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億古玩藝術品盛宴-細數【保利春拍】重要專場!

2021-02-22 美歐藝拍

  在北京保利十周年春拍中,古董珍玩部將呈現多達23個專場拍賣,並有數場私人收藏專拍。據了解,此次拍賣重點將推出」玉壺軒宮廷珍藏「「陶成——雍正御窯掇英 」等專場。

  與此同時,清乾隆時期的宮廷賞玩歷來深受市場熱捧。「龍香——乾隆御賞文玩」專場也將是本次拍賣的亮點。乾隆時期喜好搜集古代玉器,如「清乾隆 紫檀圭形座嵌乾隆御題漢代谷紋玉璧」品類極高,「明 乾隆御題』文呈散綺』百納琴」歷經明清兩代內府珍藏,成為寶中之重。

玉壺軒宮廷珍藏專場


Lot 8035 清乾隆 御製檀香木雕「會昌九老」山子[清宮舊藏]

估價待詢

連座兒通高110釐米,會昌九老檀香山子高56釐米、長46釐米、厚30釐米

清代乾隆帝以愛玉藏玉著稱,其事必躬親,親自過問宮廷造辦處工作的諸項事宜,督導了多次大型玉雕的琢製工程。在乾隆三十一年至五十三年,二十多年間,製造「秋山行旅」玉山、「南山積翠」玉山、「大禹治水圖」玉山、「會昌九老圖」玉山等重達千斤的大型玉雕,這無疑標誌著中國玉雕的最高峰。

故宮中現藏有四座玉山,均為乾隆年間製作。除這座會昌九老圖玉山之外,還有丹臺春曉玉山、大禹治水玉山以及秋山行旅圖玉山等。 四座玉山均陳設於寧壽宮樂壽堂內。

就已知的清代宮廷所置大型玉雕山子,皆取材於畫作,命玉雕匠人以剔地起突的雕琢法製成,因其工程浩大,費時費工,就體量最巨的大禹治水玉山為例。要先將玉樣從新疆運到北京,其運輸便歷時三年多。同時,要先在宮內按玉山的前後左右位置,畫出數張圖樣,隨後再製成蠟樣,送至乾隆帝閱示批准,同意後隨即發送揚州,由揚州織造承製。且因擔心揚州的氣溫過高,恐日久蠟樣熔化,故而又照蠟樣再刻成木樣,由蘇揚匠師歷時六年雕琢成,玉山運達北京後,擇地安放,刻字鈐印,又用兩年功夫,頗費周折,才大功告成。由此可見,會昌九老圖玉山亦不例外,需提前按比例雕刻木樣,且由於是御覽所用,故而選材精良,刻琢細緻入微,才能使玉工依此為模,製成玉山。

本件「御製檀香木雕『會昌九老圖』山子」,即為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寧壽宮樂壽堂玉雕「會昌九老圖玉山子」的木樣。其主體山子為檀香雕就而,重達18公斤,整個山子由多塊檀香木拼加而成。檀香山子高56釐米,正是玉山二分之一,連座兒通高110釐米,與玉山等高。

檀香木山子其下承紫檀山石託座,山子山石嶙峋、瀑布湍流,山間生靈芝仙草。紫檀山石託座下置金絲楠木圓形束腰高臺座,浮雕蓮瓣紋為飾;圍欄及束腰處嵌紫檀,雕刻螭龍紋及束蓮紋為飾,託臺下為如意雲頭式矮足。

檀香木山子色呈深褐,包漿溫潤,其按高低、遠近比例,以鏤雕、深淺浮雕和陰線刻紋等多種手法琢成四面相通的山水人物圖景。從所用材料上可以看出乾隆帝對此件作品之珍視,清宮所用檀香木多用於製作璽印,與玉山一樣,作為木樣多有使用,傳世作品多為璽印,如"皇帝之寶"印璽即為檀香木雕刻而成。

檀香木山一面近景處,有兩老翁停駐於山下瀑布間小橋之上,作交談狀,仿佛正吟詩對賦,後隨一童子肩負包袱;遠景山頂竹林密處有一亭臺,亭內兩翁對弈,旁坐一翁觀戰高論闊論其狀甚歡,亭下山巖瀑布間虯松盤繞,亭側山路間坐一童子正為亭內高士煽扇煮茶。一側山巖下老者攜童觀鶴,另一側老者,旁伴童子捧盒隨後,手執龍首杖,艱步登山。後山山巖之間一高士攜琴與童子回首相望,似催促童子舉步快行欲與山上高士會和,後山松下平臺處兩高士攜童,一戴冠長者盤膝而坐,將琴置於膝上,撫琴彈唱,旁有長者聽得妙處捻髯微笑與書童豎耳傾聽,山下水溏則由山子正面山頂流下瀑布匯集而成,經由紫檀木託座匯入,使其畫面似流入江中…整個山子所有人物形態動勢各異,皆許許如生,整體畫面構圖充滿了乾隆皇帝的審美,可見乾隆皇帝對此件作品的重視與觀注,其形其景實為精心編纂,製成後下旨陳設於寧壽宮樂壽堂內,是乾隆皇帝最為珍視的作品之一。

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玉器,「會昌九老圖」玉山的創作過程實為當時的國家工程,據《清宮活計檔案》記載,乾隆皇帝曾下旨,著如意館畫師賈銓依照宋代李公麟名作《會昌九老圖》為會昌九老圖玉山畫樣,"並著木作依畫樣製作檀香木樣,做得後呈上御覽"…再將本件檀香木山子與玉山子對照,無論人物亦或布局,皆毫無漏處,與清宮活計檔所載皆為相同,而其雕琢內容則遠勝於玉山,估因玉山雕琢難度太大,又要同聖壽配合時間,從而舍略了諸多細節…令觀其刀法,疏朗明快,山巖似爺劈刀砍,果敢從容,而虯松竹林處又細膩繁縟組織嚴密,定出自造辦處頂尖匠師之手,其風格像極顧珏,與封歧所為。兩人於雍正、乾隆年間分別供值造辦處。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所藏顧珏雕竹雕筆筒,無論從構圖到刀法與人物的細節處理都與檀香木會昌九老圖山子如出一轍。封歧於雍正初年由蘇州織造高斌薦入養心殿造辦處供職,受到雍正乾隆兩朝皇帝重視,參與了諸多創作。

下呈紫檀山石託及金絲楠木嵌紫檀圍攔大圓託

造辦處製於乾隆五十一年

Lot 8034 清乾隆 御製紫檀嵌玉描金御題詩文硯屏[清宮舊藏] 「臣孫永清敬書」款

估價:RMB: 2,600,000-4,000,000 24×10×23.5 cm.

本品以玉石為屏心,外配紫檀框及座,呈矩形,兩面均工,以淺刻描金之法刻繪山水人物圖,畫面層次豐富,細節處理一絲不苟。其一面為遠山疊嶂,樹石相間,雲煙繚繞,水波蕩漾,兩舟三人,為漁翁捕魚之景;其畫面右上留白處隸書刻:「桃花沿岸暎波繁,出水輕鯈落網翻,底事漁船雙撥棹,嫌教熟擬武陵源。」後落「御題華溪漁樂」。另一面則柳樹垂條,枝幹彎虯,山石之間有一亭閣,一人憑欄似在遠眺,右側留白處亦刻題詩文,為:「木搘敞榭俯銀塘,倚檻高人獨納涼,色似水華頗亦有,問誰能似此清香。」後落「御題水閣荷香」。兩首詩皆處於清乾隆御製詩「題董誥四季山水冊」,可見其對董邦達之子董誥山水的喜愛之情。此屏心兩面皆於右下角一隅刻書「臣孫永清敬書」,及「臣永清」、「敬書」兩方鈐印。

加之,此硯屏以紫檀雕製座架,檀木色澤深棕,質料上乘,屏面四周飾勾雲紋,兩兩相錯;底座同樣以減地浮雕勾雲紋為飾,布於器表,內彎馬蹄形足,變形如意雲頭紋牙板;兩側座墩頂部柱頭雕仰覆蓮瓣紋。整器裝飾簡約而莊重,從紫檀插屏的藝術風格看,顯然是清乾隆晚期清宮造辦處工匠的傑作,並知其為清高宗乾隆帝親自玩賞且為之題詩過的心愛之寶物,有著重要的收藏價值。

Lot 8037 清乾隆 御製虯角染色宮廷畫師彩繪火鐮成對[清宮舊藏] 「乾隆年製」篆書款

估價:RMB: 4,000,000-6,000,000 H 5 cm.


