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帆記憶中的爺爺陳望道:「爺爺是我最忠實的聽眾」

2020-12-24 政協往事

陳望道家人合影,左邊為陳曉帆(資料圖片)

「爺爺逝世時我才4歲,那天正好我生日。當時太小,不知道為什麼竟有那麼多人為爺爺送行。」談及對爺爺的第一印象,陳曉帆的記憶定格在了陰霾的陵園,黑白色的葬禮,以及哀傷的心情。隨著訪談的進行,他眉宇間的灰色逐漸散開了。「我想,一個人可以讓這麼多人記得他,送他走完最後一程,不僅僅來自他的威望與號召力、他的資歷,更多的來自他獨特的人格魅力。後來,長大了慢慢才知道,爺爺在大家眼裡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終身追求理想,始終不渝;正直不阿,容不得半點塵埃;資望很高,不事張揚;為黨做了許多工作,卻非常低調。」

陳曉帆幼年對於爺爺陳望道先生的記憶,很多像這樣的碎片,有些幾許灰暗,有些則充滿了鮮亮的色彩。隨著採訪的進行,我們悄悄地拾起,拼出來的,是一個溫和而又令人敬畏的長輩。

「爺爺治學態度非常嚴謹,以至於不苟言笑,只有我和哥哥繞著他玩的時候,他才會露出難得一見的笑容。」在這張小時候的老照片上,淺灰色毛衣、白色襯衫、黑褲黑布鞋,一身樸素的望老右手牽著的便是幼年的陳曉帆,比他大3歲的哥哥則在望老的左手側。「當時,是我對爺爺說:我來攙你!」陳曉帆坦言幼年對於爺爺的嚴肅,多少有點心生怯意。「據母親說:爺爺比較喜歡我們哥倆,我哥喜歡拿一把父親給他的玩具小手槍當解放軍;而3歲後的我,很有表達欲望,常常要講故事給別人聽,父母工作忙沒空聽我講,只有爺爺是我最忠實的聽眾。慢慢地,日常不太愛笑的爺爺,把大多數笑容都給了我們。」

在另一張照片中,幼年的陳曉帆在望老的臂彎中和他講故事。在這張照片中,望老的微笑正如陽光般灑在孫子陳曉帆身上,滿臉天倫之樂。背景左側一角,是院子裡的車庫。「當時,復旦有給爺爺配車。」在那時的上海,能夠享受公務配車待遇的人並不多,然而望老對於這種「優待」卻是特別的淡然和謹慎。在陳曉帆的記憶裡,除了少數外事接待和大型活動外,這輛車一直「賦閒」在家。「記得那輛車總在車庫裡停著,也不見爺爺用,家人就更不讓用了。」

陳曉帆小時候住的房子,就是現在毗鄰復旦大學,坐落於國福路51號的陳望道故居。這棟掩映在綠意之中的3層洋房,在2018年修繕一新後,作為《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重新走進了公眾視野。「我們住的51號房子,最初爺爺堅決不同意搬入,他思來想去覺得太大了,不合適。」陳曉帆說,當時一家也就爺爺、奶奶和父親,還有一個幫忙的阿姨。後來,經學校再三勸說是因為要接待外賓的需要,並同意望老提出的將復旦校內的語法、邏輯、修辭研究室遷至51號底層,一家人才在1956年搬入了這棟小樓。

「爺爺在世的最後兩年住在華東醫院。那時,父母日夜守護爺爺,也常帶我們去看望爺爺。每當我和哥哥去看望爺爺,爺爺都特別開心,看著我們就會笑著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各種好吃的水果給我們吃。後來,爺爺病重了,我們只能在門口看一眼,然後父母就把我們帶走了……」對於望老生前最後的歲月,陳曉帆只有在病室門口的匆匆記憶。除了那一抹溫情的微笑,還有望老對於畢生事業的矢志不渝。「當時,他在定稿《文法簡論》,抱病在床工作,床邊堆滿了各種資料。」

