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人人皆知,但在歷史上還是多次上演!

2021-02-13 讀史

讀史 每日7點,文化早餐   

博文  | 通識  |  知古  |  鑑今  |  有品有趣

文:夏彥(微信公號讀史專欄作者)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想討伐楚國,還放出狠話,誰勸諫他就殺誰。有個侍從想勸他卻又不敢,於是,拿了把彈弓在宮裡在後院裡轉,遇見吳王就給他講了個故事。

這個年輕人說:「樹上有隻蟬,只知道放聲高歌,卻不知道旁邊有隻螳螂準備捕殺它;而這隻螳螂只顧盯著那隻蟬,卻不知道身後有隻黃雀準備襲擊他;這隻黃雀伸著脖子準備啄蟬,卻不知道我在下邊拿著彈弓瞄著他。」

吳王聽了恍然大悟,於是罷兵。

這便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諺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典故發生在兩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時期,一直為後世所傳誦,也成為了警醒後人的一個重要的諺語,讓我們時刻不能掉以輕心,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了潛在的敵人。

那麼事實上,後世的人們是否時刻牢記這這個誕生在春秋時期的典故呢?答案是否定的,而且甚至歷朝歷代都有發生,即便是出自典故的吳王夫差在面對利益的誘惑時,也將這一警句拋之腦後。

我們先看看吳王夫差是怎麼親身「實踐」這一典故的。吳王夫差在即位之初,勵精圖治,再加上其父親吳王闔閭多年積攢的家底兒,吳國國力空前強大,先後降服越國,兩次伐齊,壓制魯國。一連串的軍事勝利讓吳王夫差開始發飄,想效仿其父稱霸中原。

而吳國大夫伍子胥曾多次建議夫差先滅越國,掃除後顧之憂,但夫差卻認為越國實力弱小,還差點被自己滅了,並且極度輕視給自己當過馬夫的敗軍之將越王勾踐。於是不聽勸阻,率大軍與諸侯國會盟與黃池,並且擊敗晉國成功爭得盟主,順利地「捕到了蟬」。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經歷了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乘吳國國內空虛大敗吳軍,而曾經創造這個典故的夫差也國破身死,扮演了悲情的「螳螂」。而他身後的「黃雀」勾踐卻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成為了人生贏家。

第二個上演這經典一幕的是曹魏集團和司馬氏。東漢末年,一代梟雄曹操經過一生徵戰,統一了北方,並成為東漢朝廷的扛把子,上演了經典的屌絲逆襲,為他的後代篡漢奠定了基礎。其子曹丕在其死後稱帝,建立魏國。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曹操及和他的兒子終於完成了「捕蟬」的大業。

但是令曹操沒想到的是,他一生多疑卻拉下了一個人——司馬懿。其實司馬氏家族自曹操時代起就在一直擴充實力,悶聲發大財,而且司馬懿本人又極其隱忍堅毅。因此在曹操死後不到二十年,司馬懿便效仿曹操成為了曹魏政權的實際掌控者。最終,司馬氏代魏,司馬炎稱帝建立晉朝。曹氏幾代家業卻成為了司馬氏眼中的「螳螂」。

接下來是後周和北宋。公元951年,後周太祖郭威發動兵變,建立後周,死後傳位給養子柴榮。這個柴榮可是個好皇帝,雖然只在位了六年,但在位期間他勤政愛民,任人唯賢,虛心納諫,銳意革新,抗擊外敵,堪稱五代第一明君。在他的努力下,後周國力蒸蒸日上,國內民心歸附,對外軍事戰爭節節勝利,統一天下是早晚的事。但不幸的是柴榮在39歲就英年早逝了,留下了7歲登基的柴宗訓和一個未統一的國家。

周世宗柴榮「光榮」地完成了「捕蟬」任務後,咱們的宋太祖趙匡胤出現了。趙匡胤憑藉在歷次戰爭中的軍功,取得了周世宗的極度信任,甚至在其臨終前被任命為殿前都點檢,相當于禁軍總司令。而趙匡胤也沒有「辜負」這個機會,在柴榮死後兩個月便發動陳橋兵變,「接管」了後周,並在之後數年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偉業。周世宗畢生心血沒想到卻在為他人做嫁衣。

值得一提的是,趙匡胤建立北宋後,對柴榮及其後人這隻「螳螂」卻很好,算是對得住柴榮的信任了。

然後再來說一下蒙古、宋、和金朝的「捕蟬遊戲」。金國在完顏阿骨打及其後代的帶領下,先後滅亡遼國、北宋,並屢次南下侵略已經屈膝求和的南宋,飲馬長江,還迫使蒙古向其稱臣納貢。此時的金國志在吞併南宋,完成統一。

但是金國100多年裡始終在盯著南宋這隻「蟬」,卻忽略了北方的蒙古已經悄然崛起。一代天驕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落後,即對金國這隻「執著的螳螂」發動致命一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偷襲金國的老窩,迅速滅掉了金國。

