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的《演員請就位》,爭議最大的莫郭敬明所屬了。
如果說郭敬明對黃奕的評價還情有可原,就像黃奕所說,可能郭導沒有認真的去看過《風月》這部電影。
對一部片子的背景和情節沒有了解,評價起來自然不會深入,也不會令演員信服。儘管對演員來說不公平,但有其他三位導演的肯定,特別是這部電影出自陳凱歌之手,陳凱歌都認為黃奕處理得很好,值得肯定。黃奕也就不再糾結了。
可接下來,郭敬明對表演小白髮放S卡,則讓人大跌眼鏡。
陳逸傑和何昶希的《陳情令》出場,演技尬得幾乎要溢出屏幕,兩個人的表演就像木偶在念臺詞,沒有任何感情可言。看彈幕上網友的評價,兩人的拙劣演技可見一斑。
經過陳凱歌的提醒,才發現何昶希居然將最重要的一段臺詞忘記了。而這段臺詞對兩人情緒的轉變,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唉,誰讓人家是個表演小白呢?
看到這裡,這兩人的表演可以說完全無演技可言。不過好的演員都是在實踐中不斷成長的。經過陳凱歌導演的一番「調教」後,陳逸傑和何昶希的臺詞有了很大的進步。
接下來的環節,爾東升、陳凱歌、趙薇三人將票投給了陳逸傑。郭敬明導演選擇投給了何昶希。
四位導演的這種選擇無可厚非,就算何昶希演技再渣,站在這個舞臺上,也還是要給一點面子,況且已經有三位導演將票投給了陳逸傑。
郭敬明的投票,讓人看到了他的貼心,在後臺觀看其他演員們,特別是張大大,連聲誇郭敬明好溫情。
不過也是,如果郭敬明也將票投給了陳逸傑,何昶希一票不得,即使他只是一個表演小白,接下來不管是在臺上,還是回到後臺,面子都會掛不住。
郭敬明很好的照顧到了這一點,說他溫情細心也都是比較客觀的評價。
但接下來郭敬明的舉動,才發現他將票投給何昶希,沒有那麼簡單,並且前面對何昶希的肯定,也沒有那麼簡單。
郭敬明將自己的一張S卡,發給了表演小白何昶希。當他說出這個決定時,不管是其他三位導師,還是後臺的其他演員,都大吃一驚。
董思怡最耿直,當場質疑郭敬明:他是不是以為這裡是《少年之名》來選的。實在太搞笑。
當然,郭敬明給出S卡,肯定有自己的理由。
郭敬明口吐蓮花,他給出S卡的理由是要在他心中 代表了學生、種子、獨一無二。簡單的說就是這張S卡能夠在何昶希心中種下一顆演員的種子,這張S卡實際上是一張鼓勵卡。
乍一聽,似乎很有理,但這是一個競賽的舞臺,郭敬明不管是從情懷出發,還是從選拔新人出發,都是說不過去,說到底是對自己導師這個身份的不負責任。你的偏袒,只會造成對後面演員的不公平。
趙薇比較圓滑:「我覺得他選了自己想要選的,每個人的標準和喜好都不一樣,這樣也挺好。」
趙薇這話似乎也沒問題,但郭敬明自己都承認何昶希的表演不好,實際說明了他的這張S卡,不是按演技的標準發的,那趙薇所說的標準又從何來?
陳凱歌導演對郭敬明的選擇不滿,但又不好表達出來 。只能很有涵養地說:有太多的英文以S開頭,對我來說是surprise,尊重郭敬明導演的選擇,但我只想說,It is such a big surprise!
爾東升導演也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我希望他能夠跟敬明合作。這個說法有點意思了,言外之意,郭敬明種下的苦果自己來償。
但不管其他三位導演怎麼看,S卡還是送了出去,這事暫告一段落。
但接下來,董思怡等三人聽完四位導演的點評後,董思怡將自己對郭敬明給何昶希S卡的疑問拋了出來,直接問四位導演:大家給S卡的標準是什麼呀?
董思怡的問題一出,全場安靜得一點聲都沒有,大家都沒有想到,董思怡會再度提出這個問題。
還是爾東升導演最先反應過來,回過頭來問董思怡,郭敬明給S卡何昶希,是你們在後臺不認同嗎?
