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西域樂都,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現今的新疆庫車變得怎麼樣了?

2020-12-24 全球旅行Y檔案

庫車市,新疆阿克蘇地區轄內的縣級市,位於天山南麓中部、塔裡木盆地北緣,地形北高南低,自西北向東南傾斜,熱量豐富,氣候乾燥,降水稀少,總面積1.52萬平方公裡,總人口60萬。庫車是突厥語譯音,維吾爾語地名,意為胡同。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定名為庫車。

庫車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境內石窟、古城堡、烽火臺等文物達195多處,其中包括了兩處世界文化遺產、十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景點如天山神秘大峽谷、克孜爾石窟、庫木吐拉千佛洞、庫車王府、蘇巴什古城等都在這裡。

我們先去了城中心最有名的景點庫車王府,但是離關門時間僅剩下一小時了,門票還不便宜,於是決定不進去。然後就沿著對開的馬路往前閒逛,沿街都是五顏六色花了花紋裝飾過的大門,小朋友和小夥伴們似乎在玩捉迷藏。

便利店、飯店、水果店、裁縫店一應俱全,偶爾經過民居的巷口還有警察值守,頗為森嚴。

庫車縣歷史悠久,史稱龜茲,是古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唐代被西方譽為「西域樂都」。而這裡更集中了很具代表性的民族風味小吃,最有代表性是這裡的大饢,雖然也有小饢、薄饢、油饢、肉饢、芝麻饢等豐富品種,但表面印了各式花紋與圖案的大饢最吸引人的眼球。

街頭擺放的烤包子,酥脆的外皮包裹的是濃香的洋蔥羊肉丁。

而新疆的烤羊肉串,庫車有最地道的做法。

最地道的只放鹽,也會根據客人需求加辣椒粉或孜然粉,鐵籤子和紅柳枝串肉是最正宗的烤肉工具,有意思的是串肉方法是一塊羊肉一塊羊油,剛出爐的烤肉就是那種一口咬下去滿嘴都是油,卻肥而不膩。

古渡口大巴扎是庫車最熱鬧的地方,位於團結新橋。這裡的橋頭是昔日龜茲國的古渡口和最繁華的地方。想要體驗當地的人文找當地集市絕對不會出錯,出於安全考慮,進入巴扎前走安檢通道還要刷身份證。巴扎裡沒有固定的攤位,都是席地擺攤。