《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首譯者、我國現代修辭學體系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復旦在任時間最長的校長……在公眾視野裡,望老一生成就斐然。而在家人眼中,這些「成就」對於望老來說,卻非人生的目標。「翻譯《共產黨宣言》只是他追求信仰的第一步,他的目的是讓中國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他一生為黨為國家的奉獻其實遠不止如此。」在陳曉帆心中,爺爺做很多事兒,壓根沒有考慮過個人得失。「他是個教育家,從復旦的學科完善到修辭學建立,他也是功不可沒的。然而,做這些事情,他的初衷只是為了讓國人整體文化素質提升,希望大家能夠更好地使用母語,表達自己的想法。」

對於家人的教育,望老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引導。「雖然爺爺對於家人言行上多有律己約束,但是對於我們個人興趣愛好並沒有限制。」陳曉帆的哥哥後來就讀復旦大學電子工程系,自己就選擇了同濟的建築學專業,從事設計工作。「爺爺並沒有要求我們延續所謂的『家學』,你喜歡什麼,真正願意去做,他就鼓勵我們去堅持。」

現在,陳曉帆自己開了一家公司,從事建築設計創作。前幾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得以「重新認識」自己的爺爺。「剛好那次回老家義烏,義烏城西街道的領導找到了我,問我能否參與分水塘村和陳望道故居的整體修繕整治設計。」

查歷史、翻資料,在短短時間內走遍一個大山深處的小村莊,陳曉帆感慨自己這才算是真正完整了解了爺爺的生平事跡。項目不僅僅涉及陳望道故居,更包含了整個村子的改造項目。如今,在一期工程結束後,分水塘村整個變了個樣。

