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素有「諜戰教父」之稱的柳雲龍自導自演的諜戰劇《風箏》近日收官。大結局中鄭耀先病逝,在生前最後一個願望只有8個字:我想看一次升國旗,扎心到讓人瞬間淚崩。
回顧這部以潛伏在軍統內部的的共產黨特工「風箏」的人生與感情經歷為主線諜戰大劇,從燒腦的劇情到對信仰的詮釋,無處不展現著柳雲龍對「諜戰」的獨特理解。
劇中柳雲龍飾演的軍統「鬼子六」鄭耀先,也是潛伏在軍統的共產黨特工「風箏」。
與幾乎所有的諜戰劇一樣,「燒腦」是《風箏》的關鍵詞,但又燒腦得獨樹一幟,最大的不同可能就在於,本劇在一開始就毫無懸念給觀眾挑明了主人公鄭耀先得情報員身份,一反傳統諜戰劇中播出過半還在猜「誰是臥底」的套路。
當觀眾們正在猜測反套路的劇情如何繼續時,鄭耀先上線就狠心處決了自己的同志,使得不知情的遊擊隊想要為死去的同志報仇,迅速拉開了高能燒腦的諜戰和博弈,更是將主旨核心升華到對「信仰」的解讀。
但不難發現,整部劇除卻「燒腦」的劇情和「信仰」的內容升華,「扎心」更是其最突出的情感特點,貫穿了劇集始終。
「扎心」的愛情——身處無間煉獄,愛與被愛都是錯
身逢亂世,又居殊位,愛情無疑是一件奢侈品。
程真兒(張檬飾)——作為鄭耀先最先出場的戀人兼戰友,出場令人驚豔。面容姣好,氣質優雅的她在一開始與鄭耀先的那一番對白,使得整部劇陰暗的氛圍瞬間陽光了起來。
然而,正當觀眾期待這對伉儷聯手智鬥敵特時,故事卻戛然而止。
在與程真兒一街相隔的餐廳裡,鄭耀先正在期盼著戀人的到來。不想卻透過窗戶眼睜睜看到愛人被一場刻意製造的車禍奪取生命。
桌上為戀人點好的八分熟牛排尚溫,他卻無能為力,只能看著兩人卻陰陽陌路。
為了繼續潛伏,鄭耀先被迫將戀人的骨灰撒向山間,他強忍悲痛回到住所用竹籤從指甲縫裡將骨灰扣出,細心包裹。
沒有過多的恩愛場景,鄭耀先的眼淚卻將這刻骨的不舍描畫的透徹心扉。
林桃(李小冉飾)——她的出現對於鄭耀先而言本是一個錯誤。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錯誤的相遇,卻偏偏遇上了對的人,一場以陰謀為開端的愛情也就此註定將以悲劇結束。
代號「剃刀」的林桃是中統為了置鄭耀先於死地所實施的「木馬計劃」的棋子,原本應該是一處美人計,林桃卻在被鄭耀先識破後被鄭耀先的睿智所折服而萌生愛意。
愛上鄭耀先,任務和愛情成為林桃不得不做出選擇的難題,而林桃最終為了愛情放棄了任務,與鄭耀先結成了夫妻。
她不斷果斷尋愛和力求自保間權衡左右,但當愛人的身份暴露,面臨威脅時,最終為了保住鄭耀先,她選擇自毀容貌最後割腕自殺。
韓冰(羅海瓊飾)——韓冰與鄭耀先的愛情萌芽的產生經過了漫長的鋪墊。從水火不容的敵人到相依為命的戀人,這樣的劇情略顯老套但也順理成章。
最開始的二人在地下戰場的明爭暗鬥,一方面,韓冰意圖置鄭耀先於死地而頻頻出招;另一方面,鄭耀先為了自保只能見招拆招,二人相愛相殺卻又心心相惜,直至多年以後,鄭耀先才真正確定韓冰就是自己一直苦苦尋找的間諜「影子」。
如果說傳統的諜戰劇熱衷於主角的愛情、親情和友情的破裂來表現主角的堅強和偉大,那麼本劇則更像是一種對於主角的信仰與情感直接抉擇的探討。
《風箏》並沒有刻意的去貶低任何一個人對於主角的任意一種情感,也沒有迴避主角在面對情感和信仰抉擇時所表現出的無奈和迷茫。
人本草木,孰能無情?也正是這種合乎常人的情感和主角堅定的信仰追求在抉擇時產生的巨大落差,才讓觀眾覺得格外「扎心」。
「扎心」的親情——許身於國者,卻失信於家