本品一式兩件,為一對葫蘆形火鐮盒,造型及尺寸相同,唯正面所嵌繪的裝飾圖案有異。其以虯角為材,經染色而綠似翡翠。虯角即海象牙,也稱「秋橛」、「鰍角」,材料較象牙更加堅硬細密,存世量遠少於象牙器。虯角器的製作屢見於雍正、乾隆兩朝的造辦處檔案記載。如《雍正二年·牙作檔案》載:「做雕夔龍虯角手巾結,雕宋龍虯角手巾結。」《雍正五年·牙作》:「雕虯角夔龍臂格一件」等。乾隆朝很多象牙雕件均以茜色加彩,包漿溫潤自然,這種將海象牙染成綠色的工藝只有清代造辦處所獨有,至今已近乎失傳。虯角器多如本品,制為小件。

兩器蓋面皆為銅鎏金,其上嵌山水圖;頂部葫蘆口處有合頁,下端有鈕,可開合。蓋同為葫蘆形,外緣鏨繩紋,其一繪水墨寒山冷樹,筆意疏朗;另一則為青綠山水樓閣,綠意盎然。並於畫面外周以等距分隔的圓形鈕釘固定,蓋內側鏤雕寶錢紋。火鐮盒內,葫蘆上部陰刻篆書「乾隆年製」四字雙行款;下部為火鐮。兩器所飾山水圖,應為宮廷畫師所繪,乾隆帝對清宮造辦處所製御用賞玩,經常會親自審視畫稿,故而品質極高。

本對虯角制火鐮選材精良,其製作精細,構思巧妙且裝飾繁雜,呈現出清代皇家特有的富麗奢華,雍容大氣。既是一件實用器,又是一件可供觀賞的精美的藝術品。當為乾隆帝的御用之物,由清宮造辦處所製作,展現了清代牙雕工藝的精細華麗。

Lot 8012 清乾隆 御製琺瑯嵌玉兩層重簷塔式大香筒一對[清宮舊藏]

估價:RMB: 1,500,000-3,000,000 H 88.5 cm.

香亭,亦稱「香筒」,又被稱為國之寶器。在明清兩代皇宮、園林等各正殿明間,皆有一組獨特而莊重肅穆的陳設,任何人均不可僭越,為皇宮最高等級的陳設,亦為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徵。清代專門制定了《欽定宮中現行則例》,以規範紫禁城內十二宮正殿內安設,以寶座為中心,後有屏風,左右各陳設太平有象、角端、香筒等。其中,「十二宮各設……銅垂恩香筒一對」,置於大殿兩側的堂階之上、皇帝之左右,多為掐絲琺瑯製品,用以焚香和裝飾殿堂。其作用為當皇帝升殿時,爐內即焚起檀香,香筒內插藏香,香菸從香筒的孔洞內冒出,營造香菸繚繞、紫氣東來的神聖之狀,以喻皇恩浩蕩,垂及萬民之意。 本拍品即為此種皇帝御設,由於專設於帝王宮殿之上,因而存世極少,保存完好無缺者更是寥若星辰,鳳毛麟角。 此香亭總體呈六方立柱式,為對稱使用,上部為六角重簷鎏金屋頂式,頂部有圓鈕形寶頂,雙層屋簷製作精細,筒瓦間有六條凸出龍脊,龍口頸之下各懸掛金鐘。亭身中間為六片鏤空式福壽紋玉片,外圍立有六琺瑯亭柱,下接掐絲琺瑯制六角臺式亭座,頂部由六根欄柱,座中間為束腰須彌座式,上下兩側對稱的蓮瓣紋。檢索各方典藏資料,本拍品體量較大,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清中期掐絲琺瑯勾蓮蟠龍紋香筒以及掐絲琺瑯鏤空雲龍紋香筒(《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琺瑯器編4》,頁180-181,圖128、129)十分相似。也與清宮舊藏、瀋陽故宮博物院現藏的清乾隆掐絲琺瑯盤龍香亭(《瀋陽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琺瑯卷》,頁86,圖1)十分相似,尺寸不同。 故宮博物院雨花閣與大佛殿的陳設中亦有與本次拍品相類似的琺瑯塔式香筒供佛左右。

Lot 8040 明永樂-宣德 御製罩金漆龍紋宮廷向廟皇帝萬歲萬萬歲牌[法國藏家舊藏]

估價:RMB: 1,200,000-2,200,000 H 90 cm.

此萬歲牌體量頗巨,以罩金漆之法製成,以鏤雕及圓雕等技法相結合,滿琢雲龍盤繞其上,通體貼金之後,再在金底上面罩一層透明漆,使之保存至今仍光輝亮澤。正中為矩形長條,內髹藍漆為底,陽文雕「皇帝萬歲萬萬歲」之句,上施金漆。

此牌書體與永樂皇帝,宣德皇帝書體極為接近,無論用筆還是字體的肩架結構都體現出了明代尚法書的時代特徵,與康雍乾三朝皇帝書法以及清代宮廷館格體楷書有明顯的不同。原本應陳設於太廟或享廟受後世皇帝供拜之物。

故宮博物院御花園欽安殿即為明代所建,其殿內陳設亦為明代宮廷原樣陳設,其主位便陳設一件,與本次拍品極為相似。另有太和殿內的寶座及圍屏亦與此本牌無論是造型與工藝都極為相同

罩金漆,又名「罩金髹」,明代多用於佛堂廟宇及家具的製作。這種工藝在明代名漆工楊明《髹飾錄》中稱為「罩明門」,其做法是在色漆或描繪完工後,上面再罩一層透明漆,因罩漆下面的底色不同,而有種種不同的名稱。主要有罩朱漆、罩黃漆、罩金漆、灑金等幾種做法。北京故宮博物院太和殿的金漆龍紋屏風、寶座即是罩金漆家具的典型實例。罩金漆在宮廷用品中尤其多見,罩過的金漆在透明漆的下面透出金色的光彩,還有效保護了金色不易退色或磨損。直至清代多用於帝後御用的寶座、屏風等,小件器物也有用罩漆方法製成的。

Lot 8036 清乾隆 御製珊瑚雕龍鈕嚮用五福璽[清宮舊藏]

估價:RMB: 1,000,000-2,000,000 3×2.3×3.3 cm.

