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遍了整個小區以及附近的公園,居然沒有找到一株松屬植物。有和它看起來外形相似的南洋杉,也有葉片金黃且細長的黃金香柳,乍看上去和松樹也有幾分形似,只不過它卻是桃金孃科的植物。還有一種植物,有兩種葉片:一種扁而圓,和側柏相似,另一種卻尖而利,又有些像是杉樹。從前我弄不明白,只以為它就是側柏。這幾日看了些書和視頻才知道,原來它和側柏是親戚,卻是名喚圓柏,古人亦稱其為檜。
圓柏
黃金香柳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引魏子才六書精蘊云:萬木皆向陽,而柏獨西指,蓋陰木而有貞德者,故字從白。白者,西方也。還有人進一步解釋說:蓋此木至堅,不畏霜雪,得木之正氣,他木不及。所以受金之正氣所制,一一西指也。
雖然古人慣會以五行陰陽來解釋萬物,不過據此也能看出柏樹在古人心中的地位。無論是在文化上還是在醫藥上,柏木皆被列為上品。早在先秦時就有「柏樹」之名,詩經裡我最喜歡的一首詩叫做《邶風·柏舟》,開篇就寫到:「泛彼柏舟,亦泛其流」,意思是柏木船兒蕩悠悠,在河中隨著水波漫漫流。此處以水中飄蕩的柏舟起興,比喻詩人無所依歸,其內心有無法解除的憂痛。詩中接著就喊出: 「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從而引出後文。文中的柏舟既是虛寫,又隱隱象徵了作者高潔的品質。正如《禮記》中把柏木稱作「椈」,所謂「以柏為臼,以桐為杵,柏香桐潔,於神為宜」。
柏樹的壽命很長,我記得我在西藏林芝旅行時,曾去過一片古柏林。那裡的柏樹並非常見的側柏或是圓柏,而是一種名叫巨柏的高大喬木。這些巨柏分布於雅魯藏布江朗縣至米林附近的沿江地段,組成疏林,或在江邊成行生長。它們的平均高度約為44,胸徑為158釐米。其中最大一棵高達50多米,胸圍14.8米,樹冠投影面積達一畝有餘。經測算,這株巨柏的年齡已有3234歲之久,被當地人尊為「神樹」。走入林中,像是來到了巨人國一般。抬頭仰望那一株株高大的巨柏,如同螻蟻面對大象一般,油然生出一種敬畏之情。
和南洋杉斑駁開裂的樹皮不同,這些巨柏的樹皮薄且呈縱向開裂。裂縫並不大,看上去像極了八九十歲常年勞作在外的老者粗糙的肌膚。雖蒼老卻猶有一種勁力蘊藏其中。日本有一種柏樹名叫日本扁柏,他們自己稱呼其為檜。利用這種柏樹的樹皮,日本人營造出檜皮葺屋頂。這種形式的屋頂在日本出現的應該很早,在日本最早的文學著作《古事記》中,就已有用檜樹為建材的事例。檜樹加工容易且緻密,富有芳香,日本人非常喜愛這種建築材料,並且將檜皮作為一種高等級建材使用在神社與寺院之中,最典型的實例就是京都御所紫宸殿了。具體做法是先將日本扁柏的樹皮砍下後,製成薄片,再用竹釘一層層釘到木製望板上。這些古建築上的檜皮葺屋頂一層一層十分整齊,給人一種古樸莊重之感,正如柏樹帶給我們的感覺。
我想起《西遊記》中有一節叫做」木仙庵三藏談詩「,其中有一老者名喚孤直公,其實就是柏仙。柏樹的葉片也與松樹杉樹不同,它總是呈現出一種青綠之色,綠中帶著深藍,給人一種深邃森然之感。古人喜歡將它種植於陵前,有種說法是當時的人們認為鬼神喜歡幽暗的地方,所以把樹陰濃密的柏樹枝頭當作了自己的廷府。而我則認為,古人看重的應該是柏樹的高潔正氣。例如杜甫,就曾數次在詩中提及柏樹,並以之自喻。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在這首主題為《蜀相》的詩中,開頭便是森森柏樹環繞下的武侯祠,帶來一種莊嚴肅穆的靜謐之感,讓人在這種環境中不由得追思起諸葛亮的生平。而另一首《古柏》詩,同樣與諸葛亮有關,寫的是夔州孔明廟前的老柏。你看這古柏
