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美國又愛又氣的黑人電影

2020-12-24 騰訊網

本報特約記者 董 銘

「種族歧視電影」被下架!「黑人之死」在全球多地引發的抗議聲潮不斷,由於被指在種族主義和南方蓄奴上有「歷史遺留問題」,1940年的經典影片《亂世佳人》(劇照如左圖)被華納旗下流媒體平臺HBO Max暫時下架,但第二天該片的影碟銷量登上亞馬遜暢銷榜第一名。

網飛則在這個節骨眼上線「黑人命也是命」電影特輯,經典劇集《老友記》的主創瑪塔·考夫曼則在節目上自責、落淚,表示當年把6位主角都定為白人是考慮不周,沒能顧全「多元化」……一時間,關於種族主義的「批評與自我批評」蔓延美國影視圈。

《亂世佳人》緊急下架

HBO Max緊急下架《亂世佳人》後,其發言人對《綜藝》表示,《亂世佳人》的下架只是暫時的,「當這部影片重回平臺時,將附上對其歷史背景的討論和譴責,但仍保留其最初的創作主旨,不會更改,否則就相當於聲稱這些偏見從未在歷史中存在過」。

《亂世佳人》在電影史上的地位無須贅言,不僅被美國電影協會評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電影之一,還一直保持著美國歷史票房第一的寶座,美國總統川普在評價《寄生蟲》獲得奧斯卡時稱,「我期待像《亂世佳人》那樣的經典能夠回歸」。這部改編自經典小說《飄》、由費雯·麗和克拉克·蓋博主演的內戰史詩片獲得8項奧斯卡大獎,其中海蒂·麥克丹尼爾還成為首位獲得最佳女配角的黑人。

然而影片對南方奴隸制莊園的浪漫化處理、對黑奴形象的刻板描寫以及麥克丹尼爾在頒獎禮上因種族隔離政策被迫單獨落座等軼事,多年來一直遭人詬病。此次《亂世佳人》被迫下架,是因為這段黑歷史又被黑人編劇約翰·雷德利翻了出來,他曾因同類題材影片《為奴十二年》獲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

雷德利在《洛杉磯時報》上撰文稱:「這部歌頌內戰南方地區的電影,忽視奴隸制度的恐怖性,把黑奴描繪成『幸福的人』,延續了有色人種最痛苦的刻板印象。」此外,主角斯嘉麗愛慕的艾希禮是一位主動上前線的南方軍士兵,更是種族主義組織3K黨的成員。但原著中,艾希禮的形象卻被刻畫成一個偏正面人物的「理想主義者」。 ▲

從未在美國發行的《南方之歌》

近些年,因與種族歧視相關而對自家平臺電影「下手」的不只有華納,擁有《南方之歌》版權的Disney+去年宣布,不會上架這部極具種族歧視意味的動畫電影。《南方之歌》作為迪士尼第一部真人與動畫合演的長篇電影,其相關影音產品(錄像帶、DVD等)目前從未在美國發行,僅在英日等國發行過錄像帶。該片預算為2500萬美元,首輪上映後收穫1980萬美元票房。

《南方之歌》的故事發生在美國重建時期,美國內戰和廢除奴隸制後,父母離異的7歲男孩強尼來到自己祖母的種植園,在那裡他和黑人——雷木斯叔叔成為好朋友,後者給他講了兔子和大動物們鬥智鬥勇的故事。兔子的遭遇讓人聯想到黑奴,他們同樣是在夾縫中艱難求生。與《亂世佳人》一樣,一些評論家認為《南方之歌》對非洲裔美國人的刻畫是「種族歧視的冒犯」,電影中雷木斯使用黑人語言等特質也屬於刻板印象。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0日發布了「對種族主義對話沒有幫助」的影片名單,除了《南方之歌》,其餘三部中還包括此次遭到抗議者批評的電影《相助》,片中的白人女孩斯基特看不慣美國社會對黑人女傭的不公平對待,想通過寫書來幫助這些女傭脫離困境。

黑人女性歷史學家協會負責人艾達·瓊斯公開批評《相助》「略過對白人語言的刻畫,沒有肯定黑人的勞動,忽視了黑人女性在白人僱主家中遭到的虐待,缺乏歷史準確性」。

此外,名單中還有2000年的影片《重返榮耀》,該片講述昔日高爾夫金童蘭納福·朱諾在神秘黑人球童巴格·范斯的幫助下重拾自信,最終獲得高爾夫比賽冠軍的故事。這部電影因使用「魔幻黑人」手法遭到抨擊,起初導演斯派克·李較多使用這一手法,指好萊塢在影片中讓黑人承擔「讓白人生活變得更好的角色」。

