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蘇的龜茲文化,開啟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2020-12-24 新疆人文風物

【前言】:龜茲文化,指的是西域佛教文化。在佛教文化之前,或者說新疆的史前文明,並沒有留下多少文字記載,吐火羅文字算是新疆最早的文字之一,除此之外,就是原始人類遺留的巖畫和一些象形文字,再者就是出土的各類文物。而佛教文化,自印度傳入西域後,經過交匯與融合後形成了具有本地域的特色文化。

01、銘記歷史,就要追溯文化的源頭

在古代,新疆是中原中央政府集中統治下的邊塞地區,少數民族眾多,城邦國也眾多,相互之間經常為資源掠奪發生戰爭,這是人類的生存法則。作為今天的我們,的確也無法左右古人的思想和行為。

有些人提出質疑,你寫新疆的歷史,為什麼要提外來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才是我們中國的本地文化。要是這樣的話,我們首先要弄清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真正含義,才能去了解新疆的歷史和文化,否則就是痴人說夢。

今天,我們談的龜茲文化和石窟寺,就是新疆的歷史文化,如果拋開這些不說,那麼新疆的歷史就會斷層,或者說會留下一片空白。無論是龜茲文化,還是新疆的石窟寺,它都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內容或分支,而我們的中華文明是一個總綱,可以說包羅萬象,容納萬物,是舉世聞名和獨一無二的文化。

龜茲文化,是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在西域碰撞之後,經過交匯和融合,形成的一種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最明顯的特點,就是石窟寺裡的壁畫,上面不僅有印度文化的痕跡,還有中原古老的樂器以及飛天壁畫,這就是中國古代文化在新疆最早的體現和傳承。

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龜茲王向漢武帝贈佛教僧侶所用的澡罐,是龜茲古國佛教傳入初期最早的史事。據史料記載,從公元前三世紀,龜茲境內就有佛教傳播。這說明龜茲有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三百年的歷史。

然後,佛教文化以石窟寺為載體,從西域出發一路沿著河西走廊,還可以說順著絲綢之路向東傳播,這一線的敦煌石窟、麥積山石窟、雲崗石窟、龍門石窟等很多石窟寺,就是一個很好的見證。之後又從中國東渡日本、南到東南亞等地。

因此,佛教傳入中國後,經過交匯和融合,已融入中國文化的血脈,成為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屬於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那麼龜茲文化和石窟寺也是一樣,也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一分子。

02、龜茲佛教文化,中國石窟寺藝術的體現

據傳,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古代印度王子悉達多·喬達摩經過人間磨難,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後創建了佛教。而佛教自漢明帝永平年間傳入漢地之後,天竺、西域高僧來中原講經說法不絕。由此譯事漸盛,法事也漸興。

在佛教傳播的道路上,石窟寺一路生根、發芽、壯碩,成為一座座佛教藝術的殿堂。石窟寺是佛教思想和藝術的載體,它伴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和中印文化的相互交流逐漸傳入中國,在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不斷碰撞和交融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石窟寺藝術。

中國石窟寺是世界古代文化藝術中的一枝奇葩,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力。阿克蘇地區除了擁有中國「四大名窟」之一的克孜爾千佛洞外,境內還有拜城縣的溫巴什石窟、臺臺爾石窟、阿克塔什石窟等;庫車市境內的庫木吐拉石窟、森木塞姆石窟、阿艾石窟等;新和縣境內的託乎拉艾爾肯石窟;烏什縣境內的沙依拉木石窟;溫宿縣境內的喀拉尤勒滾石窟等眾多石窟寺。

特別是庫車市、拜城縣和新和縣境內的石窟大都沿雀勒塔格山脈分布,現存遺址有數百個洞窟,殘存壁畫近兩萬多平方米。這些古寺院大都依山而建,上背危峰,下臨流潺,四周綠蔭環抱。不難想像當年佛寺禪院煙火繚繞,蔽天遮月,佛塔凌空高聳,實可堪為「仙居之勝地」、「棲靈之秘境」。

古代龜茲曾經具有高度的佛教文化,並在音樂、文學、美術等方面為人類作出過重大貢獻,克孜爾千佛洞、蘇巴什佛寺、溫巴什石窟、溫巴什寺院等遺址就是一個有力的佐證。其形有兩種,一券頂窟,二中心柱窟,大約開鑿於唐代,甚至更早。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由西域東去的這條與古代絲綢之路相融合的佛教傳播之路,浸染了民族文化的色彩,完成了佛教中國化的過程。這條傳播線路上的眾多石窟,不僅是佛教史上的奇葩,更是世界文化的瑰寶。自柯坪縣和烏什縣東去一座座屹立千年的石窟,構築了佛教傳播的路標。