周喬是鄭耀先(化名周志乾)與林桃的女兒。在林桃自殺之時,鄭耀先身陷囹圄,音信全無,四歲的女兒只能由秋荷來撫養。
在一次執行任務的過程中,父女偶遇,周喬認出了偽裝成乞丐的父親,為了使任務順利完成和自己能夠繼續以犯人周志乾的身份偽裝下去,鄭耀先不得已對女兒說了謊,騙女兒先回家。
通過對周喬倚門盼父歸的畫面的刻畫,把鄭耀先為了信仰而失信於家人的那種慚愧與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骨肉親情也戳中了無數觀眾的淚點。
「扎心」的戰友情——同志逝去,卻難言「再見」
陸漢卿(田雷飾)——是鄭耀先的上級和戰友,二人在劇情開始時的那一番嘴炮讓人忍俊不禁,很容易就將觀眾帶入其中。
經歷過十幾年生死與共,這二人早已成為彼此最親密的戰友。鄭耀先遭到暗殺後,病房中的兩人真情流露,為鄭耀先奔波了一晚上的陸漢卿看到平安無事的鄭耀先喜極而泣,在感慨之中鬆了一口氣。
後來,陸漢卿被捕入獄,他知道,只要自己不死,軍統的人就一定會不遺餘力的從自己身上找到鄭耀先是共產黨情報員的線索。
為了保護鄭耀先,他用盡最後的力氣用腦袋撞向竹籤,自盡身亡,結局令人唏噓不已。鄭耀先為陸漢卿的犧牲失聲落淚也成為本片為數不多的幾次流淚場景之一。
鄭耀先或許深切的知道陸漢卿的犧牲會讓他這隻「風箏」徹底斷了線。無人再能證明他的身份,無人再能證明他的信仰,他或許會因此身陷囹圄。
但他悲傷的眼淚,卻並不是為自己處於危險境地而流,是在為戰友的犧牲痛心疾首,是在為自己無力救助而自責。
「扎心」的兄弟情——殊途難同歸,無處話桃園
徐百川、趙簡之和宋孝安是鄭耀先在軍統時患難與共的生死之交,甚至曾一起參加過抗日戰爭。
鄭耀先之於徐百川有救命之情,然而時過境遷,當歷史的抉擇擺在鄭耀先的面前時,他選擇了遵從內心的信仰。
徐百川對鄭耀先面訴當年蘋果救命之事並含淚吞下蘋果皮↓
趙簡之寧死不出賣兄弟↓
宋孝安在彌留之際仍為死前能見六哥一面而感嘆老天待他不薄時,那種至死不渝兄弟之情很是虐心↓
兄弟四人,擁有著完全不同的信仰,但拋卻主義和立場不談,這樣的兄弟情誼值得敬佩。
潛伏在山城意圖製造事端為國民黨反攻大陸創造條件的三人皆因鄭耀先所提供的情報或落入法網或未得善終。
或許在家國大義、在民族情懷、甚至在信仰面前,談情感,稍顯了小氣。
但說到底,所謂英雄,亦是常人,也有他自己的愛恨悲歡,但不同的是其能在時局動蕩之時為了自己內心的信仰做出非常人的抉擇。
本劇中的鄭耀先亦是這樣的一個常人樣的英雄。面對愛人的離世,面對骨肉親情的不可得,面對戰友的犧牲甚至是必須親手殺害戰友,忍常人之不能忍,為常人之不可為。
就像魯迅所說,「真正的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當鄭耀先為了信仰,最終落得孤家寡人孑然一生時,我才真正感到「扎心」。
因為鄭耀先的信仰,甚至那一代人的信仰恰恰是犧牲了作為個體的人在親情、愛情、友情等基礎感情後,沉澱而成的。
與其說這部劇的內涵在於歌頌信仰,倒不如說,是反思感情,是反思特殊時期的特殊感情,因為信仰是一種至深層的感情需要,所以才顯得彌足珍貴,但當我發現,除卻信仰,我已一無所有時,我才知道這信仰又有多沉重。
新浪娛樂粉絲群開通啦!想第一時間獲取娛樂資訊嗎?想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嗎?想和你的愛豆近距離接觸嗎?快來加入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