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跡》票房僅過3.5億:「十億票房」夢碎後,「郭敬明」IP迎來最大危機?

2021-02-09 娛樂獨角獸

截至2016年10月9日,《爵跡》已經上映9天,累計票房3.58億,與樂視影業在上映前曾經設想的票房目標相距甚遠,國慶檔熱潮已退,票房後續無力。也就是說,這部以「國內首部全真人CG電影」為噱頭打響第一炮、海報預告造勢兩年、帶著濃厚「郭敬明導演作品」色彩的現象級電影,已經擱淺在岸了。


 

與前期宣傳造勢的火熱相比,形成落差的是《爵跡》票房遠遠落後於《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和《湄公河行動》。這樣的成績可能讓《爵跡》投資方樂視影業承壓——根據預案,打算注入樂視網的樂視影業對2016年作出了5.2億的業績承諾。

 

該片投資方樂視影業、原力動畫等曾對這部電影寄予厚望。雙方設想,「《爵跡》系列電影預期票房收入將會達到幾十億甚至上百億」,或者至少「複製並擴大《小時代》的票房奇蹟,同時與年末上映的《長城》共同成就樂視影業下半年最後的業績衝刺。」

 

而從9天票房未過5億這個目標,顯然讓對「郭敬明」商業價值抱有期待的人大失所望,從暑期檔《幻城》的口碑撲街,再到《爵跡》的票房失利,郭敬明似乎迎來了史上最大的危機:除了《小時代》系列的成功,他還能在商業上證明自己嗎?

經歷過《小時代》系列風潮的人都知道,郭敬明的電影有著「在罵聲中一路高歌」的特質。在粉絲經濟、輿論爭議、資本、商業轉型等因素的影響下,他的電影獲得豆瓣、知乎、微博等社交平臺的批判惡評,口碑一致撲街,卻又以量身打造的熱門IP圈緊粉絲,佔領了輿論戰場的高地,引發社會探討,獲得媒體極高的關注度,並將這種輿論熱度內化為吸引受眾、促進電影票房增長的動力。

 

「爭議性」,逐步成為他和他的電影的標籤。

 

但事物是辯證地存在的。標籤的形成也意味著刻板印象生成,大眾對固定符號的認知,以「擺爛圈錢」「爛片」「粉絲電影」等詞概括著郭敬明的電影,並上升到了一種道德與價值觀層面上的對弈,青少年粉絲群體與社會大眾群體的分裂,「郭敬明」成為一種被主流社會與精英階層摒棄的標籤,而被粉絲族群擁躉,這種劍拔弩張的社會壓力逐步增加,在《爵跡》整個電影流程中如數爆發,影響不可小覷。

 

在《爵跡》前期宣傳間,8月29日,投資方樂視影業在為通知郭敬明方的情況下,撤下了郭敬明在電影海報上的導演署名,理由是弱化「郭敬明導演」的標籤,以保證票房。郭敬明凌晨發微博控訴,維護自己的署名權。這場「維權之戰」被網友陰謀論的認為是一場低劣的炒作,而此時,離電影上映還有一個月。其中不難看出,來自社會主流的輿論壓力、負面評價,郭敬明「爭議性」帶來的弊端,已經不可否認的打亂了發行方的步伐。

 

而在電影上映後,也在意料之中,電影本身存在的爭議,如劇情粗鄙、CG技術的不成熟、郭敬明導演功力的不足等,引發了大眾惡評如潮與粉絲交口稱讚的兩個極端現象,在大流趨勢下,社會主流佔領上風。所以電影即便囊括了眾多當紅明星IP,「拒看《爵跡》」「《爵跡》爛片」的社會認知還是迅速成為了一種被廣泛認可的政治正確。粉絲群體爭相刷票房,搖旗吶喊,也挽救不了電影票房勢必頹唐的結局。

 

