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導報(@臺海大師兄)每年4月7日,都是綠營政客集體賣弄悲情的時刻,對他們而言,這一天的重要性僅次於「二二八」,是民進黨「精準打擊」國民黨的另一部「提款機」。
1989年4月7日,《自由時代》創辦人鄭南榕在位於臺北的雜誌社內自焚身亡。2016年12月,剛上路不久的蔡英文當局,宣布將每年4月7日定為「言論自由日」,這一天一躍成為島內法定紀念日。2012年8月,鄭南榕自焚的地點——臺北市民權東路三段106巷3弄則被命名為「自由巷」。
就在今天,蔡英文、賴清德、遊錫堃等民進黨頭面人物都不約而同出來「悲傷」一番,還煞有介事地向島內民眾喊話「要繼續守護珍貴的民主」。30餘年來,在民進黨持之以恆地包裝下,鄭南榕已成為民進黨的「革命先驅」、「臺獨英雄」。
然而,真相真是如此嗎?有臺灣網友一針見血地說,「現在歌頌鄭南榕偉大的民進黨老賊,通通都是當年排擠他的烏龜王八蛋」。
首先,鄭南榕並未加入過民進黨。雖然民進黨已在1986年9月成立,鄭南榕部分理念也和民進黨相同,但他並未入黨,生前只入過總部位於海外的「臺灣民主黨」。
事實上,鄭南榕跟民進黨以及「黨外同志」關係並不融洽,他第一次坐牢並非因為國民黨,而是被「黨外同志」提告,理由是「意圖使人不當選」。
如今在網上搜索,還有一張鄭南榕頭破血流的照片,這次同樣不能怪國民黨。他之所以被打,是因為發放「臺獨」文宣,遭民進黨黨員朱高正等人毆打。
在「黨外圈」,鄭南榕當時的處境可以用「倍受排擠」形容。黨外人士林正杰就說過,當時沒人願意跟鄭走在一塊兒,甚至普遍把他當「抓耙仔」(國民黨派來的「奸細」)來看。理由包括他是外省人(祖籍福州),此外他也太敢衝了,是第一個敢喊「臺獨」的人,若不是「抓耙仔」,誰會這麼不要命?民進黨創黨元老陳興正也稱,當時很多人把鄭南榕當成笑話看,當成人格有缺陷的人加以嘲笑。
鄭南榕肯定自己都沒想到,他死後會如此「哀榮備至」,還被民進黨捧上神壇。李敖大師就曾諷刺說,「臺獨」鬧了半天,居然沒有一個烈士,好不容易來了一個鄭南榕,還是外省人。
鄭南榕死後,臺灣逐漸邁向「自由化」。現如今,這個小島根本不缺言論自由,甚至自由到名嘴公開造謠卻沒事的地步。即便如此,民進黨每年4月都會隆重「紀念」一下,稱要繼承鄭南榕的「遺志」,為實現「100%言論自由」而奮鬥。綠營「推崇」鄭南榕,不過是想藉機打擊國民黨罷了,並塑造自己捍衛自由的「光輝形象」。
諷刺的是,對於「二二八事件」,民進黨叫囂「蔣介石要負責」;鄭南榕身亡時的領導人是李登輝,民進黨如今「紀念」時卻不敢對他說半個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