熱鬧喧譁的巴扎是體驗當地人文的最佳場所。

人們在這裡販賣各種生活用品,以前用的驢車如今已換上了電動三輪車。

巴扎裡擺賣著新鮮的各種蔬菜、水果、堅果,還有煤爐上保著溫的熱氣騰騰的羊蹄、羊臉、羊板筋等熟食,那特有的香氣瀰漫在空氣之中。

當地的特色小吃蜂蜜糯米飯,

看著就讓人垂涎三尺,入口則是軟糯香甜。

想要捕捉到最人文的民族風情與生活縮影,大巴扎是不二選擇。

相關焦點

  • 歷史文化名城,古稱龜茲的庫車縣
    庫車縣位於天山南麓,古稱龜茲。龜茲北通烏孫(伊犁河谷),南連于闐(塔裡木盆地南沿),東西有絲綢之路中道貫穿,龜茲處在西域中心的十字路口上,漢朝的西域都護府、唐代的安西都護府都設置在此,這使得龜茲成為西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統治範圍以庫車為中心,下轄拜城、新和、沙雅等地,是著名的絲路重鎮與軍事重鎮。
  • 新疆喀什地區:中國西部邊陲歷史文化厚重的人文古地
    對於喀什地區,我內心有著深深的遺憾,因為自己的足跡還未踏遍這塊充滿歷史厚重的文化地域。至今,我只到過喀什市、疏附縣和塔什庫爾幹,其他縣域只是匆匆而過,並未真正地目睹他們真實的容顏。而今天,我要從歷史中翻閱它們延續的文化印痕,向世人展示它新時代風採。
  • 西域龜茲古國最絢麗的文化印痕
    庫車自古就是西域絲綢之路北道必經之地,中西文化在此交匯,留下了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人文遺存,昭怙釐大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古蹟之一。  《大唐西域記》記載:「屈支國東西千餘裡,南北六百餘裡,國大都城,周十七八裡」。屈支,即龜茲古國。據有關專家考證,文中所稱之「大都城」就是位於庫車縣出附近的龜茲都城(一稱皮朗故城),漢代名延城,唐代名伊羅盧城,漢唐時期均為龜茲國都。這座古城早已廢棄。如今東、南、北三面仍有殘存城牆,系夯土建築。  城內建築遺址比比皆是。
  • 新疆阿克蘇的龜茲文化,開啟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前言】:龜茲文化,指的是西域佛教文化。在佛教文化之前,或者說新疆的史前文明,並沒有留下多少文字記載,吐火羅文字算是新疆最早的文字之一,除此之外,就是原始人類遺留的巖畫和一些象形文字,再者就是出土的各類文物。而佛教文化,自印度傳入西域後,經過交匯與融合後形成了具有本地域的特色文化。
  • 疆土尋蹤,探秘庫車,尋找昔日絲綢之路上的西域文明——龜茲古國
    【多浪龜茲】其實很多人把「龜茲」這兩個字讀作「gui zi」是錯誤的,應該讀「qiu (第一聲)ci(第二聲)」,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龜茲古國就是它,西域三十六國中名氣最大的也是它。庫車,西域時期的龜茲古國,在西域古樸寧靜的歷史中,龜茲是無法跨越的名城,這裡有熱鬧得如節日般的「巴扎」,有讓人吃驚的克爾孜千佛洞和古城遺址,在昏黃的暮色中沉靜的老街,有祖傳十三代還在堅守著的鐵匠,還有傳嫁古代與現代的古董商人……龜茲,是被中國軍閥當作戰利品和牲畜一起被掠奪到中土被迫娶妻生子的大和尚鳩摩羅什的故鄉,是突厥可汗把女兒扶上中國皇后位來控制鮮卑人時當作陪嫁送到中原的琵琶大家蘇祗婆的故鄉
  • 新疆柯坪齊蘭古城:一個延續西域滄桑歷史的絲路重要驛站
    第三碗美酒,我要自己一飲而盡,牢記曾經的西域歷史和今天的美好生活。望著眼前破敗的齊蘭古城,我說不出內心的千言萬語,曾幾何時,腳下這片土地是西域絲綢之路上的繁華驛站,如今卻變得滿目蒼夷和破落不堪,坍塌的古城早已失去了昔日的繁榮景象。
  • 《大唐西域記》 讀書
    芮傳明  譯註貴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 昭怙釐大寺遺址  少言攝於新疆庫車確爾達格山南麓遊記,在中國文學史上重要不重要?生活在熱帶地區的印度人習慣於把事情記載在貝多羅樹葉上,因此很難存世保留,另外這個民族更加注重哲學思考,缺少歷史觀念,佛經不少,史籍卻是印度最稀缺的東西,當代印度史學家班納吉說:「不利用中國的歷史資料,要編一部完整的佛教史是不可能的。」本書對古印度歷史大事多有記述。
  • 新疆考古證明,龜茲故地的庫車,土著居民有這三個人種組成
    庫車古稱龜茲,是西域歷史上一個比較重要的綠洲城廓,漢朝的安西都護府和唐朝的西域都護府曾在此設立,由此證明,龜茲應該是西域最大的故國,但它的土著居民卻成為了人們關注的話題。根據歷史考古和近代專家的研究分析,我們對龜茲土著居民有了一條清晰完整的脈絡。
  • 紀錄片《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發布會在京舉行
    該片以「歷史、民族、宗教、文化」四大維度為視角,用重大考古成果和美輪美奐的視聽影像,完整梳理新疆在中華文明大視野下的歷史脈絡,全片用一個又一個歷史事實,一件又一件珍貴文物,深刻闡明新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新疆歷來是多種宗教並存的地區。
