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傳承薪火,求同存異,開文化融合之門

2021-02-16 樅陽文聯

新安晚報社編委、採訪中心主任

皖江文化研究會合肥分會會長


    今天非常高興受邀回到家鄉,參加「兩岸三地」首屆文化融合論壇,深感榮幸。其實,在樅陽區劃調整消息塵埃落定之後,我們皖江文化研究會合肥分會就曾打算在合肥召開一個類似主題的會議,但由於各方面瑣事纏身,最終未能如願,因此,我對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

    同時,我想對銅陵市文聯、樅陽縣文聯等論壇主辦單位的高瞻遠矚表達一份敬意。在樅陽區劃調整之後這麼快就召開文化融合主題的會議,為兩地文化發展對標定位,確有重大意義。相對於同一批次的區劃調整,樅陽的區劃調整確實引起了不小的討論,至今仍未完全平息,而且這種討論更多是在文化層面的。這是很有意思的現象。

    我個人的觀點是,出現這種討論很正常的。中國行政區劃調整,幾千年來,從未停歇,但文化形態的變遷和形成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因此,對於文化融合,就像我們常說的那樣,「一切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我們的文化融合要做好居家過日子的長期打算。

在此,我講幾點粗淺的認識和思考:
      一是文化要注重傳承。文化本來就是薪火傳承之事,文脈不能斷裂。行政區劃調整不能,也不會割裂樅陽的文脈。樅陽和銅陵的文化如何融合?我想,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正本清源。只有釐清了各自文化傳承的脈絡,才能找到各自文化發展的未來。現在一講到樅陽文化就是桐城派,我覺得,這種認識可能有些偏狹。桐城派更多只是一種文學流派,且興盛期主要集中在清代。而自西漢元封五年建縣、素有「氣節之鄉,文章之府,詩人之窟」的樅陽,在文化財富上顯然並不至於此,剛才大家也提到了,還有東鄉武術、教育思想(如吳汝倫、李光炯、光明甫、房秩五)尤其是學術思想(如方以智、朱光潛、方東美、李澤綱等)等,都是一個個文化富礦,值得我們更深入去挖掘,去搶救,找出傳承的路徑,釐清文化的譜系。對於銅陵文化,我所知不多,但大體上說銅陵的文化以銅文化為核心,應該是不錯的。而事實上,除此之外,銅陵也還有其他很多的文化因素,如陳翥的《桐譜》、有「小上海」之稱的大通商業文化,也需要得到進一步的探尋整理。
     二是文化要突出個性。我們要承認,文化的發展總是富有鮮明的個性化色彩,人們不是常說嘛,「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具體到區域文化發展上,同樣如此。兩地的文化融合,並不是誰取代誰、誰侵佔誰的問題,而是要彼此包容,互相支撐,堅守個性,共同發展。對於樅陽而言,我覺得要有文化自信,是否一定要完全依賴於「桐城派」這個概念?我覺得,是否可以借區劃調整這個契機,理直氣壯打「樅陽文化」這個概念。我呼籲停止各種小家子氣的文化論爭,所謂「桐城出名,樅陽出人」的提法,更多像是小媳婦受了委屈之後的背後洩憤,除了引發許多無謂的筆墨官司之外,對文化的挖掘、融合與俄合作並無太大裨益。令我感到很痛心的是,過去樅陽和桐城在文化正統地位上作了太多無謂的論爭,以至於兩地在文化資源挖掘與融合上鮮見大手筆的合作,希望樅陽劃歸銅陵之後,不要重演這種令人遺憾的場景。對於銅陵也是如此,要堅守以銅文化為核心,兼顧創新文化,走好自己的路,與樅陽的文化譜系形成優勢互補。我想,個性文化的強盛和彰顯必然會帶動共生文化的融合和發展。
      三是文化的融合要春風化雨,潛移默化,不能做簡單的複製粘貼。樅陽、銅陵兩地,雖然隔江而居,但一直以來都是遙相呼應,彼此相依,相互支撐,共同發展,比如:劉大櫆寫過《舟泊銅陵》;當年銅官山礦權之爭,最早就是由樅陽人房秩五與陳獨秀合作創辦的《安徽俗話報》發出聲音的;而在礦權之爭中出力最多的方履中,也是樅陽人;而吳汝倫、吳芝瑛等樅陽先賢也是在國內最早傳播地質科學思想的學者。以當代而言,我手頭有一本《銅陵史話》,作者吳昭謙老先生,也是樅陽人。這些都說明一點,樅陽、銅陵兩地的文化,從來就不是相互隔膜的,而是共生共存、互相理解、彼此支撐的。而我們所說的文化融合,不能只有熱戀時的卿卿我我你儂我儂,更需要的就是這種長相廝守的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我相信,只要我們都秉持一顆熱愛家鄉之心、熱愛文化之鄉,我們就一定能夠在做好自身的基礎上,求同存異,相互包容,共同迎來文化融合的新春天。

