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創:風景之外,風情更重要

2021-01-14 旅思馬記

風景以自然為勝,風情卻是人文的,以民俗為重,離不開原著居民,且帶有濃鬱的地域文化。風景是環境的,風情卻是情境的。風景是觀光旅遊真核,風情卻是休閒度假旅遊真諦。風景可能是一次性的觀賞,風情卻一定是可以重複性的體驗、體味和體悟。

在旅遊成為一種生活的時代,沒有文化風情就沒有樂趣和靈魂,就沒有體驗和回味,就不會產生更大的效益和效應。文創可以使土特產品和非遺產品坐地升值,也可以成為旅遊產品文化載體和形象標誌物,更可以幫助旅遊區傳播影響力和品牌。

對於文化創意,牧青認為「三原」資源都可以拿來做文章:一是原態的自然資源;二是原鄉的人文風情;三是原生的土特產品。(馬牧青)

當把旅遊賦予文化的意義,所有事情會籠罩出聖神的光環。然而當旅遊回歸本質,底色還是人,是文化創意,是歸屬感。因此若無情感,無文創,何來文旅?
文創的最根本是人,那種「走心」、「勵志」的文創所帶來的震撼遠遠比商業化文創所帶來的大。臺灣旅遊業繁榮的原因不是因為風景名勝,而是當地所營造的文化氛圍和傳達出來的文化精神。那是一種既不是照搬歐洲個體自由,也不是奉行日本群體意志的文化精神,更像是中華文化所孵化的現代文明。

在以科技為底色的時代,我們的生活已經悄然改變,人們只會向「錢」看齊,工作標準化和機械化,讓時代的效率越來越高,仿佛處理人際關係也變成了一種低效。越是這樣的時代,文化越是重要,否則人類最終會變成可怕的「空心人」。

然而這樣的時代,臺灣卻依然保有傳統文化和溫情的地方。到臺灣旅遊並不會讓你感覺到去了一個新的地方,而是讓你感覺到回到了「家」,這種久違的歸屬感可以在一個小小的臺灣找到。

從我們即熟悉又陌生的繁體字裡可以看見,臺灣保留了中華民族的靈魂:臺灣的「愛」是有心的,他們的「義」是有我的,他們的「親」是需要相見的

漢字不僅是祖先傳下來的交流工具,更是在文字裡注入了含義。現今大陸簡化的漢字保留了漢字的形態,卻缺少了漢字的原意和韻味,我們的下一代也無法感受漢字無窮的魅力。

在臺灣,太多的優秀傳統文化得以繼承和保留,這裡的人們也踐行著中華美德。

在臺北問路的時候,臺北人會拿出手機耐心的為你Google,拿著地圖為你講解。如果在臺灣南部,他們甚至會騎著機車將帶你到目的地;

機車的鑰匙忘了拔出來,別擔心,往往會在你機車的籃子裡找到;

手機錢包掉了,別焦慮,原路返回一定找得到,若沒有,幾小時後會有警察叔叔打電話給你讓你去認領;

老年人拿著很沉的東西,總會有人「需要我幫你拿嗎?」;

在公共運輸工具每一個位子都是「愛心座位」,見到孕婦老人小孩有需要的人便會自動起身讓座,從未見過爭先恐後;

臺灣人的口頭禪永遠是「謝謝」、「不好意思」。

友善是臺灣人的關鍵詞。對於他們來說友善不是標語,也不是裝出來,更不是面子,而是發自內心的。

他們的熱心總是讓你措手不及。在他們身上能深深感受到助人為快樂之本之中華民族美德。都說臺灣最美的不是風景而是人,那種美會讓你往心裡記一輩子。

因此去臺灣旅遊,錯失了自然美景不足惜,因為大陸也有,但若錯失了文化就未能碰觸到這個寶島的核心

文創已融入了臺灣人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呈現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創模式。無論是在大街上、商場上、文創園等都是他們展示作品的地方。

例如幾米式的勵志、有情懷、充滿人生感悟的插畫作品出現在眼前的時候,那種發自內心的情感共鳴自然而生,你無需掩飾自己的內心,這世上,這條街上,總有一個人會懂你,從而得到了些許的安慰。

在大陸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正能量」滿滿的標語和口號,人們只能在網絡上「自我調侃」,和釋放「負能量」,但調侃完後又只能回到不變的生活,情緒也無法抒發,這種無形的壓力漸漸的導致身心靈不健康,似乎在都市生活的每一個人都是機器人。

