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美美咖用戶合作協議部分內容 受訪者供圖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崔笑天 北京報導
在醫美平臺上付費整容,平臺可以全額補貼,你相信嗎?
這就是武漢美美咖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美美咖」)的擴張路線,用戶在線上支付醫美項目後,可以分為36期,花費3年的時間,以金幣補貼再提現的方式,拿回90%以上的錢。憑藉「你整容,我買單」的宣傳口號,這家小微企業在3年內迅速崛起,布局到線下17個省市,甚至自稱為「醫美行業的拼多多」。
不過,這麼誘人的補貼模式卻正遭遇兌付危機。截至10月8日,在黑貓投訴上,已有299位消費者投訴美美咖欺騙消費者、不履行合同返款等問題。這些消費者自從今年2月份起,就再也沒能將補貼的金幣提現。此時,距離美美咖成立還不滿3年,這意味著,沒有一個人能拿滿美美咖當初承諾的全額補貼。
299位投訴者之一、家住重慶的皮皮(化名)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自己於2018年10月、2019年2月,在美美咖上購買了兩個醫美項目,共花費68580元,更糟糕的是,她還在代理人員的勸說下辦了網貸,結果現在「返的錢不到一半,自己的貸款又得還,還多出了1萬塊左右的貸款利息。」
這些投訴者只是冰山一角。實際上,受到美美咖影響的人,範圍還要大得多。記者加入的美美咖維權微信群,已有105人,幾天來仍不斷有新人進群,她們未返還的額度,大部分集中在1-5萬元之間。而根據楚天都市報報導,2019年10月12日,「美美咖」APP已經吸引了超過440萬用戶註冊登記,遍布全國17個省,資金量之巨可想而知。
10月9日,美美咖相關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回應稱:「公司資金最近流轉不開,補貼也暫停發放,公司後期恢復的時候補貼還是會繼續發放的。如果客戶等待不了,可以拿發放的積分(金幣)去兌換商品、兌換醫美項目。積分(金幣)何時可以恢復提現還不好確認,要看公司的恢復情況,看公司項目進展怎麼樣。」
陷入「非法集資」質疑
詹女士常住武漢,這裡也是美美咖總部所在的地方。她對本報記者這樣形容美美咖的「全盛時期」:「2019年,那時身邊有三個朋友都來向我推薦這個平臺,他們之間都沒什麼交集,可見泛濫到什麼地步。」
詹女士記得很清楚,她是在去年的「光棍節」11月11日入了美美咖的「坑」。「那天一個開美甲店的朋友告訴我,通過美美咖的平臺去整容,花多少錢都會返還90%,分為36期在三年之內打到你的卡裡面。這個朋友是他們的代理。」她說。
她形容自己「當時就像被洗腦了一樣」,在美美咖平臺上交了三個項目的錢,分別是割雙眼皮、去眼袋、牙齒矯正,一共支付了62200元。算下來,每月可以獲得1500元左右的補貼並能提現。
根據詹女士提供的美美咖用戶合作協議,協議裡將這筆錢定義為用戶註冊、消費並推廣美美咖平臺的「獎勵」,按照用戶首單、二單、三單、三單以後四個級別進行補貼。其中首單消費補貼最高,不僅可獲得佔用戶首單消費額的90%消費積分(可提現積分),另一類是10%消費積分(不可提現積分),用戶首單補貼的消費限額最高為10萬元。
因為有上限,所以不少用戶首單都會被勸說消費湊滿10萬元以獲得高額補貼。以規定的36期計算,用戶每期拿到的最高補貼為2500元。
高額補貼、分期返還的這種模式一度讓美美咖陷入「非法集資」的質疑。對此,美美咖營運長鄧志成在2018年7月自媒體「醫美視界」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回應:美美咖的收入來源為B端整形醫院的佣金和C端用戶在美美咖商城購買生活美容服務及產品的消費收入。「這種概念和京東電商,美團團購,滴滴打車一樣,只收取用戶購買產品或服務的佣金費,美美咖平臺根本不存在吸收用戶資金進行非法集資運作。」他稱。
鄧志成進一步解釋,美美咖在創立之初推出消費者整形補貼的營銷政策,主要是為了快速打開市場,獲得第一批鎖定用戶,同時在這個階段啟動駐院體系,提升醫美服務的品質,提高用戶對美美咖的認可和忠誠。
對此,美美咖相關負責人回應本報記者,「這是一種經營模式,帶一點集資性質。至於錢怎麼返,這是我們公司自己的事。你要說它非法的話,肯定是不存在的。」
