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補瀉之法,千萬不能錯

2021-02-12 艾養身心A

艾灸不只是找好穴位就可以了,艾灸的手法也很重要,可補可瀉。

因為現在大家基本上都是用艾灸盒、艾灸罐來艾灸,所以大家往往忽略了艾灸手法的補和瀉的區分。

今天就給大家提個醒,艾灸的手法有補瀉之分:虛者補之,實者瀉之。

1、明火暗火

《靈樞·背腧》:「以火補者,勿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瀉者,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

凡火力由小到大,慢慢燃盡者為補法,有溫陽補虛的作用。如吹旺其火,使病人覺燙者為瀉法,有祛寒散結的作用。

艾炷灸補法——點燃艾炷後, 不吹旺艾火,等待它緩慢地燃燒,直至自己熄滅。這樣火力溫和,熱力緩緩透人深層,以補虛扶蠃,溫陽起陷。灸治完畢後 再用手按其施灸穴位,使真氣聚而不散。


艾炷灸瀉法——施灸,點燃艾 炷後,以口迅速吹旺其火,促其快燃,火力較猛,燃燒速度快, 不燃至皮肉,當患者感覺局部燒燙時,即迅速更換艾炷再灸, 施灸完畢後不按其穴,是謂開其穴而消散邪氣。

艾條灸補法——艾條點燃艾條後,不吹旺艾火, 等待它緩慢地燃燒,像溫和灸法樣施灸,使火力緩緩透人深 層,灸治完畢後用手按住施灸穴位,再移開艾條,使真氣聚而 不散。

艾條灸瀉法——點燃艾條後,用嘴不斷吹旺艾火, 像溫和灸法樣施灸(或像雀啄灸法樣施灸),火力較猛,艾條燃燒速度快,施灸完畢後不按其穴,移開艾條即是。

2、雀啄灸或蒜泥灸湧泉穴,可滋陰瀉火,治鼻出血,咯血;

用溫和灸或蓖麻仁敷灸百會穴,補氣固脫,以治胃下垂、脫肛、陰挺等臟器下垂。

3、急性病,採用直接灸、雀啄灸以瀉實;

溫性病,採用溫和灸、迴旋灸、溫針灸以補虛。

4、隔物灸和敷灸中所用的藥物,按藥物的功效可進行補瀉,如甘遂灸可以逐水瀉水,附子灸可以溫陽補虛。

還有一些補和瀉的說法,不詳細說了,畢竟大家日常都用不到。只希望大家能對艾灸的博大精深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艾灸不僅僅有溫補的作用,還可瀉熱。補的話,大家基本上都會,洩熱的講究多一些,自己不會操作的話可以來馥禧艾灸館找專業的艾灸師來做。



如果你想要給自己或者自己的家人調理身體

如果您想感受課程現場的精彩

如果您想提升自己的艾灸技術,想增加店裡的營業額!

那請加入我們的《謝錫亮灸法傳承學堂》吧!

