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倪自放
看《我和我的家鄉》,總是讓人先想起去年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
的確,《我和我的家鄉》這部影片在策劃之初,就在於《我和我的祖國》獲得了廣泛的認可,並且,《我和我的家鄉》這部影片在結構上也借鑑了《我和我的祖國》的多段落形式,多段落由不同的導演執導。
表面上看,《我和我的祖國》聚焦家國大義,影片中的每個事件,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大事件,那些大事件體現在每個普通人的身上,以小見大的家國大義感天動地。
而《我和我的家鄉》,大部分的故事設計得都有點「土」,表面上看起來事情都不那麼「大」,葛優飾演的張北京,黃渤飾演的農民發明家,範偉飾演的鄉村教師,鄧超飾演的小企業家,沈騰飾演的基層幹部,都是平凡人。
但其實,國與家從未分離過,在《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裡的國與家也從未分離國,只不過,《我和我的家鄉》更注重細微溫情,微言大義,細微溫情也是家國大義。
細微溫情中體現家國大義的《我和我的家鄉》有幾個關鍵詞,喜劇、小品和家鄉。
相對於《我和我的祖國》這樣大體量的正劇形式,《我和的家鄉》匯聚了目前中國影壇的喜劇頂流,葛優、黃渤、範偉、鄧超、沈騰領銜的五個單元,每個單元裡每一個小配角都是演藝界的喜劇好手。《北京好人》段落裡,葛優在醫院裡的折騰,明星是犯罪喜劇的套路;《天上掉下個UFO》段落裡,黃渤用貴州話說「UFO」的話太魔性;《回鄉之路》裡鄧超在飛機上說花錢給自己「降艙」的段落夠搞笑;《最後一課》《神筆馬亮》裡的喜劇效果來自於誇張的巧合。
《我和我的家鄉》五段落的形式,也是小品形式的排列,當然,這樣的排列,被總導演寧浩找紀錄片進行了無縫連結。在結構上,小品由於篇幅的局限,起承轉合必須儘快完成,情節的外殼選取「善意的謊言」來完成反轉,是較為可行的設計。《我和我的家鄉》的五組故事,也做了這樣的設計。《北京好人》的謊言來自於用別人的醫保卡,《天上掉下個UFO》來自與假的天外來客,《最後一課》則直白地造了一個二十多年前課堂,《回鄉之路》裡鄧超飾演的企業家一開始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騙子,而《神筆馬亮》裡,則是基層幹部向妻子編造了一個自己去俄羅斯留學的謊言。「善意的謊言」被戳穿之後,總是淚點與溫情,則是與影片的喜劇形式形成了對照。
家鄉是一個永恆的主題,《我和我的家鄉》用家鄉這樣一個題目,承載了醫療、教育、扶貧、支教、基層幹部等眾多的主題,這些大的家國大主題和家鄉息息相關,水乳交融。《北京好人》的醫保話題和《最後一課》的支教話題,因為連結了家鄉而有了強烈的人文氣息;《天上掉下個UFO》的土味科技,連結了網際網路加和鄉土經濟,《回鄉之路》最後的紀實圖片讓人更真切地理解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神筆馬亮》讓人理解家鄉土地上的奮鬥。《我的我的家鄉》,叫人想家。
細微的溫情,是家國大義的另一種表達方式,你聽,《我和我的家鄉》電影最開始的旋律就是《我的祖國》,五個故事結束後,《我的祖國》的旋律再次響起。故事始於《我的祖國》,在《我的祖國》旋律中完美落幕,家與國,一直在一起。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