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當黃木林大姐將籌集的18000元愛鳥護鳥善款交到梁一元手中。(12月19日《湛江日報》)
「當梁一元領著記者向島內新植溼地叢林深處行走時,小鷺『慧靈』像只溫馴的小狗,一跳一跳地緊隨其後。梁一元戲稱,『別人是遛狗,我是遛白鷺』。」——12月19日,《湛江日報》報導了廉江「桃花島」上人與鳥之間的動人故事,報導中的這一幕堪稱經典。諸如此類的場景還有不少,例如遇見熟人黃大姐,白鷺會「用長喙輕蹭黃大姐的褲腳」,而平時,「像個小寵物般地陪伴在梁一元身邊,並和進島參觀的愛鳥人士互動」。從這些細節中我們可以發現,在「桃花島」上,人與鳥之間越來越親近。
人與鳥之間的距離,其實也是人與文明之間的距離。過去,一些人不顧法律條例規定,利用各種各樣的器具非法捕鳥。在提高捕獵數量的同時,也加大了對鳥類的殺傷力度,張網捕鳥更是對鳥類造成「一鍋端」的致命打擊。因此,人與鳥之間的距離變遠了,鳥類基於生存本能畏懼接近人類。可喜的是,在湛江,這種現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通過加強法制宣傳、打擊違法犯罪、拆除捕鳥網具等辦法,越來越多鳥類來到湛江過冬棲息。平時在霞山觀海長廊、海濱公園等地,我們只要稍微留心,也可以捕捉到這樣的畫面:老人在公園裡邊曬太陽邊聊天,孩子們在不遠處玩耍,幾隻小鳥在他們身旁自由自在地覓食……這一幅幅人與鳥、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畫面,得益於湛江人越來越講文明,得益於愛鳥護鳥的社會氛圍逐漸成形。
特別值得點讚的,是梁一元、黃木林這些愛鳥護鳥人士。梁一元自發建起全國首個民間愛鳥護鳥基地,為候鳥義務苦守荒灘僻島13年;黃木林和眾多愛鳥人士一起,正在募集更多資金,希望為「桃花島」建起一個放生基地,以提高放生鳥類的生存率。在這些愛鳥護鳥人士等各方共同努力下,愛鳥護鳥意識漸漸深入人心,湛江人的法治意識、生態文明理念、環保意識不斷增強,愛護樹木、善待鳥類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和實踐。尤其是近年來,湛江始終認真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進一步立足生態優勢,做好美麗湛江文章,使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城鄉更美麗,這才吸引了眾多候鳥前來安家落戶。
希望越來越多市民能參與到愛鳥護鳥的行動中來,能有越來越多「桃花島」這般愛鳥護鳥之地,能將整個湛江變成人與鳥和諧共處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