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以自然為勝,風情確實人文的,以民俗為重,離不開原著居民,且帶有濃鬱的地域文化。風景是環境的,風情卻是情境的。風景是觀光旅遊真核,風情卻是休閒度假旅遊真諦。風景可能是一次性的觀賞,風情卻一定是可以重複性的體驗、體味和體悟。
在旅遊成為一種生活的時代,沒有文化風情的就沒有樂趣和靈魂,就沒有體驗和回味,就不會產生更大的效益和效應。文創可以使土特產品和非遺產品坐地升值,也可以成為旅遊產品文化載體和形象標誌物,更可以幫助旅遊區傳播影響力和品牌。
對於文化創意,牧青認為「三原」資源都可以拿來做文章:一是原態的自然資源;二是原鄉的人文風情;三是原生的土特產品。
當把旅遊賦予文化的意義,所有事情會籠罩出聖神的光環。然而當旅遊回歸本質,底色還是人,是文化創意,是歸屬感。因此若無情感,無文創,何來文旅?
文創的最根本是人,那種「走心」、「勵志」的文創所帶來的震撼遠遠比商業化文創所帶來的大。
臺灣旅遊業繁榮的原因不是因為風景名勝,而是當地所營造的文化氛圍和傳達出來的文化精神。那是一種既不是照搬歐洲個體自由,也不是奉行日本群體意志的文化精神,更像是中華文化所孵化的現代文明。
一
堅守對中華文化的傳承
在以科技為底色的時代,我們的生活已經悄然改變,人們只會向「錢」看齊,工作標準化和機械化,讓時代的效率越來越高,仿佛處理人際關係也變成了一種低效。越是這樣的時代,文化越是重要,否則人類最終會變成可怕的「空心人」。
然而這樣的時代,臺灣卻依然保有傳統文化和溫情的地方。到臺灣旅遊並不會讓你感覺到去了一個新的地方,而是讓你感覺到回到了「家」,這種久違的歸屬感可以在一個小小的臺灣找到。
@___.yuuuu攝
從我們即熟悉又陌生的繁體字裡可以看見,臺灣保留了中華民族的靈魂:臺灣的「愛」是有心的,他們的「義」是有我的,他們的「親」是需要相見的。
漢字不僅是祖先傳下來的交流工具,更是在文字裡注入了含義。現今大陸簡化的漢字保留了漢字的形態,卻缺少了漢字的原意和韻味,我們的下一代也無法感受漢字無窮的魅力。
二
臺灣人的熱心會讓你錯愣
在臺灣,太多的優秀傳統文化得以繼承和保留,這裡的人們也踐行著中華美德。
@zero_plus_six 攝
在臺北問路的時候,臺北人會拿出手機耐心的為你Google,拿著地圖為你講解。如果在臺灣南部,他們甚至會騎著機車將帶你到目的地;
機車的鑰匙忘了拔出來,別擔心,往往會在你機車的籃子裡找到;
手機錢包掉了,別焦慮,原路返回一定找得到,若沒有,幾小時後會有警察叔叔打電話給你讓你去認領;
老年人拿著很沉的東西,總會有人「需要我幫你拿嗎?」;
在公共運輸工具每一個位子都是「愛心座位」,見到孕婦老人小孩有需要的人便會自動起身讓座,從未見過爭先恐後;
臺灣人的口頭禪永遠是「謝謝」、「不好意思」。
友善是臺灣人的關鍵詞。對於他們來說友善不是標語,也不是裝出來,更不是面子,而是發自內心的。
他們的熱心總是讓你措手不及。在他們身上能深深感受到助人為快樂之本之中華民族美德。都說臺灣最美的不是風景而是人,那種美會讓你往心裡記一輩子。
因此去臺灣旅遊,錯失了自然美景不足惜,因為大陸也有,但若錯失了文化就未能碰觸到這個寶島的核心。
三
臺灣的文創勵志、走心
文創已融入了臺灣人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呈現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創模式。無論是在大街上、商場上、文創園等都是他們展示作品的地方。
例如幾米式的勵志、有情懷、充滿人生感悟的插畫作品出現在眼前的時候,那種發自內心的情感共鳴自然而生,你無需掩飾自己的內心,這世上,這條街上,總有一個人會懂你,從而得到了些許的安慰。
@圖源自網絡
