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跡》上映前期的宣傳,郭敬明還是挺自信的,他在接受媒體專訪後的文章標題是《郭敬明:喜歡我的人,我會更努力,討厭我的人,請繼續好了》;然而,電影上映幾天後,郭敬明的新聞標題變成了這樣《是不是因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麼都是錯?》。
用他的粉絲的話來說,郭敬明只是個孩子。從自信滿滿到情緒崩潰大哭,只要一件事,就是失敗。
《爵跡》上映6天,票房不到3億元,電影製作成本據說是1.5億元,加上宣傳費等成本,3億的票房並不理想,即使在同期廝殺的幾部電影中,也算比較痛苦的,尤其是根據張嘉佳的原著改編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明顯是小成本電影,票房卻遠遠超過了《爵跡》。
不僅票房不理想,網友評論更是慘不忍睹。一開始,郭敬明還有底氣親自下場開撕:
但是到了後來,就只能崩潰大哭了:「是不是因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麼都是錯的?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們才不會罵《爵跡》?」
請不要誤解,郭敬明真正在乎的並不是別人的罵。當初《小時代》上映時,罵的人更多,但郭敬明並沒有哭,因為《小時代》票房喜人。不管網友怎麼罵,郭敬明都有一套志滿意得的邏輯來顯示自己的強大和成功,他的粉絲都把所有的質疑當做是對郭敬明的嫉妒。
這是一個把名利上的成功當做人生唯一標準的人,為了成功,他可以不擇手段,包括抄襲;也只有像他這樣把成功看得這麼重的人,才會以為,只要成功了就會被讚美?只要成功了,哪怕成功之路不清白也會被洗白?
除了當初被法院裁定抄襲的《夢裡花落知多少》(抄襲莊羽《圈裡圈外》),網友們還扒出來《幻城》抄襲日本漫畫《聖傳》,《夏至》抄襲顧偉麗的《香樟樹》,《左手倒影右手年華》抄襲許佳的《最有意義的生活》,就連這次的電影《爵跡》,也被很多人認為是抄襲日本知名動畫《Fate/Stay Night》(中譯《命運之夜》)。
《爵跡》講述了七位王爵帶著自己的使徒進行廝殺的故事,而動畫《命運之夜》則講述了七位魔術師與各自的英靈使魔一起參加聖杯爭奪戰的經歷。
設定幾乎是一毛一樣!除了名字以外連人數都沒有更改。
這十年來,郭敬明做作家、導演、出品人、CEO、房地產老闆...似乎每一樣都很成功。他的粉絲因此辯白說,沒有一個人,能靠「偷竊」寫這麼多書,賺那麼多錢。——這個邏輯果然是郭敬明的粉絲,難道一個人靠偷來的錢去做生意之後發了大財,就能證明他當初不是偷的?
郭敬明的粉絲覺得是因為小四太成功了,所以大家才攻擊他。這句話不無道理。在一開始,郭敬明的粉絲只是三四線城市的中二少年,哪怕他的書再暢銷,在文化界都被稱為「茶杯裡的風波」。但是他的版圖越來越大,他在全方位地向更多的青少年釋放一種有毒的思想:成功大於一切,手段和道德不值一提。而他的成功,不過是更多的錢。
幾乎他所有的專訪裡,都能感受到他對金錢的執念:
出席《幻城》的活動,那時的郭敬明沒有助理,一切都親力親為。那天,他穿了一件自己覺得挺好看的衣服到了活動現場。一個工作人員問他:「郭先生到了嗎?你是他的助理?」
郭敬明說:「我就是。」
工作人員看了他一眼,繼續說:「那你衣服帶了嗎?你先去把衣服換掉吧。」
郭敬明說:「我已經穿好了」
工作人員上下打量了他,那張臉,郭敬明記一輩子。
當然,最著名的還是他給媽媽買了個GUCCI包包被小偷割開了,他給爸爸買了車後被人笑是「爆發戶的可笑嘴臉」……
終於可以不用精打細算才買奢侈品了
其實,幾乎每個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受到類似的歧視,但是像郭敬明那樣因此把這個恥辱記一輩子並把「要有錢,有錢才能讓人看得起」當做人生目標的,沒幾個。
發憤圖強沒有什麼不好,但人生的定義並不是這麼狹隘。
在某一期《奇葩說》中,辯題是「沒錢要不要生孩子」,辯手李如儒的意見是:「沒錢,給不了愛。不是你不想愛,而是你愛不起。賺錢養家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相反有錢人則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給予孩子充足的愛。」
評委金星當場就坐不住了:「你跟郭敬明是同學嗎?你是生活在《小時代》嗎?這個電影給現在的孩子製造了一個煙霧彈,真實的生活根本不是那個樣子。離現實生活太遠了,那可能是郭敬明的一個幻覺。」
郭敬明在上海的豪宅,很多網友有疑問:下雨天沙發要搬去哪裡?
只有當你年少時,當你只看郭敬明時,你的人生才會充滿這種自憐自傷自戀的情緒,你才會覺得只有很多錢才是好生活。
當你長大了,經歷了生活,開闊了眼界,你會為自己曾經的矯情和自戀感到羞恥。從這一點上,郭敬明不如他的粉絲,他的粉絲還會成長,而他,在賺錢的技術上更加嫻熟了,但人生的態度上,依然是個孩子。
他對待外界的態度遠不如他以為的那麼堅強,《小時代》票房大賣時,他很得意地說:我就是要得第一名,我就是愛錢,我就是要成功;當他發現成功並沒有讓他獲得他想要的尊重時,他會撒嬌:在參加綜藝節目《最強大腦》時,因為北大教授魏坤琳的一句「我怎麼感覺在跟一個女人吵架」,郭敬明憤而離場,然後在微博發了一個「痛哭」的表情;而當《爵跡》沒有達到他想要的再度成功時,他又哭了,委屈地說,是不是只有死了,才不會被罵?
然而,網友的回答是:「不是,因為你抄襲。」
郭敬明之所以會對「像個女人」這麼敏感,可能來源於外界對於他性向的質疑
不僅僅因為郭敬明抄襲,還在於他從未因為抄襲而道歉,更在於他一直妄想用成功來證明「抄襲又怎麼樣,我還不是成功了」——不討論《爵跡》的好壞,但是每個人都有權利,因為不認同一個導演的價值觀而拒絕他的電影,這很正常,因為書籍、電影、電視這些文化產品,就是在傳遞價值觀。
想當初,馮小剛的電影《唐山大地震》票房失利時,很多影評人都意識到,這是網友的報復性不消費,因為之前,馮小剛和網友有過幾次掐架——任何覺得自己智商高高在上玩玩套路就可以贏得票房的人,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郭敬明也一樣,既然那麼在乎成功,在乎外界的看法,就應該追求做人的成功,而不只是排行榜上的成功。只有做人的成功,才是長遠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