但臺灣的街上不同,處處充滿溫情。似乎在告訴大家:人生的難處大家都有,你不是一個人,一起面對尋找對的方式抒發。

當文創融入生活,它感動了你,溫暖了你,鼓舞了你,也強大了你。

在這碎片化的時代,許多年輕人都被短視頻佔據生活,閱讀書籍已從人們的生活逐漸消失。但誠品書店之所以能成功並讓年輕人從新拾起書本閱讀是因為他是帶著文創的理念讓閱讀與生活結合了起來。

2004年獲《時代》雜誌亞洲版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2011年獲選為」臺灣百大品牌「文創服務類別企業。

鼎鼎有名的誠品有別於一般的書店,誠品的魅力在於你必須親自到臺灣體驗,他可以讓你遠離都市的冷漠,也是你夜深人靜的寓所。那種寧靜會讓不愛閱讀的你,也會愛上誠品書店,一坐就是一整天,讓你忘了時間、頓時忘了所有的煩惱,讓你沉浸在書堆裡。

誠品不僅有大量的書籍,衣、食、住等文創都能在那邊找到,也是一座文創商業購物中心,是文創設計師「溫床」的地方,讓設計師有機會走向世界。他的本質是堅守人文理想的情懷

誠品不只是一般的書店而是一種生活、一種深入人心的品牌。

臺灣的文創都有獨特的限定產品和IP形象,文創產品與城市形象、城市建設緊密結合,堅持以原創的核心理念,進行文創產品的發散性創作。 

除此之外臺灣設計師更注重於日常生活的體驗,許多年輕設計師都有做義工的經歷,在做義工時參與各種不同的生活領域,餐廳、酒店、醫院或是為孤寡老人做生活服務。

臺灣設計師在參與各種不同的生產、生活服務的時候,自己動手,在生活服務中尋找創意的靈感。設計的產品不僅實用且接地氣還帶有一種生活的態度。

這種原創設計來自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方式使產品富有很強的生命力。

臺灣新生代自小就受到良好的環保意識教育。家庭生活中,垃圾必須分為6-8類,各類垃圾需分類袋裝,如不可降解的餐盒還必須清洗乾淨後分類放入垃圾桶。

他們從小就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與環保意識,在文創設計中,自然注重產品的「生態」、「環保」、「減碳」功能,文創產品著眼於未來,且可持續性發展

農業是臺灣人的驕傲。每一種農業產品都是農民細心呵護並且打造成了世界品牌。對於臺灣來說,農業不止要做成精細產業更是要富有創意

農民與藝術家合作並將自然的秩序所給人帶來的震撼美,分享給全世界,利用稻田的再創吸引遊客,成為旅遊發展的根基

將農場改造成清心可人的家庭親子旅遊目的地,從而形成疊加的經濟和社會效應。

圖為雲門舞集在臺灣池上金黃色的稻田中首演《稻禾》,曾上《紐約時報》頭版巨幅封面。以藍天為幕,稻田為舞臺,舞者們以內家拳及太極導引的當代舞步,展現著一個有關陽光、泥土、風和水,花粉和谷實,以及稻米的生命輪迴的故事。

2009年起,池上每年舉行「秋收稻穗藝術節」,先後邀請鋼琴家陳冠宇、雲門舞集、優人神鼓與伍佰&China Blue、張惠妹等藝人,來到池上獨有的稻禾舞臺演出。

當下,我國正在大力支持特色小鎮的建設,對於貧窮農村提出了「精準扶貧」。發展生態休閒農業文創可以帶動廣大農村脫貧致富,達到「精準扶貧」之目的。

「文創生活化,生活藝術化」,讓文創走進民眾的日常生活、生活得以藝術地呈現,達到物質享受與精神享受的高度統一。因此臺灣的文創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鑑。希望能為我們的小鎮帶來一些獨特的色彩。

