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真人電影版《花木蘭》9月4日通過網絡平臺在美國上映,經歷大規模重拍、推遲上映等波折後,終露真容的《花木蘭》在豆瓣的評分竟然是這樣的……
可以說是一個大型吐槽和打差評現場,究其原因個人認為這部電影並不是粗製濫造、毫無誠意、用來圈錢的作品,甚至從很多細節來看反而可以說是製作精良、用心良苦(雖然我們看到宣傳海報確實夠土吧)。
《花木蘭》缺的並不是誠意,而是導演對於古裝故事片、而且是經典IP的把控和才華。
以下內容不涉及過多劇透,還沒看過的可放心閱讀(花木蘭的故事誰不知道,用得著我劇透嗎,哈哈)
一、 翻拍一定要有新意
對於那些從經典IP或真實事件改編、翻拍的電影電視劇,首先就是要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拍出自己的新意(可能有點悖論的感覺吧,但是尊重原著更多的是指要尊重主線和調性,不代表不可以加上新的細節和將故事線調整增加懸念)。
我想大家對於該片最大的吐槽之一就是故事毫無新意,基本就是照搬了動畫版,當然也有個很大的創新,就是去掉了動畫版裡的木須龍。
拜託,動畫版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好嗎,難道改編成電影的目的就是找真人按照動畫劇情演一遍嗎?而且特別是木蘭這個經典IP,前有我國古代民歌和故事,中有無數文學和影視作品,後有迪士尼動畫版,大家都已經能背下來故事梗概甚至細節了,再來照搬有點糊弄小孩兒了。
然而導演可能不知道,我國小孩兒上學時是要全文背誦《木蘭辭》的,所以這個真糊弄不了小孩兒。
另外即使要嚴格尊重原版,那邏輯上也應該稍微尊重一下實際吧?
比如開頭兒十幾個柔然騎兵就能屠城?古代邊境修築城池,就是為了阻擋敵人騎兵,而且這也是在防禦狀態下對敵人騎兵最好的阻擋;
再比如一個雪崩就滅了敵軍主力,動畫可以這麼拍,但電影這麼搞,少數民族不一定真的就那麼幾個人吧,霍去病、李廣等人的棺材板要蓋不住了;
再再比如雙方的"決戰",難道就是一隊新兵和一隊敵軍,這戰爭場景的格局似乎小了點;後邊木蘭從要被處斬的邊緣幾句話就讓將軍直接把指揮權交給了她?女巫十分迅速的就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了木蘭身上並捨身救了她(女巫這個角色倒是導演一大創新,我方木蘭少了木須龍,但對方卻多了一個神通廣大的女巫,縱觀全片,最後女巫還救了木蘭,讓我深深的懷疑女巫就是木須變的,目的是去對方臥底,這個情節加的真是高)。這些情節在邏輯上實在是硬傷。
可能導演是拍文藝片出身,所以更善於那種細水長流、春風化雨的感覺,加上對於古代戰爭片的節奏把握不夠,導致這一敗筆。
其實翻拍這種事,一向都難以很成功,就算是好萊塢這麼強的體系,也頻頻翻車。
可以看到除了《哥斯拉》其他翻拍都談不上成功,而我國的翻拍作品也是勝少敗多,《仙劍》、《中國合伙人》、部分《鬼吹燈》系列算是其中少數成功之作(列舉的這三個,他們此前的IP或者真實事情知道的人已經很多,和《花木蘭》IP熱度相當;而類似《誤殺》這樣的作品,其實原版此前知道的人很少,不在討論之列)。
這些成功作品基本都是在尊重原著或原事件的基礎調性上,做了很多細節的創新,並配備了精良的電影工業班底和合適演員陣容,讓觀眾看到了新意,而不是把大家已經知道的事情又重複了一遍。
二、表演上中規中矩,沒什麼亮點
哎,本來迪士尼的電影被吐槽也沒什麼,但是這次還連累到我們的天仙姐姐也一起被吐槽,甚至說劉亦菲演技不好……
從《金粉世家》到《天龍八部》、《仙劍》再到《神鵰俠侶》,那次天仙姐姐出來不是又仙又美,演技也在線,怎麼偏偏這次就……看過電影後我還真是半天沒反應過來,要說造型上因為是在古代戰爭環境,髒亂一點是正常的而且是必須的,但全程面部表情就有點奇怪了,感覺很僵硬。
整部電影都在講大家要遵守忠勇真孝,甚至前三個字還隨著花木蘭的劍頻頻出場,可能是這些規矩壓力太大了,壓得劇中人物喘不過來氣,所以一直表情嚴肅。
三、中國元素的錯誤使用
既然是拍一部中國古代的故事片,其中中國元素當然不可少,這個邏輯表面看沒問題,但是您不能什么元素都往上按啊。
比如木蘭家住的地方:
我承認這個圓形土樓非常具有中國古代建築特色,問題是這種建築是福建地區的啊,而木蘭是北方人(木蘭辭是北方民歌、北魏的範圍也是在北方),她家怎麼會住在這樣的建築裡?
而且這明顯也不像有東市西市的樣子啊,還怎麼買駿馬、買鞍韉。
不止建築造成出了問題,人物造型也值得討論,木蘭生活在北魏時期,而劇中這位北魏皇帝的造型怎麼看怎麼像某位員外老爺(一點也沒看出來竟然是李連杰)。
四、還是可以看到很多誠意的
說完槽點,我們也別只吐槽不表揚,客觀講這部電影裡不少鏡頭運用還是很到位的,一些取景也還挺好看。
電影中用了大量的遠景鏡頭,特意為了展現不同場景的宏大,無論是構圖還是色彩都還是不錯的。
所以總的來說,這肯定不是一部利用舊IP來圈錢的作品,只是導演缺少對於這種特定片子的把控能力和相關知識,有誠意、缺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