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關於黑人的電影

2021-02-12 胖達文字遊樂場

最近看了三部關於黑人的電影,不知是不是在連續多屆奧斯卡沒有提名黑人影星之後,黑人影星們要力挽狂瀾於既倒?多麼有現實意義。所以這三部電影既是回憶,回憶美國黑人一路走來的不易,更是抗爭,抗爭的路即便到21世紀還要繼續走下去。

《綠皮書》,60年代的黑人去南部州或公幹或旅行必要攜帶的一本隨行小冊子,標記出所有的不拒絕黑人的旅館和飯店。這屬於白人完全不需要的一種東西。讓我想起來《假如比爾街會說話》的原著裡女主角說到自己恨不愛自己的紐約,因為在這裡,白人對待她和她的同類就像對待斑馬,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但他們從不會去問斑馬怎麼想。和另外一部電影《隱藏人物》一樣,這三部電影裡充滿了隱忍的鬥爭,讓我知道了黑人獲得自由平等之艱辛以及各個層次的各種形態的反抗才到了今天這樣的情形。不止有馬丁路德金博士和他的信徒在大聲疾呼,也有普通民眾並不發出聲音,而是默默地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堅韌,讓種族歧視和隔離變得越來越愚蠢。

《隱藏任務》裡的太空任務組負責人哈裡森先生在得知自己的得力幹將——一名黑人女性「計算機(computer原來一開始的意思是專職為支撐龐大的宇航計算任務的一個個數學極好的人)」,因為工作所在的樓內沒有「有色人種專用廁所」,必須跋山涉水花費40分鐘才能走個來回的時候,奮而拿起錘子把廁所前的「有色人種專用廁所」一錘一錘地敲掉,正告圍觀者,從此沒有什麼你的廁所我的廁所,在NASA,大家的尿都是黃色的(In NASA, we all pee the same color)。

敏感的顏色可謂將觸手伸到了一個社會可以想見的所有地方:黑人「計算機」列隊歡迎航空英雄,被排在最偏僻的角落,且不被介紹握手。大街上有專門的「有色人種」飲水處;圖書館裡黑人不可以借不屬於自己區域的書;就因為是黑人,就可以莫名其妙地被關進監獄;黑人著名鋼琴家可以在餐廳裡出演盛大的聖誕演出,演出前卻不被允許在同一個餐廳就餐;黑人因為一名白人警察的不合邏輯漏洞百出的指控就被定罪,使得一個個家庭分崩離析。

說到底,話語權是掌握在既得利益者手裡的,要想平等,是需要不同層面不同維度的努力的。一般了解的比較多的是遊行集會,非暴力不合作,聲勢浩大。電影和小說裡更多通過補齊的一個個細節使得不平等的感覺讓觀眾感同身受。《綠皮書》裡的鋼琴家在南部州巡演的路上經過一片農田,車拋錨了,開車的義大利裔司機下車修車,鋼琴家走出車,與正在農田裡苦苦勞作的黑奴們對視是極富衝擊的一幕。而這些光靠那些講演和歷史書是沒法被記住的,也正因此,這些日常的痛楚慢慢地就被越來越多的鬥爭者的後人們淡忘了。太舒服了就沒有了鬥志,所以肉食者鄙,所以初生牛犢不怕虎,尤其是這個牛犢很聰明且得不到公平的機會的時候,它會更被刺激去挑戰,至少少數牛犢會,而這就夠了。

一個著名作家說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在非洲國家扶植反政府勢力,即使原政府是正當民選政府,即使原政府為了國民生計建學校建醫院建基礎設施,讓人民開始安居樂業。美國仍然不惜一切地扶植獨裁的反政府勢力上臺,從此國家破敗不堪,熱烈期盼的一絲絲希望倏然而成泡影。

有觀點說恐怖分子的存在追根溯源很多都可以歸功於美國的這種政策,分而治之,切了蛋糕,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之後,全然不顧所在國國民的生計,拍屁股走人,從此這裡的人民是貧窮是困頓都和自己沒了關係,除非他們被恐怖分子教唆: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美國。而這個論點又很容易被諸多身邊的實例印證,於是因果循環,冤冤相報。

所有的不幸最終的最終都是全人類的不幸。希望美國能早日認清這一點,對黑人再好一點,也對華為好一點,為別人,更是為了長遠的自己。可惜「長遠」這個詞在美語字典裡已經幾乎要絕跡了。

Like it or not, we are all connected.