在阿克蘇這些佛教藝術遺物中,主要為反映小乘的本生與佛傳壁畫,如洞窟壁畫主要是本生、因緣和佛傳三方面題材。而這正是「故摯學小乘,雲元十方佛,唯禮釋迦而已」的具體表現。

另外,還有少部分石窟也出現了以顯示十方佛的雕塑與壁畫,而這些石窟的大體年代,也約略與鳩摩羅什在龜茲宣揚大乘佛教幾乎同為一時期。

小乘佛教把釋迦視為教主,石窟壁畫也就集中表現釋迦的前世與在世時的種種事跡;大乘認為三世十方有無數佛,因此在雕塑、壁畫上表現十方佛、賢劫千佛等。

03、龜茲佛寺,見證了佛教文化的興衰

今天的阿克蘇地區管轄了古代龜茲核心區域,但古代的龜茲卻囊括了如今的阿克蘇地區,其實說龜茲文化,也就是說阿克蘇地區的古代歷史。

由於古代龜茲佛事興盛,僧尼頻出,佛寺比比皆是。就發現的古寺遺址而言,除庫車市的蘇巴什佛寺之外,還有拜城縣的喀拉蘇寺院遺址,紅山佛寺遺址,坦塔木佛寺遺址;新和縣的桑塔木佛寺;柯坪縣的克斯勒塔格佛寺等,而且大都是宣揚小乘佛教的。

現在這些佛寺儘管殘敗、凋敝,但卻有過曾經的輝煌,它凝聚歷史、呈現藝術、飽經風霜地留於它的面龐之上,觸及到考古發掘者和旅行者的內心,真正讓人們感到了歷史文化的魅力。

強漢西滯不曾還,佛窟千年隱山澗。遍尋翠綠溝壑間,引得春意渡西緣。

晉鹹康五年(公元399年),中原高僧法顯西行取經,經過鄯善、焉耆、于闐、龜茲等國,記載了佛教在西域地區的興旺景象:寺院的大量出現及其建築的精美,僧人眾多,石窟寺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佛事活動頻繁,佛教節日眾多,高僧輩出,佛教文化交流頻繁。

阿克蘇地區及西域佛教文化東傳中原,出現了大量和佛教有關的石窟寺建築及文化:莫高窟、炳靈寺、麥積山、雲崗、龍門等。佛教的東傳,佛經的翻譯,給中國文學藝術注入了新鮮血液。

龜茲及西域地區首開雕塑佛像之風,形式既有浮雕,也有立雕,在東傳時也得到了較好的傳承。比如,敦煌石窟的各種雕塑佛像,就證明了這一點。

佛教東傳近兩千年來,對我國社會發生過深刻的影響。在思想意識、風俗習慣以及文化藝術等領域都可看到它的影響;在哲學上,它對宋代的理學影響尤為顯著。並且歷代高僧大德為我們留下浩如煙海的佛教典籍,已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作為一種文化,我們就不能忘記西域佛教的歷史,畢竟新疆各民族的文化和習俗,包括建築和生活器具等都延續和繼承了龜茲及西域文化的元素。當然要想了解新疆的人文,這些都是必須要弄明白的歷史知識。