「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最終卻依然落得」古來材大難為用「的境地。老杜的此詩是寫樹,更是寫人,是將柏樹喻為諸葛亮,也是以柏樹自指。從詩經的柏舟直至老杜的古柏,千百年來,柏總是以這般孤高拔潔,風骨昂藏之態存在於文人心中。
從前我總以為,小區裡的這幾株柏樹都是側柏。側柏者,以其」葉扁而側生「之故名之。植物志中記載:側柏生鱗葉的小枝直展或斜展,排成一平面,扁平,兩面同型。故又稱扁柏。它的葉片如魚鱗般伏於小枝上,完全不似松針那般尖利,也不像一般的植物那般舒展,整體圓潤如小棍。事實上,我翻閱植物志發現:大部分的柏樹葉片都是如側柏一般呈鱗片狀,只是大小長短不同。不過你若是以此來區分柏樹與其它針葉植物,卻又不能保證完全正確。因為其中有兩種柏,葉片與眾不同。其一就是我小區中的圓柏。
側柏
圓柏粗看和側柏並無不同,不過當我靠近了仔細看那些葉片,卻總能找出完全不同的兩種葉片來。其一自然是魚鱗狀的,而另一種卻是尖且硬,螺旋狀地著生於小枝上,像是某種杉樹的葉片。這正是圓柏區分於側柏的不同之處。植物志中記載:圓柏葉全為刺葉或鱗葉,或同一樹上刺葉鱗葉兼有,刺葉基部無關節,下延生長。我尋遍了小區裡的每一株柏樹,發現許多都存在刺葉和鱗葉兩種形態的葉片。據說,圓柏的幼株上全是刺葉,老株上全是鱗葉,壯齡樹則二者兼有。小區裡的這些樹全都有二十年左右的歷史,正是壯齡。還有一種情況是陽生靠外是鱗葉多,陰生靠內則刺葉多。
圓柏
植物志中另有一種柏樹名曰刺柏,顧名思義,這種柏樹的葉片全是刺葉。我看了圖片,完全不似一般常見的柏樹模樣,倒是和杉樹有七八分相像。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柏葉松身者,檜也。其葉尖硬,亦謂之栝。今人名圓柏,以別側柏。」不知他所說的檜,指的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圓柏還是刺柏,抑或是二者兼而有之。無論如何,檜樹竟然是柏樹的一種,關於這一點,我也是現在才知道。沒想到嶽飛墓前被眾人所唾棄的大奸臣秦檜,其名字中的檜字竟有如此高潔之意。而據說自從秦檜出名之後,人們都害怕跟他同名,導致「檜」字在中國人名中滅絕。叫人不禁為這圓柏而嘆息。
圓柏
從整體外形上看,其實側柏與圓柏也有所不同。正如古人觀察到的那樣「柏獨西指」。我細看每一株側柏,發現它們的枝條確實是朝著西方伸展的。哪怕是長在東側的枝條,它也最終會指向西方。所以側柏的株型看起來偏向一邊,比較散亂,並不豐滿。而圓柏則不然,圓柏的株型非常像是寶塔,每一個側面都很豐滿。整體看起來是緊湊圓潤的椎體。
側柏的小孢子葉球和大孢子葉球
圓柏
細看圓柏的球果,其實也與側柏不同。圓柏的成熟球果為圓形稍有些突出的邊角,上面覆著一層白粉,看起來有些像是藍莓,故而可以吸引鳥兒啄食為其散播種子。而側柏的球果則是如同造型簡單的迷你玫瑰,未成熟時是小小的肉質淡青綠色,成熟後則變為木質,且最終開裂,像是縮小且簡化了的松塔。李時珍描述其為「其實成梂,狀如小鈴,霜後四裂,中有數子,大如麥粒,芬香可愛。」古人非常讚賞柏實的這種香氣,他們覺得大概仙人就是以柏實為食吧,故而在歷代醫書中柏都被列為上品,據說柏實可以安五臟,久服令人潤澤美色,耳目聰明,不飢不老,輕身延年。
圓柏
側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