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各界關注的高雄市長補選結果於8月15日揭曉,不出所料,民進黨陳其邁以67萬票、領先第二名超過42萬票的懸殊優勢贏得選舉,在暌違近兩年後重新替綠營拿回高雄執政權。國民黨李眉蓁則拿下24萬多票,創下藍營在縣市合併後大高雄的得票數新低,黨內原先設定的「333防線」被衝垮。而接受民眾黨徵召的吳益政在「三腳督」中淪為第三名,僅拿下3萬多票,選前打出「擺脫藍綠」的旗號終究未能實現。雖然選舉結果是綠營獲勝、藍營大敗、白色力量邊緣化,但全然根據選舉結果來解讀未必準確,從更深層次意涵來看,此次補選藍綠白三方都不是贏家。
綠營得票數並不耀眼 陳其邁面臨內外嚴峻考驗
從此次獲勝的綠營來看,儘管陳其邁以七成得票率奪回市長寶座,但此次補選投票率僅有41.83%、未超過五成,本身就面臨正當性不足的質疑。而陳其邁的票數不要說超越2018年韓國瑜當選的89萬票,就連自己當年的74萬票門檻也未能突破,綠營在「完全執政」之下幾乎動用公器力助陳其邁,結果卻是在低投票率下創下縣市合併後市長得票數最低紀錄,可謂「贏了面子輸了裡子」,贏得並不光彩。而今年6月「罷韓」同意票數曾突破93萬,一度成為陳其邁團隊設定的得票高標,如今卻未能跨過「罷韓天險」,表明支持「罷韓」的力量尚未完全認同陳其邁,未來如何爭取到綠營基本盤外的更多支持,對陳其邁將是現實考驗。
此外,陳其邁陣營在補選中喊出「兩年拼四年」口號,展現陳其邁欲做「南霸天」的政治格局,但補選不算耀眼的得票數,以及市議會仍是「藍大綠小」的政治生態,可預見未來施政將不會像陳菊時期完全執政那般順暢,若無法經營好府會關係恐將難逃遭杯葛的命運。而綠營在高雄本就派系林立、內部明爭暗鬥不斷,2018年黨內初選時曾殺到「刀刀見骨」,此次英系陳其邁雖已當選,但新潮流、海派等其他派系仍虎視眈眈、伺機而動,若兩年任期內拿不出亮眼成績單、跳不出政黨呵護,難保綠營內部不會出現雜音,屆時不排除又將出現新一波權力爭鬥。
藍營在高雄實力大幅萎縮 南部政治版圖面臨劇烈衝擊
至於藍營則更是危機重重,2018年韓國瑜以「韓流」掀起驚人政治能量,好不容易攻破高雄綠色執政二三十年的堅強堡壘,原本期待以高雄為突破口,順勢擴張藍營在南部的政治版圖,然而短短不到兩年時間,「二合一」選舉大輸、市長遭罷免、補選丟執政權,一系列衝擊導致藍營士氣跌落谷底。此次李眉蓁得票數為國民黨在歷屆高雄市長選舉中最低,得票率也僅高於2010年代表國民黨參選市長的黃昭順,代表國民黨在高雄的實力大幅萎縮,並且看不到有止跌的勢頭。從悲觀角度看,若政治環境未出現劇烈變動,以目前的政治生態與藍綠實力對比,國民黨再想拿回高雄執政權難上加難,未來高雄對國民黨恐將猶如政治荒漠般存在。
而丟掉高雄執政權勢必產生連環效應,對在地議會、「立委」乃至南部政治版圖都將產生影響。現階段藍營在高雄市議會尚佔多數,議長也掌握在手中,這主要得益於2018年選戰中「韓流」效應外溢,但如今市府變天,藍營議員既缺少市政力量加持,又沒有強有力「母雞」作為領頭羊,下屆選舉將面臨巨大挑戰,一旦席次不過半將淪為完全在野。而年初選舉綠營在高雄「立委」已經實現「八仙過海」,在奪回市府執政權後,「綠委」實力更加難以撼動,藍營想實現「零」的突破相當困難。更為嚴峻的是,藍營原本在濁水溪以南有高雄市、嘉義市、雲林縣三地執政權,在最大灘頭堡高雄失守後,綠營在南臺灣的政治實力得以進一步鞏固,再加上民進黨當局全力奧援,綠營將集中力量強攻嘉義與雲林,未來兩地「藍天變綠地」概率不低。
白色力量未打破藍綠高牆 柯文哲更上層樓挑戰不小
對於在補選中試水的白色力量而言,補選結果無異於重大挫敗,原本試圖通過徵召在地親民黨議員吳益政吸收藍營選票,至少擠下李眉蓁拿到第二名的位置,結果最後得票率僅4.06%,不只大幅落後藍綠候選人,還拿不回參選保證金。年初選舉民眾黨在高雄拿下6.48%的政黨票、約14萬票,親民黨在高雄則有2.16%的政黨票、約5萬票,吳益政最終得票數卻僅為民眾黨與親民黨得票數總和的兩成,比腰斬還要難看。這其中固然有臨時推人上陣、缺少組織經營、候選人知名度不高等原因,但更重要還在於選民對第三勢力並未產生認同感,「擺脫藍綠」的口號沒有觸動人心,另外本次補選投票率低,且實質是「罷韓」延長戰,更容易激起藍綠對決、擠壓小黨空間,民眾黨雖然積極操作「棄保」、呼籲「以政換蓁」,但仍逃不過邊緣化危機。
同時,補選結果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也是一大警訊。即將於2022年屆滿卸任的柯文哲自年初選舉後動作不斷,備戰2024的企圖心呼之欲出,但吊車尾的得票數表明柯文哲聲勢已非當年,即使在選舉中能帶領民眾黨拿下五席不分區「立委」,但在硬碰硬的地方首長選舉中,柯的光環很難轉移到候選人身上,連政黨票的基本盤都沒能全部催出來。此外,民眾黨仍以空戰為主要經營手法,地方實力遠不如藍綠陣營紮實,此次借將參選更被諷「炒短線」、「沒誠意」,顯示民眾黨面臨嚴峻的人才匱乏危機,組織戰是其明顯軟肋,今後若不能積極培養人才、強化基層經營,在大型選舉中將很難與藍綠兩大黨抗衡,柯文哲欲更上層樓難度頗高。
高雄補選已落下帷幕,其後續政治影響不容忽視,此次選舉結果對藍綠白三方的政治意涵雖不盡相同,然而三方都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贏家,均面臨或內或外、或明或暗的挑戰與衝擊,補選後島內政治情勢將更加詭譎複雜,藍綠白三股政治力量未來的變化走向值得密切關注。
來源:中評社
作者:金裕超
責任編輯:左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