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直的中國脊梁
__電影《八佰》觀後
題記:1937年10.26-11.1震驚中外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役進行中,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對決,未戰就已經知道結果的戰役,他標誌著淞滬會戰的結束。但它的政治意義是深遠的,它是中華民族挺直的脊梁!四行倉庫和八佰壯士(實際上是四百二十人),註定會被載入史冊,八佰壯士註定會名垂青史!
有幸邂逅點映電影《八佰》,那是一部震撼心靈的大片,讓我的心靈深處得到一次蕩滌。電影院內除了影片的原音,就是從不同方向傳來的陣陣抽抽搭搭的哭泣聲,可見感人至深!從頭到尾我的一顆心一直懸著。我努力的讓自己靜下來再靜下來,用心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時刻。那是八佰壯士用鮮血和生命寫就的英雄史詩!

讓我們隨著劇情穿越時空,回到83年前的蘇州河北岸,四行倉庫,牆壁堅固,國民革命軍第88師五二四團第一營,副團長謝晉元作為這支孤軍的總指揮。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硝煙瀰漫,炮聲震天,而蘇州河南岸,英美租界,則是歌舞昇平,燈火通明。這是一場作戰秀,一開始就註定敗局,這是唯一有人觀戰的一場戰爭,戰鬥之殘酷可想而知。為了爭取在布魯塞爾聯盟會上的多國的支持和同情。日本人,揚言三小時可以攻佔的四行倉庫,卻用了四天四夜沒能如願。八百壯士卻堅守了四天四夜。這是戰爭史上的奇蹟,他們用生命和鮮血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一面是鐵骨錚錚的中國硬漢謝晉元,一面是驕橫不可一世的魔獸劊子手鬆井石根(製造駭人聽聞南京大屠殺慘案的罪魁禍首)第三師團,人數的懸殊,武器的懸殊。即便如此,壯士們依然抱著必死的信念,拋家舍業,為祖國留下最後一滴血。當女學生楊慧敏冒著槍林彈雨送上一面國旗給這支孤軍時,讓他們知道了肩上的使命,只要旗幟飄揚,中國不會亡。當國旗冉冉升起時,讓上海市民看到了希望,更讓國人精神振奮。它註定會讓日軍蒙羞,遭到瘋狂的報復。這些都是壯士意料之中的事情,可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淬火成鋼,八百壯士是挺直的中國脊梁。一個個身體綁上炸彈,用血肉之軀去抵擋敵人的進攻,這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四行倉庫會記得他們的名字 ,蘇州河見證了他們的忠誠,垃圾橋見證了他們的勇猛。他們是炎黃子孫,他們也是父母的兒子,妻子的丈夫,有的甚至還是個孩子,他們多想看看大上海真實的模樣,可是為了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尊嚴,慷慨赴死。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變成墓碑上冰冷的名字。註定會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流淌。

整建制的撤退,保衛四行是勝利的,可是積貧積弱的中國,最終讓他們成為一個孤軍營,歷盡滄桑。謝晉元團長被汪偽收買的兵痞刺死,年僅37歲,令人唏噓。任何一個小人物的命運和國家民族的命運休戚相關。唇亡齒寒,國破人命賤。但無論如何,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功臣,就是因為千千萬萬像八百壯士一樣的英雄,付出的巨大犧牲,才會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比起風華雪月那些事,我更愛看這些氣壯山河的大片,這令人在前行中反思,在磨難中自強。在奮鬥中尋找幸福。在過往中學會珍惜。重溫戰爭,為了更好的珍愛和平!
如今,此中國非彼中國,蛟龍出海,衛星巡天,遼寧號南海亮劍,大國崛起時,魑魅魍魎覬覦之心,不能視而不見。14億人緊握的拳頭定是鐵拳,面對挑釁,面對別有用心,我們當用凝聚的力量,阻擋一切膽敢來犯之敵。
戰火硝煙已經散去,四行倉庫的彈痕累累,讓我們銘記中華民族曾經的屈辱,落後就會挨打,這是鐵律。我們不能忘記八佰壯士的悲壯。曾經的烽火歲月,後人不會忘記,歷史不會忘記。強起來,築夢,圓夢,實現民族復興偉大中國夢。我們珍惜這個時代,並為之努力奮鬥!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作者簡介:鄭彥芹,醫務工作者,二級心理諮詢師,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