董思怡回答「對」。這種驚喜和意外,令臺前幕後都一片騷動,看胡杏兒一臉看熱鬧的表情,實在太歡了。
其實此時所有的焦點都到了郭敬明身上,畢竟他才是這個話題的始作俑者。郭敬明此時挺身而出,豪氣的說出了:我給S卡的標準,就是我想找他拍戲。
好吧,郭敬明的這個標準,將所有的疑點都已經解開了。
可這個標準,對真正有演技的演員,特別作為一檔演員競賽的節目中的其他演員來說,不公平顯而易見了。因為郭敬明是來為自己的電影選角的,而非為了選拔優秀演員。
陳凱歌導演這時發話了,對郭敬明的標準沒有明確反對,可字字句句都在批判:
.......投出每一張S,不管是誰投了,我們四個人坐在這,某種意義上來講,都代表我們對演技的看法。既然我們是一個競賽類的綜藝節目,那麼請我們坐在這的目的,最主要的就是對於臺上的表演,給予專業的和正確的評論判斷,這就是我給S級的一個標準,至於說和演員們合作,可以私下裡說。
陳凱歌這樣說,郭敬明面子上掛不住,一下子又改變了說辭,狡辯道:
我的意思是我選S的標準,是以我拍戲我想要合作的類型,而不是說此刻我就要找你去拍戲。
這時趙薇開始打圓場,稱郭敬明的審美專業固定。
爾東升沒有被趙薇帶偏,而是接過郭敬明的話,說如果是這樣,上次是陳凱歌影響了我,他說還是要以演技為主。言外之意,郭敬明以自己拍戲的標準為主,到底是怎麼回事?明面上是質疑,實際是在站隊。
一時間,場面陷入了無比的尷尬中。
陳凱歌看到一旁沒有發聲的李成儒,為了緩解尷尬,將李成儒扯了進來。說李誠儒表情迷茫,是因為小四說的話,而迷茫表情的意思,是希望小四拓寬審美趣味和愛好的尺度和範圍。
這話聯繫到郭敬明以往的經歷,無疑會有兩層意思,特別是審美尺度,恐怕是郭敬明耿耿於懷的。
一聽陳凱歌這麼說,或是郭敬明誤以為李誠儒就是這麼認為的,哪裡還坐得住,慌得連忙狡辯起來。看到郭敬明急了,陳凱歌拍著他的肩說,開玩笑的,你太在意了。
陳凱歌實在太厲害了,俗話說,打蛇打七寸,陳凱歌知道郭敬明口才了得,不和他去爭,而是直接借用李誠儒,輕鬆的擊中了郭敬明的軟肋。
果然,郭敬明放過了陳凱歌,開始和李誠儒對戰。
《演員請就位》的節目宗旨,是在節目中設置重重關卡,來讓演員接受考核並評選出最佳演員。所以,一個演員的演技,是能否在這個節目中晉級的最重要因素。
現在,郭敬明拋開演技,以自己拍戲的審美喜好和情懷來考核演員,無疑是對這個節目宗旨的挑戰。將S卡發給一個沒有任何表演經驗的小白,不管郭敬明的理由怎麼冠冕堂皇,都只能說明他的自私和不負責。
四十個演員,一共只有8張S卡,相當於是五個人角逐一張S卡,競爭之激烈可以預見。可抱著來為自己的電影選角,將S卡發給自己想合作的演員,這對其他演員是何等的不公平。
演員那麼多,郭敬明為何會選擇一個毫無演戲基礎的何昶希呢?
道理很簡單,在表演行業來說,何昶希完全是一張白紙,除了可塑性更強,什麼話都聽郭敬明的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郭敬明的算盤打得很響,何昶希經過調教和指導,未來可能會成為一個好演員。那他進入影視的恩人,非郭敬明莫屬了。對這個恩師,何昶希也一定竭力會報答。而郭敬明,而成了識人任人的伯樂。
既有出場費拿,還收到了一個有潛力的新人,郭敬明實在太值了。於何昶希來說,被郭敬明看中,也是他的運氣。
但對其他演員來說,如果每個導演都夾帶私心來到這個舞臺,這個節目就沒有什麼公平可言。就像楊志剛所質疑的那樣,導演選人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如果不是演技而是個人喜好,那這個節目的意義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