相關焦點

  • 記憶中的爺爺,你們記憶中的爺爺是怎麼樣的!
    記憶中爺爺的樣子一直是瘦瘦小小的,藍灰的褲子,褲腿卷著露出一截黝黑的腳踝,白色的圓領短袖,灰白的頭髮。我努力回想,卻意外地發現根本記不起他穿鞋子的樣子,以及他著冬裝的樣子。記憶真是一種神奇的存在,就像爺爺那藍灰的褲子,半卷的褲腿,白色圓領短袖和灰白的頭髮;就像外公那深藍色的中山裝,軍綠色的解放鞋和毛線帽子,記憶裡永遠是夏天的爺爺和秋天的外公。我想不起爺爺穿鞋子的樣子,就像我記不得外公不戴帽子的樣子。
  • 我爺爺
    倒是爺爺的爸爸,我的太爺爺唯我獨尊、任性一生。爺爺七歲下田勞作,十七歲便與長他七歲的奶奶成婚。爺爺雖未讀書,修養卻極好,是大地主嶽父家的好女婿,是全村人尊敬的「老隊長」。    我是家裡最小的,我見到的爺爺已是他七八十歲時的樣子,我知道爺爺是怎樣一直勞動到終老。
  • 回憶我的爺爺
    我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在我記事時,國家正剛剛從「文革」中解脫出來,百廢待興,改革的號角剛剛吹響,但對於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村來說,沒有太大的影響。我慈祥的爺爺,每天依舊提著炒花生,到大隊部門口或到老頭打牌九的局場去賣。
  • 【關於爺爺的作文】我與我的爺爺
    每當翻開那一簿簿相冊,看見爺爺那一張張鮮有的笑臉,自己便會想起那些陪伴在爺爺身邊的時光。  過去  印象裡,爺爺是個怪人,平時不苟言笑,也很少說話,而只要他一開口,便是那些「家族歷史」「給予你的厚望」等等。在我看來,他是個沉湎於過去之中,只會說教和批評的怪老頭。
  • 深切懷念我的爺爺
    從我記事起,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冬天裡的爺爺。當暖暖的陽光普照大地時,爺爺總是蜷縮著坐在大門口的石櫈上,閉著眼睛,靜靜地享受著陽光,很少跟村裡人說話,要不就幹著農活。,我去扶梯子,爺爺卻讓我去寫作業,說是沒事不用我。
  • 《海蒂和爺爺》:那個影響孩子一生的爺爺
    我的爺爺永遠活在我的記憶中,而電影裡,海蒂和爺爺永遠幸福地生活在阿爾卑斯山,既使再過100年,人們播放這部影片,依然會被那份真摯所感動。改變妹妹一生命運的爺爺二刷《海蒂和爺爺》,我發現這部電影也是一部教育片。海蒂不願意讀書識字,因為彼得告訴他阿爾卑斯山上不用識字,而克拉拉的奶奶教育海蒂:人不一定非得相信別人說的話,需要有自己的判斷。
  • 我爺爺的蜜蜂
    ,今天就直奔話題啦,今天為我爺爺用愛心養的蜜蜂做宣傳野生蜜蜂產下的蜂蜜,我爺爺取了50斤左右,鄰居們要了20斤,我們自己留一些吃,剩下的,如果你也想嘗嘗我們大山裡面的蜂蜜,歡迎訂購,我12月21日回家,可以給你寄噢,錯過了這次機會,只能到明年這個時候咯,因為我爺爺只取野菊後的蜂蜜,一年取一次
  • 鄉村紀事:懷念我「多才多藝」的爺爺
    那天,我回到老家,看到爺爺躺在冰涼的床上,任多少人哭喊,也毫無反應,我不得不接受現實——爺爺真的走了。爺爺是世上最疼我愛我的人,我一點也不捨得他離開。可是,我最不願看到、最不願發生、最不想接受的結果,最終還是無情的展現在我面前。看著靈床上的爺爺,往事一幕一幕在腦海中翻過,好似在昨日。
  • 【活動】爺爺萌萌噠 手遊《花樣爺爺》推出啦
    《花樣爺爺》帶給你的親情、友誼和愛,你感受到了嗎?這檔節目邀請了四位平均年齡超過76歲的明星級爺爺:秦漢、曾江、雷恪生、牛犇來參加節目的錄製,在火華社長劉燁的帶領下,開啟了一場跨國旅行。這場青春之旅沒有助理經紀人的協助,沒有充足的旅遊經費,沒有現成的路線規劃,爺爺們住旅社、坐地鐵、坐在街邊啃漢堡,語言不通、顛覆自己的飲食習慣,完全體驗了一回時下年輕人們最流行的說走就走的背包窮遊。
  • 《花樣爺爺》同名手遊亮相 別把爺爺「玩壞了」
    在《花樣爺爺》的真人秀節目開啟同時,作為東方衛視和阿里戰略合作的首個獨立項目,節目同名休閒類手機遊戲《花樣爺爺》也正式推出。在真人秀節目裡面背著青春去旅行的帥氣爺爺們,在遊戲內更是開啟了一場尋找青春的冒險。他們穿越至神秘地帶,協力作戰,誓要找到不老泉,讓內心和外表統統永葆青春。
  • 讓ReRouter溫暖爺爺的記憶