不同的是,蒙古這隻兇猛的「黃雀」不光盯著「螳螂」,甚至要連南宋這隻「蟬」也要一起吃掉。

最後再來說下明朝和後金這對冤家。公元1592年,日本入侵朝鮮,欺負明朝「小弟」。在明神宗萬曆皇帝的支持下,明軍入朝抗倭。在明軍將領李如松和麻貴的指揮下,兩次吊打了豐臣秀吉的戰國精英。此戰明軍揚威異域,打得日本300年不敢再覬覦朝鮮。

但是這場戰爭雖然明軍取得了勝利,卻也造成了很壞的影響。明軍遼東精銳騎兵損失慘重,遼鎮軍事實力嚴重削弱。這使得一些少數民族獲得了擴充實力的良機,蟄伏已久的努爾哈赤在戰後不到20年便統一女真建立後金,並誓師徵明。而面臨內憂外患的大明王朝,在戰後不到50年便滅亡。

也許萬曆皇帝沒想到當他在午門迎接明軍凱旋歸來並接受百官朝賀時,他已經變成了他人眼中的「螳螂」。

好物推薦

相關焦點

  •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但是在黃雀背後的我們卻都沒有看見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甚至於小學的孩子都知道,還會偷偷取笑。我記得我上學的時候,是有這篇課文的,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了。我們也都知道,成語都是由一個故事衍發來的,而這個故事又都是根據當時真實發生的事情記載的,那麼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背後又是怎樣的一個故事呢?
  •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深海鯊覓食 竟被大魚埋伏生吞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近日在深海真實上演。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網站6月底分享一段罕見影片:一艘科研潛艇拍到正在覓食的深海鯊魚慘遭大魚當場生吞。資深海洋學家奧斯特(Peter Auster)寫道,這群角鯊可能遊上很長一段路,就是為了吃掉落到海底的劍魚遺體。這種情況叫作「落食」(food fall),當一條重量可能超過113公斤的劍魚落到海底等大型「落食」出現時,尋找食物的定位,最大程度攝取,就是小魚成長與生存的關鍵。
  •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呼倫貝爾草原上演雪地捕食大戲
    舉報   新華社呼和浩特1月16日電(記者趙澤輝)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草原上,
  • 《重啟2》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焦老闆為汪家人做嫁衣
    電視劇《重啟之極海聽雷》的劇情非常精彩,焦老闆的身份,在第二季中也正式揭曉,他就是田有金,難怪他一直都在刁難吳家人,而且對於「聽雷」十分執著,在上一季的時候,就有人懷疑焦老闆是田有金,因為一提及吳三省,焦老闆這個人就非常敏感,而且他對吳三省當年所經歷的事情,好像非常了解。
  • 黃雀在後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黃雀在後,比喻伺機從後面襲擊,也比喻有後顧之憂。出自:漢·劉向《說苑·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成語出處:漢·劉向《說苑·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
  •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螳螂:我發起火來,鳥都一樣吃的
    作者:Freude_63192編輯:洛絳都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那如果是螳螂捕鳥呢?一隻螳螂在吃一個不幸的紅寶石喉蜂鳥,圖片來自:http://gizmodo.com這是一項近期發表在威爾遜鳥類學雜誌上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捕鳥的現象在螳螂中很普遍。一些小鳥,尤其是蜂鳥,當它們飛到鳥食罐中尋找食物並且失去警惕時,往往會淪為螳螂的腹中餐。
  • 十三州上演「螳螂捕蟬」新套路,四星武將或成最大贏家?
    十三州上演「螳螂捕蟬」新套路,四星武將或成最大贏家?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菜刀隊難逃團滅厄運! 十三州花式取名大法,竟有主公主動求「砍」?
  • 猛男杯上演「螳螂捕蟬」名場面,DKG躺贏吃雞,天霸、Q9Y實至名歸
    作為一場由虎牙直播平臺舉辦的自製賽事,不論是從賽事賽制還是從參賽選手陣容來說都是堪比職業聯賽的一場賽事,同時也經過了第一屆猛男杯的成功舉辦,為這場賽事積累了經驗的同時也受到了諸多遊戲玩家們的一致好評,因此此次的第二屆猛男杯也是在萬眾期待的情況下迎來開幕。
  • 局中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生死循環局,沈放成功上位敵營老大
    沒承想,具有有人半路截胡,將顧家人救走,真是局中之局,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也證明沈放心思縝密,計劃細緻,是一名合格臥底。深林也談了顧家人消失,說很可能被你道上朋友救了。這是一場沒有硝煙卻勝似硝煙的對話。之後兩人得到嘉獎,大哥深林黨通局一把手,二弟沈放保密局一把手。沈放也如願拿到靈芝計劃,這個冒險計劃成功了!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既然有幸看此文,老闆們恭喜發財。點讚關注,萬分感謝!