2019.03.11成文

2019.08.27編輯

相關焦點

  • 推薦關於種族問題的5部電影
    在很大程度上,2019的奧斯卡是黑人電影走向正確方向的一個例子。憑藉《假若比爾街能說話》、斯派克·李的《黑色黨徒》和《黑豹》等影片獲得的最佳影片提名,某種重量級的魔力正在醞釀之中。後來,《綠皮書》獲得了最佳影片獎,並開始了另一場關於電影中如何處理種族問題的討論。它處理得好不好,取決於你對一部關於種族的電影應該是什麼樣(以及應該做什麼)的看法。
  • 黑人的命也是命 3部必看種族歧視議題的電影!
    最近非裔男之死事件仍持續發酵,社會也發起「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眾點分享3部有關種族議題的得獎電影,每部都以不同時空背景將歧視問題搬上大銀幕。圖源:影迷站這部2016年的電影不只講述了種族歧視,也一併提到了性別歧視。當時在1960年代,美國與蘇聯進行太空競賽時,三位有著傑出才能的非裔女性在工作過程中不斷受到歧視。
  • 另一個吟遊詩人和關於他的三部電影
    所以,關於鮑勃·迪倫,我們又知道多少呢?於是,借著這一波熱點,我想推薦三部與鮑勃迪倫有關的電影,希望能讓你對這位新晉諾獎得主,能多一些了解。沒有方向的家  No Direction Home美國著名導演馬丁·西科塞斯為鮑勃·迪倫製作的一部長達三個半小時的紀錄片,講述了他在1961年到1966年之間的生活和創作。
  • 2020年每個人都應該看的14部黑人電影
    我們可以捐贈給支持黑人並幫助與種族主義壓迫作鬥爭的事業。而且,作為電影迷,我們可以支持黑人電影製片人。幾十年來,尤其是在最近幾年中,隨著濫用權力在社交媒體上變得越來越普遍,黑人作家和導演一直在創造藝術,使之成為當下的話題,探索和審問系統性的種族主義,被警察殺戮的黑人,特權和微侵略,以及刻畫愛,社區,友誼和統一聲音的力量。
  • 三部電影一個梗
    三部電影,都有一個相同的「梗」:屬於貧窮階層的A主人公受僱於富裕階層的B主人公,為其當家庭司機開車,雙方之間的故事和關係變化就在此架構下展開。至於展開過程和最後的結局,那就是電影的思想和藝術空間所在了,三部電影的不同編導各呈高明,花樣翻新出了不同的藝術手法,演繹出不同的社會內容,從中便使人看到了不同國度的不同國情和不同國度電影人的價值追求。
  • 在第25部007電影中,主人公變成黑人,或女主角
    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007」系列的新片《邦德25》是第25部「007」系列,但「007」的主角不再是詹姆斯邦德,而是一位名叫拉什納林奇(LashanaLynch)的黑人女演員。這個消息的公布讓很多「007」電影的粉絲都在議論,但期待給我們帶來了黑人女演員的驚喜,而「007」詹姆士邦德的演員丹尼爾將逐漸退出「007」系列。「007」電影已經到了詹姆斯邦德的形象深入人心,吸引了眾多海內外影迷,「007」系列電影也成為了世界經典電影之一,007不僅是這部電影的名字,更是冷酷浪漫主人公-特工詹姆斯邦德(JamesBond)的代號。
  • 讓美國又愛又氣的黑人電影
    網飛則在這個節骨眼上線「黑人命也是命」電影特輯,經典劇集《老友記》的主創瑪塔·考夫曼則在節目上自責、落淚,表示當年把6位主角都定為白人是考慮不周,沒能顧全「多元化」……一時間,關於種族主義的「批評與自我批評」蔓延美國影視圈。
  • 第一部電影就拿奧斯卡,一位被嚴重低估的黑人笑星
    ,也是第一個在同一年中,同時在製片、編劇和導演都拿下提名的黑人,而這僅僅是皮爾所執導的第一部電影。在他參演的第一部美劇《瘋狂電視秀》中,皮爾認識了自己日後將合作無數次的搭檔吉甘•麥可•凱。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這位一直負責搞笑的諧星,2017年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驚悚電影
  • 2016年的黑人電影如何解放了電影思想
    內特·派克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個國家的誕生》講述了南北戰爭前夕黑人起義領袖納特·特納(Nat Turner)的故事,仿佛從一開始就要打破好萊塢的一貫傳統,成為一部被主流影評人和電影協會所接納、稱讚的黑人電影,並在今年的上半年份,作為少數族裔(非白人)電影的標杆,打入好萊塢主流媒體和觀眾群。
  • 是否有電影為黑人爭取權益?
    我想以三部電影為切入點,聊一聊這個問題。它們分別是在商業上取得卓越成績,有著最高關注度的超級英雄電影《《綠皮書》(2018)將三部電影放在一起討論黑豹》較強的創作自由,最鮮明的一個特點便是整部電影的核心製作團隊以及演員9成以上都是黑人,而故事也不是單純用來銜接漫威電影宇宙,反倒是填補了世界觀,並創造了瓦坎達這樣一個以黑人為主導的烏託邦世界。
