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公眾號[毒舌電影]dsmovie,觀瀾閣有刪減。
她是中國人,卻一輩子在外國演戲。
她是好萊塢歷史上第一個亞裔演員,紅遍了美國,歐洲,卻畢生不受祖國的觀眾接納。
她就是黃柳霜。
黃柳霜的一生既是傳奇,也是悲劇。
她是移民美國第三代華人,父親在洛杉磯唐人街經營洗衣店,她一放假就會來幫父親打點生意,洗衣服。
她自小就愛發明星夢,喜歡伏身店鋪窗前,觀看攝影隊來唐人街取景。
12歲時,她參演了人生第一部電影。雖然只是龍套角色,但這讓她愛上大銀幕,更堅定了她要當明星的夢想。
誰也沒有想到,只是去片場玩了幾次,她獨特的長相就被注意到,年僅19歲的黃柳霜被當時風頭正勁的導演道格拉斯•費爾賓斯選中,飾演《月宮寶盒》中的性感蒙古女奴。
片中她留著直垂眉心的厚重額發,一對漂亮單眼皮大眼睛充滿恐懼,配著鮮豔的輪廓分明的豐厚雙唇,赤裸背部,一條毒蛇正在添抿著她豐腴的大腿。
與其說是情節所需的一個鏡頭,不如說是美國導演按西方人胃口精心設計的一個東方式的性感大特寫。
果然,這張面孔一推出,好萊塢一片譁然。
她飾演的角色,大都是具有異國風情、神秘性感的女(花)人(瓶),以滿足歐美對東方女人的獵奇幻想。
《上海快車》劇照
在她最經典的作品《唐人街繁華夢》中,她飾演了一個性感的洗碗女工。
片中她跳了一段舞蹈,就吸引來了無數顧客,解救了快要倒閉的酒吧。
除了賣弄風情,她還將一個精於算計的小女人演得入木三分。
看這挑眉:
可一點不比今天的華妃差。
她是第一個在好萊塢星光大道留下手印的華裔演員。
她的芳蹤和動態,也三不五時地出現在北美、歐洲、澳洲、南美,乃至東南亞、中國、日本的電影雜誌上。
《時代》雜誌記載:黃柳霜當時就是異國風情時尚的代名詞,讓倫敦,柏林的上流社會為之瘋狂。
黃柳霜在社交圈也頗為吃香。
哲學家本雅明在派對上同她攀談了一次後,就視她為一生的紅顏知己,把她形容為「一碗茶中的細葉,盛放如夏,清淡無香。」
英國BBC 記者Eric Maschwitz曾為她寫過一首很有名的情歌《那些傻事》:
留有唇印的香菸
浪漫的旅行機票
如果我的心有翅膀
就讓這些傻事帶我到你的方向
有美國觀眾這樣評價她:
黃柳霜也許能稱得上是電影史上最美麗的女人。如果不是因為當時的種族偏見和在好萊塢的不受重視,她一定能成為一位巨星。而在這部電影中,她證明了自己除了有出眾的外貌,演技也是一流。
請注意Sir標紅的字體。
當時的好萊塢的種族偏見,是黃柳霜悲劇的根源。
在美國人眼中,華人就是愚昧的民族,所以在好萊塢電影裡,華人大都扮演反派,而華裔女性不是妓女就是女奴。
當時美國甚至通過一項《排華法案》。1909年以後,中國人若要進入或定居美國,必須隨時隨身攜帶這樣的身份證明。即使是電影明星也不例外。
歧視不僅來自美國人,也來自同胞。
因為黃柳霜出演的角色不是娼妓,就是為愛死於非命的女人。
雖然她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說:
無論我飾演的角色有多麼的壞,都不代表中國人的全體,希望大家不要誤會。
但她回中國時,也受到了中國媒體的冷言冷語。
在上海,有記者當面提出了尖銳地問題:為什麼要演這麼多羞辱中國女性形象的角色。
黃柳霜的回答沒人聽得進去:
那不是我的選擇。即使我不演,也會有其他演員去演,而我會失去僅有的那一點中國人演中國人的機會!
之後宋美齡訪問美國時,也沒有邀請她來見面,因為覺得她「辱華」。甚至有中國媒體譏諷她:「她的墓志銘上應該寫上:這是她一千次的死亡!」
1935年,黃柳霜經歷了她的演藝事業中最大的一次打擊。原因就是,演了這麼多美國人設計出來的「中國女人」,真的出現一部中國題材的電影,她卻不能參演。
當時米高梅公司打算開拍賽珍珠小說《大地》改編的電影,講述中國農民的故事。但是當黃柳霜去面試女主角的時候,米高梅沒有選她,而是選擇了德國女演員路易絲萊娜來扮演裡面的中國人。
萊娜還因此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這件事對黃柳霜的打擊很大,讓她在之後都更傾向於消極避世。
直到生命最後幾年息影,病逝。
某種程度,她所遭遇的不公,在她的堅持面前,也被醞釀成獨特的芬芳。
英國《星期日快報》不久前評選出「世界三百大美人」,黃柳霜排名241,同時入選的四名華裔女性是目前走紅的電影明星劉玉玲、章子怡和楊紫瓊,和小提琴手陳美。
五月,Vogue美國版發布了《The 7 Chinese Actresses You Should Know 》(七位你必須知曉的中國女演員),黃柳霜是唯一一位非當代中國女星。
對她的評價是:
她憑藉獨具東方氣質的婀娜身材,將中式旗袍引入好萊塢,掀起了一系列的「東方效應」。黃柳霜是讓世界舞臺感知「中國風」的第一人。
可惜,這些都是遲到的榮譽。
據說,她死後葬於洛杉磯母親墓旁,墓石上沒刻上一個字。
在今年的上海電影節「向大師致敬」單元,就會展映黃柳霜的經典之作《唐人街繁華夢》。
最後,想對這位傳奇女星了解更多的,Sir再推薦一篇,作者是以女性角度寫的,更入木三分。
以上圖文來源/毒舌電影/作者毒sir
黃柳霜:
給夢想一朵花開的時間
作者/佚名/來源/公眾號[花開]/觀瀾閣有刪減
她用40餘年的時間,為自己的夢想花蕊注入非凡力量,阡陌流轉,夢想最終花開。
我從一位在英國呆了七年的朋友遞給我的《時尚百年》畫冊裡,第一次看到她。她的眼睛告訴著我這個女子的不平凡。事實上,她的一生都引起了我的好奇和讚嘆!