1.想為自己或家人調理健康的人

2.從事於健康行業的專業人員

3.有意從事灸療事業的創業者

4.傳統中醫養生愛好者

5.灸法愛好者


1 艾灸的歷史轉變精髓

2 古代名醫論灸法

3 承淡安論灸法

4 謝錫亮論灸法

5 新鋪灸的理論

6 新鋪灸的實操

7 新鋪灸使用操作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和解決問題

8 新鋪灸盒製作過程中的具體細節和注意事項

9 雷火懸灸理論

10 雷火懸灸的實操

11 雷火懸灸及新鋪灸的結合實操

12 新鋪灸和雷火懸灸調理過程中的排病反應和解決方法

13 經絡、要穴

14 雷火懸灸、新鋪灸實際運用及問題解答

  王展13393720958

微信號18939925130

各期課安排時間地點

2017年  4月21日-23日 上海開課

2017年  5月19日-21日 鄭州開課

三天課程、理論+實操


相關焦點

  • 艾灸之補瀉與注意事項
    灸法治病,既可補虛又可瀉實;既可溫寒又可散熱;既可扶陽,又可養陰。早在《黃帝內經》中就已明確指出灸療補瀉。如《靈樞•背腧》篇說:「氣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洩者,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古代醫家不僅從理論上進行闡述,而且也積累了這方面相當的經驗。例舉如下。
  • 從艾灸補瀉,談艾灸誤區
    關於督脈灸的劣勢,之前我們講過,有興趣的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 那麼,今天咱們就艾灸的補瀉問題,和大家聊一聊艾灸之中常見的誤區: 1 艾灸補瀉 1.艾灸補瀉,指的就是艾灸的補法和瀉法
  • 艾灸界革新產品懸灸貼艾灸貼
    說起灸法,很多人想到的是針灸,其實灸法是我國傳統針灸醫學的一個主要部分,它指的是艾灸。古人道:「艾火可灸百病,殺鬼邪。」艾灸是以艾條點燃產生的艾熱刺激人體相對應的穴位,將艾熱滲透到經絡裡面,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人體自我調節防病治病的目的。
  • 針刺行氣與針刺補瀉是兩回事,區別聯繫須分清
    此即《金針賦》所說:「動而進之,推氣之法」。三、按截法得氣之後,右手握住針柄,左手按壓針穴上方,然後施行捻轉、提插等手法,可使經氣下行,反之,按壓針穴下方,可使氣上行。正如《金針賦》所說:「按之在前,使氣在後,按之在後,使氣在前。」應用此法必須掌握好針刺的方向。
  • 原來艾灸還分明火和暗火,漲知識了
    為什麼我艾灸的效果不明顯呢?有沒有什麼技巧,能讓艾灸的起效更快呢?"原來艾灸還分明火和暗火,漲知識了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讓艾灸提高滲透力的臨床技巧:用暗火施灸!01艾灸的明火和暗火你聽說過艾灸的明火和暗火嗎?先給大家介紹一下:艾灸的時候,會有"明火","暗火"的區分。
  • 艾灸、拔罐、刮痧,合理搭配效果翻倍
    當然,拔罐也不是說不能補,因為拔罐有一個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引氣血。當我們在某個部位拔罐的同時,氣血就會被引到某處,會對氣血所到之處進行補養。但是,如果我們同時在多個部位拔罐,就會減弱補的作用,反而會洩掉我們的氣,所以當你要準備拔罐的時候,一定要簡單學習一下基礎知識。
  • 艾灸的16個核心問答,全掌握了,你就是艾灸高手!
    元陽,為之真陽,是陽氣活動的動力。也可以說關元,是陽氣之源,不懈的灸關元,可以打通,大補元陽。再加上艾灸的特殊配方,使得艾燃燒時產生特殊頻率的輻射,使其補陽之力更加顯著,從而達到養生壯陽之功。    針只能通經脈,不能補元陽,而灸在補元陽的同時也能通經脈。    針刺療法雖有「補瀉、迎隨」的道理,但一般只可以治療「不盛不虛」的症狀,而灸不問虛實寒熱,都可以使用灸法,而且操作很簡單,自己在家就可以用艾灸,而針刺則要專業針灸師操作。
  • 唐代六字訣之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原文和注釋
    修養法常以秋三月朔望旭旦,西面平坐,嗚天鼓七,飲玉泉三,然後暝目正心思,吸兌宮白氣入口,七吞之,閉氣七十息。蓋所以調補神氣安,息靈魄之所致也。相肺臟病法肺病熱,右頰赤。肺病色曰而毛槁,喘咳逆,胸背及四肢煩疼,或夢見美人乍來親近。肺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肺燥喉乾。肺風則多汗畏風,時欲咳如氣喘,日一則善,暮則甚。肺病氣上逆,急食苦以洩之。
  • 【臨診碎玉】 一切虛勞病基本方-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
    其所生病之先後雖異,所受邪則一也。胃為十二經之海,十二經皆稟血氣,滋養於身,脾受胃之稟,行其氣血也。脾胃既虛,十二經之邪,不一而出。假令不能食而肌肉削,乃本病也。其右關脈緩而弱,本脈也。而本部本證脈中兼見弦脈,或見四肢滿閉,淋溲便難,轉筋一二證,此肝之脾胃病也。當於本經藥中,加風藥以瀉之。本部本證脈中兼見洪大,或見肌熱,煩熱,面赤而不能食,肌內消一二證,此心之脾胃病也。當於本經藥中,加瀉心火之藥。