據悉,《爵跡》牽扯了11出品方,投資近2億,電影票房至少需要6億才能收回前後期成本,而票房低迷的態勢,社會負面輿論的衝擊,無疑給郭敬明施加很大的壓力。10月3日,在《爵跡》全國路演的最後一站上海見面會上,郭敬明情緒失控,忍不住哭訴,「是不是因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麼都是錯的?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們才不會罵《爵跡》?」

顯然,郭敬明「爭議性」的標籤利弊兩極化日益顯著,其矛盾衝突與事態發展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料,《爵跡》無法達到《小時代》系列票房數字似乎早有顯現。同時,群嘲與熱捧的激烈衝突,似乎讓郭敬明本身的個人IP、商業變現之旅蒙上了一層陰影。這次《爵跡》票房的失敗,不僅僅意味著電影的失敗,它背後似乎牽扯了更多的東西。

《爵跡》票房的滑鐵盧,承受壓力的不僅是身為導演的郭敬明,還有電影背後的投資方,樂視影業。

 

從2016年5月6日,樂視網以98億元收購樂視影業100%股權,並對外承諾2016年全年淨利潤不低於5.2億元開始,樂視影業就一直在各界眼光下處於繃緊狀態。

 

而樂視影業之所以敢許下這樣的承諾,並且在2015年12月就高調的對外公布了2016年推出40部電影的計劃,無疑是看重了此次資本注入中的核心價值:影視發行力與明星資源。

 

樂視影業擁有多名明星股東,在電影出品和發行方面發展勢頭強勁,並且綁定了許多優秀的明星資源,在運營IP與影視營銷上具備一定優勢,這一點上樂視影業底氣尚足。而值得關注的是,其中郭敬明既是明星股東也是明星資源,2015年5月,他以每股1元的價格入股樂視影業500萬股,重組交易對價後,他持有141.54萬的樂視網股份,市值約5855.5萬。這種身份,各界心照不宣,他是「樂視員工的一分子」。

 

在樂視影業內部與提及明星股東的場合,郭敬明被視為與張藝謀並論的重要核心,「樂視影業的核心創作力量之一」,樂視影業CEO張昭曾稱「《爵跡》應是中國二次元電影的裡程碑」,「它和《長城》一樣都是不同類型的裡程碑」。將《爵跡》放置如此看重的地位,除了郭敬明本身的號召力與IP價值,也在於樂視影業2016年已發行的7部電影中,只要《盜墓筆記》票房超過10億,其它業績均不如預期,也就是說,《爵跡》與《長城》一樣,它除了本身的口碑與電影品質之外,還背負著完成樂視影業5.2億業績的重任,是郭敬明作為明星股東,在商業戰場上的一次大展拳腳,它萬眾矚目,被期待著能完成IP與CG技術的成功變現。

 

然而事與願違。

 

這次失敗,或許不僅僅使得「郭敬明」的標籤粘上了「票房毒藥」的影子,個人的IP價值受到損傷,也使他作為電影導演、樂視影業明星股東的商業生涯受到打擊。樂視影業下半年的業績衝刺更是顯得戰戰兢兢。

 

而縱觀全局,郭敬明作為一個商業家,所面臨的尷尬並不只有《爵跡》的票房。郭敬明以「青春文學作家」起家,創立的最世文化,一直是他背後有生力量的來源。以文學作品培養基礎粉絲群體,進行IP儲存,IP發酵後發展影視作品,實現IP的升級變現。

 

而近年來,最世文化IP儲備並不樂觀,除開郭敬明自身《小時代》系列與《爵跡》,最世文化的熱門IP《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與《剩者為王》,2015年電影發行,均是票房慘澹收場。同時,2016年,郭敬明自身成名之作《幻城》拍攝成電視劇,暑期檔於湖南臺熱播,然而口碑習慣性撲街,保持高熱度的同時,卻被人質疑收視率造假,據悉,7月,《幻城》已至劇情高潮,可收視率仍難破1%。