最後,就兩地文化融合問題提幾點具體的建議:一是希望兩地文化主管部門能夠有意識地打造一些適合文化融合需要的平臺,如《五松山》《樅陽雜誌》、QQ群、微信公號等陣地,為兩地文化人提供一個展現文學才華、呈現學術成果的集聚地;二是要加強兩岸三地的互動交流,分領域適時開展一些類似筆會、學術會議、實地考察等活動,加強樅陽、銅陵兩地文化的情感溝通與文化認同;三是推動一批未刊文學作品集、地方歷史文化典籍的挖掘整理,就樅陽而言,李光炯、光明甫、李澤綱等近現代樅陽歷史文化名人,都有不少著作未正式印行,建議拿出一筆資金,推動這些珍貴文化遺存早日公布於世;四是有意識地推出一批名家名作,尤其是具有旺盛創作能力的中青年作家群,作家就是硬名片,作品就是軟實力,藉助不同的時機和途徑,打造兩地文學名家名作的展現平臺,打響銅陵文學、樅陽文學的美譽度、知名度。

最後,表個態,作為一個在媒體工作的樅陽人,我將盡己所能,為樅陽、銅陵兩地的文化融合多發聲、多出力;同時,也願意通過皖江文化研究會合肥分會這個平臺,多挖掘樅陽、銅陵兩地的文化資源,切實做一些具體的挖掘、整理與研究,為兩地文化融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貢獻。

   


樅陽文聯 ahzywl0556

  整合文聯繫統資源,打造樅陽文聯新媒體平臺;圍繞四個樅陽建設,繁榮創作樅陽文學藝術;宣傳縣政府方苞文學獎朱光潛藝術獎動態和文藝創作動態;打造手上樅陽雜誌新傳媒,手上個人作品展影展書畫展平臺;挖掘樅陽歷史文化底蘊,對外傳播樅陽民俗文化和歷史文化。

微信推廣:18900565846

總編qq:473288132

投稿通道:

