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 · 關注我們
文| 榴璉菌
編輯| 貓如意
各位小夥伴們,《演員請就位2》第二期大家都看了嗎?
對,又「吵架」了,
沒看的小夥伴我幫大家復盤一下。
郭敬明又出么蛾子,給演《陳情令》段落中的何昶希發了S卡。
這個片段演完,引起《陳情令》粉一邊倒的憤怒,一個童星出身,站也站不直,扛著傘,弓著腰,毫無大俠風範,更不用說零演技的何昶希有多辣眼睛。
然而,導演們在批評完演技後,郭敬明卻給零演技的何昶希發了S卡,保送晉級的意圖已經很明顯了。
陳凱歌直接飈英文表示不滿:一個大大的驚訝。
爾冬陞和趙薇表示尊重郭敬明,他喜歡就好。
郭敬明用三個英文單詞表示自己選擇何昶希是有理由的:
Student(學生): 演員作為學生,他作為老師,是有義務帶學生的。
Seed(種子):他在選做演員的好種子。
Special(獨一無二):選擇獨一無二的演員。
何昶希在眾人異樣且驚訝的眼光下拿到郭敬明的S卡,此時李誠儒沒有發言,臉都氣紫了,因為沒有發言機會。
第二個段落,《以家人之名》演完後收穫好評,耿直的董思怡替後臺演員問了導師問題:導演們選演員的標準是什麼?因為這讓他們有點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怎麼演。
這一問就炸開了鍋,此時鏡頭給到李誠儒一個大黑臉鏡頭,大鵬也發現不讓李老師說話不行了。
李誠儒正面開炮,直懟郭敬明太雙標,而郭敬明則用你可以不喜歡,但允許它存在來繞過李誠儒的正面提問。
具體爭議的細節可以去看正片。
我想用其他導演和演員的疑問3問郭敬明:
1:這個節目的初衷是什麼?
第一季的介紹裡已經很明確指出節目的宗旨是:
「發現和挖掘對影視表演事業有堅定信念,致力於創作優質作品的優秀演員」
我想,不管是第一季還是第二季的導師們,都是認同這個理念,才來參加節目。
何昶生和辣目洋子誰更具有創作優質作品的潛力,是否一目了然?
再拿您說的Student(學生)來說事兒,辣目洋子作為演員也是個新人,也是學生,就不值得教好了去完成更優秀的作品?
對,即便您想發,手中的兩張卡都已經發完了,都給了顏值高的小哥哥。
一張給後來的丁程鑫大家沒什麼異議,那何昶希呢?稍微等一等,看看後面的演員表現,也不至於現場爭議那麼大。
李誠儒雖然說話不好聽,但能聽的出來,李老師替節目的初衷憤怒,也替後臺沒有上場的演員說話。
沒有幾個人敢像董思怡這樣,客客氣氣地問出心中的疑問,也沒有老師敢像李誠儒這樣替演員問出節目的公平性?
郭敬明作為導師打破的不是導演可以自由選演員的規則,而是導演和演員們共同認可的靠演技競爭。
2:您來參加節目的目的是什麼?
雖然郭敬明非常誠懇地說了一大段話,表示自己為什麼選何昶希。如果不是趙薇點破,我差一點就信了。
趙薇說郭敬明的審美一直都很一致,郭敬明也接過話茬說他的審美一直沒有變。
我想趙薇想說的是,你就是選長的好看的小哥哥。
憤怒的網友說:這不是你的片場選演員,也不是少年選秀節目。
簡單總結一下:到底是選顏值,還是選演技?
再拿Seed說事兒,辣目洋子難道不是一顆演戲的好苗子?
確實,去年郭敬明選了演喜劇的金靖,金靖的表現也很亮眼,而今年郭敬明則非常尊重內心地把兩張S卡都給了顏值小生。
連等都不願意等,再看看後面的演員。
趙薇說很想給辣目洋子S卡,但她想再看看後面的演員,怕對後面的演員不公平。
可以說趙薇的情商太高了,非常委婉的提醒郭敬明注意節目的公平性。
3:導演個人喜好是否可以凌駕於演技之上?
最後一問,您的Special(獨一無二), 是顏值上的,還是演技上的?
是為觀眾選演技好的演員,還是選自己喜歡的顏值高的演員?
退一萬步說,何昶希甚至比不上爾冬陞要發S卡的陳宥維。
陳宥維雖然被批評的最厲害,爾冬陞看到他想當演員的態度,也想破格給一張S卡,這在第一期就招來非議。
然而,陳宥維有自知之明,非常聰明地拒絕了爾冬陞的S卡,知恥而後勇,要用實力證明自己配得上這張S卡,不但結束了這場爭議,也給自己保留了體面。
而何昶希,就這麼坦然地接受了S卡。
從他的演後採訪來看,他甚至不知道演員這個職業是幹嘛的。
節目組導演在彩排的時候問他,你做了哪些準備,他說就認真的想。
此時難道不是趕緊找老師惡補怎麼演戲嗎?僅僅這個憨憨的態度,我真不知道何昶希作為演員能走多遠。
後臺有演員說出真相:拔苗助長。
郭敬明甚至很理直氣壯的說自己的電影作品中,不需要演技。
您口中的獨一無二,就是美就完事兒了,和演技沒關係。
如果說第一季郭敬明選金靖,讓我對他另眼相看,那麼這一季第二期的表現,讓我失望透頂。
辣目洋子的表現和資質,不管從他說的3個英文單詞,哪一個方面都要高於何昶生太多,然而,她卻沒有這個機會。
因為陳凱歌要保胡杏兒,爾冬陞要保黃奕,趙薇希望給後面的演員更多機會,而郭敬明已經把後面演員的機會堵死了。
原因就是你喜歡。
不可否認的是,郭敬明確實在平面審美上,優於很多導演,甚至《小時代》中某些鏡頭的調度也讓令人驚豔。
張藝謀對他的評價也沒有錯,雖然稚嫩,確實有自己的特點。
而這種審美,也深得一些靠視覺消費的年輕人的喜歡。
然而可悲的是,這種審美被大眾追捧,郭敬明敢于堅持自己選擇的底氣來源於,市場願意消費這種精美的畫面和顏值。
我感覺郭導選完演員,拍完定妝照,放進書裡就夠了,不必霍霍電影這種需要沉浸體驗的藝術形式。
雖然郭導也有自己的情感,甚至社會思考的部分,《悲傷逆流成河》也在探討校園凌霸的話題,然而,《悲傷逆流成河》比不過《少年的你》,原因是什麼,觀眾心裡還沒點數嗎?
在郭導的世界裡,是可以將顏值凌駕於演技之上,然而觀眾越來越清醒,市場也越來越清醒。影視作品顯然僅有獨特審美是不夠的。
我很理解郭敬明的私心,何昶希這種小哥哥,如果不給S卡,一輪就會被淘汰。他還沒看夠呢,怎麼能走。
保送晉級顏值高的小哥哥,坦言說自己有私心估計大家也都能理解,扣上一大堆帽子,還用笛卡爾名言:存在即合理,就真是你的不對了。
小夥伴們覺得呢?
這張S卡應該發給誰?
我覺得你可以關注我一下,帶你不同的姿勢看娛樂。
關注榴璉
瞎看電影:在電影中尋找靈魂
無腦追劇:快樂生活的100種方法
娛樂雜談:讓談資不再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