 

接連的失利讓人懷疑郭敬明的商業之旅是否還能繼續走下去。可更重要的是,郭敬明的文字創作速度明顯減慢,換言之,他的生力軍在減少,IP孵化似乎斷了源頭。10月7日,郭敬明在《爵跡》南京書籍籤售會接受採訪,表示「過了30歲,精力沒有年輕時旺盛,寫作衝動也大不如前」,不免讓人猜測,他有可能也無法創造出比《爵跡》等更好的IP了。

 

或許郭敬明本身也為此焦灼不安,但是在已對外公布的計劃中,郭敬明還有新的影視作品陸續將與大家見面,由他的熱門小說改編成的電視劇《夏至未至》,他執導的科幻電影《未來未來》,還有電影版《幻城》。這些作品在給他帶來熱度的同時,也給他帶來危機與壓力,郭敬明是否能把握這些機會,在票房與收視上獲得成功,一掃之前的頹勢,並不能預計。

 

郭敬明的未來商業之旅將會走成什麼樣子,還有待觀察。

 

 

(本文為娛樂獨角獸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一點資訊、UC瀏覽器、網易自媒體、虎嗅、鈦媒體等渠道,覆蓋娛樂產業核心受眾人群

微信號:yldjskf

應聘簡歷發送郵件:yldjs001@126.com

相關焦點

  • TF-boys全員聚集《爵跡2》 郭敬明:先定個小目標,票房十億!
    就連周總理也挺身而出,為郭敬明站臺發聲:「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你不喜歡,你算老幾?」2016年,《爵跡》選擇在國慶檔上映,票房3.8億,口碑撲街,豆瓣評分3.9分。上映之前,《爵跡》號稱是中國首部CG特效電影,光特效這塊投資就高達2億多。
  • 《爵跡》票房滑鐵盧 郭敬明該背鍋嘛?
    3億票房,跌幅約達15%。其中不乏劉德華、範冰冰、鄧超等明星陣容撐場面,然而除了表現平穩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和強勢逆襲的《湄公河行動》外,其他影片都遭遇了票房撲街。 截至10月11日,《湄公河行動》以7.2億票房成為國慶檔第一,《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以6.7億位居第二,郭敬明的《爵跡》僅排名第三,且以3.6億的成績大差距落後。
  • 終於明白郭敬明的《爵跡2》票房為什麼能6小時突破3億了!
    說起《爵跡》這部2016年上映的電影,你可能都不會很陌生,就算你沒看過,也一定聽過一些關於這部電影的新聞。這部電影投資2億,邀請範冰冰、吳亦凡、陳偉霆、陳學冬等一眾當紅演員,然而投資兩億的電影票房5億才回本,很多人都認為這部電影郭敬明賠慘了,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 郭敬明自嘲被影迷排斥,為何轉眼《爵跡2》卻能賺8億票房?
    但是隨著影迷文化層次的增高以及審美的提高,逐漸一部部優質的電影成為了市場上的主流,而郭敬明的片子不再成為流行,反而成為了諸多影迷所抵制的對象,最為典型的,便是《爵跡》的上映,《爵跡》邀請了範冰冰、吳亦凡、tfboys等數位一線大咖,堪稱超級陣容的《爵跡》沒有迎來預想中的火爆,僅僅是郭敬明一個人的名字,便將許多影迷對《爵跡》排斥在必看影片之外。
  • 《爵跡》失利︱票房不足4億 樂視影業拿什麼承諾5.2億業績?