相關焦點

  • 鬥雞鬥羊民俗表演助興新疆阿克蘇「多浪·龜茲」文化旅遊節
    中新網新疆阿瓦提5月19日電(記者 王小軍) 鬥雞、鬥羊、新疆歌舞精彩上演……5月19日,2020年「中國旅遊日」新疆阿克蘇地區分會場活動第十六屆阿克蘇「多浪·龜茲」文化旅遊節暨阿瓦提第八屆刀郎美食文化旅遊節在阿瓦提縣開幕。
  • 歷史文化名城,古稱龜茲的庫車縣
    庫車縣位於天山南麓,古稱龜茲。龜茲北通烏孫(伊犁河谷),南連于闐(塔裡木盆地南沿),東西有絲綢之路中道貫穿,龜茲處在西域中心的十字路口上,漢朝的西域都護府、唐代的安西都護府都設置在此,這使得龜茲成為西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統治範圍以庫車為中心,下轄拜城、新和、沙雅等地,是著名的絲路重鎮與軍事重鎮。
  • 西域龜茲古國最絢麗的文化印痕
    龜茲古國最絢麗的文化印痕  庫車自古就是西域絲綢之路北道必經之地,中西文化在此交匯,留下了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人文遺存,昭怙釐大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古蹟之一。蘇巴什故城是龜茲古遺址中之一,其中包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拉千佛洞、蘇巴氏故城、克孜爾尕烽火臺等景觀並列,久負盛名。    文明之殤  史料記載,在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著名高僧玄奘去印度取經西行至此,見寺廟僧侶雲集,香火甚盛,便在這裡滯留兩月餘講經弘法。
  • 新疆文化旅遊宣傳形象大使王洋遇見阿克蘇的饢
    新疆阿克蘇市:文化旅遊+打造南疆旅遊業態升級版7月9日晚,素有中國十大邊陲重鎮美譽的國家優秀旅遊城市阿克蘇市,迎來新疆文化旅遊宣傳形象大使王洋團隊助陣代言該市饢文化產業園,網紅達人傾情互動火遍全網,標誌著該市「冰火絲路 天山水城」文化旅遊節暨新疆文化旅遊宣傳形象大使王洋團隊代言饢產業園活動隆重開幕
  • 新疆考古證明,龜茲故地的庫車,土著居民有這三個人種組成
    直到近幾十年來,中國考古專家和學者對新疆地區古人類活動遺蹟和文化考察研究有了很大突破,尤其是龜茲故國境內的考古學,和體質人類學研究又有了新的發展,一些問題才逐漸明朗起來。從1980年以來,中國考古學家在新疆多處墓葬遺址中挖掘出100多具保存完好的古代人類遺體,其中年代最早的距今已有4000多年,大約公元前2000年。
  • 龜茲綠洲生態園景觀設計,玩的就是情懷
    項目檔案 項目名稱:龜茲綠洲生態園 項目地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庫車縣 景觀風格:生態自然風 景觀公司:梵泰景觀
  • 精品自駕路書|去新疆!開啟天山世界遺產之旅,品味自然與人文的饕餮...
    2013年,新疆天山的託木爾峰(阿克蘇地區)、喀拉峻——庫德寧(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巴音布魯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格達(昌吉回族自治州)4個片區以「新疆天山」名稱成功申請成為世界自然遺產,成為中國第44處世界遺產。新疆地域遼闊,天山世界遺產自駕之旅涉及的地區和景區、景點眾多,行車超過1000公裡,用時較長且跨越地區較多。
  • 【旅遊】玩轉阿克蘇!最嗨!最in!FM95浙江經濟廣播終於對阿克蘇下手...
    為了推動新疆阿克蘇地區旅遊發展,加強浙江-阿克蘇兩地合作交流,4月6日起,浙江廣電集團經濟廣播將推出專欄節目《玩轉阿克蘇》,通過對阿克蘇當地旅遊資源的全面介紹,讓大家直觀感受阿克蘇地區的美食、美景和當地特色文化。
  • 文化潤疆|進入新疆民間音樂,從木卡姆開始
    廣義的絲路與中西文明共同生長,在這段時期漫長的之前與往後年代中,這條古路長久地存在,使人類思想和文化的交流隨著商貿之旅福澤眾生。絲路樞紐通道新疆是一顆明珠。這片土地上的音樂是明珠的靈魂。劉新(新疆分社)/中新社/視覺中國由絲路溝通的各民族,常會意外發現別族的民歌、曲式、器樂和自己的何其相似。這是因為,流傳在這片土地上的音樂繼承了古代西域的龜茲樂、高昌樂、伊州樂、疏勒樂、于闐樂和西亞的阿拉伯樂、波斯樂的藝術傳統。形形色色的樂器在這裡流通、停留和演變。在今天的新疆,尚有一百多種樂器、成千上萬首民歌和樂曲有待採擷。
  • 新疆人文:南疆兵團古絲綢之路重鎮——阿拉爾市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曾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形象地說明了兵團城市「石河子和阿拉爾」的地位和作用尤為重要。儘管石河子設市早於阿拉爾,但阿拉爾的重要性在南疆地域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座兵團城市位於阿克蘇地區境內,北起天山南麓,南至塔克拉瑪幹沙漠北緣,世界最大的內陸河——塔裡木河穿過阿拉爾市區。
  • 唐代西域樂都,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現今的新疆庫車變得怎麼樣了?