此件璽印小巧精緻,以珊瑚為材雕製而成,紅潤光滑。其印面為橢圓形,印臺光素無紋,盡顯珊瑚天然的漸變色澤;其鈕圓雕螭龍,呈伏臥狀,四肢有力,扭首回望,長尾盤卷於背,寓動於靜,生動可愛。其背部有系,配宮廷原穿繫繩節珠。印面減地陽文篆書「嚮用五福」,系組璽中第一枚(嚮用五福,八徵耄念之寶,自強不息)印文篆法為典型乾隆時期制印書字特徵。整器尺寸雖小,卻筆工筆細,雕刻工藝極為高超,不減宮廷氣勢。

印文中的「五福」出自《尚書·周書·洪範》。今查同治七年楚北崇文書局版《書經》第四卷「周書·洪範」載:「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楚北崇文書局本《書經》,採用的是宋代蔡沈積十年之功而成的集傳本。蔡沈為宋代理學家朱熹的弟子,宋寧宗慶元五年己未(公元1199年)嘗尊師命集傳《書經》,「參考眾說,融會貫通」對《書經》內容的闡發極為精當。蔡沈在「五福」下雙行小注稱「人有壽而後能享諸福,故壽先之。富者,有廩祿也。康寧者,無患難也。攸好德者,樂其道也。考終命者,順受其正也。以福之急緩為先後」。

早在康熙年間,康熙帝曾題「五福堂」賜給雍正,後來又敬摹勒懸之雍和宮、圓明園。至乾隆時期,乾隆帝對「五福」的喜愛更甚,其有一方頗得心意的玉璽,其印文即「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常被鈐蓋在宮廷收藏的書畫作品上。此珊瑚雕「嚮用五福」璽同樣體現了乾隆帝對五福俱全的滿足之感。

乾隆時期參與寶璽製作的機構主要有御書房處所屬的刻字作、造辦處所屬的玉作和牙作以及蘇州織造等。

清帝璽印除了布局和刀法外,選材也十分重視。乾隆時期正值篆刻藝術的黃金時期,各種藝術流派紛呈,同時,各種印材也得到充分發掘,大量優質印材被搜羅入宮,主要材料有,玉,石,寶石等應有盡有。同時乾隆帝對印文與印鈕的設計也會提出諸多建議,而且很多印文被多次製作,本次拍品的「嚮用五福」璽,僅於紫緊城出版社出版的《清代帝後璽印》一書中就有十二套之多,未注錄就不知有多少了,就此足以看出乾隆皇帝對「嚮用五福」一文的重視程度,而用珊瑚入璽,在清宮更屬鳳毛麟角。

宮廷原穿繫繩節珠

Lot 8032 清鹹豐 枷楠香十八子手訓原穿黃繐帶原配錫盒[清宮舊藏]

估價:RMB: 800,000-1,000,000 串L 14 cm. 盒D 12 cm.

十八子手串也稱為「數珠」,是佛教信徒念佛號或經咒時用以記數的工具,持不同材料的數珠誦經,所獲功德徑相不同。在漢化佛教中,隨著淨土宗和密宗的興盛,數珠開始大量流行,演變為漢化佛教七眾的重要隨身具,並成為念佛信佛的重要標誌。正所謂「相由心生,境由心轉,心系諸佛,珠可助道」。

清宮所藏的手串多件精品,此十八子手訓即為上等之作,以伽南香為材打磨成珠。其紋理順直,自然天成,香脂濃鬱,清代伽楠為宮廷貢香。其原穿黃繐帶,外有原配錫盒,按此規制,等級極高,應為宮廷制辦處製作,專供皇帝皇后所用,有史資料記載,清朝多位帝後對此類飾品尤為鍾愛,常隨身佩戴。

原穿黃繐帶原配錫盒

沖淡自然——翦淞閣文房韻物志專場

Lot 6228 清初 陳鳴遠制 素帶壺

估價待詢 高11cm;寬9.4cm;長14.3cm



Lot 6208 張瑞圖 巨筆如椽 南山北鬥行書巨軸

估價:RMB6,000,000~8,000,000 (畫心)長338cm;寬96cm



Lot 6218 蘇東坡制 雪浪齋玉印 醉翁亭記 瞻麓齋藏 唐宋諸家筆跡存景 瞻麓齋藏

估價:RMB6,000,000~8,000,000 長8.1cm;寬3.1cm;高3.1cm;長41.5cm;寬27cm;高6.8cm;長37cm;寬23cm;高2.2cm



Lot 6221 宋 天柱峰 英石

估價:RMB3,000,000~5,000,000 高57cm;寬14.7cm;長11.5cm;總高(連座)63cm


Lot 6209 明 大銅缸

估價:RMB3,000,000~5,000,000 高82cm;腹徑130cm;徑123cm

Lot 8135 明宣德 青花纏枝蓮大碗

估價:RMB 8,000,000~12,000,000


Lot 8134 明宣德 黃地青花內菊花海浪外折枝花果盤

估價:RMB 7,000,000~9,000,000 直徑32cm



Lot 8132 明永樂 青花花卉阿拉伯文無擋尊

估價:RMB 6,000,000~8,000,000 直徑17.8cm;高17cm



Lot 8118 明15世紀 銅鎏金寶冠菩薩坐像

估價:RMB 6,000,000~8,000,000 高95cm



Lot 8176 明 銅鎏金玄天上帝坐像

估價:RMB 5,600,000~8,600,000 高67.5cm

鑑古集珍——宮廷陳設及工藝甄選專場

Lot 7823 康熙五十四年 御製銅鎏金交龍紐八卦紋鍾

估價:RMB 10,000,000~15,000,000 應鐘高31.1cm;蕤賓高31.5cm


「應鐘」「康熙五十四年製」銘款

「蕤賓」「康熙五十四年製」銘款

兩件鎏金編鐘器形呈圓酒桶形,腹腰稍寬,下口平齊,和戰國時代編鐘原型的扁圓而下口帶角的造型頗不相同。康熙朝亦統一了編鐘的大小,以鐘壁的厚薄和重量來調節高低音調,有異於前朝以小鍾發高音,大鐘發低音的做法。依《清會典圖》所記,發音最低的「倍夷則」重達清秤180兩,而發音最高的「應鐘」則達清秤380兩,差別逾二倍之多。鐘身前後分鑄「八卦」紋一組,橫向以鼓釘,縱向以回紋分隔。兩鍾正面中央分別鑄陽文楷書律名「應鐘」和「蕤賓」,背面鑄年款「康熙五十四年製」。下方近口處鑄八個「音乳」,作擊打之用。保存完好,除少處磨耗外,鎏金整體金光輝映,令人想像到康熙時祭祀典禮全套齊懸在金漆雕木編鐘架上時所展現的華貴及莊重。



Lot 7856 清中期 紫檀雕雙龍紋團壽大香幾

估價:RMB 4,000,000~7,000,000 70×70×115cm


Lot 7825 清中期 銅鎏金掐絲琺瑯龍紋香亭 (一對)

估價:RMB 3,500,000~5,500,000 高121cm


清乾隆御製紫檀百寶嵌屏風,宮廷藝術與重要瓷器、玉器、工藝品專場

Lot 6447 清乾隆 白玉鳳紋觥

估價待詢 高19cm;寬16.5cm


Lot 6425 清乾隆 松石綠地粉彩描金折枝四季花卉蓋罐 (一對)

