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台北又下雨了,噢,不,臺北昨天也下雨了,前天也下雨了,臺北怎麼天天都在下雨呢?
我剛剛下樓買了碗豆花,熱乎乎的豆花,老闆娘問我,妹妹,你要次森麼?妹妹,你要不要試一下綜合口味的喔?妹妹,慢走喔!
她的那句妹妹,軟糯的臺灣口音,好像給我那碗豆花加了料,吃得我甜滋滋的,啊,妹妹真好吃,好甜啊!
我來的那天也是下雨,來之前就有朋友告訴我,臺北的冬天經常下雨,記得帶傘。
對喔,不是有一首歌叫做《冬季到臺北來看雨》嗎?來看雨的話,記得穿雨靴,還有帶一把鋼骨大傘,不然就會像我一樣,鞋子溼了,雨傘也打翻了,我明天就要去買一雙雨靴,最好是高筒的那種。
剛來的那天晚上,見到一個朋友,她說,她過幾天就要離開臺北,但是她不想雨天離開,等天晴了她再走。天晴那天她真的拖著行李走了,說是再不走,就要下雨了。她說她是在逃離臺北的鬼天氣。
在那幾天難得的晴天裡,我靠著谷歌地圖,找到了附近的一個菜市場。可能我天生就是一個師奶,不管去到哪裡,總是忍不在想要去逛逛別人的菜市場,想看看當地人都吃些什麼,就像偷窺別人家廚房一樣。
那個菜市場應該是我見識過最溫柔的菜市場了,裡面的賣菜的女人,化著精緻的妝容,柳眉彎彎,柔聲細語地問,小姐,請問需要什麼?嚇得我以為走近了哪個掛羊頭賣狗肉,笑裡藏刀的溫柔客棧。
可憐的我,應該是習慣了國內菜市場的陣仗,哪一個豬肉佬不是徒手掄起半隻肥豬,手中的肉刀隨時殺你個片甲不留,一不留神就會飛來一把菜葉。習慣了那粗野,竟然對這突如其來的溫柔感到無所適從,最後竟然飄飄然地買了兩把青菜。
可是買完菜之後,我竟然找不到回去的路了。進一步證明我真的是個路痴,完全沒有方向感可言。記得那天,我在那個十字路口打轉了兩圈,來回走了兩遍斑馬線,突然看到了馬路對面那檔賣柳丁的攤子,才想起來要順著它原路返回。
那檔賣柳丁的攤,每天都在那,在同一個位置,男人坐在左邊切柳丁,女人坐在右邊榨柳丁汁,招牌上面寫著,柳丁,100元斤,也沒有寫多少斤,我忍不住上去問了一下,說是35元一斤,我買了兩斤,結果給了她100元港幣。
那個男人說,喔,小姐喔,啊你是剛從國外回來嗎?你給的是什麼錢喔,暈暈的,傻傻分不清喔?買個柳丁要這麼多錢喔?啊我說你之後要注意了喔。
我也很鬱悶,路也認不清,錢也分不清。後來回到宿舍,我很認真地把人民幣和港幣都收起來,然後再認認真真地學習了一遍臺幣長什麼樣。大概就是一千元、五百元和一百元的面值,硬幣會有分五十元,十元,五元和一元。
後來發現,好像身體也是會有記憶的,在某一天,我突然很流暢地從捷運站回到了宿舍樓下,可明明前一天我出來追垃圾車的時候,轉頭就忘記回去的路了。
好像有些東西,真的是在一個瞬間打通的。
剛來的那幾天,每天晚上都睡得不安穩,總是被街上機車聲吵醒,被滴滴答答的雨聲吵醒,神經兮兮地睡不著,身心都覺得很疲憊,很焦慮。
那天晚上和一個聽障朋友去觀看一個演出,結束後卻不想回宿舍,獨自走到新光三越附近,聽到有街頭藝人在演出。
那天天氣很好,到了晚上依然覺得清朗,有三個男人唱著一些很老的情歌,突然有一個人說,今天台北是晴天,不如唱一首五月天的《晴天》吧。
唱完之後,那個穿黃色衣服的主唱用衣角擦眼淚,自嘲說,我怎麼會流淚呢?然後問,誰有衛生紙可以給我?我平常出門很少帶衛生紙,剛好那幾天感冒,身上帶著一包用來擦鼻涕,我就上前給他遞了一張。
旁邊的吉他手說,看來這歌有故事喔,不要放這麼多感情啦。
旁人都在笑他。
後來他問,要不要點歌,送你一首歌好了。
我說好啊,我想聽張艾嘉的歌,後來他就唱了一首《愛的代價》。
那幾天我都糾結在一些宏大的概念裡面,關於國族,歷史和政治,關於那些讓我覺得沉重和焦慮的命題裡面,讓我找不到個體在哪裡。
我發現個體在這些宏大的論述裡面,會越發感覺蒼涼和無力。那位在總統府前遇到的八十六歲老兵,唱著中華民國國歌,別青天白日旗旗徽,說他自己也有鄉愁,海峽對岸是他回不去的家國,身在此處卻是一個外省過客。
在茫茫蒼野中,不知道能夠抓住點什麼,大概就是那些情歌裡唱著的愛恨情仇,會讓我們覺得少一些飄零,是抓得住的蘆葦草吧。
後來見到宋老師,她說,有一次舞團公演,有一個部分是個人獨舞,即興選擇一個題目,樂師負責即興伴奏。她選擇的題目是,《一個人的曠野》,她說,她一個人的曠野上,花很香,鳥正在鳴叫,微風吹過皮膚,你可以過來,你不來,我也很好。
她說,有些功課還是得一個人去完成。
宋老師她總是知道我想什麼,然後再用很溫柔的方式去點撥,讓我自己再多想想。
我明白她所說的意思,可能這對我來說,也是功課吧。
記得那天晚上,我從101那邊回來,躺下的時候竟沒有了往日的疲憊,那天晚上睡得很好,一覺睡到了天亮。
我也算是看穿了我自己,不過就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扛不起那些大的命題。
自從睡好了之後,我就開始了吃滷肉飯的徵途了。
吃滷肉飯,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首先,滷肉,火空肉,肉燥,這三個肉,都是三門學問,我每一次都在招牌底下琢磨了很久,才能下定決心下單。
然後,滷肉飯,就真的是滷肉加米飯,跟我想像中的滷肉加滷蛋相去甚遠。如果想加料,記得提前跟老闆交代,那天揭開便當盒看到白花花的米飯上面只鋪著一勺肉汁的情景,依然記憶猶新。
後來,我吃了方圓幾公裡大大小小五六家滷肉飯,最後發現,滷肉飯,實在難以分出高下。
我今天中午當我吃完一個號稱五十年老店出品的滷肉飯之後,終於醒悟過來了,滷肉飯的江湖水太深,我決定抽身出來,不再吃滷肉飯了。
可是,還有比臺灣滷肉飯更加名聲在外的食物嗎?
應該也是有的吧。
好了,接下來的時間,我要去思考明天吃什麼了。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