活」。《美鄰》特刊。  《美鄰》特刊中,從白領轉變到創業者的喬治&龍倩,再到堅持「布衣精神」的「大師兄」孫麗豔,眾多從事「衣飾」相關工作的人;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藍灰黑到90年代初的個性和多變,再到21世紀的感知美好。金科與眾多衣飾行業工作者,用一篇篇飽含溫情的故事,帶領讀者感受設計的溫暖。
  • 朱一龍登《中國新聞周刊》終特刊封面,紳士優雅又極其的迷人
    昨日,《中國新聞周刊》發布2020年終特刊封面,年度演藝人物朱一龍與其他年度人物一起登上了這則封面。今日下午,官方放出了一則小視頻,身著黑西裝的攏龍在鏡頭前執行脫帽禮,紳士優雅又極其的迷人!朱一龍,1988年4月16日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中國內地男演員、歌手,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2006級表演系本科。
  • 我是月球上那抹鮮豔的「中國紅」
    熾熱的紅、燦爛的黃,我的高光時刻足以讓全國人民振奮。 長30釐米、高20釐米,重量僅11.8克。別看我體格不大,但本領超強,從零下150攝氏度極低溫到零上150攝氏度超高溫、紫外線直射,都能應對。 出自「名門」,才能練就這一身硬功夫。
  • 【徵文】2020,我在中國
    旨在記錄來華留學生在2020年這個特殊年度中不平凡的經歷,促進不同國家青年一代的人文交流,展示各國來華留學生風採,由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主辦,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承辦的「我與中國的美麗邂逅」徵文活動得到了廣大來華留學生的積極響應,並湧現出一大批優秀作品。中國網作為本次活動的獨家官方網絡媒體支持單位,特刊發部分獲獎優秀作品,以饗讀者。
  • 星期特刊丨胸章帶血
    3號……」教官不論是嚴刑拷打,還是威逼利誘,他從這名中國軍人的口中,始終聽到的是數字3——楊振用中國特種兵的堅韌和剛毅,也把代號3深深刻在了教官的腦中。教官見他始終不屈不撓,就像一個鐵打的男人,向他豎起了大拇指。至今,楊振都在懷疑教官是否知道他的真實姓名,冷酷的教官在5個月集訓中,只露出過一次微笑。
  • 拉美詩歌雜誌《筆記本》首次為中國詩人辦特刊 莫言、吉狄馬加...
    8月7日智利當地時間,巴勃羅·聶魯達基金會詩歌雜誌《筆記本》「中國當代詩歌」專刊出版。據聶魯達基金會執行主席費爾南多·薩艾思·加西亞表示,本期是獻給中國詩人的特刊,也是《筆記本》歷史上第一次推出一個國家的詩歌特刊。
  • 洞見丨浩瀚星空裡的中國腳步
    洞見丨浩瀚星空裡的中國腳步 2020/12/18 14:51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遊歷 瀏覽:900
  • 今日快評丨如果奇蹟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這一抹閃耀月面的「中國紅」,是我們科學探索的最靚底色,更是我們邁向航天強國的最大底氣。歐陽金雨王者歸來!今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鏡觀中國丨新華社國內新聞照片一周精選
    走進「中國冷極」——根河       這是根河市雪景(1月26日攝,無人機照片)。       內蒙古呼倫貝爾根河市位於大興安嶺深處,這裡年均氣溫為零下5.3攝氏度,被譽為「中國冷極」。       「在我爬上直升機的瞬間,船身中部被大浪擊中,一個大窟窿直往裡吸水,如果我動作再慢一下就會被卷進去,那幾乎不可能活著出來。」 王偉正講述著自己救助生涯所遇到的險情,瞬間就可能決定生死的險境讓他至今仍心有餘悸。       對於交通運輸部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以下簡稱「南一飛」)的救生員們來說,遭遇生死險境是每個人共有的回憶。
  • 我在中國的2020丨真實記錄武漢的日本人 爆紅半年後這樣說 →
    有的日本人對我說,你肯定收了中國政府的錢,你是間諜。他們說的不對,我們只是自己想拍,所以去拍而已。」《好久不見,武漢》2020年,來自日本、居住在南京的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因為拍攝「解封」後的武漢而聲名鵲起。
  • 2020年紫禁城開運禮,最是那一抹中國紅
    多少王朝迭代、命運浮沉、聚散悲歡在這裡上演,但在幾百年的滾滾車輪裡曲終人散後,唯這抹赤豆般的紅依然如故。 於是,故宮也順勢成為中國最大的文化現場—— 世界現存規模最大的木結構建築群,代表古中國建築技藝的超高水平;
  • 互動丨難忘2020——這些封面背後的故事
    ——2020年第1期《軍嫂》封面人物 王柳軍封面人物丨王柳軍:看似清秀的軍嫂,卻是「拼命三娘」——2020年第6期《軍嫂》封面攝影者 方超封面人物丨接過前輩鋼槍 承續家國情懷——翼下傘花,飛行員父親與傘兵女兒
  • 星期特刊丨「刀鋒戰士」鄭明崗:一條腿立起的人生高度
    最讓他難忘的是,戰友們還給他帶來了馬欄山區獨有的馬欄花。這種生命力極強的野花,嚴寒凍不死、驕陽曬不壞、狂風颳不倒。在老營區飯堂門口,就種著一片馬欄花。那是老兵們從山上移栽過來的,也是中隊官兵薪火相傳、紮根山區的精神象徵。「班長,你要像馬欄花那樣遇到困難不低頭、遇到挫折越勇敢!」「你是我們新兵的榜樣,不能輕易被打倒!」
  • 星期特刊丨為戰而生
    戰士們看著滿嘴是泡的王剛,個個紅了眼圈,誰也不肯吃,王剛笑著說:「我是老特戰隊員了,身體比你們壯。」在溝壑縱橫、陡巖峭壁、叢林茂密的荒山中找20多人,如同大海撈針。但擔負主力搜捕任務的特戰隊員們堅信:肯定還在山裡,而且距離越來越近。這是一場特殊戰場的特殊戰鬥。擔負搜索任務的十餘名特戰隊員乘直升機索降到一個山谷中,對方圓近十公裡的地域進行搜索。
  • 《讀者》(原創版)榮獲「2020年度中國版權最佳內容創作獎」
    2020年12月10日,「2020年中國版權年會」在珠海召開,年會公布2020年最具版權價值排行榜(圖書、網絡文學、網路遊戲、軟體),頒發中國版權年度突出貢獻獎
  • 時政微視頻丨澳門2020:盛世蓮花別樣紅
    時政微視頻丨澳門2020:盛世蓮花別樣紅 2020-12-20 16:52:52   來源:央視網
  • 《中國夢想秀》入選《光明日報·兩會特刊》 記錄為幸福生活奮鬥的...
    視頻:聽障兒童合唱團 夢想180天唱出動人「阿卡貝拉」 中國夢想秀180225改版歸來的第十季《中國夢想秀》,將一個又一個平凡人的中國夢想搬上了舞臺。在180天的時間裡,節目以記錄者的姿態真實展現了平凡人的追夢旅程。
  • 非凡2020丨一隻口罩背後的中國製造
    2020年已至尾聲,在這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間,是什麼讓中國風雨兼程、勇毅前行,交出「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中國之聲中國經濟年終特別報導《非凡2020》,用聲音刻錄中國經濟這一年。今天播出《一隻口罩背後的中國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