1、在樅陽文聯微信公眾平臺上直接發稿(圖片、文字、視頻均可)。

2、也可發送文章至473288132@qq.com。

相關焦點

  • 「薪火傳承·中國健康跑」總結過往開啟新徵程
    供圖/組委會紅網時刻新聞12月24日訊(記者 周雨墨)12月24日上午,「薪火傳承·中國健康跑」2020年度總結表彰會暨2021年百年黨建火炬傳承跑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湖南韶山召開。「薪火傳承·中國健康跑」是全國示範性群眾體育賽事項目「全民健身、活力中國」系列賽事活動之一,由「韶山健身長跑賽」升級而來,已在全國範圍內連續舉辦兩年,旨在「傳承紅色基因、築夢健康中國」。
  • 百度百科、360搜索、今日頭條聚焦非遺文化背後的真相
    時至中國文化與自然遺產日(6月9日),360搜索攜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數據平臺,打造成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數據引擎;今日頭條邀請3000位頭條號創作者發布非遺相關圖文、視頻和微頭條內容,喚醒2000萬用戶關注「非遺」;百度百科更是邀請了陳赫、馬思純、秦俊傑、王凱、翟天臨五位當紅藝人科普家鄉的非遺技藝,聯動十城大學生發起「非遺紅毯秀」,讓原本極具歷史厚重感的非遺知識披上年輕化、時尚化的外衣
  • 薪火相傳傳承家文化:中興商業讓「愛」自由流動
    這是所有企業都嚮往的和期待的企業文化。  常言道,「家以方圓,感恩回報」,多年來,中興商業始終做好「傳承家文化理念」,並在混改後秉承「以員工為中心,把員工當親人」的方大集團理念,為員工著想,讓員工感受家的溫暖。混改伊始,方大集團董事局主席方威就為中興商業全體員工上調崗位工資50%。同時,公司全面實施方大集團各項福利政策。
  • 【聚焦】選拔青少年戲骨 傳承戲劇薪火
    活動現場8組小戲骨晉級角逐  總冠軍代言「新康戲鄉」新康古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著名的「戲窩子」;全國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金獎得主,多次獲得湖南省五個一工程獎、芙蓉獎的國家一級演員徐米弟;長沙市湘劇保護傳承中心國家一級演員湘劇大師陳玉蓮;湖南省湘劇院優秀青年老生演員江瑞庭;湖南省藝術節田漢大獎及優秀演員獎、第五屆中國京劇藝術節金獎第一名的獲得者國家二級演員劉曦;多次獲得全國戲曲比賽大獎的國家二級演員、湖南省京劇傳承保護中心青衣紀瑤瑤;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優秀演員劉海霞;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優秀青年演員夏思娓等
  • 2020薪火傳承·中國健康跑拍了拍你並說「快來報名」
    2020薪火傳承·中國健康跑「福湘教育杯」神秘湘西 大美龍山·茨巖塘站倒計時8天,千人暢跑名額所剩不多,欲報名請從速!據悉,「薪火傳承·中國健康跑」系列活動在2019年實現了全國6省12站紅色文化歷史名城的聯動。
  • 尊師重道,薪火相傳丨徐書學術傳承活動在瀋陽舉行
    尊師重道,薪火相傳丨徐書學術傳承活動在瀋陽舉行 2020-12-03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承弘揚中醫藥文化 創新發展中醫藥事業
    鍾劍波  本報記者 陳建 黃珠慧子 文/圖  中醫藥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繼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意義重大。為推進上饒市中醫藥事業產業傳承創新發展,11月16日,上饒市中醫藥大會在德興市召開,同時,上饒市中醫藥文化周、贛東北中醫藥交易大市場在德興市開市啟動。活動圍繞「傳承弘揚、創新發展」主題進行。
  • 傅謹:戲曲藝術——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廣泛的世界影響。戲曲藝術的薪火相傳,靠的是一代代戲曲藝術工作者的長期共同努力,靠的是戲曲優良傳統的接續傳承,靠的是守正創新,靠的是從弘揚中華文化戰略高度推動戲曲藝術健康發展的使命和責任。
  • 安徽宣城家訓館:古訓留香薪火傳 嘉言懿行有傳承
    「十戶之村,不廢誦讀」;「邦無尤民,民無尤行,刑法設而不犯,風俗美而不流。」……這一句句膾炙人口的安徽宣城家訓在日前「走出」了族譜,「掛」上了牆面。4月29日,由宣城市委宣傳部傾力打造的全省首個傳承和弘揚優秀家訓的市級主題展館——宣城家訓館正式開館。一件件文化實物展現傳統家訓,一塊塊展板描繪宣城家風文化。
  • 2020薪火傳承·中國健康跑全國總決賽12月25日在韶山進行,新賽季...