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也在名單中。雖然該片描繪了黑人音樂家唐和白人司機託尼間的珍貴友情,但有人認為本片助長了「白人救世主」的電影風格,即唐的旅程離不開託尼的幫助,唐作為藝術家獲得的名利只是來自白人精英的施捨。▲

種族題材受青睞

多年來,種族歧視是好萊塢和奧斯卡最青睞的題材之一,也的確誕生了許多優秀影片,其中既有揭露歷史真相、號召奮起反抗的,也有倡導多元和睦、緩和種族矛盾的。要求《亂世佳人》下架的雷德利就一直呼籲關注黑人歷史問題,他編劇的影片《為奴十二年》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原本在美國北方的自由黑人,被綁架、販賣到美國南方後的一系列悲慘遭遇,影片獲得2014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多項大獎。

名導史匹柏執導的《紫色》講述喬治亞洲的黑人姐妹西麗和南蒂從小被迫分開並受盡折磨,多年後終於團聚的故事,本片1985年上映後獲得9800萬美元票房。昆汀·塔倫蒂諾2012年的作品《被解救的姜戈》也將鏡頭對準南方黑奴,不同的是奴隸們奮起反抗、以暴制暴,不僅消滅了殘忍的白人莊園主,也幹掉了助紂為虐的黑人管家。此外,2017年大獲好評的恐怖片《逃出絕命鎮》和2019年的《我們》,也都是與黑人膚色、地位和命運相關的寓言,這些影片上映後都引發巨大社會反響。

當然,以好萊塢和奧斯卡為代表的美國「自由派」,主要倡導「種族和解」和「多元化」。從1989年的《為戴茜小姐開車》到2018年的《綠皮書》,他們在銀幕上努力營造黑人與白人的相互理解、和諧共處的場景。倒是以斯派克·李為代表的激進黑人導演,反對好萊塢主流「美化矛盾」的舉動,就像他的作品《黑色黨徒》那樣,呼籲在現實生活中消滅以3K黨為代表的白人保守種族主義者。

熱衷種族題材的好萊塢對以黑人為代表的少數族裔大多採取「安撫策略」,2018年《黑豹》火爆的票房表現證明這一策略的確有效。另一方面,這也顯示出好萊塢的「雞賊」之處——既然現實世界中的種族矛盾難以調和,那就在銀幕上虛構出「瓦坎達」這樣一個理想國度。

