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學生三個字成了貶義詞?讀大學真的沒用嗎?

2020-12-28 唐默OL

在老一輩的印象中,大學生是社會棟梁之才,自身文化水平較高,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的那一類人,但如今「大學生」三個字,卻成了書呆子小白, 剛出社會啥也不懂的人,諸如大學讀了有什麼用,到頭來還是賣豬肉。 現在這個社會最不缺的就是大學生等言論。

這是為什麼呢?大學生為何就成了一個貶義詞?

以下是個人一點拙見。

當代大學生三個字變味了,離不開這幾個因素

(一)大學生不再稀缺

70 80年代那個時候能上大學的人很少,可以參照下我們父母,大多都是沒有什麼文化,有文化的只是一小部分,因為那個時候教育也沒有像現在這樣普及,所以就顯得大學生比較珍貴。

(二)現在大學含金量低了

以往的教學質量是比較高的,例如以前的中專,放在現在相當於一個普通的大學,而且現在除去985 、211重點大學之外,更多的是一些野雞大學,教學質量一般。

(三)大學環境造成

大學跟高中不一樣,高中是以學習為中心,老師千萬百計讓你學習。大學則是以社會實踐社團活動為中心,比較自由,老師不會管你那麼多,一切靠自己。如果在大學裡,沒有規劃好自己未來要走什麼路,一畢業就等同於失業就是個小白,就算工作拿的工資也不會很高,可能還沒有一個高中畢業拿的工資高。

但是這能代表讀大學沒用嗎?

當然不能代表讀大學沒用,這個要分人。

有一部分大學生會規劃自己的未來,會參加一些社交團體活動,做一些兼職,以此來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畢業對於他們這部分人來說等同於就業,但是這只是極少部份。 更多的大學生是沒有合理的規劃自己,他們忙於談戀愛,或者是打網路遊戲,畢業對於他們來說就很不友好了,因為啥都不會,就是個小白,就像某網友爆料,新來的大學實習生,不會excel,也不會列印文件,基本的電腦操作都不會,活脫脫的一問三不知。