估價:RMB12,000,000~20,000,000 高41cm


Lot 6413 清乾隆 御製紫檀掐絲琺瑯藍地百寶嵌四季花卉屏風

估價:RMB8,000,000~12,000,000 高201cm;寬42.5×8cm;扇厚3.7cm

陶成——雍正御窯掇英專場

Lot 6330 清雍正 御製洋彩浮雕巴洛克式花卉螭龍紋花臺

估價:RMB12,000,000~22,000,000 高45cm


Lot 6338 清雍正 仿官釉貫耳弦紋大方壺

估價:RMB10,000,000~12,000,000 高68cm



Lot 6341 清雍正 粉彩過枝月季梅花大盤

估價:RMB5,000,000~8,000,000 直徑50.5cm

龍香——清宮御賞文玩

Lot 6311 明 乾隆御題仲尼式沉香木百納琴「文呈散綺」

估價待詢 琴長114cm;弦長108.5cm;肩寬17.3cm;尾寬12.5cm


Lot 6304 清康熙 田黃凍雙鳳鈕大方章

估價:RMB10,000,000~15,000,000 4×4×7.8cm



Lot 6309 清乾隆/西漢 紫檀圭形座嵌乾隆御題漢代谷紋玉璧

估價:RMB6,800,000~9,800,000 直徑16.2cm



Lot 6308 清乾隆26年 青玉刻御製詩文描金雲龍紋「第十二應鐘」特磬

估價:RMB6,000,000~9,000,000 磬寬28.5cm;錘長19.5cm

散華聚念——應真藏 中國佛教文物寶藏專場

Lot 7577 清代乾隆32年(公元1767年) 如意館制 華嚴三聖-釋迦牟尼、文殊與普賢 立軸

估價:RMB 5,800,000~8,800,000 201×111.5cm×3


Lot 7570 明代永樂時期15世紀 官造木胎金髹藥師如來佛坐像

估價:RMB 3,500,000~5,000,000 高93cm


Lot 7576 13世紀藏中地區 寶生如來唐卡

估價:RMB 1,800,000~2,500,000 74×56cm


Lot 7583 明中期15~16世紀 銅鎏金準提觀音

估價:RMB 600,000~850,000 高35.5cm


Lot 7562 清代康熙時期17~18世紀 七級寶塔

估價:RMB 600,000~800,000 高56cm


在佛教用語中常有「七級浮屠」一詞,浮屠就是佛塔。在公元一世紀佛教傳入中國以前,中國沒有「塔」,也沒有「塔」字。當梵文的Stupa與巴利文的Thupo傳入中國時,曾被音譯為「塔婆」、「佛圖」、 「浮圖」、 「浮屠」等。由於古印度的Stupa是用於珍藏舍利子和供奉佛像、佛經,因此亦被意譯為「方墳」、 「圓冢」,直到隋唐時,翻譯家才創造出了「塔」字,作為統一的譯名,沿用至今。

此寶塔以銅鑄造,銅質純厚,金剛杵形頂尖,有鏤空且突起的四股,直下成蓮花託,蓮瓣肥大飽滿,級級而下承接另一組覆仰式蓮瓣,排列整齊,瓣尖回卷似如意雲頭。寶塔有四面,四個方形角落站立著四位天神護法,氣勢威猛迫人。下層每面各有五個小化佛,即共有二十個小化佛,每個化佛亦作淺浮雕頭光和背光,細節刻劃十分到位,再對比上面四個獸首,及四個簷角不同身姿的浮雕飛天,可謂層次變化極豐富,塔身結構設計甚妙,通體浮雕鑄造質感極佳,輪廓清晰,眾神明臉部表情依舊可見。最引人入勝的是每面都有圓形開光,其內昭見各種佛法之事,譬如比丘向觀音問道、佛祖向朝官說法、佛祖與坐騎迦樓羅同坐於松樹下、佛底與比丘同行弘揚佛法,描繪極為生動。

《佛祖統紀》卷四十三如是:「吳越王錢俶。天性敬佛。慕阿育王造塔之事。用金銅精鋼造八萬四千塔。中藏寶篋印心咒經。布散部內。凡十年而訖功。」此品外型結構與五代的阿育王方形塔相似,為表現內容稍有不同。類似的藏品亦見於清康熙癸丑年間(1673)佛教寶地寶安南山樓。此種寶塔有銅、鐵、錫、木製等各類材質造,多用以放置及供奉舍利,因某些塔中藏《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故可稱寶篋經塔,是佛教中最為珍稀的文物之一。

出處:Bonhams London,Nov. 7,2013

出版:《中國佛教寺廟寶藏-散華聚念》(應真藏,2014)184-187頁。

無無明——明清宮廷佛堂秘境專場

Lot 6372 明宣德 銅鎏金轉輪王坐蓮花手觀音菩薩

估價:RMB 6,000,000~8,000,000 高24.5cm


來源:法國波爾多藏家舊藏

此件觀音造像以漢地命名習慣可稱為水月觀音,是漢地自行創造並流行的一種觀音造型樣式。據《歷代名畫記》記載,它最初是由唐代畫家周昉創塑的,所謂周昉「妙創水月之體」。周昉依據《華嚴經•入法界品》對觀音道場的描述,著重表現了觀音菩薩觀察水中月亮的情景,姿態優雅閒適,藉以喻示觀音通達空性之理,具足般若大智,其坐姿明顯受到古印度轉輪王坐姿的影響。唐代以後這種觀音在中原地區一直流行不衰。值得注意的是,明代宮廷造像中也流行水月觀音像,是漢藏文化交融的一個重要體現。今年春拍,北京保利拍賣公司推出一尊15世紀明代宮廷銅鍍金觀音菩薩像,就是一尊標準的水月觀音像,在造型上完全符合內地流行的水月觀音造型樣式。

此像頭戴花冠,正面中央花瓣根部又各出一枝花瓣向兩側伸展,形成月牙形狀,為當時造像常見的花冠樣式;頭頂束高髮髻,髮髻由髮辮編成,呈塔狀高聳,前後清晰可見橫向分布的辮狀編發,髻頂安摩尼寶珠,餘發則結成兩條髮辮分垂於左右兩肩;兩耳側各有一條繒帶呈U字形翻卷,耳下垂大耳璫。面形寬大,眉如彎月,雙目低垂,鼻直適中,雙唇微啟,具有中原漢人明顯特徵,同時亦體現出不同凡俗的莊嚴與寂靜。寬肩細腰,軀體結構勻稱,造型端莊大方,具有藏式造像鮮明特點。上身胸前掛項圈和長鏈,項圈下又墜U字形連珠式瓔珞;下身著長裙,衣紋表現十分特殊,大腿處可見雙連珠線表現的波狀衣紋,連珠線之間雕飾凸起的小花瓣,小腿處有一道連珠線鑲飾的寬大衣緣,衣緣上刻畫纏枝蓮。腰間束有寶帶,腰帶下亦墜滿一圈U字形連珠式瓔珞。全身披大帔帛,帔帛披覆雙肩下垂,繞過手臂飄垂於身後;手臂、腕和足部飾有花形釧鐲。左腿橫盤,右腿支起,左手撐於左腿後,右手撫於右膝,為水月觀音典型的造型樣式,即所謂轉輪王坐。身下是雙層束腰式蓮花座,造型周正,做工講究。蓮座上下邊緣裝飾連珠紋,前後滿施蓮花瓣,蓮瓣寬肥飽滿,上下對稱分布,頭部飾有卷草紋;座底封藏已無,但底邊可見清晰的剁口,並露出黃色的銅質。通觀整軀造像,造型完美,形象莊嚴,裝飾繁複,工藝精細,具有典型的皇家藝術氣派,體現了明代宮廷造像的鮮明特點。

這尊造像無論在造型還是工藝上,與帶刻款的明代宮廷造像完全一樣,特別是工藝上甚至優於一般宮廷造像,其繁縟的裝飾,精細的工藝,碩大的體量,細密的銅質,遠非一般宮廷造像可比。類似風格和工藝的金銅造像現存不少,經常現身於國內外博物館和拍賣會,說明它們不是孤立的現象,而是一種普遍的存在。它們共同見證了一個重要事實:那就是這些造像亦皆出自明代宮廷,它們的用途在於滿足皇宮內外佛堂和皇家喇嘛廟殿堂的供奉所需,而不像那些刻款宮廷造像(刻有「大明永樂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款)用於賞賜西藏上層僧侶,為朝廷推行的宗教籠絡政策服務,所以它們不帶刻款,也無需刻款,屬於明代宮廷造像的另一種形式。筆者於2008年曾撰寫《明代宮廷造像的另一種形式—以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所收藏的無量壽佛像為例》,以多件實物結合歷史文獻詳細論述了此類宮廷造像存在的理由和用途,可以參考。