相關焦點

  • 黑人電影拿下奧斯卡獎,為什麼卻不受美國黑人喜歡?
    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到底發生了什麼:第91屆奧斯卡《綠皮書》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三個大獎,成為頒獎禮上最耀眼的一部電影。憑藉奧斯卡的名氣,該片也引進內地,成為當時最值得期待的影片之一。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對這部影片滿意,美國的部分黑人觀眾和《黑色黨徒》的導演斯派克·李就當眾表達了對《綠皮書》的不滿。
  • 電影《綠皮書》:美國黑人和炸雞的那些事
    上映首周末,我在北京某個滿座放映廳裡第一次觀摩這部久聞大名的電影。 懷著對美國文化的粗淺理解,觀影后忍不住思考電影中這個多次出現,難以忽視的「炸雞梗」。本篇編譯一條2014年的舊新聞「連結依舊在原文」,簡單講講美國黑人與炸雞的那些事:2014年2月,一所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女子學校試圖把「黑人歷史月」融入午餐,於是在午餐供應炸雞,西瓜,和玉米面包。「美國和加拿大的每年二月是黑人歷史月,紀念北美黑人為北美文化和政治生活所做的貢獻」。神奇的是,僅憑這個食堂菜單的變動,學校被懷疑有種族歧視傾向。
  • 周文姬:當代美國黑人電影中的「黑命攸關」問題
    在近年與黑人主題相關的黑人電影中,幾乎每部電影都涉及警察對黑人的態度;不同種族導演的黑人電影呈現不同敘事;許多電影出現黑人與白人身份錯位現象。在普遍認為種族主義已成過去、黑人已獲平權的後種族時代,黑人電影卻與後種族主義存在著鴻溝,甚至與主流電影形成一種張力,與現實中的「黑命攸關」(Black Live Matters,也譯作「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相互呼應。
  • 美國電影的「尚氣」,是馴服華人的器皿
    兩張「精緻」的東方臉讓不禁讓網友們感嘆:美國電影導演的選角不再重視流量與精緻的外表,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反諷)然而另一方面我看了看他們選的白人女演員一個比一個好看,我覺得他們是在逗我。但有之所以他們所引發如此巨大爭議在於:我們難以在美國電影中,看到「清醒且獨立」的東方女性的角色,他們只是在不斷的用刻板印象去描繪東方女性,或者去訓話東方人。
  • 成為億萬富翁的美國黑人至今僅有6位,他們都戴非常壕氣的表嗎?
    美國種族歧視一直都存在,特別是白人歧視黑人,「I can't breathe」再次讓全世界的人民看到了美國歧視問題的嚴重性。此外福布斯榜上也能夠看出問題:美國615名億萬富豪,只有6名美國黑人(英語只有 billion 這個單位,也就是10億,所以福布斯億萬富翁指的是財產有10億美元以上的人)。 這六位脫穎而出的美國億萬富翁他們會戴非常壕氣的表嗎?
  • 被暴力拘捕的美國黑人:為什麼美國不愛我們?
    3、美國為什麼不愛我們?Floyd家鄉在休斯頓,在Minneapolis已居住數年。此前他在該地方當保安,但受疫情影響最近他也失業了。在美國,像Floyd這樣的非洲裔民眾失業並不鮮見。在美國內有一說法,When white America catches a cold, black America gets pneumonia(美國白人得感冒,黑人已患肺炎)。多數種群白人(最初的主流「美國人」為最早期移民的英國及愛爾蘭人,拉丁族裔雖然是白人,但仍算少數族裔)與黑人之間待遇、經濟、經濟水平上的差異才是此次事件爆發的根本原因。
  • 美國黑人姑娘的《惡夢》
    最近這一段時間,美國白人暴力執法致使一名黑人青年死於非命的事情鬧的美國是亂成一鍋粥,我沒有去過美國,也不太喜歡美國,主要是不喜歡美國政府那種牛逼閃蛋不可一世的德性勁兒。但是,我一直還比較喜歡看美國電影,主要是喜歡看十幾二十年前美國拍攝的電影,感覺那會兒的美國電影人拍電影還是比較認真的,慢慢的講故事講人物,劇情也是緩慢的向前發展,但是很有力量,不像這幾年的美國電影大量的使用科技、科幻、上天入地的越來越不接地氣了,算了,我們不管他了,我們還是說美國的電影吧。
  • 黑人的命也是命,這十部電影告訴你美國黑人都經歷了什麼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只推好電影的「莫選好片」,我是蘇莫。五月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明尼阿波利斯的白人警官德裡克·喬文奪走了一個名叫喬治·弗洛伊德的非裔美國人的生命。喬文跪在弗洛伊德的脖子上8分46秒,期間弗洛伊德被銬在地上,一直在乞求,表示自己不能呼吸。這場悲劇又一次提醒我們,類似的非裔美國人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情況還有許多。
  • 黑人的命也是命,這十部電影告訴你美國黑人都經歷了什麼
    今天蘇莫盤點十部重要的黑人電影,看完這些小夥伴就能理解這次抗議為何曠日持久了。好電影多到看不完,建議先收藏了再看。擔心片荒,關注蘇莫就夠了!這位黑人律師是美國倡導公平裁判的先驅,他與不公正甚至是錯誤的司法體系作鬥爭,以保護那些受到不平等待遇的黑人和窮人。影片聚焦史蒂文森辦的第一個案子:黑人青年Walter McMillian因一項莫須有的罪名被判死刑。儘管他有充分的不在場證明,還是在死囚牢房呆了六年才被證明無罪。
