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涼子姑娘」,拿顯微鏡一起追劇
[ 甄 嬛 傳 ]
劇情趣味解析系列
《甄嬛傳》不僅是一部宮鬥劇,更是一部女人奮鬥史。
8年已過,此劇經久不衰。經過歲月洗禮,沉澱經典。
今日奉上劇情解析,跟著涼子一起拿顯微鏡追劇。
這個不同,是她出生的時間。在嬛嬛和皇上因為「莞莞類卿」事件鬧離婚時,嬛嬛生了朧月。尷尬時期出生的小公主,原本是不受寵的,從皇后的反應中就能看出。皇上和嬛嬛鬧彆扭,他得知嬛嬛生了公主時,連鞋襪都不打算穿的就要去看望。皇上也不止一次表示,你看你都給我生了個女兒,她是我們的孩子啊,嬛嬛,之前的事情我們不再計較了,你都生了孩子,老子才不管男孩女孩,只要是你生的,我就封你為妃。嬛嬛還在純元臉的陰影中沒走出來,她才不管什麼妃位什麼公主。她驕傲長大,斷然不會用別人的影子而活。嬛嬛一走,帶走了皇上心底的牽掛,和「唯有嬛嬛能明白朕心」的感悟。他是真的愛嬛嬛,如果不愛,自嬛嬛走後全是氣憤的話,朧月的處境就不是集萬千寵愛的公主,而是冷宮裡的棄嬰了。我說過,母體和孩子,在後宮一直都是互相牽扯的。嬛嬛走了,也帶走了皇上的牽掛。而留在宮裡的這個孩子,小名「綰綰」,從內而外散發著像嬛嬛模樣的孩子,自然是最得皇上喜歡的。過生辰宴,皇上也樂意把純元的項圈送給她(當然我也不懂純元明明是一個大人,她居然有孩子的項圈,難不成她把項圈當手鐲在戴啊?)朧月在宮裡享受到的所有待遇,都源於這個在外修行,人人都不敢提的生母,嬛嬛。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嬛嬛回宮,還有嬛嬛和敬妃的和解,朧月的聰明勁和撒謊精體質,是越來越明顯了。嬛嬛回宮前,朧月還是一隻小可愛,膽小,見到嬛嬛也害怕,經常就躲起來。再把話題拐回來,皇后追皇后事件告一段落的下一個鏡頭,敬妃就語重心長的給朧月講了這麼一段話:
朧月自己也表示,這話額娘說過多次,我都記得。你看你看,育兒知識就來了,對於熊孩子,還是六七歲的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一次次一遍遍的在她耳朵旁念叨,她自然就會記下了。比如說「每天早起每天早起每天早起」你就當個唐僧天天念叨,她肯定就記下了。耳濡目染和聰明,是朧月的特點。她身處皇家,待人處事很機靈,小小年紀就展示出不同尋常的思維模式。最後,朧月的情緒完美醞釀出來,連發兩個「我什麼都沒看見,我什麼都沒看見」。
注意,這裡的我什麼都沒看見,是強調語氣。連發兩次,就是要強調,其實我是看見了的。皇后一聽滿心期待啊,大家都知道小孩子是不會撒謊的,趕緊把朧月扯過去。端妃敬妃和嬛嬛是最緊張的,嬛嬛害怕啊,萬一孩子說了真話咋辦。啊哈哈哈,這下換皇上安心,皇后恐慌,敬妃放鬆,嬛嬛吃驚了。真真是現實版的四眼懵比啊,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嬛嬛驚呆什麼,她驚呆這孩子才六歲,居然會撒謊了。敬妃放鬆什麼,這些年的耳濡目染和言傳身教,總算是看到了結果。皇后呢,她知道朧月撒謊了,六歲的孩子居然撒謊了。皇上更是信了朧月,連聲質問皇后,「她才六歲,她知道撒謊嗎?」皇后,曾經的你看不起朧月,還嘲笑人家是個公主,現如今的你,都高攀不起朧月。而朧月也完成了敬妃給自己的使命「無論何時,你都要保護你的熹娘娘」。如果說前面是撒謊救人,而這裡,就是她憑機智和聰明,救下嬛嬛和雙生子性命了。嬛嬛和果郡王的事件暴露後,皇上是怎麼也咽不下這口氣。女人的直覺很準,在誰給誰戴綠帽子這件事上,男人的直覺也照樣是準的。他一直在反覆思考一個問題,要不要連果郡王帶嬛嬛一起收拾了。他也拿不定注意啊,畢竟自己還是愛這個女人的。要說嬛嬛的格局大呢,這挑的輔助,都是聰明的人,跟著嬛嬛,聰明的人也把格局變大了。敬妃知道此時她什麼都不敢說,但是,她有一張王牌啊,那就是朧月。朧月對皇上說:「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祚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再來一句,「朧月願意做君子,孝順好皇阿瑪和額娘」。這話的意思就是說她要做君子,父母健在才能兄弟友愛,孝順皇阿瑪和額娘。暗示皇上也要做君子不應該懷疑妻子兒女。要不怎麼說童言無忌呢,皇上聽到自然是感動又欣慰。他也因為朧月的這個段子,放過了嬛嬛。可能嬛嬛自己都不知道,這個女兒,關鍵時刻救了自己。當時準格爾以挑釁的姿態拿出貢獻的寶物九連環,稱無人能解開此環。皇上感覺極為沒面子,這時朧月在甄嬛的「調教」下,站出來說自己能解,之後一下子摔碎了九連環。當眾人皆錯愕時,朧月卻說九連環已解,並且得意地說出,這麼簡單的事情在清朝誰都能解,「只不是屑於告訴你罷了」。這裡雖然是嬛嬛安排的,朧月卻把這個任務完成的相當不錯。在大格局面前不小家子氣,也從不因為自己是個孩子而調皮,懂得分寸也懂得什麼樣的場合說什麼樣的話。-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