Lot 6380 清乾隆 紫檀御題詩佛龕奉銅鎏金菩薩像

估價:RMB 6,000,000~8,000,000 龕長41.2×36.3×79cm;佛高28.5cm


來源:胡惠春先生舊藏

佛龕紫檀質,四方亭造型,須彌座。四角立鎏金柱,四周環以封板,此種封板形式稱為「毗盧帽」(僧帽)。亭頂有五鎏金塔,頂壁四面開光內及帽四面外壁雕番蓮紋,下簷透雕雲蝠紋。亭內有一小閣,閣四壁中開光,框邊雕雲龍紋,頭戴五葉寶冠的鎏金菩薩雙手結說法印端坐其中,身後背板描金題:「卅二之相,八十種好。與佛無差,方便權巧。 彌陀灌頂,足踏瑞蓮。堂堂獨立,法爾如然。 萬有之母,調御丈夫。執一以求,去道遠乎。寶冠若華,天衣似鏡。內外色空,光光相印。本願不離,沛然甘露。即今眾生,無一不度。御製大士相贊。臣于敏中敬書 」。後隨「臣于敏中」篆書方印,「塵光日月」篆書方印。閣外四角柱上描金刻雲龍紋,左右兩柱各飾一條鎏金龍,身體捲曲,攀纏柱上,圍欄透雕花卉紋。此佛龕造型別致,把木雕和銅雕工藝巧妙結合,盡顯皇家氣派。佛龕在清宮佛堂中佔有顯要位置,也是官式建築和宗教建築造型的縮影,因此每個細節均設計嚴謹,如屋頂的式樣、裝飾紋樣等,都一一有嚴格規定,其中以「三塔龕」和「五塔龕」最具清宮特色,結合了漢藏兩地的典型建築,頂部排列三尊或五尊喇嘛合歡塔,代表「三世佛」或「五佛五智」之意。據乾隆造龕檔案中記載,乾隆中晚期開始頻繁出現「西洋式龕」的記載,成為一種獨特的風格,裝飾上使用了「西番蓮紋」、「西番葡紋」、「西番花草紋」等,營造出濃鬱的西洋情調,本件正合其記敘。

Lot 6375 清乾隆 御製青玉填金十六應真玉冊

估價:RMB 5,800,000~8,800,000 長15.5cm;寬11.4cm


來源:香港佳士得,2001.10.29,Lot0516;北京保利,2011年春拍,Lot7192。

展覽:「臺灣山水堂藏玉特展」,天津博物館,2005年。

本品一函八牒十六版,長方形,用黃色綾子包邊,裝飾成冊頁形式;各版以青白玉琢刻羅漢圖,刀口填金。玉版呈天青白色,皎潔無瑕。每一頁布局相同,左側為羅漢形象,右側為乾隆御題隸書贊文。其前後頁由木板合併精雕一正面蟠龍如意雲紋,及雙龍拱珠紋,中部木籤,刻隸書「御製十六應真玉冊」。此件玉冊保存有原裝函套,函套裝裱黃地錦面,打開為平面型,折迭而成六方套匣,交迭處有花牙樣相咬,不易散開,是宮廷套匣裝幀的主要形式。整器色澤柔和,撫之細膩密緻,香氣幽淡,雍雅之中透出一派佛家的祥光瑞氣,脫略凡格。

內頁為八塊裱過的硬質木板,中間各鑲嵌一塊青白玉,玉片兩面各精工刻劃一尊羅漢圖像和一首八言絕句的詩文來描述其特徵,全冊共計有十六尊羅漢像;並在刻劃的陰線內填上金粉,使之線條能更清晰明亮。這部《御製十六應真玉冊》,所述十六羅漢應為西藏佛教系統的羅漢,羅漢信仰傳入西藏受中原佛教的影響很深,關係也密切,但與中土的系統不盡相同。其排列順序為第一阿迎安幾達尊者,第二阿資達尊者,第三拔納拔西尊者,第四嘎禮嘎尊者,第五抜雜哩逋答喇尊者,第六哈抜達喇尊者,第七嘎納嘎巴薩尊者,第八嘎納嘎喇錣雜尊者,第九抜嘎沽拉尊者,第十喇乎拉尊者,第十一租查巴納塔嘎尊者,第十二畢那楂拉哈抜喇錣雜尊者,第十三巴納塔嘎尊者,第十四納阿嘎塞納-馬恩省-馬恩省尊者,第十五鍋巴嘎尊者,第十六阿必達尊者。每一頁畫面紋飾清晰,羅漢面貌奇異高行,刻劃傳神,工匠以刀代筆,表現出極高的工藝水平。其製作方法難度極大,首先以毛筆將圖案描畫在玉板上,再以堅硬的工具—「金剛鑽刀」、「崑崙刀」或瑪瑙等工具,直接在線條上來回刻畫,故在陰刻在線用放大鏡觀看有刀具來回刻劃而成的「遊絲毛道紋」,代表了清代乾隆宮廷玉器的最高水平。

自在菩提——中國金銅佛造像、唐卡專場

Lot 7434 明 大勢至菩薩

估價:RMB 4,000,000~6,000,000 高90cm


中原

此尊菩薩頭戴寶冠裝,繒帶下垂及肩,佩圓耳璫,冠後兩條飄帶自雙肩而下,柔婉貼體。面相方圓豐潤飽滿,鼻梁高直,鼻翼擴張。彎眉細目,雙眼俯視,表情內省。胸前袒露,著雙領下垂式通肩大衣,下身著長裙,腰間寬帶,衣服邊緣起伏褶皺如波紋漾溢突出了衣飾的體積感。全跏趺坐姿,雙手於胸前作禪定印。從整體藝術風格欣賞此尊造像,其寶冠、繒帶、瓔珞等顯受永宣造像風格的影響,是永宣造像風格的餘續。這種造像風格的影響力直接波及到永宣造像後明代中原佛像的製作樣式,在這種成熟樣式的影響下足見造像審美的規範樣式,而此尊造像在繼承永宣造像風格樣式中又有所突破,並沒受其所囿。在造像的體量上避柔美繁冗取寬博大氣之象,蓮花座且保留了華麗之風的同時又把圓實的雕塑感加以強調突出,使寬大穩重的蓮花座穩穩的承託起體量寬博的造像軀體,使之渾然一體的寬博、大象之美感得到完美的統一。使這一時期的造像在整體風格取其廣大的造像之風況盛空前,無疑,這尊造像即是這一時期的典例之作。


Lot 7417 明宣德 雙身喜金剛

估價:RMB 3,000,000~5,000,000 高28cm


銅鎏金

漢藏風格

來源:香港佳士得,1993年秋拍,Lot151 喜金剛是密宗無上瑜伽部母續尊奉的重要本尊,也是薩迦派道果修法尊奉的主要本尊。藏語稱為﹃傑巴多結﹄,又被叫作﹃飲血金剛﹄或﹃歡喜佛﹄,﹃歡喜﹄的更深意思是通過修行所獲得的大自在、大自由和大解脫,也就是真正的身心合一的大歡喜境界。傳說歡喜金剛是大自在天之長子,是一個象徵殘害世界的大荒之神;而明妃則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之軀,以救世渡難為本,以其擁抱吸其荒神之大惡之源,鎮壓受攝邪惡和邪欲,以其達到自在歡喜,所以也稱其為﹃歡喜天﹄。藏傳佛教中,喜金剛之佛像,有身語意三種:一是身喜金剛,為喜金剛身所幻化,身法潔,空明無別,具備七金剛法自性之身;二是語喜金剛,具備佛音五支,為喜金剛語之功德在深密修道中所幻化形象,其聲深廣如雷音、美妙如樂音、賞心可意、悠揚明晰、入耳中聽;三是意喜金剛,為喜金剛之意所幻化的形象,其有六支修法:如生起道場大日如來支、灌頂不動支、受用甘露無量如來支、 歌詠讚頌寶生如來支、廣興供養不空成就支和貪念隨成金剛薩埵支。﹃奶格五金法﹄中,喜金剛三世諸佛之意的總集代表和體現。主尊八面十六臂二足,每面三目,獠牙交錯,頭戴人骷髏冠,黃髮束髻,項戴五十人頭項鍊。每隻手都託著一隻骷髏碗,碗中分別站立不同的神獸。左腿屈,右腿伸,抱著黃髮三目、頭骨為珞、右手持月刀、左手持顱碗的明妃﹃金剛無我佛母﹄,威立於蓮花寶座上,腳下踩二仰臥外道,表示降服邪惡和無明。整尊造像法器俱全,保存完整,鎏金厚重華美,瓔珞、蓮瓣具有典型的15世紀早期內地宮廷風格,體量高大,十分珍罕,為難得的收藏上品。