1. 國際文創產業園   2. 臺灣文化部文化統計   3. 道略文旅   4. 圖源來自網絡

<-- 相關閱讀 -->



<-- 相關閱讀 -->


相關焦點

  • 文創:風景之外,風情更重要
    風景以自然為勝,風情確實人文的,以民俗為重,離不開原著居民,且帶有濃鬱的地域文化。風景是環境的,風情卻是情境的。風景是觀光旅遊真核,風情卻是休閒度假旅遊真諦。風景可能是一次性的觀賞,風情卻一定是可以重複性的體驗、體味和體悟。
  • 文創中的臺灣!
    結果一夜間,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臺灣的商業業態已經風靡。如今,在中國很多爆品商業項目裡,都能看到臺灣美食、臺灣咖啡館、臺灣動漫、臺灣文創零售。他們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人氣的保證。我們應該學習什麼?——臺灣文創產業的代表作品解讀以華山文創園和松山文創園為代表的特色園區,集合了臺灣多種文創業態為一體,成為臺灣目前最重要的文創產業孵化器。
  • 【文創考察】解讀臺灣八大類文創商業
    從文創產業園到特色民宿,8類臺灣文創產業的代表作品解讀從整體上看,臺灣文創產業繁榮的背後是對情感的營銷。學習臺灣的文創創業,不僅是觀察文創業的表面繁華,更重要的是理解是臺灣怎樣創造整個文創產業的價值鏈。
  • 文創 | 臺灣文創繁榮的背後:無情感,不文創
    因此若無情感,不文創,何來文旅?文創的最根本是人,那種「走心」、「勵志」的文創所帶來的震撼遠遠比商業化文創所帶來的影響力大。臺灣旅遊業繁榮的原因不是因為風景名勝,而是當地所營造的文化氛圍和傳達出來的文化精神。
  • 臺灣的文創 IP ,己成為世界模仿聚集地!
    >文化創意產業園——臺灣文創的孵化器以華山文創園和松山文創園為代表的特色園區,集合了臺灣多種文創業態為一體,成為臺灣目前最重要的文創產業孵化器。這兩個由衰敗的廠房經過騰籠換鳥式的改造,搭建成的新型文創產業園,承載了臺灣文創產業太多的光榮與夢想,已然成為臺灣文創產業對外交流的一個窗口。如今我們看到各地正在興起一波工業改造熱潮,其最早的根源就來自臺灣。
  • 松山文創園 ——臺灣文創產業啟示錄
    文創產業園建設一直是文化產業的重點,歷年文化專項資金用於文化產業園的補貼、稅收優惠等佔比均較高。2013年是中國文化大發展的重要一年,文化產業異軍突起,隨著一系列利好政策不斷出臺,文化經濟和文化消費指數持續攀升,中國正在從文化大國向文化強國不斷邁進。
  • 文創分享之丨為什麼中國臺灣文創IP居世界第一?
    ,而臺灣——這座肩負起中國傳統繼承之路與未來發展之道的寶島,無疑是文創之旅的首選地。以華山文創園和松山文創園為代表的特色園區,集合了臺灣多種文創業態為一體,成為臺灣目前最重要的文創產業孵化器。這兩個由衰敗的廠房經過騰籠換鳥式的改造,搭建成的新型文創產業園,承載了臺灣文創產業太多的光榮與夢想,已然成為臺灣文創產業對外交流的一個窗口。如今我們看到各地正在興起一波工業改造熱潮,其最早的根源就來自臺灣。
  • 臺灣文創產業:「小而精」的「大聚變」
    學習臺灣的文創產業,不僅是觀察文創業的表面繁華,更重要的是理解是臺灣怎樣創造整個文創產業的價值鏈。只有理解透這裡的人文地理、政策舉措、產品研發、生產製作、消費市場特徵等全價值鏈後,我們才能在本地因地制宜地打造出最適合本地化的文創產業項目。1、經濟轉型——臺灣文創產業的源頭。追溯臺灣文創產業的源頭,也是來自於臺灣經濟的轉型。
  • 臺灣文創不止誠品
    宏觀面總結,無非「三歩曲」:1.政府培育2.財政扶持3.民資進入,產業智變民資全面進入時,產業生態和市場通路已趨於成熟,臺北華山/松山/西門、高雄駁二、花蓮酒廠等文創基地遍布全臺,文創品牌厚積薄發,源源不斷的創造力和新技術湧入,塑造臺灣文創在華語文化圈不可撼動的領頭羊地位
  • 為什麼臺灣文創、IP居世界第一?
    結果一夜間,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臺灣的商業業態已經風靡。如今,在中國很多爆品商業項目裡,都能看到臺灣美食、咖啡館、動漫、文創零售。他們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人氣的保證。以華山文創園和松山文創園為代表的特色園區,集合了臺灣多種文創業態為一體,成為臺灣目前最重要的文創產業孵化器。
  • 推薦 | 為什麼臺灣文創、IP居世界第一?
