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遊戲直播平臺鬥魚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其背後資本方也受到關注。
2015年,一頓吃了一夜的小龍蝦宴,讓南山資本創始合伙人何佳與鬥魚創始人、CEO陳少傑深入了解了彼此。2016年初,南山資本完成鬥魚B輪投資,後跟投C輪、D輪,並在幫助鬥魚引入戰略投資者騰訊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2019年鬥魚成功登陸納斯達克市場,募資近8億美元,估值超37億美元。但外界鮮少知道,2015年南山資本才剛剛成立,一期人民幣基金尚在募資初期,第一個項目就重注鬥魚,項目投資佔一期總募資額20%,這堪稱一場華麗的商業冒險,也讓深耕文娛產業十餘年、剛剛轉型成立基金的何佳一戰成名。
有人說鬥魚如其名,兇猛善鬥,兩雄相遇必然決鬥。何佳在接受新京報專訪時卻稱,鬥魚成功的原因在於少犯錯誤,在於團隊沒有明顯短板,「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2015年初就敢投那麼多錢,我從來不擔心鬥魚在競爭上出現任何問題。」
近日,何佳接受新京報獨家專訪,梳理了投資鬥魚四年以來的很多關鍵節點和投資心路,全面闡述了南山資本在遊戲直播領域的投資策略和思路,並從投資人的角度預測了短視頻入局後,遊戲直播的發展方向。
新京報:你在早年投資遊戲直播時,國內很多投資人看不懂這個領域,當時是出於什麼考慮?
何佳:對,我打了很多年電競,通過電競知道了鬥魚。除了鬥魚,其他幾個平臺我也看過。當時《英雄聯盟》在全國造成了影響,大家都在玩《英雄聯盟》,所以才會產生電競直播。包括LPL(英雄聯盟職業聯賽)在內的這些大獎賽,使得「遊戲變成電競」這件事有了很好的群眾基礎。
但根據廣電總局的要求,電視上不能出現遊戲畫面,這使得國內不能像韓國那樣通過電視來傳播電競,美國的遊戲直播網站Twitch通過網際網路平臺來為電競提供傳播渠道。所以,我們當時著重看了幾家電競直播平臺,包括龍珠、戰旗、火貓,那時候虎牙還屬於YY下面的遊戲頻道,熊貓還沒成立,研究之後,我們覺得鬥魚當時在國內是電競直播領域的第一位。
直播這種通過打賞變現的商業模式,其實YY已經證明了它是比較可行的。
新京報:為什麼在幾家遊戲直播平臺裡選擇了鬥魚?
何佳:第一,從數據上看,鬥魚遠遠領先於其他。
第二,陳少傑他們這個團隊是一個連續創業的網際網路團隊。他們之前創立過掌門人平臺和A站,這支團隊在做電競直播平臺的能力上超出其他做內容起家的團隊。
當時從事電競相關的人大多做的是內容層面,比如遊戲解說、遊戲論壇、比賽集錦、電競社區等。但電競直播屬於網際網路領域,不能單純依託興趣進行推廣和宣傳,關鍵在於怎麼獲取用戶。
直播其實需要有各種各樣的手段去開拓市場,需要通過技術去實現一個能同時支撐幾百萬人在線的直播平臺,以及怎麼理解電競,怎麼獲取用戶和主播。當時鬥魚以便宜的價格籤了多支戰隊,還讓這些參賽選手在身前掛鬥魚的標誌,這都是它在早期很重要的手段,和其他平臺相比,他們整體的段位高很多。
還有一點,當時南山和其他鬥魚投資方,希望騰訊入局投資鬥魚,這是保證鬥魚長治久安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減少其他競爭的一個重要手段。騰訊投了,其他的創業者還要不要幹這個,自己想清楚。
新京報:南山資本作為新成立的基金,第一筆投資就把很多錢給了鬥魚,並且一直持有股票,為什麼你這麼看好它?
何佳:南山資本一期基金超5億,鬥魚超1億,對單個項目的比例確實比較大,但沒有超出合理範圍,而且南山一起除了鬥魚,還投了笑果文化、留白影視、摩天輪票務等很多優質項目。
對於看好的項目,我們不會吝嗇投資,我們也會和LP共同投資一些好項目。我一直信奉的是,賺錢是看你投對的案子裡賺了多少,如果投得不夠多,就賺不到那麼多錢。
新京報:有一些老股東在鬥魚上市時賣了一部分股票,南山資本還一直持有,這個怎麼理解?
