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記者強力推薦
值得關注的公眾號
請點擊上面藍字,關注青海勁能量
本文經西海都市報記者 趙俊傑 授權發布圖片 保嶸 拍攝
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高廟鎮保家村保塔寺,有兩棵筆直挺拔的祁連圓柏,像兩把巨大的傘,可容納上百人在樹下躲雨和遮陽。
據林業學家測定,體型較大的一棵樹齡達到六百多年。
湟水河畔的樂都高廟一帶氣候適宜,有梨樹、旱柳、白榆、青楊等多個品種的樹木,卻鮮見祁連圓柏的身影。
在青海,祁連圓柏的知名度很高,曾入選青海省樹行列,常見於海拔2600米至4000米地帶的陽坡,而在青海拔較低的樂都、民和等地少見,是當地群眾眼裡的珍稀樹木。
可以說,藏身保塔寺的兩棵祁連圓柏被保家村村民視為「寶樹」「神樹」,一直完好無損地保留到今天。
這兩棵高齡祁連圓柏從何地移植到保塔寺內?
在樹齡長的一棵圓柏樹上掛著一塊匾(2012年)。匾中記錄:「此柏樹來自祁連山,移植於明代,距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被樂都縣(現樂都區)文管所譽為活的歷史文物。」
古樹一側的保塔寺記(2003年)同樣也有記載:「已有六百九十餘年歷史的保塔寺內有一參天古柏,高大壯觀,據林業學家考證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
時間已過去多年,對於這兩棵祁連圓柏的來歷,村民們只能從後人零散的記憶中尋找答案。
看護保塔寺的七旬老人保成林說,原先,保家村的人居住在離樂都縣城較近的引勝溝,到保家村是後事。當時,祖先搬遷到保家村後,也將保塔寺一同搬了過來。
今天人們看到的保塔寺是2003年重建的。當時,舊保塔寺前有塊照壁,照壁上記載著保塔寺以及古樹的歷史,遺憾的是,這塊照壁沒有保存下來。確信的是,先有保塔寺,後面移植的古樹。
保塔寺重建過程中,村民們將古樹周圍砌成了水泥地面。這個小小的舉動,為古樹帶來致命威脅。
「記得保塔寺重建後的第二年夏天,樹齡長的一棵圓柏出現樹葉發黃、樹枝幹枯,當時村民們都很著急,請林業專家診斷。
經專家診斷,受水泥地面的影響,古樹根系吸收不到更多的水分,土壤氧氣不足,導致樹葉發黃、樹枝幹枯。」保成林說,聽從專家的建議,村民們儘快拆除水泥地面,過了兩三年,古樹煥發出原有的活力。
2010年10月,青海省綠化委員會將高廟鎮保塔寺內的祁連圓柏列入青海省重點古樹名木。
推薦閱讀:
西寧總寨一棵旱柳500歲了,4個大人才能合抱
青海樂都,一棵花葉海棠走過千年
青海民和這棵古楊樹齡成謎,聽說與明朝有關
歡迎文後留言,留言點讚最多者將有機會獲得西寧刺繡!
西寧刺繡 由西寧市非物質文藝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陳玉秀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