黑貓投訴平臺合作嘉賓、天津嘯宇律師事務所李華律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美咖的業務模式與幾年前「我的未來網」的業務模式很相似,如果美美咖的業務模式存在如下表現形式:借用合法的門店或平臺的形式吸收資金;通過廣告等形式向社會大眾公開宣傳;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或實物的方式給付回報。則相關司法機關有可能認定其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平臺價格虛高几倍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陷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質疑以外,美美咖也被指平臺上的醫美項目價格虛高。
詹女士告訴本報記者:「市面上割雙眼皮(價格)3000-8000元左右。但是我去了美美咖的合作醫院武漢亞美醫療美容門診部,他們的介紹人說(做)雙眼皮是2萬元,單項目價格最多相差七倍。」
「在亞美醫療店裡有一張價格表,當時我要看但是店員不給我。他們其實也知道有差價,但是不想讓消費者知道。」她說。
皮皮則表示,自己2018年10月在美美咖上購買了重慶亞美蜜園醫療美容門診部的鼻綜合項目,花了35900元;2019年2月又買了瘦臉針和溶脂針,花了32680元。記者在另一家第三方醫美平臺上查詢,該醫院的矽膠假體鼻綜合項目僅售價4880元,經典膨體鼻綜合7880元,耳軟骨綜合隆鼻13880元,與皮皮在美美咖所支付的價格存在差距。
美美咖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承認了價差的存在:「項目比外面是要貴一些的。因為我們有補貼,所以價格貴一點,客戶也比較好接受。」
據一位消費者透露,當用戶以虛高價格支付後,這筆錢會被美美咖、醫院、線下代理三方「瓜分」,其中代理拿2成,醫院拿到4-6成,餘下的2-4成歸美美咖平臺。
而這些醫美項目的質量也並不令人滿意。「一般來說做手術後,假體是跟本體連在一起的,不會活動,我裡面的假體是活動的。我聯繫了醫院,他們說可以重新做一次,但是做一次就要疼一次,我也一直沒有時間,就沒去。」皮皮說。
更令人擔憂的是,在美美咖上付款的用戶,很大一部分實際手頭並沒有那麼多錢,而是受高額補貼吸引,在代理的慫恿下借了網貸,背負上萬元貸款。如今他們面臨還不上貸的風險。「他們承諾可以通過36期把錢返還給我,我才去辦理了網貸。」皮皮說,結果到現在,她還在通過馬上金融和趣分期兩個APP還款,而美美咖的補貼則在今年的2月份就停了。
詹女士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代理極力勸說她消費滿10萬元限額,但是她手頭只有5萬元。「代理說你可以先付5萬塊錢,剩餘的那5萬塊錢的話,美美咖可以跟你走貸款的渠道,你可以用美美咖返的錢來還貸,自己只需要出一點點利息就可以了。」好在她最終並沒有借貸。
隱秘的代理模式
在美美咖的急速擴張中,代理商的角色十分重要。「任何一個普通人,只要交了5999元錢,都可以成為美美咖的代理,拉人在平臺上消費,抽取20%的提成。」詹女士說。
實際上,5999元只是「入門」級別,美美咖的代理商分為4 級,各級代理都需要繳納加盟費和保證金,級別越高,費用越高。
據媒體報導中的相關資料顯示,這4級代理商分別是:美學設計師,需要繳納5999元加盟費和2000元保證金;高級美學設計師,繳納2萬元加盟費與5000元保證金;總監,繳納5萬元加盟費與5000元保證金;總經理,繳納20萬元加盟費與1萬元保證金。每名代理商根據業績或者拉人入夥,都可以升級。
這聽起來與傳銷模式十分相似。對此,美美咖相關負責人表示:「其實這個模式很簡單,就是你幫我介紹客戶,我給你獎勵。這不存在什麼傳銷。」
李華律師表示,《刑法》中對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有詳細的規定。一般來說,相關人員以提供服務為名,要求參加者以繳納費用或者購買服務等方式獲得加入資格,並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直接或者間接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引誘、脅迫參加者繼續發展他人參加,騙取財物,擾亂經濟社會秩序的傳銷活動的,構成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其組織內部的傳銷人員在30人以上且層級在3級以上的,組織者或領導者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一位消息人士在接受垂直自媒體醫美深見採訪時表示,美美咖的代理商遍布全國,可達到4-5萬人。通過這種「拉人頭」式的擴張,美美咖在2019年實現了將近10億元的業績量。
