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中,
五禽戲是貫通全劇的概念,
虎、熊、鹿、猿猴,以及劇中的鶴。
五種生物都象徵司馬懿的部分特質——
虎是權謀,猴機靈,熊是偶爾憨直,鹿則敏捷善躲藏,鶴是長壽。
關於華佗傳授五禽戲給司馬懿,
並未見於史籍。
按照《老謀子司馬懿》的作者秦濤分析:
學習五禽戲可能就是司馬懿「鷹視狼顧」的真相。
劇中司馬懿不僅勤練五禽戲,
更對其中的「虎勢」情有獨鍾。
先後在柏夫人和張春華面前展示。
這可能與司馬懿的「冢虎」之名有關。
虎之特質倒是與司馬懿隱忍持重,
令人可敬又可怖的性格形象貼切。
史書記載華佗將五禽戲傳給了弟子吳普,
此人堅持練習五禽戲,
到九十多歲時依然耳聰目明,牙齒堅固,
最後活到一百多歲。
五禽戲運動幅度不大,
適宜人人演練,且寓情於動,
於玩耍遊戲之中就能完成一節一段的練習,
因此在中醫藥界、文化體育界乃至經濟領域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011年,
華佗五禽戲成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2017年7月9日,
第十三屆全運會群眾項目健身氣功決賽在天津繼續舉行,
五禽戲成為集體比賽的比賽項目之一。
為家鄉安徽省亳州市代言
五禽戲形象登上亞洲大屏
文化使者華一,
安徽亳州人,
華佗五禽戲59代傳承人,
自5歲習武,堅定夢想,
只想做自己。
仗劍天涯 行走江湖
傳承發揚非遺文化華佗五禽戲
2015年發起「跟傳承人學非遺」公益行動
2016年獲得安徽省武術比賽三項冠軍
2017年獲得國際武術比賽兩項冠軍
(華佗五禽戲木蘭雙劍)
活著,
因追逐夢想而精彩。
她站在國際舞臺上用流利的中英文解讀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
代表中國走向世界。
在波斯古國接受英文電視臺專訪
華佗五禽戲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它穿過將近2000年的歲月長河流傳至今,
以其豐富的內涵、多樣的形式、不斷創新的元素,
成為我國健康養生領域的文化符號。
華一說,
她相信華佗五禽戲會通過一代代傳承人的薪火相傳,
心手相授,
得以不斷創新與發揚。
2015年跟傳承人學非遺公益課堂走進夏令營
軍事聯盟中司馬懿傳承了五禽戲,
傳到了第59代竟是她?
華一的偶像是花木蘭,
成為一個文武雙全的現代女子,
現代雖然告別了冷兵器時代,
但作為五禽戲59代傳承人的她,
對非遺文化符號有了新的理解,
自信的本源植根於文化自信,
作為傳承人不僅要積極擁抱時代的變化,
而且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
篤定的同時,不斷修正,做好非遺傳承與發揚的文化使者。
非遺也需要與當下的藝術形式相結合
2016年華一與搭檔李朋以五禽戲的元素結合了舞蹈、武術,創編了舞臺劇《鼓舞」仁」心》在2016年國際藥博會上大顯身手,拉開國際盛會的帷幕。
鑑於此,國家級非遺華佗五禽戲源自安徽亳州,
華一師承華佗五禽戲58代掌門人周金鐘先生,
在現代的傳承和發揚上,
華一針對不同的人群制訂了不同的五禽戲習練的體系,
針對幼兒時期,多注重趣味性的引導和模仿,
針對青少年,更多一些鼓勵和融入中英文互動教學,
針對時尚人群,結合五禽戲和瑜伽創立了「功夫瑜伽」
針對成年人亞健康體質,分別有不同專題的針對性療愈和調理的課程體系,
在這裡華一說:
華佗五禽戲是具有療愈和調理作用並濟的養生方法,適應各個群體練習,也是解決亞健康問題的「個性化的運動處方」的理論和實踐的根源所在。
傳承發揚創新
新一代傳承人賦予新時代新的使命
任重且道遠
轉載請註明出處,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