她走紅毯的時候,陳衝、鞏俐、章子怡還沒入電影圈。她在好萊塢掀起中國風的時候,李小龍、成龍、吳宇森還都默默無聲。
她9歲的時候,迷上了電影。於是伏身洗衣房窗前看攝影隊來唐人街取景,成了她每日的必備功課。當小小的電影夢,在她的心靈中含苞綻放,父輩們卻以一句「攝影機,會奪走人的靈魂」嚇唬她,試圖打消她剛剛懵懂發芽的熱愛。
有時候,每一個觀點背後都會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使這個觀點是來自愛自己的父母。當家人的不支持或不理解成為常態時,黃柳霜並沒有甘當一個「乖乖女」,而是毅然帶著自己對電影的熱愛和執著,獨闖好萊塢。
這在當時的華人世界甚為譁然。沒有當代娜塔莉·波特曼的出身,也沒有上世紀同時代闖蕩好萊塢美少女嘉寶般的幸運,她的電影追夢之路似乎註定風雨兼程。
但是這樣的條件並沒有阻擋她的一顆赤誠之心,出落得越發標緻的黃柳霜,在美女如雲的好萊塢慢慢綻放出屬於她自己的典雅東方美。
從14歲得到人生第一次機會,在《紅燈籠》(1919年)的拍攝中,出現在一場300多人的群眾戲裡。再到17歲,主演了當時好萊塢第一部彩色劇情片《碎心海》,1921年爭取到電影《人生》中與當時的好萊塢大牌男明星拍檔演對手戲,黃柳霜的這一路勇敢直前真叫人拍手稱讚!雖然當時美國的各州法律禁止華人與白人有親密配偶戲;雖然當時的好萊塢只是將黃柳霜作為白人世界的一抹東方陪襯;雖然在從影40餘年中出演的50多部片子中已經被劇本安排死去了「1000次」;雖然,一度被宋美齡封殺……
但是,不屈服於命運的她毅然選擇了在好萊塢片邀不斷卻又充滿「歧視」的時期,遠赴歐洲,為自己爭取到更好的角色扮演和更廣闊的發展舞臺。
在歐洲,她一度成為巴黎時尚界的寵兒。
黃柳霜自創的東方式齊劉海BOB頭,和糅雜西方前衛與東方神秘的感官審美,掀起了歐美時尚圈的東方風潮。憑著一口流利的多國語言,身穿一襲中式旗袍在電影《好萊塢派對》中亮相的她,更是成為了將「中國風」帶向世界舞臺的第一人,完成了從好萊塢電影圈到世界時尚圈的華麗轉變。
時過境遷,我無從追蹤她的洗衣工父輩們是否最終認同了她當年這一力排眾議的人生選擇,但若不是她當初勇敢的追求和魄力與創新,恐怕1905年以後的好萊塢甚至整個世界電影發展歷史上都無華人的身影。直至今天,亦有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亞洲研究中心與電影人謝家聲對她好萊塢中華第一女星的畢生成就予以高度肯定。
這是一個既有蓮花純真,又兼具玫瑰鏗鏘的女人。當9歲時撒在內心的電影夢終於等到這一生的花開,獨屬於黃柳霜的成就自然綻放在世界的眼前。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那個年代的黃柳霜,這個年代的我一樣,沒有走上父母期望的人生軌跡,而是選擇了勇敢追求心中的熱愛。當夢想被家人冠上「不現實」的帽子時,是選擇說服,還是選擇妥協?
尋夢之路難以一帆風順,無論收穫傷痛還是燦爛,都是打磨自己的最好年華。當黑暗來臨的時候,別慌張,因為那是最接近黎明曙光的剎那。回首這些年,那些當初背棄了夢想的花兒般的姑娘,不知隨著生命的平凡細碎凋零在了何方,而唯有堅持初心,時間定會打開你人生的一口井,屬於你的甘甜終會呈現。
夢想如花,每一朵都擁有自己的獨特姿態。
無論是如我這般愛文字至此,還是如黃柳霜般執著於電影,守護好你心中的夢想花苞,任憑如風似雨般艱難歲月的打磨,你才可以真正發現你的人格和力量。
於是當夢想成就時,你也綻放了。
黃柳霜之後,好萊塢半世紀再無華人女星身影,直至後來者陳衝。她盡一生,等到了一朵花開,成就了我們今天的唏噓讚嘆。這芬芳如茶蘼,卻也最持久而獨特。
心懷夢想的姑娘們,你又在哪裡?
夢想是追夢者的指南針,勇敢追求心中所想,你將成為的角色就在自己的定義裡。莫辜負了時光。
觀瀾閣整理彙編/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
觀瀾閣私藏/ID:GuanLanGesc
高/精/尖/食咖的分享空間
風/花/雪/月/食/茶/畫/文
請關注我們
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