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中美合拍片,《長城》近日正式在美國上映,作為一部投資達到 1.5 億美元、好萊塢一線明星馬特·達蒙參演的大製作,它的上映在美國引發了不小的關注。
2 月 16 日,《長城》在洛杉磯好萊塢中國劇院舉行首映式,包括導演張藝謀,主演馬特·達蒙、佩德羅·帕斯、景甜、威廉·達福等主創都亮相首映式紅毯。在美國上映前,《長城》的全球票房已達 2.25 億美元,按 1.5 億美元投資來說,北美市場的票房高低很大程度決定著《長城》是否能夠收回成本。
景甜老師穿的可是 Dior 2017 春夏系列黑色薄紗長裙
從上映初期情況看,《長城》的表現其實還不錯,它在北美 3326 家影院大規模開畫,首日票房 590 萬美元(含午夜場 97 萬),排在《樂高蝙蝠俠大電影》和《五十度黑》之後位列單日第三,而在首周末後,《長城》累計票房達到 1808 萬,略高於此前預計的 1700 萬美元,在單周票房排行榜上也位列第三位。
據 CinemaScore 調查結果顯示:《長城》的觀影人群中,男性觀眾佔比 64%,25 歲以上的觀眾中,有 43% 是因為主演馬特·達蒙才選擇觀影。這種因某位明星而選擇觀影的群體佔比如此之高,顯然不利於票房的長線發展。
而對《長城》的走向影響更大的要數影評人的評價了,「惡評如潮」這個詞一點都不誇張,在爛番茄網站上,《長城》的新鮮度只有 36%,在專業媒體聚集的 Metacritic 上,《長城》的評分只有 42 分,眾多權威影評人窮盡嘲諷的語言,「看這部電影就像不停地把你的頭往牆上撞(《電訊報》)」、「電腦隨機生成的怪物,讓這部電影重複又讓人覺得麻木(《華爾街日報》)」、「難得有一部錢多無腦的代表作,就是《長城》(《洛杉磯時報》)」……
這一系列的負面評價甚至比《長城》在國內遭遇的差評還要猛烈,這一次,國外的影評人完全沒有買老謀子的帳。
《長城》在美國的上映甚至還引發了美國媒體對中美合拍片對美國電影工業衝擊的擔憂,直指馬特·達蒙在電影中擔任的角色就是為了取悅更多的觀眾從而獲取利潤,《長城》「是美國電影糟糕未來的一瞥」。
「看《長城》讓我學會了用筷子」。注意那個 Twitter 話題,馬特·達蒙可在美國背了不少的鍋
隨著國內電影公司向好萊塢擴張,萬達影業在收購全美第二大院線後又收購 Carmike,乃至王健林放出話來說早完要收購好萊塢六大,都讓美國電影人開始擔憂起中國——曾經是目標市場的羊,如今依靠資本的力量,反過來變成了狼。似乎如果這次《長城》最終虧本,那麼至少中美合拍片的步伐會稍微地放緩下來——但這擋得住中國資本的倒灌嗎?
當然,對於張藝謀來說,《長城》已經成為了過去時,他把目光又放回了古代歷史,有媒體報導,張藝謀即將在今年 3 月開機的新片,將是一步三國題材的電影,初定片名為《三國·荊州》,主演陣容包括鞏俐、鄧超、張涵予、楊洋、周冬雨等,古裝題材對於張藝謀來說並不陌生,而沒有了好萊塢方面的束縛,相信他會在新片中盡情施展自己對大場面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