但到了今年2月份,無論是用戶還是代理商,均已收不到美美咖的補貼或者提成。「我比較後知後覺,今年7月份才發現補貼的錢已經無法提現,後來才知道,實際上在2月份這個平臺就已經提不出錢來了。算下來,我去年10月份付款之後,一共只拿到了三個月的補貼。」詹女士說。
她們的情況並非個例,在黑貓投訴網站上以及用戶自發組織的維權群裡,大家尚未拿回的補貼少則一萬多元,多則四五萬元。在補貼剛斷掉的3月份,用戶聯繫美美咖客服反映問題,詢問解決方案。客服給出的解釋往往是,4月及以後的補貼按照原業務規則正常發放,2月、3月補貼會根據系統開發周期逐步解凍並補發,目前正在排隊補發的過程中。
代理商有著同樣的遭遇。一位「總監」級別的代理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自己手中除了430多名客戶,還有100多個下級代理商,目前自己和手下100多個代理商的保證金與加盟費都要不回來了。
對此,7月21日,美美咖在官方公眾號上發布聲明稱:因疫情期間總體業務停滯三月有餘,對公司經營產生較為嚴重影響,而近期有競爭對手藉此「惡意進行網絡攻擊,拉橫幅,唆使部分不明真相的用戶,並在各種自媒體上散播謠言,造成用戶恐慌,我司已向相關部門作出回應,並追究相關人的法律責任。」
美美咖表示:「公司不會宣布破產、倒閉,請各用戶不要恐慌,我們將繼續履行應盡社會責任和義務。」並就用戶無法提現的金幣與積分給出三個解決方案:一是用戶可以以積分兌換醫美項目;二是豐富線上商城商品服務目錄;三是對於不想選擇兌換項目和積分的用戶,三個月內恢復正常業務。
美美咖相關負責人向本報記者強調,公司仍處於正常運營狀態,「如果有客戶來找我們,我們會盡力幫他們解決。只不過有的客戶對目前的解決方案不是很滿意」。
不過,根據部分用戶的反饋,無論是用積分兌換醫美項目,還是購買線上商城產品,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虛高。對此,美美咖相關負責人回應本報記者,並不確認存在價格虛高,「因為我也沒到別的地方去看過這些商品的價格」。至今,這些用戶仍無法將美美咖發放的金幣與積分提現。
對此,李華律師建議,用戶可以採取向法院起訴和向公安機關報案兩種方式維權,一般來說合同均約定了管轄的法院,其中一份《用戶合作協議》顯示管轄法院為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而合同的甲方為武漢美美咖科技有限公司,因此若以違約為由起訴,應該前往武漢相關法院;如果用戶向公安機關報案,可以在自己屬地的派出所報案。維權時需要準備相關合同、與美美咖業務人員的通話或聊天記錄、用戶的支付記錄和美美咖逾期返利的記錄等。
多個「美美咖」悄然興起?
天眼查數據顯示,美美咖是一家小微企業,成立於2017年8月,註冊資金1000萬元,在海南、濟南、杭州、鄭州等地控股16家子公司,總部位於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大道。最終受益人為孫建新,持股比例達到62.31%。2018年5月,美美咖獲3000萬美元A輪投資,投資者未公開。
目前,美美咖已陷入9起法律訴訟,包括特許經營合同糾紛與網絡侵權責任糾紛等,正在審理過程中。而美美咖的16家子公司,也有部分人去樓空。
值得注意的是,在用戶與代理商為拿不回的錢而焦頭爛額時,多個與美美咖商業模式相似的平臺卻悄然興起,有用戶質疑他們是美美咖「換張皮再圈錢」。
比如武漢悅拼悅美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悅拼悅美」)。天眼查數據顯示,這家公司與美美咖同位於武漢光谷大道3號雷射工程設計總部二期研發樓1棟1層,成立於2019年3月,由武漢達越科技發展中心持股75%。武漢達越科技發展中心也是美美咖的控股公司,其大股東與實控人就是美美咖的CEO孫建新。不過,2020年8月,悅拼悅美改為由自然人楊美麗100%持股,與孫建新脫離了聯繫。
有用戶透露,有很多美美咖的客服,都轉而到悅拼悅美工作。對此,悅拼悅美發布聲明,稱與美美咖「不存在任何形式和實質上的關聯關係」。
悅拼悅美聲明,受訪者供圖
另一家則是武漢如是美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如是美」),這家公司由原美美咖股東、湖北分公司總經理何成登創立,何成登如今仍持有武漢達越科技發展中心5.38%股權。
不過,如是美也火速與美美咖撇清關係,發布聲明稱「與美美咖與孫建新沒有任何關聯,同時雙方公司也不存在任何股權投資之關聯。」並強調「平臺推出的『積分顏值』是增加客戶、機構和平臺粘性的優惠舉措,與美美咖此前推行的『現金補貼』無任何相似和可比之處。」
對於美美咖與兩家公司之間的關聯,美美咖相關負責人回複本報記者,稱並不清楚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