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四小花旦」這個稱謂,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但是具體娛樂圈「四小花旦」究竟是哪些人,一定眾說紛紜。花旦起源於戲曲,形容的是長相美麗、面容姣好吸引觀眾喜歡的女性角色,而娛樂圈的「四小花旦」稱謂,則要從《南方都市報》說起。2000年第一批被稱為「四小花旦」的是內地四位70後女星,分別為:趙薇、章子怡、周迅和徐靜蕾,這四位出演的作品在中國影壇乃至世界佔據重要地位,雖然是70後,但直到今天,她們的作品仍然被各大衛視滾動播出,第一批「四小花旦」隨著娛樂圈新生演員的更新換代,她們被改稱為「四大花旦」。
2013年,《南都娛樂周刊》通過綜合評選後,得出80後「四小花旦」的四位女星,分別是:楊穎、楊冪、劉詩詩、倪妮。80後的「四小花旦」在娛樂圈活躍度比較高,綜合實力也很強,她們演出的作品成為觀眾耳熟能詳的佳作。作為80後的演員,她們的觀眾群體從70後到00後,因此成為現今娛樂圈最活躍的一批力量,也正是她們的出現,帶出了「流量明星」這個名詞,在巨大的競爭下,她們的成名不僅依靠過人的專業素質和演技,也要依靠普羅大眾的支持,以人氣來增加自己的知名度。
在這之後,關於「四小花旦」的評選越來越多,娛樂圈百花齊放,隨著90後、00後觀眾群體的增加,娛樂圈審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家關注的角度從作品和演技更多的轉化為人氣和潮流。90後「四小花旦」的出爐,經歷了一波三折,結果讓人大跌眼鏡。
中國電影頻道評選出的新生代四小花旦為:張子楓、文淇、張雪迎、關曉彤,而某雜誌封面將張雪迎直接換為歐陽娜娜。張雪迎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畢業後的她參演了很多部電影、電視劇,她主演的《狗十三》、《泡沫之夏》口碑極佳,反觀歐陽娜娜,她以大提琴手出道,就讀於伯克利音樂學院,參演《北京愛情故事》電影,與劉昊然搭檔,之後的作品寥寥無幾,但是她以《王牌對王牌》等綜藝使人熟知,並逐漸成為90後明星裡的頂流。
可見新「四小花旦」對於專業和演技的門檻降低,對於流量和人氣更加看重,隨著00後觀眾群體的增加,追星的人數不斷飆升,受眾群體不同使得對明星的關注更加偏向於外表而非內涵,00後更加關注的是外貌、潮流、綜藝表現,而她們了解明星的渠道也發生變化,不僅是電視、電影,更多的是微博、抖音等社交平臺,因此在社交平臺活躍的明星,更容易被關注、被喜歡。
評判標準的變化也反映出新時代娛樂圈的發展方向,但是僅僅依靠流量,無非是曇花一現。娛樂圈每天瞬息萬變,,一味的追求流量只是權宜之計,希望明星們更多的關注應放在對自身才能的提高上,這樣才可以在娛樂圈穩紮穩打,在大浪淘沙的過程中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給粉絲做好良好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