  • 後背發燙髮熱,如何艾灸調理?
    尺澤穴,歸屬於足太陰肺經,是肺經的子穴中醫認為: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如果從本經的補瀉角度來看的話,肺經屬性為金,要清瀉肺火我們選擇「水穴」。因為五行相生順序是:木火土金水。金可生水,尺澤穴是水穴,故而取之位置: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
  • 分不清身體的體質,艾灸越多越不利於健康
    你只要讓它一潤,它自然會降,這是肺的天性,這是生命之道。陰虛體質的養生原則陰虛了意味著精、血、津液不足了,如果陰不足了,陰就不能遏制住陽,陽氣就相對偏旺了,而陽盛就會出現新陳代謝加快、體內津液耗損過度形成口渴、乾燥、便秘、體現熱症。所以,陰虛體質的人養生方法主要以養陰降火、滋陰潤燥為原則。平素避免熬夜,飲食上多吃清淡、滋陰的食物。
  • 艾灸之路——穿越時空的「艾」戀(1)
  • 艾灸選穴,你只要收藏這一篇文章就夠啦!
    唯有按照一定的原則相互配合,才能使之效果最大化。《針灸精義》中說:不知穴之配合,猶如巔馬亂跑,不但不能治病,且有使病機變生他種危險之狀態。就是說,如果不能恰當配穴,不但不能治病,反而可能引起副作用,甚至衍生出新的疾病。
  • 艾灸對人體有什麼好處?
    艾的燃燒不僅沒有破壞其有效藥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強。艾燃燒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質,附著在穴位處皮膚上,通過灸熱滲透進入體內而起作用的。可以有效的排出體內的溼寒之氣:現在到了夏天,是溼氣寒氣最容易入侵的季節,很多人更是很不得一整天都呆在空調房間裡、吃著西瓜和冰激凌才感覺過癮。殊不知,這可能只會讓溼寒之氣有機可趁,體內的毒素也會越來越多,而經常的艾灸,就可以有效的排出體內一部分的溼氣和毒素,人也會更有精氣神,患病的風險還會大大降低。1、調和陰陽。
  • 艾灸的各種灸法及其作用
    (2)連續法。不待艾炷燃燒至盡,當其將滅未滅之際,即在餘燼上,再加添新艾炷,不使火力中斷,每可出現感傳。(3)補瀉法。包括疾徐強弱法和疾徐開闔法。疾徐強弱法;這是傳統的艾灸補瀉法,《靈樞·背腧》早已有過說明,即「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瀉者,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
  • 艾灸可續命的真相,60條艾灸法則,一次全講明白
    最佳的方法就是少食寒涼、以灸瀉熱。用艾灸的方法,選則陽穴灸之(先灸百會,再灸大椎),便達到以火瀉熱的效果。在施灸的過程中,會適量或大量的出汗,這樣悶熱之氣會隨汗液得以宣洩,而且積蓄一冬的毒氣也得以散發,灸完之後,再喝一些溫薄荷葉水,頓時人就會感覺到清爽無比,悶熱之氣一掃而光。所以夏天艾灸,瀉熱清涼是養生避暑的最佳方法。據說日本人也都是在用我們老祖的這種方法來過夏的。
  • 針灸入門之《玉龍歌》解讀(一)
    中風不語最難醫,髮際頂門穴要知,更向百會明補瀉,即時甦醒免災危。中風不語給了兩個穴位:百會、囟門。兩個穴位都是督脈的穴位,督脈入於腦所以督脈可以治療腦病。典型的用穴就是後溪治療癲癇,因為後溪是八脈交會穴通督脈可以治腦病。
  • 古法針灸行針補洩運氣行氣手法
    在《金針賦》中列為「飛經走氣」第二法,以後《針灸聚英》、《針灸大成》等稱為「赤鳳搖頭」。本法是根據操作時提插、捻轉、搖針,猶似老虎(赤鳳)搖頭之狀而命名。《金針賦》中所論「退方進園」,明·汪機認為是左右捻轉,「提針而運之」的意思。《醫學入門》提出「龍為氣,虎為血」,認為青龍擺尾可行氣,白虎搖頭可行血;《針灸大成》明確指出「青龍擺尾手法,補;赤鳳搖頭手法,瀉」。
  • 【艾家人·艾灸】第一位因艾灸活過百年的聖人,看看他是如何艾灸的!解讀他11條艾灸大法!
    他幼時體弱多病,「幼遭風冷,屢造醫門,湯藥之資罄盡家產」,也就是說曾因疾病纏綿而傾家蕩產。  40歲之前他是不信艾灸的,多方治療醫治無效,40歲才開始多方尋求艾灸療法,進行深刻研究,經多方研究證實了艾灸的養生祛病功效,開始經常使用艾灸為自己調理身體,最常作用的穴位就是「足三裡」。喜歡上了艾灸後,據其自己述說經常是「艾火遍身燒」,他尤其愛灸足三裡穴。
  • 疑難雜症取穴120法
    著有《針灸治療雜病120法》、《少林秘傳傷科36穴方論》等。從學弟子20餘人。陳氏從學習內科入門,故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後從名師學習針灸、傷科手技,頗多不傳之秘。7.慢性闌尾炎痛甚,左手間使補瀉靈。左手間使穴先補後瀉。8.陽狂陰癇厥無知,百會鳩尾穴太衝。百會、鳩尾穴用米粒大艾炷灸五壯,針瀉太衝穴。9.全身瘙癢多疹斑,風門肘尖氣海俞。用米粒大艾炷平灸各三壯。10.胃脘疼痛連背胸,中脘三裡內關補。用銀針針中脘八分,針柄用艾燒三壯,內關用銀針針一寸,火灼針柄三壯,足三裡穴隔姜灸五壯。11.痞塊瘧母痛堅滿,痞根脾俞瀉太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