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胎動在孕20周左右開始出現,並隨著胎齡增長越來越明顯,於孕32~34周達到最頂峰。
執筆:張蒙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孕媽一般在懷孕4個月左右可以感受到明顯胎動,通常在這一刻,準媽媽們才能真切體會到肚子裡有寶寶的存在,胎動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胎兒的發育情況。
案例
幸孕姐堂妹可可懷孕快8個月了,為了確保胎兒生長發育不出現任何問題,醫生建議她每天在家記錄一下胎動的頻率和次數,最好能找一下規律。
醫生讓她不用整天每時每刻都盯著肚子,在早中晚各選取一個胎動最頻繁的時間段數,從中取一個平均值就行了。
但可可的孩子卻與其他寶寶有些不一樣,每天白天在肚子裡紋絲不動,想數個胎動都不知道從何算起,結果一到晚上就開始活躍了。
有時候可可剛爬上床準備睡覺,肚子裡的寶寶就開始拳打腳踢,弄得她睡意全無,只好陪著孩子玩,趁機數一數胎動。
偶爾可可已經進入夢鄉了,胎兒突然動起來,把她的瞌睡都吵醒了,半夜只好坐起來數胎動,不過這樣記錄下來的數據一點規律也沒有,讓可可有些摸不著頭腦。
可可諮詢了一下醫生,說自己壓根沒辦法準確記錄胎動,孩子實在太不聽話了,醫生說可可的這種情況不少孕媽也經歷過,孩子白天很安靜,一到晚上就變得活躍。
不過只要孩子每天晚上的固定時間段都有明顯的胎動,不會出現突然劇烈活動又驟停的情況基本就沒什麼大問題,夜裡好動的胎兒一般是由幾個因素引起的。
孕28周後胎兒晚上胎動頻繁,通常與這幾個因素有關
1、胎兒性格敏感
進入孕28周後,胎兒聽覺系統發育已經逐漸趨於完善,對外界的聲音刺激能有所感知,如果寶寶本身性格就比較敏感,就更容易察覺到外界環境中的各種響動。
孕媽白天處於嘈雜的環境中,身邊充斥著各種噪音,這個時候肚子裡的寶寶會感到非常沒有安全感,自然就不敢亂動了。
相反,晚上的環境會相對安靜,沒有那麼多聲音刺激,胎兒內心比較安心,所以才會放心大膽地動起來,孕媽也能感覺到夜裡的胎動很明顯。
對於這種性格的寶寶,孕媽需儘量遠離喧囂吵鬧的環境,最好在安靜、空曠的地方多待待,平時可放一些舒緩的音樂給寶寶聽。
2、宮內活動空間受限
孕媽白天的姿勢大多是站著或者坐著,有時候半躺著,如果還要做家務或工作,很容易使腹部受到擠壓,造成胎兒在母體內活動範圍受限,手腳施展不開。
等到晚上,孕媽躺下後,身體處於自然放鬆的狀態,肚子沒有壓迫感,胎兒的活動空間也相對較大,動起來自然就會更自如一些。
3、胎兒養成的習慣
寶寶在孕媽肚子裡時是沒有白天黑夜之分的,他們大多數時間都在睡覺,睡醒了就活動活動筋骨,有時候一覺醒來正好是晚上,所以胎動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
有的準媽媽喜歡在臨睡前摸摸肚子,與寶寶互動,時間一久胎兒也就養成了在此時間段活躍的習慣,一到晚上就等著和孕媽玩耍交流。
所以,對於晚上胎動頻繁的寶寶,孕媽也無需過於擔心,只要頻率正常,時間上變化不大,胎兒的發育一般不會有太大問題。
胎動通常在這幾種情況下出現
一般情況下,胎動在孕20周左右開始出現,並隨著胎齡增長越來越明顯,於孕32~34周達到最頂峰,之後隨預產期臨近會逐漸減弱,胎兒出現胎動,有可能是因為:
1、應激反應
當胎兒在孕媽肚子裡發育到一定程度時,聽覺逐漸完善,能清楚感受到外界聲音,有時環境過於嘈雜,或突然發出巨大聲響,他們可能就會做出相應的反應動作。
還有就是孕媽姿勢不當,對胎兒形成壓迫,或者情緒低落,使寶寶受到不良影響,他們都會用胎動來表示抗議。
2、活動筋骨
一個正常人每天都要活動活動身體,更何況是同樣擁有旺盛生命力的胎兒,他們在媽媽肚子裡也需要動動筋骨,舒展一下四肢,這樣才是一個健康活潑寶寶的象徵。
3、擺弄臍帶
每天在狹小的空間裡待著是很無聊的,又沒有玩具陪他玩,胎寶只能搬弄擺弄臍帶,用手拉一拉、扯一扯,都會發出動靜。
4、求救信號
進入孕晚期,醫生建議孕媽記錄胎動,就是為了解寶寶的發育情況,及時察覺異常,如果胎兒出現缺氧等問題,就會通過頻繁劇烈的胎動來求救。
所以孕媽切不可掉以輕心,當胎動幅度及頻率與平時有較大差異時,很可能是寶寶發育異常發出的求救信號,最好及時去醫院檢查一下。
【今日一問】你家寶寶是喜歡白天活動還是晚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