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螳螂:我發起火來,鳥都一樣吃的

2021-03-04 果殼

作者:Freude_63192

編輯:洛絳


都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那如果是螳螂捕鳥呢?您別笑,這不是異想天開,螳螂發起狠來,還真的連鳥都吃!

一隻螳螂在吃一個不幸的紅寶石喉蜂鳥,圖片來自:http://gizmodo.com

這是一項近期發表在威爾遜鳥類學雜誌上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捕鳥的現象在螳螂中很普遍。一些小鳥,尤其是蜂鳥,當它們飛到鳥食罐中尋找食物並且失去警惕時,往往會淪為螳螂的腹中餐。

Yooooooo,gotcha 圖片來自:http://gizmodo.com

不得了了,看這倒掛金鉤的模樣,實在是身手了得啊。不過,這會不會是某種螳螂的特殊食物癖好?還是所有的螳螂都這麼彪?

於是研究人員對螳螂的捕食活動進行了觀察。結果顯示,世界上幾乎所有種類的螳螂間都存在著這種吃鳥現象。而且他們還特別愛吃蜂鳥,尤其是:紅寶石喉蜂鳥。

對,就是這種看起來如此可人的小鳥兒

而那些不幸落入螳螂之手的小鳥們,有78%是被螳螂吃掉了,只有2%的小鳥從螳螂的屠刀下掙脫逃跑,自謀生機。而剩下的那部分小鳥,則被剛好撞見犯罪現場的人們所救。試問,天底下有哪些人能忍心看著可愛的蜂鳥被螳螂撕成碎片呢!

看來螳螂對鳥兒的犯罪罪名已經坐實,研究人員也沒有辦法給昆蟲界的黑老大螳螂哥洗白白了。

螳螂是廣食性的掠食者,基本上什麼活物都不會拒絕,只要能抓住。不管是昆蟲、蜘蛛,還是青蛙、蜥蜴、老鼠甚至是「老公」,都在螳螂的捕食記錄中。不禁讓人瑟瑟發抖...

在幾年前,美國的北部就曾為了防治病蟲害,引進並釋放了幾種外來物種的螳螂。到現在,這些進口的蟲老大們早已經引起當地的鳥類,特別是蜂鳥一族的腥風血雨了本來躲避本地的螳螂就是一件難事,現在又加上那麼多外來惡霸,鳥兒們的日子恐怕是過得很艱難了。

所以研究人員也特別指出:在使用大型螳螂,特別是非本地螳螂在花園進行有害生物防治的時候,一定要慎之又慎。畢竟你永遠不知道,像螳螂這種生物,還有什麼是不吃的。

refer:https://gizmodo.com/praying-mantises-are-more-badass-than-we-rea

本文來自果殼網,謝絕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ID:Guokr42

果殼整天都在科普些啥啊!

嚇得我二維碼都屈光不正了!

放心,你沒瞎。

為啥這樣的二維碼也能掃?