    於是,我就想著為像爺爺這樣的特殊人群,用IoT相關知識,給他做一臺遠程印表機ReRouter。雖然爺爺無法握筆,但他可以用手指敲擊鍵盤打字。而且這臺印表機跟家裡的路由器相連,所有家人都可以在設定的網頁上給爺爺留言、打字,爺爺看到之後就可以一鍵列印出來,用小紙條提醒今日計劃。
  • 爺爺
    親人們風中攤開紙錢,點上火,我拿出鐵鍁培土,春寒裡掄起膀子揮舞。大汗很快背上竄出,它褪去我的衣衫,讓我赤膊於天地間。每次上墳,無論去探看誰,都是父親、三弟或其他家人招呼先人、逝者。我從不說話,絕無言語。 爺爺離開我們行將七年。七年間,或喜或悲,很多事發生,爺爺再無從得知。或者說,即便得知又如何,是操心如故,還是只能繼續沉浸於最為長久的無聲長睡?
  • 爺爺的連枷
    爺爺的連枷原紅建我是因為網上一張圖片才想起「連枷」這種農具的。算起來,它在我的記憶深處已經安安靜靜的待了幾十個年頭了。可我是怎麼把它忘記的呢?在這個悶熱的夏日傍晚,這個疑問如嫋嫋炊煙浮起來,拷問著我同樣燥熱的心---到底什麼東西阻隔了那些個連綿跌宕的往事。
  • 葫蘆娃之父逝世 「妖精快放了我爺爺」留給我們一代人的記憶
    葫蘆娃之父逝世 「妖精快放了我爺爺」留給我們一代人的記憶時間:2019-05-14 10:5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葫蘆娃之父逝世 妖精,快放了我爺爺留給我們一代人的記憶 5月13日下午,素有葫蘆娃之父之稱的83歲的動畫導演胡進慶在上海第六人民醫院逝世,胡進慶導演是創建和發展中國剪紙動畫的傑出藝術家
  • 杯中斟滿浮生天地,鋪開畫卷看江山萬裡——段奧娟《爺爺的花園》
    《爺爺的花園》是由慕清明作詞,黃龍作曲,段奧娟演唱的歌曲,也是《夢幻花園》御花園版本主題曲,發行於2020年7月15日。《夢幻花園》是一款用戶通過自身努力,將荒蕪的廢棄園子,恢復往昔光景的遊戲。在此過程中讓用戶感受到從零到一的生活,在花園裡自得其樂,創造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
  • 我的爺爺奶奶|楊亞茹返鄉畫像
    爺爺在老屋奶奶床邊的地上來回打滾。爸爸剛在合肥城裡紮下根那會,家裡還沒有我。每逢過年我爸就騎上他那輛拉風的「玉河牌」摩託車,後座帶著我媽,兩個大人中間夾著幾歲的哥哥,馱著大包小包,一家三口一路飛奔。在肥西縣城裡偶爾碰到熟人打招呼問他們去哪兒,我爸就笑呵呵地答:「回中派河」。「中派河」就是我的家鄉。
  • 我的師爺爺梅葆玖
    梅葆玖和「最小梅派弟子」巴特爾我叫巴特爾,今年11歲了。我3歲就聽師爺爺的戲,打小一聽戲就不淘氣了。爺爺可喜歡我了。我從來沒見過爺爺跟人急。但你知道他最不喜歡的是什麼嗎?就是你說他是大師,大藝術家! 範梅強:他不喜歡人家叫他大師,你當面叫他大師,他有的時候會跟你僵了,不高興。他從來不跟人繃臉子,但是你緊著叫他大師他就說「我不是大師,梅蘭芳是大師,我就是一幹活兒的」。有的弟子拜完他以後又去拜別人,他都不生氣。他收學生,就是不管是什麼派的他都收,對他也有微詞。
  • 爺爺的剪影
    我小時候最喜歡吃的是新疆人明火爐子烤的羊肉串,我總是給爺爺帶到攤頭前才說,「我要羊肉串。」爺爺總是一開始不肯給我買,我就死活非要要。他每次都是笑笑還是給我買了,然後幫我把肉從籤子上褪下來,用紙包好,一邊包一邊說,「回家吃哦。」到了家,他還會說,「不要xiaba(音同瞎扒,具體怎麼寫也不知道,大概是山東方言)手抓。」
  • 電視劇《暖春》中爺爺的扮演者田成仁老師逝世,網友:小花的爺爺
    現實中的爺爺扮演者和小花扮演者都生活得還不錯,尤其是爺爺的扮演者田成仁老先生,也是一位93歲的老人了,但是,今年是2020年,真的很悲傷,新型肺炎的產生,偶像科比的逝世,到現在,這位和藹的田成仁老爺爺也離開了我們,真的太讓我們難過了。
  • 《忘不了餐廳2》好戳心,看小敏爺爺回歸忘記宋祖兒,想起我爺爺
    上周,《忘不了餐廳2》首播,依舊好評如潮,暖心又真實,有個細節非常戳心——上一季的主持黃渤和宋祖兒留任,新加入了王彥霖作為副店長,但是除了小敏爺爺之外的老人們沒有繼續錄製,而是換了四位新人。小敏爺爺和店長們的重逢,就看得人窩心。黃渤和王彥霖出來迎接小敏爺爺,問爺爺還記不記得自己,小敏爺爺沒有猶豫地說出了「黃渤」。正在和爺爺奶奶們聊天的宋祖兒聽見聲音跑出來,充滿期待地看著小敏爺爺,沒成想小敏爺爺盯著祖兒看了好一會,也沒說出什麼來,癟著嘴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