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這幾年來的宮鬥劇,從《美人心計》到《甄嬛傳》,從《延禧攻略》到《如懿傳》,可以說每部劇都吊足了觀眾的胃口,值得反覆品味。
觀眾們之所以喜歡看宮鬥劇,說到底,還是因為劇情緊張多變,角色複雜細緻,除了扣人心弦的情節之外,更打動人心的是那些豐滿多元的人物角色。
就拿《甄嬛傳》來說,甄嬛從俠肝義膽的小白蓮花轉變成為陰狠毒辣的熹貴妃,這其中的轉變過程可以說是十分精彩。
但要說《甄嬛傳》中「成長」最為顯著的角色,比起甄嬛,更值得一提的是甄嬛的親閨女:朧月。
朧月作為甄嬛與雍正的女兒,被網友們稱之為「宮鬥冠軍」和「奪嫡冠軍」的官二代。
不過6歲,朧月就善於察言觀色,懂得人情世故,心思之深,頭腦聰明。
不僅如此,她熟讀孟子,引經據典,是雍正最喜歡的孩子。
從一個咿呀學語的嬰兒,到讀者們口中的「大魔王」,朧月的成長史,才暗藏了許多秘密。
雖不能事事躬親,但甄嬛仍為朧月留了一條出路
朧月的出生,恰好在一段非常尷尬的時期。
彼時,甄嬛中了皇后的圈套,在冊封典禮上誤穿了純元皇后的衣服,知曉了「宛宛類卿」的真相。
皇帝與甄嬛的感情也就此崩分瓦解,再無回天之路。
緊跟著甄家沒落,母族被流放寧古塔,甄嬛前去求情,卻沒有得到帝王的半分原諒。
甄嬛鬱鬱寡歡,身體受不住刺激,早產生下了女兒。
當夜月色朦朧,皇帝賜名「朧月」。
他以為這個孩子能夠挽回兩個人的感情,殊不知甄嬛是鐵了心要離開。
但離開之前,甄嬛用僅存的一點理智,為朧月謀了一套生路。
在後宮中,一個公主的未來,依靠的父親的寵愛和就是母親的家族背景。
甄嬛與皇帝正在鬧「離婚」,怕的就是皇帝會將怒火發洩到朧月身上。
朧月不比皇子,身為公主,只要能得皇帝的寵愛,就能夠在皇宮裡留有一席之地。
也正因為如此,甄嬛為朧月取了個小名——綰綰,綰代表長發綰君心。
這個時候,甄嬛為了自己的女兒已經放低了姿態。
綰綰與宛宛同音,甄嬛哪怕再怎麼心高氣傲,都不得不承認「純元」的標籤就像是一張免死金牌。
想來皇帝想到朧月,就會想到綰綰,想到曾經的純元皇后,也必然留有一絲柔情。
其次,為朧月取名綰綰,多半有種「天涯海角,我還惦記你」的情誼。
甄嬛已經鐵了心要離開了,她希望「朧月」能代替自己陪在皇帝身旁。
與此同時,甄嬛希望皇帝看到朧月,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她的絕情,而是曾經兩個人相處時的柔情。
不管結果如何,甄嬛也好,純元也好,這兩個人都已經離開了。
唯獨留下的這個孩子,是實實在在的陪伴。
珍惜眼下擁有的人,是甄嬛給皇帝最後的提醒。
這種提醒,既能保全朧月,也能讓皇帝不至於忘了自己。
再說甄嬛是如何為朧月選一個可靠的養母,這其中也有許多門門道道。
要說甄嬛離宮時,後宮中最適合撫養朧月的就是端妃、敬妃和眉莊。
要給朧月選母親,那肯定要選一個能夠對這個孩子視如己出的人。
端妃品性端正,但身體不好,又富有溫宜,再怎麼喜歡孩子,能夠分給朧月的心思,也所剩無幾。
眉莊與甄嬛親如姐妹,對朧月自然是親上加親。
但甄嬛知道眉莊對皇帝已經沒了心思,在這個後宮得不到寵愛,也沒辦法給朧月百分百的庇護。
反觀敬妃就大有不同,她已經是皇帝的妃子,論地位,除了皇后與端妃之外,敬妃的話語權最大。
其次,作為宮中老人,敬妃比眉莊多了幾分變通,也更有大局觀。
最後,把朧月託付給敬妃,無疑是為朧月找了兩個「媽」。
沈眉莊沒有孩子,出於姐妹情分,眉莊也會對朧月自然寵愛有加。
敬妃往後也不太可能有孩子,後宮寂寞,對朧月必然會小心照料。
分析利弊之後,甄嬛毅然決然把孩子託付給了敬妃,離開了皇宮。