  • 走進電影《被解救的姜戈》:在美國做黑人有多難?
    最近黑人問題在美國又爆發了,各種破壞,示威,抗議……雖然鬧得很大,但是這次能徹底解決美國的種族問題嗎?下面跟隨痞子昆汀的電影《被解救的姜戈》了解一下美國種族問題的根源。這裡總結出了《被解救的姜戈》的10大關鍵詞,將這部電影裡到外扒個精光,了解本片憑什麼倍受影迷推崇,緣何獲得第85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
  • 《逃出絕命鎮》| 美國黑人的恐怖意淫?
    文 | double'z晴天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最佳影片(提名)第75屆金球獎最佳音樂/喜劇片(提名) 第71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 最佳男主角(提名)導演:喬丹·皮爾執導主演:丹尼爾·卡盧亞、艾莉森·威廉士類型:恐怖驚悚片在種族問題根深蒂固的美國
  • 美國電影喜歡展現完美黑人形象,美國騷亂後才發現是個笑話
    說起《鬼迷心竅》,很多人可能首先想起李宗盛的歌,但實際上美國有部電影也叫做《鬼迷心竅》。如果放到其他國家,這部電影可能就是一個家庭勇鬥小三的故事,但是如果仔細看這部電影的演員挑選和劇情,就會發現沒那麼簡單,這部電影有很明顯的指向性,是好萊塢為了推崇美國所謂的政治正確,特意炮製的一部電影。
  • 在美國為什麼不能請黑人吃炸雞?真實原因讓人憤怒!心疼黑人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過去年獲得奧斯卡獎的深度電影《綠皮書》,這是一部講述種族問題的電影。黑人愛吃炸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當時美國的種族主義相當盛行,南部的許多州都明確規定:黑人不得擅自飼養大型牲口,包括馬、羊、牛、豬等等。而制定這一法律的初衷則是防止黑人依靠牲口買賣攢夠自己的贖身錢,說白了就是要永久地控制黑人。
  • 美國黑人的抗爭與宿命
    由於黑人弗洛伊德被美國白人警察暴力致死,美國部分地區發生的騷亂,已經上升為整個社會聚焦與爭鳴的問題。如果說新冠肺炎疫情的強勢襲來,是美國史上罕見遭遇的「黑天鵝事件」,那麼弗洛伊德事件及其引發的社會分裂,則在美國有著漫長而複雜的歷史原因。
  • 「為什麼美國也不愛我們?」詹姆斯領銜美國運動員為黑人發聲
    「為什麼美國也不愛我們?」NBA巨星勒布朗·詹姆斯今天在社交媒體的發聲,代表了美國一大批黑人運動員的心聲。這幾天,反種族歧視的遊行運動在美國進入高潮。除詹姆斯外,包括喬丹在內的美國一大批黑人運動員亦紛紛站起來,以較為平和的方式批評種族歧視,指摘政府的不作為。
  • 2016年的黑人電影如何解放了電影思想
    美國黑人的抗議活動如果這些影片出現在過去的任一年,都足以作為年度黑人電影,而成為電影界的焦點;而在今年,有了#黑人生命重要 (#BlackLivesMatter)這個熱門網絡話題但他所做出一切選擇都是出於自我保護的需要,黑人永遠是黑人,他在美國行走的每一步都將受此折磨。
  • 美國黑人迫使《亂世佳人》下架:電影史上你不知道的種族歧視風波
    今天,《為奴十二年》的黑人編輯約翰·萊德利在《洛杉磯時報》上呼籲將電影《亂世佳人》從HBO下架,因為「這部電影要麼就在忽視奴隸制度的恐怖性,要麼就是在塑造有色人種最痛苦的刻板印象」。這本書改編的電影《亂世佳人》一舉奪得八項奧斯卡小金人,共提名13個獎項,同時創下了史上最高票房紀錄。這部電影的文化影響力同樣經久不衰,近4個小時的片長,多年來每次重映都一刀不剪。就是這樣一部優秀的影片,卻不是第一次遭到美國黑人的抵制了。
  • 看電影學AP美國歷史之美國黑人民權運動
    第一個給大家的錦囊就是挑選一些不錯的歷史紀錄片或者電影,既能享受到看電影的放鬆,同時還能學到美國歷史知識和學會反思歷史問題,當我跟大家講述到這段歷史的時候,大家也能迅速進行聯想,加深對歷史事件的記憶和理解。給大家帶來的第一期主題是20世紀50-60年代美國的黑人民權運動。新政對民權運動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 黑人電影始於《一個國家的誕生》?
    》的作者,她獲得了電影和媒體研究協會和美國圖書館協會黑人核心小組的認可。威廉·愛得華·伯格哈特·杜波依斯(W·E·B Du Bois)知名學者、編輯及非洲裔美國人行動主義者,美國有色人種促進會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lored People) 的創辦會員(NAACP﹣美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人權組織)。
  • 我的美國黑人老師
    1亞當是我在編程班上第一個熟悉起來的助教,土生土長的美國南方人,愛笑愛鬧,還是一個「偏保守立場的溫和派」。學編程的那半年,就只一次,他跟我提過現在吵翻天的這些社會議題。雖然大家都說黑人區裡治安不好,槍擊案多,可黑人槍擊都是冤有頭、債有主的,我不去惹事就很安全——你想想,美國槍擊案那麼多,你聽說過有哪件是黑人對電影院、教堂或者酒吧裡不認識的人射擊的嗎?」另一些時候,這種與主流社會的差異會被無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