何佳:其他人賣掉(股票)後有自己的用途,這和他不看好鬥魚沒有關係。他也留了一部分,不是全賣了,這是他自己的決策。不光我們沒賣,紅杉也沒賣,大家其實都比較看好鬥魚的發展。
新京報:所以南山資本還是看好鬥魚,願意長期持有?
何佳:對。鬥魚經過這麼久以來的經營建設,用戶量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未來可能是一個變現的過程,未來若干個季度都存在比較好的變現能力的可能性,我們肯定持續持有。未來還會有雲遊戲、海外市場等很多發展空間,這也是我們比較看好的。
新京報:鬥魚是如何贏得騰訊投資的,當時騰訊已經投資了另一家遊戲直播龍珠?
何佳:主要還是從數據,包括用戶量的增長、用戶時長的增長、遊戲專區的建立速度、社區繁榮度、用戶打賞頻次等方面,這些數據當時鬥魚都是碾壓競爭對手的。就我個人理解,當時騰訊的糾結在於已經加注同類項目的情況下,是否還要再投一個?但騰訊最終發現鬥魚在整體團隊能力和整體數據上,和競爭對手都拉開了較大距離,所以決定投資鬥魚。
新京報:能否詳細講一下撮合騰訊和鬥魚投資的過程?在雙方都較為強勢的情況下,你是如何說服雙方的?
何佳:不能叫「撮合」,我們還是從股東的角度,希望騰訊能夠入局,過程中多方都努力了,包括紅杉、我們、鬥魚本身,這件事情本身也沒有意願上的衝突。
龍珠是從做內容發展到做直播的,他們本身的基因可能並不屬於網際網路領域;從實際運行效果來講,龍珠和鬥魚相比,存在較大差距;當時龍珠雖然擁有了LPL獨家主辦權和LPL獨家播放權,雙方在整體的用戶量上還存在較大差距的。
所以,在那個時間點,騰訊最終選擇了加注在鬥魚之上,其實是為了保證騰訊在直播領域上不失手,也算是買一份保險吧。在後面的C輪和E輪中,騰訊在觀察了一年的數據以及團隊的情況後,再加注鬥魚,說明直播平臺跟遊戲推廣以及遊戲未來社區的維護是很重要的。
至於「強勢」問題,沒有什麼所謂誰強勢,後續加注投資,也是看中了鬥魚團隊本身的能力。
新京報:騰訊後來為什麼還投資了虎牙?
何佳:從我的角度理解,2016年底至2017年年初,虎牙和觸手對《王者榮耀》的重視程度是超過鬥魚的,在那個時間點,他們非常強勢地增長了一撥用戶,持續了很長時間。
同時,虎牙有YY背書,YY在秀場運營、主播資源、成本上給了虎牙很大的幫助,所以虎牙當時呈現上升的發展態勢,他盈利其實也比鬥魚更早一些。那麼從騰訊的角度來講,這個賽道上不能有一家公司跑出來,是沒投的;同時也不能扶著鬥魚把虎牙打死了;騰訊當時投虎牙很便宜,只有十幾億美元的估值,是筆很好的交易。
新京報:有媒體報導,鬥魚2018年準備去香港上市,最終選擇不上,是一種錯過,但我們觀察到,去年香港上市幾家企業,美團、小米、映客等都存在估值大幅下跌的狀態,所以你覺得未在香港上市到底是一種錯過還是一種戰略性的轉移?
何佳:我覺得(能)上就好了,什麼時候上,從股東的角度來講也不是特別重要,在我看來也沒有分別。因為鬥魚的數據在漲,業務量也在增長,這一輪不融資,等一年之後再融資,業務量增長了,估值又可以提高,融的錢可能更多。所以我不覺得需要考慮錯不錯過的問題,這是公司的選擇問題。
新京報:鬥魚一路走來並不容易,從最早的戰旗、龍珠、鬥魚、YY四家爭霸,到後來的鬥魚、熊貓、虎牙三國殺,再到去年虎牙搶跑上市。在這幾場戰鬥中,鬥魚每次都是靠怎樣的策略獲得領先優勢的?每一場爭奪中都收穫了哪些經驗?