    這對於郭敬明這個完全草根出生的作家、導演、商人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與此同時,和郭敬明深度捆綁的樂視影業,在面對《爵跡》極大可能虧損的艱難局面下,又將如何實現5.2億元業績承諾的春秋美夢呢?▲《爵跡》海報從藝恩智庫CBO實時票房榜來看,截至今晚日8時許,上映13天的《爵跡》累計票房約3.69億元,排片佔比已經降到了11.24%。
  • 頭條"爵跡"票房不佳受質疑 郭敬明:它對中國電影的意義比票房大
    至於郭敬明的未來三部影片是什麼,小四在現場頗為神秘地並未透露,只告訴大家,會跟自己以往作品區別開來,是不一樣的類型,「我喜歡嘗試新鮮的東西,未來的作品也會是那種看起來不像是郭敬明會去拍的類型。」       剛剛過去的國慶檔,郭敬明的新片《爵跡》,作為一部特效大片,票房似乎並不算理想,上映了13天,目前累計票房僅有3.6億。
  • 如何評價郭敬明《爵跡》的票房?
    即便我們都過了讀郭敬明的年紀,麥子還是會一茬接一茬茂盛地狂野生長。那些封面和用詞一樣奢侈華麗的小說就會源源不斷的加印,永遠不愁有賣不動的那天。然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小時代,幻城和爵跡,都「如願以償」地影視化了。爵跡這部電影,當我看到預告片的時候,就得到了一個結論:決計不看爵跡。經歷了這麼多爛片,我不會再給這種電影貢獻一分錢票房。
  • 斥資7億卻「院線轉網」,《爵跡2》能給郭敬明帶來什麼?
    再加上,當年國慶檔電影齊齊發力,預售票房尚未破億的《爵跡2》即便是在當時如初上映,票房成績恐怕也不會太好。而這已經是後話。範冰冰偷漏稅事件爆發後,很長一段時間,《爵跡2》都消失在大眾視野內。也有認為耽誤自家愛豆發展的粉絲質問郭敬明,「為何《爵跡2》還不上?」,郭敬明在微博中回應道,「你們以為是我不想上映才不上的嗎?我夢裡都夢見過好幾次《爵跡2》可以上映了!」
  • 總票房破3億,郭敬明監製新片為何又爆了?
    而今天要說的這部新片票房同樣給力,上映13天總票房3.08億,郭敬明監製新片又爆了!  這部電影就是《如果聲音不記得》。    影片上映後票房相當不錯,首日票房4979萬,上映3天總票房就達到了1.54億,作為一部小成本抑鬱症題材影片來說可謂大獲成功。
  • 《爵跡》票房不利,這次,抄襲小王子郭敬明終於哭了
    《爵跡》上映前期的宣傳,郭敬明還是挺自信的,他在接受媒體專訪後的文章標題是《郭敬明:喜歡我的人,我會更努力,討厭我的人,請繼續好了》;然而,電影上映幾天後,郭敬明的新聞標題變成了這樣《是不是因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麼都是錯?》。用他的粉絲的話來說,郭敬明只是個孩子。從自信滿滿到情緒崩潰大哭,只要一件事,就是失敗。
  • 郭敬明新片《爵跡2》遭萬人差評,卻是內地電影榜第一,票房過億
    《演員請就位》總決賽結束了,要說這個節目,誰的獲利最大,我認為不是奪得兩項大獎的丁程鑫,更不是總冠軍胡杏兒,而是導演郭敬明。 2016年,郭敬明意氣風發,帶著吳亦凡、陳學冬、陳偉霆、嚴屹寬、李治廷、王源、範冰冰、楊冪、郭採潔等俊男靚女推出了自己的力作《爵跡》。 雖然多名流量大咖加持,可是電影上映後,口碑卻是出奇的差,被無數的網友口誅筆伐超過一半以上的觀眾給出了一星差評。
  • 曾5天預售8000塊,被壓了2年的《爵跡2》,郭敬明終於賣了