  • 三部關於變性人的電影,道不盡的苦辣酸甜!
    三部關於變性人的電影,道不盡的百味人生!有一種病叫性別認同障礙,簡單的講就是覺得自己性別生錯了。下面我們就聊聊關於變性人的三部電影。一、丹麥女孩男主和妻子是一對恩愛有加的畫家夫妻,男主畫風景,妻子畫人物,一次妻子為了刺激靈感,讓男主穿上女裝,當她的模特,自此,誘發了男主的性別認同障礙,最後在妻子的鼓勵下,男主鼓起勇氣......這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真實人物也是有史以來的最早的變性人。
  • 好片 黑人巨星丹澤爾·華盛頓的16部高分電影 收藏起來
    老丹的表演一直很有人情味,作為一個黑人演員,不靠耍寶逗比說rap,靠成熟的演技服人,贊!題外話,換做是我,我沒有勇氣像故事裡的父親一樣拼死一搏,所以我無比崇敬他。4《颶風》一部關於種族、正義、堅持和友愛的電影,看完之後雖然為卡特最終重獲自由感到欣慰,然而內心卻仍是沉重。
  • 3部充滿溫情的黑人電影,你看過嗎?
    因為膚色的差異,很難想像不同種族的人會擦出怎樣的火花,今天小編就將給大家帶來3部充滿溫情的黑人電影。1.《綠皮書》該片曾獲奧斯卡金像獎,講述的是一位黑人鋼琴家和白人司機的故事。因為夜總會的停業,託尼無法維持生計,遂去給黑人鋼琴家唐雪利做私人司機及保鏢去南方巡演,持續8周。託尼和妻子告別後兩人便踏上去南方的旅程。南方對黑人歧視嚴重,遂託尼需要使用「綠皮書」來給雪利找專門的旅館。兩人性格迥異,旅程一開始出現不少矛盾,後來相處中逐漸產生友誼。在最後一次表演中,雪利被拒絕在白人餐廳就餐,託尼放棄工資,帶他離開了此地。後來雪利在黑人餐館演出,獲得喝彩。
  • 黑人的命也是命,5部黑人文化電影推薦
    2020年5月25日晚,在美國的明尼阿波利斯市,一名美國黑人喬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用膝蓋跪壓在脖子上,時間長達8分46秒,最終致其窒息死亡。這個事件是美國近來暴亂的導火索,我們深知,黑人的命也是命,為什麼妨礙他自由呼吸的權利?今天給大家推薦幾部有關黑人文化的電影。
  • 以黑人為主題的電影推薦,這些經典你看過嗎?
    這些年看過的電影也不少,說到以黑人為主題的電影,腦子裡會蹦出很多關於黑人演員的電影,仔細回憶發現影片的故事並非圍繞黑人來講的,比如:成龍的喜劇電影《尖峰時刻》、《黑衣人》、《全民公敵》等。要說真正以黑人為主題的好電影並不是很多,但是也並非沒有,下面分享幾部關於圍繞黑人為主要演員的電影吧。
  • 三部電影幫你了解美國種族矛盾
    據埃菲社洛杉磯6月2日報導,最近美國再次爆發種族衝突,此前很多電影和紀錄片都曾嘗試探討這個社會痼疾,有助於人們更好地理解美國的種族危機。報導摘編如下:2016年上映的影片《月光男孩》備受讚譽,甚至一舉戰勝當年風頭正勁的《愛樂之城》,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 黑人電影始於《一個國家的誕生》?
    全力對抗差別待遇及種族歧視,他在作品中講述、討論種族關係、政治及歷史等議題,對20世紀前半部的美國歷史貢獻良多。奧斯卡·德弗羅·米考斯(Oscar Devereaux Micheaux)非裔美國作家、電影導演和製作了44部電影的獨立製片人。雖然短暫,米考斯的電影公司是第一家由黑人擁有和控制的電影公司。
  • 華納確定重啟《超人》電影 新版超人會是黑人?
    現年37歲的亨利·卡維爾,他飾演DC電影宇宙裡的超人也有許多年了。從《超人:鋼鐵之軀》開始至今,一共參與了三部系列作品,在《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和《正義聯盟》裡也有出場。也有不少人好奇,《超人:鋼鐵之軀》續集什麼時候才會出現。
  • 角度 | 黑人電影政治正確就可以成功嗎?
    從左至右依次是《月光男孩》、《為所應為》、《逃出絕命鎮》 在這個政治正確成為時代精神的年代,兩部影片不謀而合的把黑人題材搬上了銀幕,在影片中或明或暗的展示出紮根在美國社會皮下深處的種族問題。自然而然,輿論也非常配合的給予兩部影片正面的評價,但兩部影片所獲得的褒獎與影片的質量真的成正比嗎?以下內容涉嫌少量劇透。
  • 【票·資訊】好萊塢打造的黑人電影,是否在國際市場難以取得票房成績?
    兩部備受期待的多倫多電影節入圍影片,希望利用這一近期的勢頭:一部是《寡婦特工》(Widows),這是史蒂夫·麥奎因繼《為奴十二年》之後執導的第一部電影,這是一部由女性擔任主角的驚悚片,主演包括維奧拉·戴維斯、Cynthia Erivo和《逃出絕命鎮》的丹尼爾·卡盧亞;另一部則是《假若比爾街能說話》(If Beale Street Could Talk),該片來自《月光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