掃碼發送【二維碼】告訴你原理~

相關焦點

  •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但是在黃雀背後的我們卻都沒有看見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甚至於小學的孩子都知道,還會偷偷取笑。我記得我上學的時候,是有這篇課文的,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了。我們也都知道,成語都是由一個故事衍發來的,而這個故事又都是根據當時真實發生的事情記載的,那麼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背後又是怎樣的一個故事呢?
  • 黃雀在後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黃雀在後,比喻伺機從後面襲擊,也比喻有後顧之憂。出自:漢·劉向《說苑·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在後的典故/故事:春秋時期,吳王壽夢要攻打楚國,並禁止大臣提反對意見,有一個大臣的兒子聽說後,帶上彈弓到王宮花園去打鳥。吳王問他幹什麼,他說在看螳螂捕樹上的蟬,而黃雀在後面等著吃螳螂。吳王覺得自己的處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計劃。
  • 自然丨螳螂歷險記(4)—— 恐怖的鐵線蟲
    躲過了孵化最初那段時間的磨難,螳螂需要繼續迎接生命中接下來的挑戰。大約兩周一次的蛻變是每隻螳螂都必須要去面對的難關,因為在準備蛻變前和蛻變完成後的一段時間內,螳螂都處於防禦能力極低的狀態。這時候的一點小小的擾動都有可能導致它蛻變失敗,輕則是殘疾,重則是死亡。
  • 神秘刀客螳螂,古希臘和古中國都流傳它的傳說
    如果要在昆蟲界尋找一位刀客的話,我覺得一定是非螳螂莫屬的。是的,誰讓這位大英雄,無論走到哪裡,都亮著兩把碧光幽幽的長刀,仿佛時時刻刻都在準備戰鬥一般啊。說句實話,要是光論長相的話,螳螂絕對算得上是一個窈窕淑女。
  • 螳螂吃了蟬,人吞食動物,沒有兩樣(黃念祖大德)
    螳螂吃了蟬,人吞食動物,沒有兩樣
  •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人人皆知,但在歷史上還是多次上演!
    這個年輕人說:「樹上有隻蟬,只知道放聲高歌,卻不知道旁邊有隻螳螂準備捕殺它;而這隻螳螂只顧盯著那隻蟬,卻不知道身後有隻黃雀準備襲擊他;這隻黃雀伸著脖子準備啄蟬,卻不知道我在下邊拿著彈弓瞄著他。」吳王聽了恍然大悟,於是罷兵。這便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諺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深海鯊覓食 竟被大魚埋伏生吞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近日在深海真實上演。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網站6月底分享一段罕見影片:一艘科研潛艇拍到正在覓食的深海鯊魚慘遭大魚當場生吞。資深海洋學家奧斯特(Peter Auster)寫道,這群角鯊可能遊上很長一段路,就是為了吃掉落到海底的劍魚遺體。這種情況叫作「落食」(food fall),當一條重量可能超過113公斤的劍魚落到海底等大型「落食」出現時,尋找食物的定位,最大程度攝取,就是小魚成長與生存的關鍵。
  • 很多螳螂死後,為什麼肚裡會鑽出一條蟲?今天算是長見識了
    Hello大家好,歡迎來創新科技生活。今天為大家科普的內容是:很多螳螂死後,為什麼肚裡會鑽出一條蟲?提起螳螂,大家應該就記得那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看似特別通俗易懂的句子實則是告訴我們生物鏈的重要性,那你對螳螂有了解嗎?
  • 十三州上演「螳螂捕蟬」新套路,四星武將或成最大贏家?
    十三州上演「螳螂捕蟬」新套路,四星武將或成最大贏家?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菜刀隊難逃團滅厄運! 十三州花式取名大法,竟有主公主動求「砍」?
  • 和平精英:海島地圖有一個抓「螳螂」的好地方,一抓一個準兒!
    首先開放的程度比不過,和平精英的衣服不管多花哨,都顯得很保守,而刺激戰場國際服的皮膚設計的非常大膽,遊戲中人物穿著內衣都能作戰,這一點是和平精英永遠都比不過的。其次皮膚的數量比不過,刺激戰場國際服出皮膚的時候,和平精英還沒「出生」呢,所以刺激戰場國際服的皮膚數量比和平精英多很多。