    庫車市,新疆阿克蘇地區轄內的縣級市,位於天山南麓中部、塔裡木盆地北緣,地形北高南低,自西北向東南傾斜,熱量豐富,氣候乾燥,降水稀少,總面積1.52萬平方公裡,總人口60萬。庫車是突厥語譯音,維吾爾語地名,意為胡同。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定名為庫車。
  • 《史話新疆》系列微視頻之平國亭誦
    《史話新疆》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播出的一部關於新疆歷史的系列微視頻。1月10日起《史話新疆》 系列微視頻在CCTV-4中文國際頻道首播,新疆電視臺同日開播,每天18:35連播兩集。
  • 「世界之美 盡在新疆」 ——阿克蘇拜城縣克孜爾石窟
    一、基本簡介   克孜爾石窟位於新疆拜城縣克孜爾鄉東南7公裡,木扎提河北岸卻勒塔格山對面的明屋塔格斷崖上。石窟總體走向呈東西向,綿延約三公裡。按照自然地形,洞窟分為四個區,谷西區、谷東區、谷內區、後山區。
  • 60個新疆「網紅打卡地」,快快收藏!改天去了能用上
    其地域狹長,呈南北走向,溝中一條布依魯克河縱貫其間。葡萄溝全長約8公裡,東西寬約2公裡,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葡萄王國」。葡萄溝是火焰山山谷最大的一個溝谷,像一條綠色的絲帶,飄逸在盆地中央。「吐魯番是葡萄的故鄉,葡萄溝是吐魯番的縮影」。葡萄溝景區自然風景獨特,葡萄文化歷史積澱深厚,是國家農業旅遊觀光示範區之一。
  • 三集紀錄片《山河新疆》在新疆衛視開播
    >天山網訊(記者孫圓圓 蔡志剛報導)3月24日至3月26日每晚22時35分,由新疆廣播電視局、新疆廣播電視臺和新疆雅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三方聯合製作的紀錄片《山河新疆》,將在新疆衛視播出。「新疆人、新疆事、新疆情都是該紀錄片所要展現的內容,每集內容不同,但每集主題都以新疆壯麗山河開始,以人物故事為內容表達手段。」該紀錄片總導演蔡志剛說,2019年10月,確定拍攝主題後,三支攝製組深入天山南北開啟了為期一個月的精心拍攝。
  • 三集紀錄片 《山河新疆》今晚新疆衛視開播
    天山網訊(文/記者 孫圓圓 圖/視頻 蔡志剛 提供)3月24日至3月26日每晚22時35分,由新疆廣播電視局、新疆廣播電視臺和新疆雅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三方聯合製作的紀錄片《山河新疆》,將在新疆衛視播出。
  • 線上線下全面展示豐富文化遺產
    新疆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 線上線下全面展示豐富文化遺產 2020年06月16日 09:35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王瑟 字號 內容摘要:當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 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結果公布,新疆8家博物館升級
    近日 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了 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結果 新疆8家博物館升級
  • 浙阿一家親 文化潤人心
    「浙阿文化交流合作」工程啟動 浙阿一家親 文化潤人心 2020年10月21日 05:31:51來源:浙江在線10月20日,「浙阿文化交流合作」工程啟動儀式在新疆阿克蘇舉行,通過浙阿美術、文博、圖書、音樂、演藝等領域的10家對口單位牽手共建,打造「我愛浙疆」文旅品牌,實施「詩畫浙疆」「書畫浙疆」「文博浙疆」等十大項目,推動浙阿各族幹部群眾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 10月21日|新疆事兒早知道|塔城|八鋼|新疆|烏魯木齊|阿克蘇|哈囉出行
    02新疆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超百億元今年2月起,新疆實施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政策,據統計,截至10月18日,新疆累計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費104.91億元。9國家重大水利工程新疆大石峽水利樞紐建設有序推進新疆大石峽水利樞紐工程是國家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位於新疆阿克蘇地區庫瑪拉克河中下遊、溫宿縣與烏什縣交界處的大石峽峽谷河段。日前,大石峽水利樞紐工程主體建設正穩步推進,來自葛洲壩集團的1000多名工人、約270臺大型機械忙碌在工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