在大陸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正能量」滿滿的標語和口號,人們只能在網絡上「自我調侃」,和釋放「負能量」,但調侃完後又只能回到不變的生活,情緒也無法抒發,這種無形的壓力漸漸的導致身心靈不健康,似乎在都市生活的每一個人都是機器人。
但臺灣的街上不同,處處充滿溫情。似乎在告訴大家:人生的難處大家都有,你不是一個人,一起面對尋找對的方式抒發。
@圖源自網絡
當文創融入生活,它感動了你,溫暖了你,鼓舞了你,也強大了你。
四
讓文創走向世界
在這碎片化的時代,許多年輕人都被短視頻佔據生活,閱讀書籍已從人們的生活逐漸消失。但誠品書店之所以能成功並讓年輕人從新拾起書本閱讀是因為他是帶著文創的理念讓閱讀與生活結合了起來。
@圖源自網絡
2004年獲《時代》雜誌亞洲版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2011年獲選為」臺灣百大品牌「文創服務類別企業。
鼎鼎有名的誠品有別於一般的書店,誠品的魅力在於你必須親自到臺灣體驗,他可以讓你遠離都市的冷漠,也是你夜深人靜的寓所。那種寧靜會讓不愛閱讀的你,也會愛上誠品書店,一坐就是一整天,讓你忘了時間、頓時忘了所有的煩惱,讓你沉浸在書堆裡。
誠品不僅有大量的書籍,衣、食、住等文創都能在那邊找到,也是一座文創商業購物中心,是文創設計師「溫床」的地方,讓設計師有機會走向世界。他的本質是堅守人文理想的情懷。
誠品不只是一般的書店而是一種生活、一種深入人心的品牌。
五
文創的可持續發展-原創與環保
臺灣的文創都有獨特的限定產品和IP形象,文創產品與城市形象、城市建設緊密結合,堅持以原創的核心理念,進行文創產品的發散性創作。
宜蘭車站 @圖源自網絡
除此之外臺灣設計師更注重於日常生活的體驗,許多年輕設計師都有做義工的經歷,在做義工時參與各種不同的生活領域,餐廳、酒店、醫院或是為孤寡老人做生活服務。
@圖源自網絡
臺灣設計師在參與各種不同的生產、生活服務的時候,自己動手,在生活服務中尋找創意的靈感。設計的產品不僅實用且接地氣還帶有一種生活的態度。
這種原創設計來自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方式使產品富有很強的生命力。
臺灣新生代自小就受到良好的環保意識教育。家庭生活中,垃圾必須分為6-8類,各類垃圾需分類袋裝,如不可降解的餐盒還必須清洗乾淨後分類放入垃圾桶。
他們從小就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與環保意識,在文創設計中,自然注重產品的「生態」、「環保」、「減碳」功能,文創產品著眼於未來,且可持續性發展。
六
文創融合農業
農業是臺灣人的驕傲。每一種農業產品都是農民細心呵護並且打造成了世界品牌。對於臺灣來說,農業不止要做成精細產業更是要富有創意。
農民與藝術家合作並將自然的秩序所給人帶來的震撼美,分享給全世界,利用稻田的再創吸引遊客,成為旅遊發展的根基。
將農場改造成清心可人的家庭親子旅遊目的地,從而形成疊加的經濟和社會效應。
圖為雲門舞集在臺灣池上金黃色的稻田中首演《稻禾》,曾上《紐約時報》頭版巨幅封面。以藍天為幕,稻田為舞臺,舞者們以內家拳及太極導引的當代舞步,展現著一個有關陽光、泥土、風和水,花粉和谷實,以及稻米的生命輪迴的故事。
2009年起,池上每年舉行「秋收稻穗藝術節」,先後邀請鋼琴家陳冠宇、雲門舞集、優人神鼓與伍佰&China Blue、張惠妹等藝人,來到池上獨有的稻禾舞臺演出。
當下,我國正在大力支持特色小鎮的建設,對於貧窮農村提出了「精準扶貧」。發展生態休閒農業文創可以帶動廣大農村脫貧致富,達到「精準扶貧」之目的。
「文創生活化,生活藝術化」,讓文創走進民眾的日常生活、生活得以藝術地呈現,達到物質享受與精神享受的高度統一。因此臺灣的文創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鑑。希望能為我們的小鎮帶來一些獨特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