  • 《重啟2》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焦老闆為汪家人做嫁衣
    電視劇《重啟之極海聽雷》的劇情非常精彩,焦老闆的身份,在第二季中也正式揭曉,他就是田有金,難怪他一直都在刁難吳家人,而且對於「聽雷」十分執著,在上一季的時候,就有人懷疑焦老闆是田有金,因為一提及吳三省,焦老闆這個人就非常敏感,而且他對吳三省當年所經歷的事情,好像非常了解。
  • 螳臂當車與螳螂捕蟬……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裡記載:螳螂,草蟲也,飲風食露,感一陰之氣而生。能捕蟬而食故又名殺蟲。 這是說,螳螂是生活在草叢中的小蟲子,這種小蟲子喝的是風,吃的是露水。古人認為世間萬物生活在什麼環境裡,就代表著不同的陰陽的屬性。螳螂呢?躲在草叢中,屬於陰物,到了「芒種」一候,算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但古人說物極必反,到了這個時候,陰氣也漸漸地生發,所以螳螂就出來了。
  • 其實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他也在被算計
    中立的芬蘭很悠閒,而時刻感受到德國戰爭威脅的蘇聯卻很著急,好比芬蘭說:放心吧,我是中立國,不會讓德國進入我的領土;蘇聯說:德國不會理睬你的中立,他一定會打進來,我沒法放心。兩家談不攏。此時蘇聯對芬蘭的態度已經日漸明朗,就如蘇聯外長莫洛託夫在1940年11月向希特勒所說:「在比薩拉比亞及其毗鄰國家的方式一樣。」即要將芬蘭吞併。蘇聯之所以將自己對一個主權國家的態度如此明目張胆的向德國明說,因為他認為自己已經吃定了芬蘭。
  •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螳螂,雙臂似鐮刀能捕殺小鳥和蛇!
    咱們中國人有句古話叫做: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 局中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生死循環局,沈放成功上位敵營老大
    導語:《局中人》是由劉譽執導,張一山、潘粵明、 王瑞子、王一菲、趙達等主演,該劇主要講述了哥哥沈林和弟弟沈放兩人原本分屬不同革命陣營,兄弟兩人從相互猜疑,明爭暗鬥,相愛相殺,經歷重重生死絕境,到慢慢思想意識達成一致,到最後卻因為共同的信仰一起奮鬥,一起投身革命浪潮中來的故事的年代諜戰劇。
  • 聽說螳螂都吃鳥了,好多人都去武當了
    體格大的螳螂戰鬥力其實十分彪悍,不僅會吃掉自己的「男人」還會吃一些小型動物,有學者對這種book思議的捕食現象專門做過研究,總結出了147例螳螂吃鳥案件,發現有12種螳螂都曾涉案,犯案者大都在6釐米以上,仗著個大到處行兇作案。
  • 好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達子像往常一樣去吃「魚糕」,意外聽老闆提起,每次都將最後一塊魚糕讓給她的「飯友」被騙黑心賭場老闆阿久津騙走了全部身家於是,小少爺「金盆洗手」的心願終於達成了——「三人行」宣告破裂,散夥飯都得沒吃。童靴們,「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學會了嗎?當然,反轉千千萬,生硬千千萬。觀眾觀影水平的提高,是對編劇的極大的挑戰。一百八十度轉體,差一度就把你拖出去暴揍。本片的成功之處在於:沒有為了反轉而反轉。結尾近30分鐘的「驚天大反轉」是以「敘述性詭計」為基礎的,因而劇情看起來十分流暢,不生硬。
  • 鬼谷子智謀:「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如何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每逢西施心痛病發作、手撫胸前的時候,那種病態美讓夫差銷魂落魄,一切軍國大事都拋在九霄雲外。對外,夫差貪圖武功,北伐齊國,忠言勸諫的伍子胥被他責令自殺。夫差的種種行為使太子友深感憂慮。為了讓父王回心轉意,他決心設計使夫差覺悟。
  •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呼倫貝爾草原上演雪地捕食大戲
    >舉報   新華社呼和浩特1月16日電(記者趙澤輝)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草原上,猞猁與狐狸共同上演了一場「螳螂捕蟬
  • 難以理解的螳螂
    作者:黎荔看了一部關於螳螂的紀錄片,發現古埃及人竟然把螳螂做成了木乃伊。為什麼螳螂在古埃及人眼裡有著如此崇高的地位?歷史悠悠,邈不可考。我試來推測一二。首先,螳螂是一種將全世界都不放在眼裡、自帶王者之氣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