    ——臺灣文創產業的代表作品解讀以華山文創園和松山文創園為代表的特色園區,集合了臺灣多種文創業態為一體,成為臺灣目前最重要的文創產業孵化器。這兩個由衰敗的廠房經過騰籠換鳥式的改造,搭建成的新型文創產業園,承載了臺灣文創產業太多的光榮與夢想,已然成為臺灣文創產業對外交流的一個窗口。如今我們看到各地正在興起一波工業改造熱潮,其最早的根源就來自臺灣。
  • 臺灣 | 用體驗感發展文創產業
    結果一夜間,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臺灣的商業業態已經風靡。如今,在中國很多爆品商業項目裡,都能看到臺灣美食、臺灣咖啡館、臺灣動漫、臺灣文創零售。他們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人氣的保證。我們應該學習什麼?——臺灣文創產業的代表作品解讀以華山文創園和松山文創園為代表的特色園區,集合了臺灣多種文創業態為一體,成為臺灣目前最重要的文創產業孵化器。
  • 臺灣文創產業:「小而精」的「大聚變」 視野
    學習臺灣的文創產業,不僅是觀察文創業的表面繁華,更重要的是理解是臺灣怎樣創造整個文創產業的價值鏈。只有理解透這裡的人文地理、政策舉措、產品研發、生產製作、消費市場特徵等全價值鏈後,我們才能在本地因地制宜地打造出最適合本地化的文創產業項目。1、經濟轉型——臺灣文創產業的源頭。追溯臺灣文創產業的源頭,也是來自於臺灣經濟的轉型。
  • 臺灣文創園區發展特色
    從它推出的品牌和店鋪所銷售的產品,我們可以洞察出這個城市居民和創業者的生活態度和樣式。場域化運營,培育產業生態影響文創園區的成功因素有很多,筆者堅持「活動」是最重要的因素。文創園區要成功,首先必須聚集人氣,吸引人才,而舉辦活動是最好的方式。從對臺灣文創園區的考察筆者發現,越好的園區,舉辦的活動越多。
  • 臺灣的文創發展,創意,己位居世界第一!
    1、文化創意產業園——臺灣文創的孵化器以華山文創園和松山文創園為代表的特色園區,集合了臺灣多種文創業態為一體,成為臺灣目前最重要的文創產業孵化器。這兩個由衰敗的廠房經過騰籠換鳥式的改造,搭建成的新型文創產業園,承載了臺灣文創產業太多的光榮與夢想,已然成為臺灣文創產業對外交流的一個窗口。
  • 臺灣文創、IP產業為什麼辣那麼牛!?
    來源:銥星雲商近年來,以臺灣、日本、歐洲為核心的文創之旅正在悄然興起,而臺灣——這座肩負起中國傳統繼承之路與未來發展之道的寶島,無疑是文創之旅的首選地。一家低調的咖啡館、一碗街頭的小吃、一首簡單的民謠,都留存著歷史縮影。她的美,更在於跨越了朝代的更迭,回首過去,念想將來。
  • 為什麼中國臺灣文創、IP居世界第一?
    臺灣文創產業的代表作品解讀文化創意產業園——臺灣文創的孵化器以華山文創園和松山文創園為代表的特色園區,集合了臺灣多種文創業態為一體,成為臺灣目前最重要的文創產業孵化器。這兩個由衰敗的廠房經過騰籠換鳥式的改造,搭建成的新型文創產業園,承載了臺灣文創產業太多的光榮與夢想,已然成為臺灣文創產業對外交流的一個窗口。
  • 臺灣文創何以這麼火?己位居世界第一!
    如今,在中國很多爆品商業項目裡,都能看到臺灣美食、臺灣咖啡館、臺灣動漫、臺灣文創零售。他們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人氣的保證。以華山文創園和松山文創園為代表的特色園區,集合了臺灣多種文創業態為一體,成為臺灣目前最重要的文創產業孵化器。
  • 這次去臺灣,我在尋找潮汕的文創生機
    站在臺灣的街頭,思緒萬千,那遠在屏東縣的潮州鎮,近在耳旁的臺灣話(閩南語),艋胛剝皮寮的布袋戲……無不訴說著這片千裡之外的土地與潮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次去臺灣,我在尋找潮汕的文創生機。在去臺灣的前夕,一則消息刷屏了朋友圈,汕頭第一家24小時書店結業,4年零5個月,1610個日夜,38640個小時,壹蔦書巢在一片唏噓聲中落下帷幕。
  • 短短十年,臺灣文創是如何崛起的?附臺灣10大文創品牌案例
    民資全面進入時,產業生態和市場通路已趨於成熟,臺北華山/松山/西門、高雄駁二、花蓮酒廠等文創基地遍布全臺,文創品牌厚積薄發,源源不斷的創造力和新技術湧入,塑造臺灣文創在華語文化圈不可撼動的領頭羊地位。沒有宣傳,卻讓人趨之若鶩,食養山房把心靈的『深度體驗』做到了極致,成為臺灣文創不可不嘗的一道文化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