  • 其實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他也在被算計
    芬蘭地處瑞典,波蘭和俄羅斯三國之間,這三個國家都是歷史上典型的歐洲強國,相互間戰爭不斷,使得芬蘭土地上的人民飽受戰爭之苦。1809年,瑞典終於敗給了飛速崛起的俄羅斯,被迫割讓芬蘭,此後芬蘭便永久脫離瑞典,成為俄羅斯帝國內的自治大公國,此時芬蘭的土地上,生活著的是俄羅斯人。
  • 好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他暗地裡幫達子佔卜求籤多次,無一例外,都是「大兇」。理察最為愜意,直接過上了「退休養老式」生活。衝浪、吃拉麵,還藉機認識了拉麵店的漂亮老闆娘。童靴們,「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學會了嗎?當然,反轉千千萬,生硬千千萬。觀眾觀影水平的提高,是對編劇的極大的挑戰。一百八十度轉體,差一度就把你拖出去暴揍。本片的成功之處在於:沒有為了反轉而反轉。結尾近30分鐘的「驚天大反轉」是以「敘述性詭計」為基礎的,因而劇情看起來十分流暢,不生硬。
  • 計中計: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還是多行不義必自斃?(下)
    繼續《計中計: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還是多行不義必自斃?(上)》。
  • 「ST」和之國劇情分析: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而他對著小忍高喊:兔碗也即將暴露這件事,表明他對周圍的人在這條消息上進行了隱瞞,也就說明他在懷疑身邊的人。在有懷疑的人存在的情況下,他如果試圖把一個人單獨分開,並且給他最後的誘惑,那麼我認為他懷疑的人可能就是他了。
  •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長樂雖然極力平穩自己的內心,可她的聲音還是有些慌亂。 蕭燁望著她,眸中透出憐愛。 兩個人心中都明白,對方所擔心的是什麼,卻都不願提及和開口。 良久,蕭燁才嘆了一口氣,對長樂問道:「國子監失火的事,澤霄可都處理好了?」
  • 釋讀中國歷史104:齊湣王一舉滅宋,燕昭王黃雀在後
    這裡本來是齊國盯上的一塊肉,所以他這麼幹,就跟齊國和楚國結了仇。宋王偃現在自我感覺特別良好,認為自己武功蓋世、天下無敵。為了爭霸,他增加了宋國部隊員額,居然一下子比原來擴充了4倍,這是宋國的國力根本沒法承擔的。膨脹的他自稱「勁宋」,就是擁有強大軍事實力的宋國,但別人稱他為「桀宋」,說他像夏桀一樣殘暴,窮兵黷武、窮兇極惡。
  • 《行騙天下:運勢篇》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最後一刻才揭曉輸贏
    為了改變自己的這一切,她拜師學藝,學習如何賭博,想在賭桌上贏回屬於自己的。然而事情沒有那麼順利,她和她師傅的伎倆很快就被阿久津識破。而離開她的另外兩個人,也過得很慘,一個因為看不下去一個騙子總是騙取大戶人家的遺物拿去賣錢,本想騙到這幾個騙子,讓他們收手,沒想到被發現了。
  • S5E6《盯梢》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
    2、瓦尼爾為何會襲擊湯莫森:瓦尼爾剛開始成為湯莫森搭檔其實還是有很多心思在其中的,但是當他在與湯莫森的交流中逐漸被湯莫森與搭檔之間深厚的感情所感動。並且在很多對話中都在勸慰湯莫森不要如此傷心,並間接的解釋了自己當初襲擊多布森的行為。
  • 《琅琊榜》與歷史那些事,蕭氏王朝多劫難,謀反叛亂狼煙四起
    今天將為您講述的是琅琊榜的那些事兒,《琅琊榜》第五回之螳螂捕蟬。第二章,菩薩皇帝。在第一章的時候,我們介紹了魏晉南北朝,從西晉建立,到南北對峙的一些重要歷史事件,第二章我們就開始進入正題。以梁武帝為核心,講述大梁王朝的風風雨雨,那就讓我們一起品味《琅琊榜》的那些事兒之第五回螳螂捕蟬。齊高帝蕭道成在建立起王朝之後,沒多久就病死了,他的兒子齊武帝繼位。這兩父子都算得上有所作為的明君,國家也已經逐漸走出了劉宋末年的困境。但是齊武帝當皇帝幾年又病逝了。齊武帝算是幸運的。雖然坐龍椅的時間不長,但好歹是過了一把皇帝癮。晉武帝的長子才是個超級短命鬼。當上太子,沒一兩年就病死了。
  • 新劇情螳螂捕蟬
    沒記錯的話,就是那個來自須彌國度的學者,平時她總是一個人在望舒客棧上獨自思考,上次在野外遭遇盜寶團,還是張叫獸救了她,並且從她那裡得知那個「寶兒」竟也是盜寶團的一員。這麼久了,原來她還記得這事兒。按照索拉雅的說法,這麼久以來,她一直在調查「寶兒」的真實身份,可以確定她就是盜寶團的成員,之所以單獨行動,有可能是想獨吞寶物,也可能是給盜寶團大部隊做先遣隊。
  • 《康熙大帝》⑨ |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大廳上四五十個將佐呆若木雞,看著人稱「鐵丐」的吳六一旁若無人地走到中間。他一言不發,將手一揮,早有三十多名全副戎裝的校尉,「唰」地散布開了,封住大廳所有通道。 「請王命!」鐵丐一聲令下,將軍們立刻起身退出席位,敬立兩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