Lot 7459 元 伐闍羅弗多羅尊者

估價:RMB 3,000,000~5,000,000 高27.3cm

銅鎏金

漢藏風格(北京宮廷)

來源:1.原屬約翰•布魯姆房地產公司,捐贈給克朗布魯克,以資助位

於密西根州布洛姆菲爾德希爾市的克朗布魯姆藝術博物館,約翰•布魯姆裝飾藝術設計基金;

2.紐約蘇富比,2008年3月18日,lot.238; 展覽:佛韻——造像藝術集萃展,2013.11.8-28,北京首都博物館 出版:《佛韻——造像藝術集萃》第48頁 伐闍羅弗多羅尊者,十八羅漢位列於五(由於元代宮廷廣泛信仰藏傳佛教,故依照藏教習慣對此件伐闍弗羅多羅尊者排位定為「十八羅漢位列第五」),為梵語 Vajraputra 的音譯,與自眷屬一千一百阿羅漢守護正法,乃證不死不壞金剛子之果位。終日靜坐,巋然不動,博學強記,通曉經書,聞思究竟。此尊伐闍羅弗多羅尊者像身著闊領僧衣,雙腿交盤座於蓮上,手持浮塵,頸飾瓔珞,面型飽滿,雙目低垂,一副嫻靜恬雅、慈悲包容之態。造像以黃銅鑄就,表面鎏鍍厚實的黃金,對袈裟、瓔珞的表現恰到好處,呈現出織物的柔軟以及珠串的靈動之美;面部及雙手的刻畫具寫實效果,反映了匠人高超的塑像技能。分析其藝術風格,可以斷定這件雍容華麗的造像是出自元代宮廷「梵像提舉司」的典型作品。至元十二年,元廷工部始設「諸色人匠總管府」,下統「梵像局」(於延佑三年升提舉司)等十八司局,並由尼泊爾藝術家阿尼哥統管,主理宮廷專供造像制辦事物。所製造像結合了尼、藏、漢多種風格元素,獨具一格,亦對明代宮廷造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結合此件作品,其面部塑造以及衣飾體現出了鮮明的漢地中原風格,而蓮座的形制,尤其座緣突出的連珠紋飾則顯然是來自喜馬拉雅地區的藝術特徵。一尊清宮舊藏的文殊菩薩像可作為佐證,其封底刻有題記:「奉佛高全信一家,舍財造文殊室利一尊,報答父母養育之恩,一切眾生共成佛道。大德九年五月十五日記耳」。這件被廣泛認為是元大都造像標準器的作品,其整體風格、鑄造工藝及材質均與尊者像有很高的一致性。對比另外一尊收藏於首都博物館,同樣被認為是元宮廷作品的釋迦牟尼像便可發現,其與這件尊者像的面部塑造均呈現出明顯的「漢化」特徵,而蓮座的風格則源自喜馬拉雅地區的造像藝術,另外,釋迦像座前橫置的金剛杵,也證明了其密教的屬性。這種混合式的藝術風格也正是「梵像提舉司」造像最大的魅力所在。


Lot 7430 明 原始天尊

估價:RMB 2,000,000~2,800,000 高46cm


中原

元始天尊——道教最高神之一,又名「玉清紫虛高上元皇太上大道君」、「玉清元始天尊」。《歷代神仙通鑑》稱元始天尊為「主宰天界之祖」。在太元(即是宇宙)誕生之前便已存在,所以尊為元始。在無量劫數來臨之時,用玄妙的大道來教化眾生,故而尊為天尊。元代道教盛極一時,當時最大的道教石窟是建於元代的山西太原龍山石窟,共有八個窟龕,其中以三清龕最著名。由於道教崇尚清靜無為,作品的藝術審美傾向多為安逸恬靜,含蓄莊嚴。其整體造像藝術氛圍有其共性的存在,其人物刻畫入微,以世俗化而真實取勝,形象鮮明,栩栩如生。這種道教精神的崇尚同樣也展現在當時宮廷崇譽道教的藝術作品形式中。此尊元始天尊造像藝術作品源於當時元代最高統治階級對道教崇奉而鑄制的造像藝術作品。造像整體端嚴,清顏莊肅之像道岸風清之容,垂麗柔幻而顯原始天尊之稟質。天尊盤膝靜坐,軀體偉岸,整體工穩垂麗。元代對道教的崇奉,源於統治階級精神層次的內涵,對於道教造像藝術作品的介入,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於宮廷中具有權利衡量的統治動機,於是對於道教藝術造像藝術傳達則盡美而工的製作可謂精盡其用。而道教崇尚的簡約而涵化的精神內質通過造像藝術的表現特出,又從一方面傳達了當時宮廷造像工藝的精神力量。天尊束髮戴冠,面相圓潔清麗,面部圓潤光質,吉相融柔。五官刻畫精準肖諧,無刻露而精穩。其曼妙精絕的藝術表現極盡能工的面部刻畫,把天尊之睿相盡展無遺,可見其高妙。天尊著束腰道袍,胸懷開交結覆,衣飾疊佩線流婉轉輕貼,裹覆整個偉岸挺闊的身軀。天尊雙手姿態在剎那間展露出道教神只內心精蘊,其刻畫優柔,體現了造像藝術匠師高妙的內在表現技巧,與天尊內省低垂微合的雙目統一示現這一道教形象的內心世界與對崇奉者所傳化的精神力量。整個造像工藝製作,沉穩而不惜時力,蘊藏深廣而跌宕華繁的極盡工巧,在一褶一紋間深透玄機。一軀具有高堂廟聳的原始天尊形象垂麗世間,一種具體的大美形象,岸然瑰麗而又樸茂無華的傳示著道教的幻無幻有的精神。使這尊具有宮廷氣質的造像以具體的形態,豐盈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海外珍藏清宮料器雅玩專場

Lot 7768清雍正-乾隆 白料胎畫琺瑯蟠螭紋水丞

估價:RMB2,200,000~3,200,000 寬5.5cm



Lot 7769清雍正 透紅料撇口瓶

估價:RMB1,200,000~2,200,000 高23cm



Lot 7775清嘉慶 御製「嘉慶年制」青花粉彩雲龍璽印盒

估價:RMB1,000,000~1,500,000 直徑23cm



Lot 7767清乾隆 白套紅料蓮瓣紋小缽

估價:RMB1,000,000~1,500,000 直徑8.3cm



Lot 7764清乾隆 白玉御題萬年青擺件

估價:RMB800,000~1,200,000 高11cm



Lot 7762清嘉慶 白玉嵌碧玉仿古銅團壽蓋盒

估價:RMB700,000~900,000 直徑5.3cm

吉金——重要私人收藏明清銅爐專場

Lot 7696 明晚期 饕餮紋四方鼎式爐

估價:RMB 1,200,000~1,500,000 高29.5cm;高38.7cm



Lot 7683 明嘉靖 蚰龍耳爐

估價:RMB 1,000,000~1,200,000 高7cm



Lot 7693 清早期 蚰龍耳爐

估價:RMB 900,000~1,200,000 高7cm



Lot 7663 清雍正乾隆 象耳簋式爐

估價:RMB 800,000~1,000,000 高14cm;高22cm



Lot 7695 明嘉靖萬曆 螭龍耳水仙盆式爐

估價:RMB 800,000~1,200,000 高15.5cm



Lot 7687 明嘉靖萬曆 衝耳三足爐

估價:RMB 800,000~1,000,000 高7cm

中國古董珍玩專場(Ⅰ)