    這不,借著綜藝帶來的熱搜,郭敬明又在宣傳新片《晴雅集》,70萬的道具,純手工定製的服裝...這不,借著沒完沒了的熱度,郭敬明趁亂把《冷血狂宴》(爵跡2)這個燙手山芋賣了。而後,關於《冷血狂宴》的話題在短短3個小時內就達到了1.3億閱讀,27萬討論量,時隔兩年後再度炒熱了這個「敗作」的IP,打響翻身仗的第一炮。
  • 郭敬明的文娛帝國:21億電影票房與6家文化公司法人
    從作家到導演:21.7億票房與4.5的平均評分 在今年四月發布的「第11屆作家富豪榜」的「傳統作家富豪榜」上,那個2007、2008、2011年佔據過榜首,且2014年至今未再出書的郭敬明,還在榜單第九位以1500萬版稅堅挺著。
  • 郭敬明的文娛帝國:21億電影票房與6家文化公司法人代表
    壹娛觀察(微信ID:yiyuguancha)梳理發現,除了擁有超過21億票房成績,郭敬明背後還與多家公司綁定,且其自身也是6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在今年四月發布的「第11屆作家富豪榜」的「傳統作家富豪榜」上,那個07、08、11年佔據過榜首,且14年至今未再出書的郭敬明,還在榜單第九位以1500萬版稅堅挺著。
  • 《爵跡2》刪掉範冰冰後上映,郭敬明的《晴雅集2》要怎樣才能上映
    序言: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郭敬明因為多年前的抄襲行為,在2020年12月31日零點向莊羽道歉了。2021年1月2日,多個營銷號表示:從1月4日起,院線不得排片郭敬明執導的電影《晴雅集》。可是,1月4日白天還能看到《晴雅集》,沒有被下線。
  • 賀歲檔廝殺啟幕 爛IP起死回生 郭敬明咋「贏」的
    上周末,賀歲檔迎來了第一階段的競爭,在院線方面有超過 4 部新片同天上映,但最終它們都被郭敬明的網播電影《冷血狂宴》搶走了風頭。其實,《冷血狂宴》就是《爵跡 2》,在第一部《爵跡》被公認為爛片後,郭敬明到底是怎麼使這個爛口碑 IP 起死回生的?
  • 綜藝紅人郭敬明:曾經的「爛片」導演,卻成了今年票房的最大黑馬
    誰都沒想到,在網絡上被罵地無處遁形的郭敬明,最終居然成為了2020年的一匹票房黑馬。《演員請就位2》之後,郭敬明的口碑暴跌,迎來了觀眾對他導演身份的諸多質疑。俗氣、虛榮、不切實際、青春文學,這是眾多網友給郭敬明貼上的標籤,而他也成為了絕對的綜藝紅人。
  • ...懟哭郭敬明不算啥,《爵跡2》票房破6億,也蓋不住央視早扒下的真相
    最近幾天,郭敬明在網友們面前刷臉的頻率特別高,就是因為《爵跡2》,也就是《冷血狂宴》的播出。目前已經是有超6億的票房,還真有點不可思議。對比今年在院線播出票房超10億的電影,《冷血狂宴》絕對是一匹大黑馬。
  • 執導電影票房共25億,郭敬明是不是合格的導演?業內人士這樣說
    郭敬明,本身經常活躍於熱搜之上,因為他不僅是一名作家,還與娛樂圈淵源頗深。從《小時代》四部曲開始,郭敬明就走上了導演之路,從大賺到被市場質疑,其實也就三五年。2020年的賀歲檔,由郭敬明導演的《晴雅集》上映,目前影片票房3.6億元,豆瓣評分5.1分;由他投資的《如果聲音不記得》,目前票房為3.33億元,豆瓣4.1分。
  • 誰能想到郭敬明會是年底票房大贏家呢?
    小成本電影《如果聲音不記得》與李現、陳立農的《赤狐書生》對打,後者開局很火,但後期很快被《聲音》反超,目前兩部電影票房差距已過0.5億。《一秒鐘》的兩倍,按這個趨勢走下去,它最終票房成績預估會在3-4億之間,算是小黑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