朧月雖然年紀小,但還是遺傳了甄嬛的優點
甄嬛回宮時,朧月還是那個膽小怕事的嚶嚶怪。
朧月小的時候其實不比溫宜親人,她除了敬妃和皇帝,對她人少有親近。
甄嬛與沈眉莊在房間說著悄悄話時,朧月對眉莊也是客客氣氣,少有孩子般的撒嬌。
其實在這個時候,我們就能看到朧月的「大魔王」潛質了。
在原著中,作者就為朧月後面的性格發展,埋下了許多伏筆。
皇帝當著朧月的面摔杯子時,朧月不僅不哭,安安靜靜地瞪著眼珠子滋溜溜地轉。
而後,皇帝拿著「小老虎」去逗弄朧月,她不僅不會害怕,反而笑得很開心。
甄嬛回宮了,朧月細緻地觀察到了養母的失落,抱著敬妃說自己最喜歡額娘,要孝敬敬妃。
可以說,甄嬛與敬妃之間的和解,靠的也是朧月的聰明。
試想,倘若朧月一心向著甄嬛,那麼敬妃寒了心,會有怎麼樣的下場?
倘若朧月一心向著敬妃,讓這個生母又作何感想?
這其中的道理,就需要朧月「一碗水端平」。
朧月端得很好,也端得精準到位。
面對敬妃,她深知教養之恩,在敬妃難過傷心的時候,她能抱著敬妃說:皇阿瑪寵愛別的妃子,那我就對額娘好。
面對甄嬛,朧月雖然少有甜言蜜語,但在關鍵時刻可以說絲毫沒有掉鏈子。
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莫過於甄嬛借流產陷害皇后,朧月幾句謊話就把皇后打得再無翻身之地。
甄嬛流產,皇后已經百口莫辯。
但皇帝可不是瞎子,他疑心病重,自然而然看到了皇后的錯愕。
皇后拿烏拉那拉全族起誓,這也加深了皇帝對甄嬛的懷疑。
在這個白熱化的時刻,朧月作為最強助攻,大哭著說「皇額娘推了熹娘娘」,這才讓皇上徹底相信了甄嬛。
朧月身上這種機靈果敢,可以說是將甄嬛的基因優勢,發揮到了百分百。
想當年選秀時,安陵容遭受為難,甄嬛也知道在關鍵時刻出手,保住了曾經的安妹妹。
朧月也是如此,她小小年紀就知道用什麼方式去幫助甄嬛爭寵,從這個角度來說,朧月的機警,絲毫不輸給任何一個皇子。
再其次,朧月比甄嬛更知道怎麼博君心。
甄嬛與果郡王的事情暴露之後,皇上早就察覺自己的頭上的綠帽,怕是要遮不住了。
這事兒放在皇室中,絕對是天大的醜聞。
在關鍵時刻,敬妃帶著朧月來了。
朧月對皇上說: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祚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緊跟著又來一句:朧月願意做君子,孝順好皇阿瑪和額娘。
這幾句話雖然看著像是童言無忌,但是卻招招斃命。
皇上聽到心愛的女兒要孝敬她,自然而然想到了曾經甄嬛受的苦,心也軟了幾分。
其次,父母健在才能兄弟有愛,這句話更提醒了皇上,家庭和睦就是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倘若處理了甄嬛,後果不堪設想。
果然,皇帝退讓了。
要知道,曾經甄嬛為甄氏求情,就沒辦法讓皇帝心軟。
朧月幾句讒言,就能讓皇上知道問題所在。
不得不說,朧月的七竅玲瓏心十分獨特,連皇上都能蠱惑。
朧月能夠變成「大魔王」,不僅源於兩位母親的教育,還源於自身的修養。
小小年紀,朧月通讀四書五經,身為女子,她絲毫不遜色於各位皇子。
再說朧月的聰明勁與大局觀,放到任何一個後宮,都絕對可以變成下一個甄嬛。
以朧月的格局,自然而然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原著中,朧月被稱之為「鎮國公主」,也不是毫無道理。
雖然朧月逃不過和親的宿命,但是她的存在就已經是一段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