Lot 8954 清乾隆 青花八吉祥盉壺

估價:RMB 2,000,000~3,000,000



Lot 8983 清道光 粉彩五子奪魁圖罐

估價:RMB 1,600,000~2,200,000



Lot 9074 清乾隆 月白釉禮器仿青銅豆

估價:RMB 1,600,000~2,600,000



Lot 8822 清鹹豐 粉彩加金寶相花雙聯瓶

估價:RMB 1,500,000~1,800,000



Lot 8953 清乾隆 青花福壽連綿壽慶有餘瓜稜瓶

估價:RMB 1,500,000~2,500,000

中國古董珍玩專場(Ⅱ)

Lot 9704 商晚期 青銅獸面紋鼎

估價:RMB 3,500,000~6,000,000



Lot 9508 清乾隆29年 碧玉描金雲龍紋玉磬

估價:RMB 3,000,000~4,000,000



Lot 9763 20世紀 田黃石雕薄意山水高士山子

估價:RMB 2,000,000~3,000,000



Lot 9736 清中期 花梨木嵌青花瓷板八扇屏風

估價:RMB 1,600,000~2,600,000

湖山繞屋,品茗賞玉——茶煙玉玩之美

Lot 7927 清乾隆 白玉山水人物筆筒

估價:RMB 3,000,000~5,000,000 高9cm



Lot 7910 清乾隆 白玉滾馬

估價:RMB 1,800,000~2,800,000 長6.3cm



Lot 7909 清乾隆 白玉嵌松石瑞獸

估價:RMB 1,500,000~2,500,000 長6.5cm


稽古——中國文房藝術專場

Lot 6977清 田黃太師少師方章

估價:RMB1,500,000~1,800,000 2×2×4.6cm



Lot 6992民國 銅雕獅鈕張樾丞刻張宗昌對章

估價:RMB1,000,000~1,500,000 5.1×5.1×7cm×2



Lot 7100明 黃花梨嵌大理石座屏

估價:RMB800,000~1,000,000 45×44.5cm



Lot 7049清乾隆 銅點金馬槽爐

估價:RMB600,000~800,000 寬25.4cm

與古為徒——劉氏《有容堂》舊藏吳昌碩自用印及名家篆刻專場

Lot 7328齊白石 青田石劉半農自用印

估價:RMB1,200,000~2,000,000 5.1×5.1×6.9cm



Lot 7327吳昌碩 青田石自用印

估價:RMB1,200,000~2,000,000 4.4×4.4×7.7cm



Lot 7314方介堪 田黃凍劉漢麟自用齋館印

估價:RMB450,000~600,000 2.2×1.1×4.2cm



Lot 7312陳巨來 田黃凍劉漢麟自用印

估價:RMB450,000~600,000 2.1×2.1×2.8cm



Lot 7325吳昌碩 昌化石自用印

估價:RMB300,000~500,000 2×2×5.1cm

國有善銅——中國銅鏡專場

Lot 6676 打馬球鏡

估價:RMB 1,200,000~2,000,000 直徑19.3cm



Lot 6642 「吾作」重列式半圓方枚鏡

估價:RMB 400,000~500,000 直徑16.7cm



Lot 6742 「阿彌陀佛」金缽

估價:RMB 300,000~600,000 寬13.5cm



Lot 6641 鎏金重列式半圓方枚神獸鏡

估價:RMB 300,000~500,000 直徑16.3cm



Lot 6712 雙鳳雙獸鏡

估價:RMB 230,000~300,000 直徑17.6cm

垂裳——海外藏家珍藏明清織繡服飾專場

Lot 8273 清順治 滿繡彩雲金龍紋滿文龍袍

估價:RMB 3,500,000~5,500,000 210×140cm



Lot 8288 清康熙 藍色緞繡金龍紋綴銅釘棉甲

估價:RMB 2,800,000~3,800,000 衣高71cm;寬149cm;裙高82cm



Lot 8296 清晚期 明黃色芝麻紗繡十二章女龍袍

估價:RMB 1,200,000~1,800,000 長140×187cm



Lot 8342 清嘉慶 黃色魚龍仙鶴蓮花紋加金絲毯

估價:RMB 800,000~1,200,000 375×272cm



Lot 8310 清乾隆 滿納紗十一面千手觀音大唐卡

估價:RMB 800,000~1,200,000 670×518cm



Lot 8302 清乾隆 明黃色卷草紋織金緞繡雜寶紋邊袈裟

估價:RMB 800,000~1,200,000 311×120cm




美歐藝拍 呈現精彩

藝術合作:info@moepai.com

藝拍社區正式上線!

交易、分享、心得盡收於此!