總結

讀大學有用,不管你是重點大學,還是野雞大學,你能修滿學分,順利拿到畢業證,你就比一般沒有上過大學的人厲害,因為上大學本身就是一道門檻。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讀大學?上大學我們能得到什麼?
    每年在考生和家長都擔心高考成績和錄取院校時,總有那麼一撥人在那裡說風涼話,說什麼大學生不值錢了、讀大學沒用……有些人聽了這些言論,看到農民工一個月也能掙個千兒上萬的,就信了這種說法,認為讀書沒用,不如早點出去賺錢養家。可是這能一樣嗎?讀書沒用嗎?那我們為什麼還要讀大學?
  • 如今大學生「嚴重過剩」,為何還要供孩子讀大學?讀書真的有用嗎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專的畢業生都能有「鐵飯碗」,大學就更不用說了,更是披著「金外套」,如今的社會,遍地是大學生,就算你是本科畢業,也未必能找到高薪工作,那為什麼還有很多人不惜一切供孩子上大學呢?又有多少大學生,為了生活,不得不接受殘酷的現實,幹著又累又苦,薪水又少的工作,甚至要和沒上大學的人搶飯碗,又有多少大學生,每天為了幾口吃食,絞盡腦汁想盡一切辦法掙錢,但有的沒上大學的人,白手成家,房子好幾套,開著豪車四處溜達,生活要多瀟灑有多瀟灑。
  • 「我們讀大學,真的不是去談戀愛的」
    明白他講這些故事的用意,所以趕緊扯了個理由來推辭:「 我們大學挺忙的,沒時間做這個。」商人擺出一副「 我都懂 」的樣子說道:「 說白了,你們讀大學就是去談戀愛嗎。」前幾天在計程車上,健談的司機問我:「 你們大學生是不是都談戀愛啊?」 我說:「 不啊,我和我身邊很多朋友都沒有談。」 司機說:「 為啥不談啊?你不想談嗎?」
  • 三姐妹花同宿舍讀大學,如今又成同校研究生,個個女神顏值
    兩人保研,一人考研,湘潭大學商學院中興737寢室三位姐妹花全部被錄取為研究生。電商二班的白怡穎和田姝分別保研至湘大應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企業管理專業,會計二班的陳瀟被錄取為湘大金融專業碩士。未來,她們將繼續在湘大揮灑青春。
  • 為什麼有些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就結婚了?這樣合適嗎
    大學生,組成成分比較多,一般以沒有社會經驗的年輕人為主。這些人不應該結婚,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擔當來面對家庭。大學的情侶,同居多年的,見過父母的,甚至訂婚的,能夠走到結婚的比例真的很少很少。結婚真的不是簡單的情感,那是一個責任,生命的一部分。
  • 二本大學,三本大學的研究生,有必要讀下去嗎
    從1978年到現在,從第一批碩士點到現在的三本學校獲得了碩士點,研究生也不也不再高高在上,每年有幾十萬名研究生畢業,其中有很多二三本學校,結果,985、211大學是少數,你覺得二本大學,三本大學的研究生,有必要讀下去嗎?
  • 學歷與工資成正比嗎?如果不成正比,讀大學的意義又在哪裡?
    當下大學生就業難,導致一部分人對讀大學的意義產生了懷疑。一、學歷的作用1、就業的敲門磚雖然工作中能力重要,但學歷是敲門磚,如果沒有學歷,展示能力的機會都沒有。特別是博士生、碩士生,雖然多讀了幾年書,在職業生涯中要遠遠超前。這份收穫是低學歷奮鬥幾倍的時間,甚至奮鬥一輩子也爭取不到的。三、企業單位一般的企業單位工資與能力成正比,老闆辦企業的目的是什麼?自然是賺錢、盈利。只有給企業帶來更大的價值,才能獲得更高的工資。老闆只看員工創造的價值,而不是學歷。
  • 一張圖告訴你為什麼吃雞遊戲中的「情侶玩家」成了貶義詞!
    一張圖告訴你為什麼吃雞遊戲中的情侶玩家成了貶義詞小學生喜歡炸隊友的盛名已久,可是為什麼情侶玩家也成了貶義詞呢?答:兩點原因導致的,①情侶玩家喜歡秀恩愛,上圖所示,女玩家喊老公要在沙漠中入洞房,路人隊友紛紛回了2個字,真的是秀得讓人頭皮發麻,汪汪汪!②情侶玩家喜歡買一送一,如果敵人帶走了其中一個,另一個很容易自暴自棄直接不玩了,有的掏出手雷看起來很義氣,有的變身鐵憨憨一個人找敵人四個人去報仇。
  • 為什麼說現在的大學生越來越難了?誰剝奪了原來的「快樂大學」?
    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聽過這句話,「等考上大學,你們就輕鬆了」。而出現的場合,通常是高中或者初中課堂,因為在中國教育界,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叫做「玩命中學,快樂大學」。但是問題來了,上了大學,就真的輕鬆,真的快樂了嗎?
  • 你還認為「讀大學」沒用嗎?「讀」和「不讀」的差別在哪裡?
