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群裡有網友討論紫光的問題,從紫光的官方宣傳來看,主要是有勢力惡意炒作。特別是一些臺灣媒體逢中必反逢美必降,捏造事實惡意攻擊非常噁心。
從臺灣當局崇美媚日的表現,以及臺灣產業界一些人對大陸的排斥態度(比如張忠謀表示,允許大陸入股臺積電,但不能給董事會席位),就發展半導體產業來說,真心不能夠對對岸的同胞報過高的希望,絕不能對對岸的同胞完全依賴,因為這種做法風險太大,晉華休克就是最好的例子。很多時候,大陸人把臺灣省人當同胞,但對方只把大陸人當錢包。
就政策上說,過去的讓利政策是有問題的,這種做法只會加劇一些人的優越感,並繼續以維持現狀的名義獲取不合理的利益。這種政策只會養出孽種,無助於國家統一,這方面HK就是最佳範例。
從歷史上看,統治就是胡蘿蔔加大棒,是「殺出來的奴才」(滿清入關人頭滾滾)、打出來的順民(英國殖民印度,現在印度人還感謝英國把印度帶入現代社會)、「慣出來的孽種」(HK和大陸對某教的縱容,作為對比,王鬍子在的時候壓根沒現在這麼多破事,康生把內蒙整過之後基本就安靜了)。
目前的態勢,想要和平統一非常困難。即便真的要和平統一,也必須通過商業競爭把臺積電、日月光、聯發科等一批企業搞的半死不活,把臺灣省經濟水平變成烏克蘭、伊拉克那種狀態才有希望。
因此,無論是基於大陸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還是基於祖國和平統一,與臺灣省半導體產業做切割,並發生激烈衝突是必然的,國內廠商與MTK、臺積電等遲早有一戰。誠然,臺積電的工藝很先進,大陸目前找不到替代者,但國內IC設計龍頭企業也應該做兩手準備,把14/28nm工藝的訂單給大陸晶圓廠。
當年,京東方崛起的國產中被臺灣媒體各種黑,現在京東方崛起,昔日臺灣面板五虎非傷即殘。如今臺媒各種黑紫光,希望紫光也能複製京東方的崛起道路。
另轉一篇文章。
11月1日紫光境外債在有短暫波動後,很快回到正常價位,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紫光境外債企穩多日後,一輪媒體炒作,卻在11月6日影響到紫光系的A股。這中間藉此蒲風捉影大做文章的媒體就有「逢中必反、逢美必降」的臺灣《自由時報》。
2019年11月2日,《自由時報》發表《債臺高築,紫光、方正美元債暴跌》的報導,引言即是:紫光75.5美分、方正63.2美分···中國IT國家隊債券跌到銅板價。
事實上,彭博社11月1日晚些時候的報導,已經在標題中指出紫光境外債「止跌回升」,《自由時報》卻視而不見,只挑它想講的內容,配上聳動的標題,混淆視聽,極盡唱衰之能事,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
對於種種傳聞,紫光集團昨晚已發出聲明:紫光集團及下屬主要企業均經營正常。紫光集團境內外無違約事件發生,公司境內外現金充足、資金流動性穩健。吃瓜群眾不禁想問,一個臺灣小報,幹嘛要把槍口對準紫光集團,不遺餘力地抹黑?
不搜不知道,一搜嚇一跳,從2015年開始,《自由時報》就開始了」關注「紫光,有累計高達150條新聞!!這樣的連篇累牘,真是不多見!而報導內容不少是斷章取義,惡意揣測。
早在此前就有臺灣媒體《中國時報》發表過社論,痛批《自由時報》,「逢中必反」之餘「逢美必降」,誇大兩岸經濟合作對臺灣島內產業的衝擊、製造民間社會對兩岸交流的恐懼,仍持續扭曲訊息誤導民眾,毫無媒體節操可言。可以說一些臺灣資本和媒體對於中國大陸持排斥和仇視的態度。
就成績上說,紫光這幾年確實做出了一些成績。今年9月份紫光集團宣布旗下長江存儲啟動64層三維快閃記憶體量產,該晶片採用長存自主智慧財產權的Xtacking架構技術設計,是中國第一款真正可以在世界快閃記憶體主流市場競爭的產品。
今年年初,旗下展銳宣布了5G基帶晶片——春藤510,及5G通信技術平臺—馬卡魯,全球現僅有5家能做出5G基帶晶片。
今年6月底,紫光還宣布組建DRAM事業群。DRAM事業群總部、研發中心及DRAM晶片工廠將落戶在重慶。西安紫光國芯開發的DRAM晶片產品覆蓋標準SDR、DDR、DDR2、DDR3、DDR4和低功耗系列LPDDR2、LPDDR4,其中二十餘款產品已實現全球量產和銷售。另外,紫光國微還做出了千萬門級高性能FPGA。
10月底,紫光國微宣布重組,將完成「晶片設計-微連接器製造-模組封裝-RFID嵌體和天線」的智能安全晶片應用產業關鍵節點布局,構建更為完整的智能安全晶片產業鏈。
而就在紫光在晶片方面做出一些成績之時,《自由時報》又跳出來費盡心機地抹黑紫光、唱衰紫光,想把紫光和中國的晶片事業扼殺在襁褓中!但這樣的一份小報,越是抹黑紫光,唱衰中國晶片產業,越能說明「中國芯」正在踏踏實實地進步。
更需要看到的是,紫光的發展、中國晶片產業的進步,從來都離不開我們的臺灣同胞的支持。在當今國際形勢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攜手共贏,才是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