  • 大型紀錄片《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發布會在京舉行
    ,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新疆歷來是多種宗教並存的地區。紀錄片《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通過有力的歷史真相,展現中華文明脈絡,深刻再現中國新疆地區數千年歷史演進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多種文化融合互通,向今天的觀眾呈現出一個既雄渾又親切,既悠久又現代,既美麗又多彩的中國歷史畫卷。
  • 歷史文化名城,久負盛名的雷州古城!
    我們總是偶爾有時間就在外面玩,比如,去海邊散步,在海裡踏浪,在海裡玩耍,累了就靜靜地躺在柔軟的沙灘上,沐浴著溫暖的陽光,感覺非常好,另外,對於我們廣東省來說,最不缺的就是我們的海灣,不過,也有一部分人喜歡到那片山林裡散步,爬山運動出一身汗,心情也會變得很輕鬆,而且也有人喜歡有文化的東西
  • 西域三十六國——你能讀對幾個?
    這可是絲綢之路重鎮 是古來西域出產鐵器之地 中國古代西域大國 漢朝時為西域北道諸國之一,唐代安西四鎮之一 中國佛教八宗之祖鳩摩羅什祖籍天竺 就出生在西域龜茲國(今新疆庫車) ……
  • 庫車王府:中國最後一位封建王爺的府邸
    庫車王府位於阿克蘇庫車市區。始建於19世紀中葉。1759年清朝乾隆皇帝為表彰當地維吾爾族首領鄂對協助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的功績,專門派漢人工匠修建了王府。庫車王府在新疆王盛世才當政時期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壞,僅存部分房屋和城牆。2004年庫車市政府投資1300萬元,根據庫車王爺達吾提·買合蘇提的回憶,在原址重建「庫車王府」。今天就請大家跟著小編一塊走進庫車王府一探究竟。
  • 「馬踏飛燕」的武威,揭開一代歷史名城的文化年
    文化耀武照新年,煥然一新的除了人,更有城市的變化。在迎新春的時刻,每一座城裡都有著它獨有的文化年。初食探索一城一味,發現美麗的故事和你,來到甘肅武威,一座你走進不願走出的名城。武威市,古稱涼州,古稱涼州,它是古代唐詩裡寂寞雄渾的邊城,是徵人思鄉的異鄉。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為彰顯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而得名,甘肅省下轄市,中國地級市。
  • 新疆庫車:「培土引水」栽種「胡楊經濟」
    近日,在新疆庫車市舉辦的第三屆原生態胡楊節上,塔裡木鄉農民艾克拜爾·艾合買提精心製作的紅柳烤肉、羊肉抓飯等特色美食,吸引了大批欣賞胡楊美景的遊客前來品嘗。「來看胡楊美景的人多了,生意會更好。」開幕式當天,艾克拜爾·艾合買提賣出30多隻羊。
  • 精品自駕路書|去新疆!開啟天山世界遺產之旅,品味自然與人文的饕餮...
    ——龜茲世界文化遺產地(克孜爾石窟、克孜爾尕哈烽燧、蘇巴什佛寺遺址)——庫車歷史文化名城——託木爾——阿克蘇機場——烏魯木齊市總裡程:1310公裡推薦時長:7天6晚夏秋季為新疆自駕旅行的黃金時期,可「一路觀四季」的獨庫公路也在此期間開放通車
  • 夢回西域—南疆環線帕米爾高原人文風光攝影採風12日
    秋日最不可錯過的美景之一 新疆,古稱『西域』,意為遠在西極的疆域。潔淨清碧,下雨的時候,湖水立刻變得像灌了鉛似的黑亮。 【喀什】絲綢之路重鎮,歷史文化名城
  • 大唐榮光:中國為何不能失去西域?
    唐代西域佛教盛行,敦煌文書中就有玄奘所作的《題西天舍眼塔》、《題尼蓮河七言》、《題半偈捨身山》等描繪唐初西域佛跡的詩歌。唐朝人真是把寫詩的天賦點滿了,玄奘在艱難的旅程中也不忘賦詩打卡。我們今天講大唐西域,就從高昌這個小國說起。1唐代的「西域」,廣義上指的是敦煌以西、天山南北,乃至今中亞、西亞、北非、東歐等地區;狹義上則是指東起玉門關、陽關,西到波斯(今伊朗),北抵阿爾泰山,南至克什米爾的廣大地區,有時特指今新疆及其周邊地區。
  • 南疆第一個4A景區,竟中國最後一個王爺的王爺府
    這個最後一任王爺啊,可不是在京城的王爺,也不是滿清貴族,而是遠在新疆庫車縣的達吾提·買合蘇提親王。功勳換爵,親王的來歷說道這裡可能就有人要好奇了,王爺不應該是皇帝的兄弟嗎,怎麼是外姓呢?這說來就話長了:早在乾隆年間,回部親王米爾扎·鄂對是統領南疆重鎮阿克蘇、庫車、拜城三城的地方要員,後來發生了準噶爾及大小和卓叛亂,親王米爾扎·鄂對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維護了祖國的統一。
  • 【冬行漫記】自駕新疆(二)行走獨庫公路
    庫車 是突厥語的譯音,取「胡同」之意庫車 歷史悠久,史稱龜茲下面普及一下這兩個字的讀音與「秋詞」同音不到 新疆 真是不知道 中國 有多大同樣也不知道自己有多文盲啊好多字不查字典是真不認識啊龜茲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