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騰訊已經控制了全中國最重要的媒體分發渠道——日活用戶加起來超過13億的微信、QQ看點和騰訊新聞,並悄然藉助渠道能力幹預和屏蔽自家負面。
1
最近,騰訊和字節跳動飛書的爭端再起。
一方面,字節跳動副總裁謝欣指責騰訊微信無理由封殺飛書系列產品,另一方面,騰訊新聞平臺悄然屏蔽了「騰訊封禁飛書」相關新聞,騰訊微信則一直未有公開回應。
在騰訊和飛書的口水仗中,這類新聞報導內容已經是第二次憑空消失。
2020年2月底,36kr、IT之家、techweb等媒體率先報導了微信屏蔽飛書一事,但內容很快遭到微信刪除。
據字節跳動高級總監楊繼斌披露,騰訊官方曾以封殺科技媒體 36kr微信公眾號的方式,威脅後者刪除關於「微信屏蔽用戶消息中飛書連結」的全部報導。此後,36kr按要求刪除了全部報導,但仍遭受騰訊的封禁懲戒。
2
通過微信公眾號、朋友圈屏蔽信息,已經是騰訊在輿論戰中的「制勝法寶」。
在騰訊和老乾媽案件中,有微博和知乎網友發現,騰訊旗下的微信群、朋友圈、QQ會定向屏蔽特定內容。
很少有人意識到,作為中國市值第一的網際網路企業,騰訊已經控制了全中國最重要的媒體分發渠道——微信、QQ看點和騰訊新聞,這些產品日活用戶加起來超過13億,相當於中國國民總人口。
不僅是渠道,騰訊還深度布局內容產業,過去十二年裡,平均每個月都出手一次。騰訊已經憑藉壟斷流量和社交優勢演變出傳媒功能,打造了一個比阿里巴巴更大的媒體帝國。
據IT桔子數據,2006年以來,騰訊公司投資了800多家公司,接近阿里和百度投資公司加起來的總和。其中,騰訊投資最多的是文娛傳媒領域的內容公司,共180家。
圖註:騰訊投資領域分布
這些公司,主要包括四類:1)財新傳媒、中國網絡電視臺、人民視頻、新世相、留學生日報、WhatYouNeed、商業人物等媒體和自媒體;2)知乎、趣頭條、即刻、快看漫畫、閱文集團等資訊閱讀平臺;3)快手、B站、梨視頻、虎牙、鬥魚、映客等視頻直播平臺;4)華誼兄弟、博納影業、新麗傳媒、微影時代、貓眼娛樂等影視相關平臺。
除了投資,騰訊還嘗試自建內容陣地。
一,騰訊曾在全國15個省市建立13個「大」字系列網站,包括大燕網(京津冀)、大湘網(湖南)、大楚網(湖北)、大渝網(重慶)、大成網(四川)等等,除少量直營,其餘均跟當地省市主流報業集團合資運營。
二,2012年至2020年間,騰訊借鑑《赫芬頓郵報》等美國新媒體的經驗,籤約著名學者、專欄作家,在騰訊網打造專欄。首期有袁偉時、張鳴、孔慶東等48位學者和專欄作家籤約。
三,以騰訊科技、深網、穀雨實驗室、故事硬核為代表的騰訊新聞旗下媒體。在螞蟻金服準備上市期間,騰訊科技緊鑼密鼓地發表了多篇監督報導。
四,依託騰訊新聞平臺,騰訊深入拓展媒體合作夥伴關係。騰訊新聞曾公開表彰新經濟領域的二十家優質內容合作夥伴,包括:玉淵潭天、中國經濟周刊、中新經緯、《財經》雜誌、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數據寶、每日經濟新聞、新京報經濟新聞、壹地產、市界、晚點LatePost、鈦媒體、PingWest品玩,燃財經、AI財經社、深響、智東西、36氪、投中網和五矩研究社。
龐大的內容體系,加上微信、QQ的渠道槓桿,騰訊已經建立起中國最大的輿論陣地之一。
3
面對無孔不入的騰訊帝國,「飛書」們喊破喉嚨其實也沒用。
有關「騰訊封禁飛書」的新聞報導,首先不會出現在騰訊控制的媒體版面上。正如騰訊科技多次監督報導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對於騰訊及騰訊系產品的負面卻幾乎不會涉及。
其次,這些報導內容分發途經微信公眾號、朋友圈、騰訊新聞App上時,有可能遭到特殊屏蔽和攔截,就如同飛書目前的遭遇。
此外,每個擁有微信公眾號的媒體都可能忌憚騰訊的影響力,這使得很多媒體甚至不敢報導騰訊負面,或者像36氪一樣發布了又立即刪除。
這或許就是為什麼社會公眾越來越難看到騰訊的負面消息。
文/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