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海豐阿東:開炮炮不響,排啞彈,性命交關
退休了。經常來花園裡去逛逛。那裡有幾個棋攤,喜歡下棋的,在那裡擺開戰場,捉對廝殺。高手對決,常引起旁邊的人駐足觀戰,見到一步好棋,連聲叫好是免不了的。有一天下完棋,棋友老陶與我二個人坐在旁邊,一起喝杯清茶,聊聊往事。棋友老陶告訴我一件40多年前他親厲的驚險往事。
那是在一次民兵訓練中,他差點被炮彈炸死。只因為一是膽大,二是命好,才躲過了一劫。那年老陶才十七八歲。年紀輕輕,身強力壯。他參加了大隊的基幹民兵。有一次他們這些基幹民兵,由武裝部組織進行迫擊炮的訓練。武裝部派來了一個教官,指導他們訓練。他們這些人,三個人一組分成好幾組。每組三個人。一個人扛炮筒,一個人扛炮架,另外一個人,背彈藥箱。按照教官的要求,行軍到山裡。
放下帶過來的迫擊炮部件,就地裝配起來,然後架好迫擊炮,調整好角度。根據教官的指導的方法,把迫擊炮對準了遠處山坡上的一個茅草屋。那個茅草屋是炮擊的目標,預先設置好的。老陶他們大致估算了一下迫擊炮與目標的距離。按照教官教給他們的方法。調整好炮筒的角度。然後從彈藥箱中取出炮彈。把炮彈上的油脂擦去,裝入迫擊炮炮管中,讓它順著炮筒,自然滑落。
老陶是裝彈手。他把炮彈放到炮筒內,一鬆手。感覺到那炮彈順著炮筒滑下去,並發出輕微的振動。只聽「嗵」的一聲。炮彈落到了管底,觸發了引信。那剛裝進去的炮彈像一隻黑鴿子,從炮口中飛出來,奔向遠處的那茅草屋飛去。老陶仰頭看到了炮彈移動的軌跡,清楚的看到那炮彈從炮管飛向遠處茅草屋的。飛行軌跡是一個拋物線,時間只過去了一會兒,遠處山坡上冒起了一股黃煙,爆炸聲不久傳來,這一炮沒打中目標,打得遠了些。
老陶他們根據這炮彈的落點。對炮筒的角度進行矯正。然後發射第2顆炮彈。那天當他們打到第五發的時候出了問題。因為他們使用的迫擊炮和炮彈,都有些年頭了。特別是炮彈,有的可能已經過了有效使用期了。老陶把第5發炮彈裝入炮筒。那炮彈滑動到筒底後,沒有像先前那幾發一樣,「砰」的一聲飛出來。而是躲在炮筒內半天沒有動靜。他們遇到了啞彈,這下他們傻眼了,大家的心一下子緊張了。
打炮時,有的炮彈可能會延長一些時候再爆炸。就像春節時點炮仗一樣。有的點上了,他馬上就爆炸,飛上天,有的點了之後,沒有動靜。一種可能是,引信是真的熄火了,還有一種是遇到了引信在某個關節點卡住了,引信中的火藥仍然在燃燒,只是慢了許多。突破了這個關節點,他還會繼續往前燒過去,引爆這個炮仗。這時候如果你正好趕上去,去拿大炮仗。可能就會把自己炸傷了。炮仗對人的損傷還小點。如果啞彈爆炸了,那就厲害了,很可能就會把人炸死。至少也會對人造成傷害。
老陶他們三個人等了半天。還是沒有動靜。碰到這種情況。就需要把那有問題的炮彈,從炮筒裡面倒出來。處理啞彈的時候是很危險的。因為啞彈倒出來的時候,如果沒有被抓住,炮彈滑落到地上,有可能發生爆炸。按照平常的情況,那教官是最有經驗的人,理應由他帶人排除啞彈。但這次老陶他們遇到的那個教官,卻站在那裡,並沒有出馬排除啞彈,他讓老陶他們自己去排除啞彈。
教官的說法,也有一定道理。他說在訓練中碰到啞彈這種事情是很平常的,不用太緊張。現在那東西不響,一般不會再響。然後那教官用另一門炮,親自做了怎樣排除啞彈的示範,老陶他們看仔細了。最後那教官叮囑他們,一定要細緻小心。說完教官和其他人,都跑到遠處,趴在地上。留下了老陶和另一位兄弟。
在這生死關頭,要說老陶不害怕是假的。那時候,老頭感到胸膛裡仿佛在擂鼓,心臟「砰砰砰」,強勁的跳動著。就像百米衝刺跑到最後,那心臟要從嘴裡跳出來一樣。老陶回頭。看了看那些在遠處趴著的人。心裡想,媽的,今天我豁出去了。反正那啞彈如果炸了,就立馬什麼都不知道了。有什麼可怕的?又不是長痛,讓你痛得受不住。長痛不如短痛,話是這麼說,其實現在就是想打退堂鼓也沒辦法了。自己不去,讓誰去,只得自己硬著頭皮上。
兩個人站在那,定定神,深吸一口氣,老陶的兄弟抱起炮筒的低端,慢慢的把炮筒抬起來。老陶則按照教官事先教的方法。雙手交叉成環狀靠在炮筒開口處。老陶的兄弟慢慢的抬起來炮底,當炮管呈水平狀時,兩人的動作更加慢了。過了這個平衡點,這時炮管裡的那顆炮彈,慢慢的開始往外滑動。老陶感覺到了炮管的輕微振動。再過一會兒,炮管的傾斜度更大了,那炮彈「吃」一下,滑了出來到時候。老陶的手一碰到炮彈,馬上小心翼翼的抓住了。啞彈被老陶和他的兄弟排除了。
處理完啞彈,老陶和他兄弟的腦袋上都是汗珠子。這時那位教官走過來拍拍他倆的肩膀說:「好樣的,有膽量。」這時老陶感到自己的小腹部充滿了尿液,喉嚨乾乾的,他什麼話也沒說。從旁人手裡要過水壺,仰頭灌了幾大口,然後跑道旁邊放了一泡尿。按照老陶的說法,當年他們訓練的時候。遇到啞彈不是一次兩次了,所以這種事情對他們來說,算不上什麼英雄壯舉。但他們又確確實實,是從鬼門關上走了一遭。讓我在聽的時候,也不禁為他捏了一把汗。
真心佩服老陶這樣的無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