何佳:我覺得靠少犯錯誤吧,其實這東西首先並沒有充分的競爭,真正的頭部就那麼幾家,每家的屬性都不太一樣,都是一個(受眾)自然選擇的過程。
從鬥魚的角度來講,我覺得他們的團隊比原來成熟。他們的方法措施、策略準備,以及對遊戲的重視,對主播流失的把控和整個成本的節約,在各方面,他們都是有很大成長的,這個也要感謝其他平臺的競爭。
我覺得鬥魚沒有什麼明顯的短板,它的團隊也是身經百戰,在網際網路行業裡面做了很多次創業,所以最終他們勝出我覺得是一個意料之中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2015年初的時候就敢投那麼大筆錢,我們其實已經預測到了今天的結果,從來沒有擔心過鬥魚在競爭上出現任何問題。
我相信鬥魚能走到今天,是一個非常自然的過程。從我這兒來講,沒有說有多艱險,只是說在競爭的時候充滿了激烈的廝殺,大家可能很多時候看起來是一個非常慘烈的情況,但其實還好,我覺得真正未來的路還很長,還有很多機會能夠成就更偉大的一家公司出來。
新京報:曾經市場認為,4G時代最應該火起來的賽道是直播,但是沒想到這個風口被短視頻搶走了。目前,部分短視頻平臺都在做遊戲直播,為什麼主要做遊戲直播的公司卻沒有發力短視頻市場?這兩個賽道未來會不會有可能出現重合?
何佳:首先沒有4G就應該成就直播的論調。短視頻能火,是因為4G時代,手機的拍攝能力更強了,能夠讓大家願意拍攝了,傳輸效率也變高了,這樣帶來了一波提升,跟硬體有很大關係。
大家願意看直播還是願意看短視頻,是用戶的選擇,但是對我們來講,一個完整的比賽直播,不是一個短視頻能夠替代的。這還是兩個概念,所以直播、短視頻這個事兒,本來就不是一個互相取代的一件事情。
新京報:遊戲直播相對於秀場直播打賞沒有那麼多,你認為鬥魚在這一塊有沒有提振打賞或者其他商業模式的方法?
何佳:據我了解,鬥魚在遊戲類內容的打賞方面做了很多創新性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而且遊戲直播基於一個龐大的用戶體量,它的增長潛力其實並不比秀場直播差。
從用戶的角度來說,秀場主播在打賞之後會有預期,比如我給你打賞,你給我唱首歌,對遊戲直播來講,如果只是純看遊戲,那麼我打賞,讓你去PK一個人,贏了他,那主播不一定搞得定。所以說,鬥魚其實也在花很大的精力提高打賞的付費用戶比例。
如果秀場的變現能力強的話,鬥魚其實也有很大潛力。最早鬥魚是沒有秀場的,後來他們加了秀場這樣的模式,為了給用戶提供多元化的內容。針對秀場這件事,鬥魚參考了YY、陌陌等比較成熟的秀場模式,使得鬥魚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提高了收入。
至於未來到底怎麼做,這個還是要看公司自己的決策。
新京報:針對主播管理模式,鬥魚有一部分主播是直籤的,有一部分是屬於公會的,業界一直在探討到底是全用公會比較好還是全用直籤比較好,你的看法是什麼?
何佳:我不是專業人士,我不知道該是多少比較好,都是慢慢嘗試的過程吧。
YY有自己的公會體系,虎牙也沿襲了下來。至於鬥魚,剛開始通過直籤模式迅速構築了內容壁壘,集聚了足夠的流量,隨著更多遊戲主播的加入行業,越來越多的用戶成為主播,公會模式可以幫助鬥魚去發展更多長尾主播,同時公會也能幫助鬥魚的秀場分區進行變現,所以現在鬥魚可以說是直籤模式和公會模式並存了。
新京報:市場認為,直播平臺被騰訊投資後,對於主播的爭搶會減少,也會增加盈利,你怎麼看?
何佳:騰訊確實有這麼一個公約,就是主播跳槽這件事情是要禁止的,不要惡意跳槽、惡意挖角,騰訊也有封禁的措施。這個舉措會使得行業趨向健康發展,遏制住了主播籤約成本的惡性增加,使得行業競爭更加良性。如果互相挖角減少,市場會更公平有序。至於盈利問題,其實還是要看大家的收入增長情況,對於用戶需求滿足的情況,這個倒不一定是直接原因吧。
新京報:直播未來還有沒有可能出現新的商業模式,比如說像對外輸出內容版權?5G到來之後會否有新的改變?
何佳:我覺得很多商業模式都會出現,這個我們拭目以待就好了,沒有的東西我們也不用去猜,大家對這個事情的看好也是基於用戶需求不斷的增長,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提供各種各樣的滿足,那麼總會有一些新的模式出現的。
未來像雲遊戲這種,也許可以通過直播平臺去分發遊戲內容等,想像空間很大。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獨角鯨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