相關焦點

  • 12.5億港幣收官保利香港2018春拍 哪些「俏貨」還在暢銷?
    4月2日晚11點,保利香港2018年春拍落下最後一槌,此次保利香港春拍所集合的11大專場推出1200多件拍品,經過4天的鏖戰,本季春拍共實現成交額12.5億港幣,與去年春拍的12.45億港幣略有上升。其中,現當代藝術專場實現拍賣總成交額達到4.1億港幣,創下歷史新高;古董珍玩部三大專場玫茵堂曁私人珍藏中國藝術專場  、重要私人珍藏宮廷掐絲琺瑯器以及中國古董珍玩專場總成交額達港幣2.3億;中國書畫部專場 [I] 及 [II] 總成交額港幣2.5億;珠寶及尚品部五大專場與珍釀名酒總成交額高達港幣3.6億,其中「保利香港拍賣 X 芭莎珠寶設計師聯盟」設計師珠寶專題以白手套成交。
  • 【戰報】保利拍賣系2017春拍最後「一戰」 保利廈門2.6億元圓滿收官
    其中,超千萬成交拍品: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拍有38件,保利香港五周年春拍有21件,保利廈門2017春拍有2件。保利香港出現過億拍品,曾梵志面具系列重要作品1.05億港幣成交,被80後新買家首次出手競得。北京保利推出的傅抱石《茅山雄姿》將近2億元成交,被近年來新入場的大買家甘肅天慶博物館買到。崔如琢先生兩件水墨作品也是由兩位不同的海外藏家競拍成功的。」「保利拍賣每年大概有30%的新買家入場,今年比例更多。而這些新買家的表現也是非常活躍,在競拍中都是志在必得。
  • 蘇富比香港春拍古董八大專場交5.6億港元「天價成績單」!
    香港蘇富比本季一出手便是8個專場,雖然專場數量較往年有所提升,但因為每個專場件數不多,所以總的上拍量與前兩季基本持平。本季度八個專場及成交結果分別是:「清潤柔輝:茉琳琵金頓珍藏黃釉御瓷」,成交率百分百,成交總額超3040萬港元;「魚豫幽藍:明宣德青花魚藻紋十稜菱口大盌」,僅一件重點拍品,斬獲近2.3億港元;「玲瓏雅趣:明清掌上御瓷珍翫」,該場也是白手套,成交金額達7885萬港元;韞古雙仕:「美國私人瑰藏中國藝術品萃珍」,成交率63%,成交金額達5500萬港元;「瑩淨芳淳:顯赫私人瑰藏宋代瓷珍」,成交率:78 %
  • 2017年春拍總成交105億 藝術品市場回暖
    宣德青花魚藻紋大盌成交價:2.29億港元作為香港蘇富比2017春拍的重點拍品,這件絕世僅有「宣德盌王」被特設專場競拍,拍賣師以6500萬港元的價格起拍從專場來看,保利香港五周年春拍推出的玫茵堂專場,27件玫茵堂珍藏的元明清御窯瓷器,成交率達100%。在北京保利,玫茵堂御窯專場作為夜場首發,一經開拍就得到買家的熱烈響應。44件拍品悉數成交,成交額為1.14億元。其中有37件拍品以超過最高估價成交,2件千萬成交拍品。
  • 一晚拍了超10億,北京保利今年春拍「燃」不停
    這幾天俄羅斯世界盃烽火連天,京城的藝術品春拍也越來越如火如荼。
  • 古董古玩該怎麼出手?
    在大多數情況下,古玩藝術品的價格都是一個隨口價,你要買就買,不買就走,而且很多東西都是從上千年前所流傳下來的,會存在一定的包漿以及不同程度的鏽,因此古玩藝術品卻是也不好定價。那麼對於古玩古董這類的藝術品,我們該如何出手,才能達到利益的最大化呢?小編認為有以下這幾種途徑。
  • 2021年古玩收藏禁忌
    雖然新年有了一個好兆頭,但事實上,在藏友不可見處,古玩市場依然暗流洶湧,此時按耐不住,過早出手,容易給自己造成經濟財產損失。所以,小編想說,不僅是年初這段時間,縱觀2021年一整年的時間,藏友們保持理性永遠是最重要的。雖然現在國內疫情已經防控的很好了,但國外新冠病毒依然肆虐,很難說這些國際上的因素會不會影響到2021年我們的古玩收藏市場。
  • 保利,嘉德,蘇富比,三行同拍,看香港秋拍瓷器爭鋒!
    可關注微信號:guwan19982019年香港秋拍已經完滿結束,可謂是精彩紛呈,其中蘇富比香港的表現最為搶眼,在本季拍賣中狂攬33.41港幣,拍出過億拍品5件,完美收官!群芳之中,梅花常見於傳統藝術,象徵冬季,預示春來。嚴冬之際,萬物沉寂,草木花卉尚未發枝,冬雪遍地,唯梅花獨放,故此世人愛其刻苦耐寒,形態高雅,蘊籍謙遜。杜秋娘〈金縷衣〉以金縷華衣比喻名利,規勸少年人勿貪名利,應把握光陰,欣賞自然。中國文藝,常為簡單事物注入豐富想像,寓意美好吉祥。松、竹、梅並稱歲寒三友,梅、蘭、菊、竹則謂四君子,象徵高潔。梅芝並置,則甚鮮見。
  • 佳士得香港秋拍古董古玩藝術品明星拍品賞析
    寒冬已至,東方之珠的香港依舊溫暖如春。2020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即將拉開序幕。本季佳士得香港秋拍古董珍玩類共有四個專場。臺北雲中居張偉華臺北雲中居張偉華先生,精於中國陶瓷與高古玉器等藝術品的賞鑑。韶華璀璨 - 斯普菲博物館珍藏美國麻省斯普菲博物館(Springfield Museums)專場,共12件清朝藝術品,其中7件為掐絲琺瑯(即景泰藍),其餘5件為玉器,皆源自美國斯普菲博物館史喬沃伉儷的舊藏。
  • 【大象視界】一西平措:2018年春拍佛教藝術拍賣專業點評
    大象和一西老師做了一個簡單的電話訪談,為朋友們簡單梳理以下幾點:一、市場整體鬧錢荒,留下不少遺憾今年上半年,全球中國藝術品市場整體遭遇下滑,幾乎所有版塊都遭遇成交額的下滑,在6月份剛剛結束的這輪北京春拍上,如果我們統計保利、嘉德、匡時、翰海、中貿聖佳、榮寶、誠軒、華辰、東正和銀座十家公司的成交額
  • 2016春拍過千萬元的中國瓷器有幾十件(全 高清圖)
    shgudong帶你進入古玩行!2016年的春拍,從三月份的紐約春拍開始,經過中國香港、倫敦、中國大陸、歐洲明宣德青花五爪雲龍紋大罐成了今年亞洲藝術品春拍瓷器中的成交TOP1,同年還有北京匡時,也迎來了其10周年慶典。
  • 2019年香港保利春拍:重磅珍品高清全覽!
    保利香港2019春拍將於3月29日在香港君悅酒店舉行,匯集「現當代藝術」、「中國書畫」、「中國古董珍玩」、「珠寶及鐘錶」等專場。
  • 【大象視界】大保利網拍首秀,「星光燦爛」的特色陶瓷專場
    整個上半年,傳統拍賣行業融入網際網路生態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但作為國內藝術品拍賣佔據領先地位的北京保利拍賣,其在線拍賣卻有一點姍姍來遲,到了6月份,才組織了首屆網絡拍賣季。而事實上,過去幾個月,北京保利拍賣一直都在傾心打造在線平臺,旨在構建保利系新的拍賣生態,其投入不菲的APP開發已接近尾聲,而北京保利的第一次網拍,則還是在SAAS小程序上進行。
  • 2020古董古玩藝術品交易,該如何選擇正規公司?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手中總有那麼幾件古董古玩藝術品,甚至很多人家中也有祖傳下來的古董,而越來越多的藏友面臨著一個問題,怎麼出手?那麼另一件很重要的問題又出現了,就是選擇公司平臺的問題。很顯然,大家都想送到保利,嘉德,瀚海進行拍賣,因為大家都知道保利,嘉德,瀚海是國企單位,有保障,而且是免費拍賣,這是沒有錯的。那麼問題來了,你手中的藏品送進去了嗎?保利,嘉德,瀚海是會員制,入年會三十萬-五十萬。
  • 嘉德春拍成交53億 助推藝術品市場再上新高
    中國嘉德2011春季拍賣會於2011年5月25日在北京圓滿收槌,總成交額達53.23億元人民幣,刷新中國藝術品拍賣單季紀錄。更令人矚目的是,此次嘉德春拍歷史性地創出四個世界紀錄:齊白石《松柏高立圖?
  • 【春拍預告】博樂德2019春拍專場總覽
    本季春拍共推出8大專場,分別為【符瑞——宮廷瓷器及古董珍玩】 【韞古——古董珍玩】【怡然——中國書畫】【方式——當代藝術及潮玩】【忘憂——國酒茅臺及威士忌】【竹林七賢——臺灣重要私人藏家專場】【金玉青煙——讀書樓藏玲瓏小品】【物以類聚——lei_yu私人收藏專場】,臻選近千件市場難得的藝術珍品與佳作,以饗四海藏家。
  • 空藝術圖錄課 讀北京保利2016現當代春拍
    在此次春拍中,北京保利現當代部門夜場分為三個專場,「中國新繪畫&裝置」、「亞洲現當代藝術」、「現當代藝術夜場」,將在6月4日在北京四季酒店舉槌。從8件作品讀尚揚「大風景」近年來,尚揚作品的價格一直處於穩步上升的態勢。迄今為止,尚揚拍賣成交前十的作品中,有一半都是在近兩年取得,在市場持續進行調整的背景下,這樣的表現相當驚豔。
  • 揭秘蘇富比、佳士得、嘉德和保利四大拍賣行發家史
    1994年3月27日,嘉德舉辦了第一次拍賣會,首場拍賣的成交額是1423萬元,那時拍場落下的是被輿論界稱為「當時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第一槌」,那場春拍更被認為是「中國拍賣業開始進入現代拍賣市場的標誌」,引起整個社會,甚至世界級的反響。
  • 2017西泠春拍丨登崑崙兮·中國首屆和田玉籽料原石專場精賞
    :187.3g白度:極優細膩度:很細膩光澤度:非常油潤RMB:1,300,000—1,600,000重量:1478.3g白度:優細膩度:細膩光澤度:很油潤RMB:2,600,000—3,500,000一直以來優質的和田玉籽料原石與玉雕作品一樣,同被廣大藏家所珍視,其美自天工,本身無需雕琢,便可陳設擺放、亦可於案頭把玩,又因其未經雕琢,給予了藏家更多的想像空間,使其具有極高的保值增值性。
  • 富藝斯、保利首度於香港攜手:本季現當代藝術晚拍斬獲3.87億港元
    2020年富藝斯、保利舉辦的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晚間拍賣現場12月3日,富藝斯攜手保利舉辦的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晚間拍賣在香港順利落槌,該專場共有31件作品上拍,總成交額達3.87億港元,成交率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