    12月24日上午,薪火傳承·中國健康跑2020年度總結表彰會暨 2021年百年黨建火炬傳承跑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湖南韶山召開。「薪火傳承·中國健康跑」是全國示範性群眾體育賽事項目「全民健身、活力中國」系列賽事活動之一,由「韶山健身長跑賽」升級而來,已在全國範圍內連續舉辦兩年。2020薪火傳承·中國健康跑自啟動以來,在海南、山西、寧夏、甘肅、湖南等5省舉行了9站比賽,12月25日將在韶山進行全國總決賽。
  • 中國竹笛樂團原創音樂會《五行》之三「薪火相傳」在京成功上演!
    2021年1月8日晚7點30分,由梶本(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北京天地文化基金會主辦的中國竹笛樂團原創音樂會《五行》系列音樂會之三《薪火相傳》中國竹笛樂團原創音樂會在北京音樂廳精彩上演。▲本場音樂會由著名笛簫演奏家、作曲家、博士生導師張維良教授擔任藝術總監。
  • 蘇州運河文化遺產活態傳承保護之思考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大運河文化帶遺產保護傳承利用要按照「河為線,城為珠,線串珠,珠帶面」的思路,構建具有經濟文化影響力的空間格局框架。蘇州作為運河「線」上的重要一「珠」,如何利用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優勢,重塑蘇州「運河城市」新名片?
  • 國博再開新展 回首中國戲曲教育70年的薪火相傳
    圖說:「薪火相傳——中國戲曲學院建校暨新中國戲曲教育70年成就展」新聞發布會現場 新民晚報駐京記者 潘子璇攝再過幾天,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中國戲曲學院聯合舉辦的「薪火相傳——中國戲曲學院建校暨新中國戲曲教育70年成就展」即將在國博開幕。
  • 為什麼《薪火傳承講座》越來越受追捧?答案就在這裡!
    今天是薪火傳承講座的第二天。伴隨著清晨的朝陽,新的一天又開始了。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落在長沙的橘子洲頭,或許有人在奔向自己的工作崗位,或許有人沉醉在夢鄉,但當我們將目光投向薪火傳承講座會場門前時,便會發現,有一群人正在走向會場。他們就是薪火傳承講座的師友們。經過第一天塗華新導師帶領大家進行六經辨證的探研,大家已經建立了六經辨證的思維,今天,薪火傳承講座的師友們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迎來對中醫傷寒論經方的學習。
  • 人物•根脈裡流淌的傳承,終不熄滅的薪火相傳——記紫砂樹紋藝人張毅
    花器的裝飾不是去掩飾缺陷,而是去凸顯壺的整體美,似有畫龍點睛之妙。然而他在光素器上的造詣也很高,他認為光素器和花器就類似於武當和少林,是兩個派別,沒有高下之分。光素器雖沒有華麗的外表,卻以其樸素的自然形態、簡潔明快的線條彰顯著高雅脫俗的藝術魅力和獨特的文化風格。
  • 紀錄片《璀璨薪火》:中國非遺之美,終於在大銀幕上被看見
    紀錄片《璀璨薪火》:中國非遺之美,終於在大銀幕上被看見 澎湃新聞記者 陳晨 2020-07-20 16:19 來源:澎湃新聞
  • 【山西畫報·太行頭條】圖訊在線|挖掘紅色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
    【山西畫報·太行頭條】圖訊在線|挖掘紅色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 2020-09-01 10: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少林英雄》少林寺開機 釋永信廣開寺門為傳承
    作為首檔與少林寺官方合作的真人秀,《少林英雄》是河南衛視2015年度最大規模、最高體量的一檔戶外真人秀,也是繼《漢字英雄》《成語英雄》《文學英雄》之後,英雄系列電視節目的巔峰之作!九位萌寶們深入少林,通過為期兩個月的封閉式訓練,錘鍊身體、學習傳統文化,意在引發國人對教育和對文化的思考。
  • 「璀璨薪火」|專場特映會 第2期
    所以我很希望這樣的非遺藝術可以再重新與現代生活融合,再回到民眾的生活裡去被看見的時候,才能發揚和延續下去。    ————————————————————————             在當下知識大爆炸,信息泛濫,快餐文化盛行的時代,慢下來意味著落後,落後就要挨打;專一就需屏蔽信息,是否孤陋寡聞而失去更多的機會?
  • 你好,警察節|薪火相傳弘揚英模事跡 代代相續傳承公安精神
    你好,警察節|薪火相傳弘揚英模事跡 代代相續傳承公安精神 2021-01-08 22: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