    在「讀大學」實用性的質疑聲中,出現了高考「棄考」的新聞,難道「讀大學」真的沒有用嗎?01時間成本的計算如果不讀大學,高中畢業就開始參加工作,可以提前三四年步入社會(本科四年,專科三年)。如果高中都不讀,那提前步入社會的時間就更長。這個時候可以學一門技術,但越有「含金量」的技術,對基礎學科也是有要求的,可能高新一點的技術就無法學會。如果不學技術就直接出來打工或者是創業,十幾歲剛出學校就出來創業不太現實,也沒有創業的資本。就算家裡有那個資本,也不敢嘗試。對社會的認知一片空白就創業,那無疑是天方夜譚。
  • 大學生感到迷茫又喪又懶散覺得讀書沒用,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態?
    大學生感到迷茫又喪又懶散覺得讀書沒用,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態?我來告訴你答案吧。因為他們窮所以他們迷茫,因為他們迷茫,所以才又喪又懶散,又因為他們喪且懶散,所以越來越迷茫。我以前當過獨立院校的大學老師,後來出來做企業管理諮詢,再後來專門做人才培養和職業教育,遇到太多這樣的學生了。
  • 讀大學還有用嗎?同學初中畢業月入3萬,我大學畢業月入八千
    最近一位朋友過來我這邊玩,然後在一起聊天時,他突然很是感概地問我:「讀大學有用嗎?」我說:「為什麼一時發這麼大的感概?讀書當然有用,不然你現在到那裡找到一份這麼好的工作嗎?」他嘆了一口氣,然後對我說:你知道嗎?最近我常常在想一個問題,讀書是不是真的沒什麼用,讀大學就更是沒用。
  • 《優秀的綿羊》:十年寒窗苦讀,你可知道,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子嗎?當美好的大學生活逝去,當我們歷經重重考驗終於獲得一個職位,卻發現自己活得還不如當初沒上大學的同齡人,我們是否會疑惑,當初為什麼要讀大學?讀大學的意義又在哪裡?收入的差距、身份的懸殊,曾經貴為天之驕子的我們,在夜深人靜時也難免自問:既然沒讀大學的人都能混得比大學生好,為什麼我們還要拼盡全力只為考一所好大學?為此,威廉在《優秀的綿羊》一書中說道,高等教育其實是人的一生中智慧的成長和探索的一部分。
  • 為什麼211本科畢業,也會找不到工作,現在讀大學還有用嗎?
    如果要仔細分析211本科畢業,為什麼也找不到工作,原因無非就是以下幾點:一、所學專業211學校裡面也有很多屬於就業市場上的冷門專業或者是教育部公布的黃牌專業。比如歷史學、哲學、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等純文科專業。
  • 遠程教育證書根本沒用,是真的嗎?
    很多在職人士都想通過成人教育來提升自己的學歷,但是同樣作為成人教育,網絡教育的社會認可度好像並沒有那麼高,而且據說文憑經常遭到用人單位的拒絕,那麼網絡教育文憑真的不被認可嗎?
  • 讀書三問(讀什麼、怎麼讀、為什麼讀)
    讀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讀什麼書(what),怎麼讀書(how)和讀書為什麼(why)。在北京批評有些人時常說:「天橋的把式光說不練!」大學生要讀書,要在小學、初中和高中基礎上繼續讀書。終生學習,這是地球村發展所需要的信念和習慣。人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在我看來,讀書行路各有千秋。在科技發展的今天,足不出戶走天下已成為事實,但我們這代人還是喜歡將真實和虛擬世界加以區分。
  • 疫情過後,我為什麼還勸你來武漢讀大學?
    不過,出於對疫情復發的擔憂,有些家長和考生對於是否選擇來武漢讀大學產生了猶豫。不過十分君想說:疫情之後,我依然勸大家來武漢讀大學「。眾所周知,武漢市是全球大學生數量最多的城市」,80多所高校雲集於此,每年吸引超過30萬年輕人來到這裡,開啟自己的大學生活。但數量之外,這些高校與這座城市的閃光點,遠不止那些數字。這裡有波瀾壯闊的往事,有奮發向前的此刻,更有躊躇滿志的未來。
  • 深圳:一電子廠招工限制學歷,初中高中成香餑餑,「大學白讀了」
    視頻被曝光後,眾多大學生們感覺被歧視了,大學生就不能進廠了嗎?有網友調侃到:大學白讀了。我是硬核少年,社會我是硬核少年,社會萬象,人情冷暖,我有不一樣的觀點。深圳一電子廠招工限制學歷,無論真實學歷如何,只能填初中、中專或者高中。
  • 「親戚」是個貶義詞,3個原因太現實
    那些記憶中快樂的暑假,我們幾個小孩子瘋起來就沒邊沒際了,一起去西瓜田裡摘西瓜,在路邊的樹蔭下吃。一起去拉水,一起去爬山。 如今,姑姑一家搬遷到了外地,好多年沒回過老家了,總感覺,感情漸行漸遠,太陌生了。
  • 當前大學生「嚴重過剩」,為什麼人們還要不惜一切供孩子上大學?
    因此,一些本科畢業的學生選擇讀研,一些研究生選擇讀博,當然博士生只能硬著頭皮去就業了。相信很多同學都聽說過這句話,大學生畢業即意味著失業,因為他們的要求很高,但自身能力較差,所以就會出現企業招不到人,而大學生找不到工作這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