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獾(Honey Badger),別看它叫「Honey」,其實一點兒也不甜蜜。
從外表看,它體型不大,身長60至100公分,身高25公分,還有一條15至30公分長的尾巴,體重最大不超過25公斤,怎麼看都屬於只有被欺負的主兒,但它們卻以「世界上最無所畏懼的動物」被收錄在金氏世界紀錄大全中。
它的兇猛可以從另外一個方面看出:動物園裡基本看不到它,這是因為它敢從各種猛獸嘴裡奪食,因此全世界敢於收留蜜獾的動物園屈指可數。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個小傢伙的戰鬥力彪增呢?
管理學經常告訴我們,態度決定一切,戰鬥力這玩意往往不在於長相,最重要的是有一顆「勇敢的心」。
蜜獾分布於非洲、西亞及南亞的各種類型地帶上,包括雨林、開闊的草原和水邊,一般在黃昏和夜晚活動,常單獨或成對出來,白天在地洞中休息。
它是雜食性動物,各種食物都吃,小到螞蟻、蚯蚓、蠍子,大到豪豬、鱷魚、蟒蛇,蜜獾都能輕鬆搞定,它嗅覺極為敏銳而且兇猛無比,強大的意志更是使它面對任何戰鬥都能奮勇向前絕不後退,即便不是它愛吃的類型,即便是體型大得多的對手,只要遇上了也會毫不猶豫衝上去搏鬥一番。
對很多動物來說蜜獾都是無解的天敵。
它還特別愛吃蛇,任何毒蛇都奈它不何。
國家地理頻道拍攝了一部紀錄片《蛇的天敵:喀拉哈裡沙漠的蜜獾》:一天,一隻響尾蛇抓了一隻老鼠,正準備美餐一頓的時候,不巧遇上了路過的蜜獾,正當響尾蛇猶豫不決該馬上逃走,還是儘快先吃掉老鼠的時候,蜜獾已經大搖大擺地走過來從響尾蛇嘴裡搶過老鼠,有滋有味地嚼了個乾淨,然後又把目光對準了響尾蛇,這時響尾蛇才發現,原來自己也是蜜獾計劃的一盤菜……一陣搏鬥之後,響尾蛇掛了,蜜獾一不留神也被咬了一口,倒在了響尾蛇旁邊,全身痙攣,好像也死了。
這讓劇組人員很鬱悶:著名的「打不死小強」怎麼就死了呢?兩個小時後,蜜獾又活了過來,爬起來舒展舒展筋骨,回過頭把響尾蛇跟吃香腸似的吃完,優哉遊哉地離開了。
就這樣,蜜獾憑藉其玩命的戰鬥態度和不俗的戰鬥力(不僅牙尖爪利,皮毛還滑不溜手,又非常堅韌,像「卡夫拉防彈衣」),橫行自然界,再強悍的動物碰到蜜獾都得糾結一番,即便是生理結構優越的大型貓科動物也不會無事生非去招惹它,據說一隻獵豹捕殺一頭羚羊只要幾分鐘,但面對一隻老年、跛腳加半瞎的蜜獾,順利的話居然也要一個多小時,就可知蜜獾的兇猛和頑強了。
所以說,擁有一顆「勇敢的心」,無論在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是很有必要嘀!
蜜獾通常在非洲和亞洲的南部和西部出現。
金氏世界紀錄把它命名為「最大膽的動物」。
這種動物表面看起來很可愛,實際上幾乎會攻擊所有東西,它很聰明能夠知道敵人的弱點。
例如,當面對的是一個男人它會攻擊他的睪丸。
它也是為數不多的使用工具的一種動物,例如用原木作為梯子。
蜜獾喜歡蜂蜜,它們會不顧自身的安危直接衝進蜂箱—這往往不幸的導致其死亡。
蜜獾能殺死鱷魚,而且它是非常有效的蛇殺手。
它只需要15分鐘就可以吃掉5尺的蛇。
這些動物的兇猛在自然界眾所周知的,甚至沒有哪只豹或獅子可以殺死它們。
蜜獾對蛇毒有很強的抵抗力,是世界上少有的對蛇毒有抵抗力的動物之一。
對待異類性格兇猛、好鬥。性格勇敢,堅毅,頑強。捕獵效率很高,與其它掠食動物不同的地方在於蜜獾總是不停的捕食以滿足自己不斷運動所消耗的能量,其他的掠食動物往往在捕食一次之後進行休息。
蜜獾一隻雄性蜜獾每小時能輕輕鬆鬆地奔跑9.6公裡,它的活動範圍超過200平方英裡甚至更大。
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蜜獾白天也覓食,善於挖洞,蜜獾有力的武器不是它的爪子和牙齒,是它的兇猛,幾乎什麼都不怕,非洲豹捉到它要用1小時才能將它制服,因為它的皮毛光滑韌性強,很難傷到體內,蜜獾同類有自殘現象,尤其對幼崽,只有一半幼崽能長到成年。
蜜獾的獵物約有60種,從小昆蟲到小兔子,它們都能吃。即使是有毒的南非眼鏡蛇和蝰蛇,蜜獾也能不費太大力氣就得手。
蜜獾似乎對最毒的毒蛇都有很強的抵抗力,就算毒蛇能咬到蜜獾也沒什麼用,它仍然會被蜜獾吃掉。
直到現在,科學家還沒有破解蜜獾不怕毒蛇的秘密。
那麼問題來了,蛇類天敵哪家強?
其實加上「人類」這個選項之後,我就後悔了,因為答案直接出來了,那好吧,爬友們可以選第二名了。
平頭哥人生格言:1、生死看淡,不服就幹!2、我只想整死各位,或者被各位整死。3、別人的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4、我也不想針對誰,在我眼裡你們都能吃。5、我幹起仗來,我自己都怕。6、平頭白髮銀披風,非洲大地我最兇。7、我這一生就是太忙碌了,不是幹架就是在幹架的路上。 8、從不記仇,有仇當場就報了。9、張狂不是我的本性,但是惹我就等於自殺。10、每次打架別和我說對方有多少人,我只要時間和地點!Author:5201314stlove
Editor:rlyl
📖延伸閱讀:
草原犬鼠:生命不息,賣萌不止!(後附彩蛋)
從前有隻暖男一樣的「大聖」.完全抵不住它的魅力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