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obert Beasley
原文:
https://robertbeasleyphotography.com/blog/born-to-be-wide-laowa-9mm-f56
如果你在社交媒體上有關注我,有看到我上一篇老蛙12mm F2.8鏡頭的評測文章的話(點擊跳轉文章),那你應該知道我是拍攝超廣角的狂熱愛好者,也是老蛙鏡頭的頭號粉絲。老蛙鏡頭是一家相對年輕的鏡頭製造商,雖然他們目前在市場上的積累不深,但他們持續的創新和產品研發給市場帶來新的看世界的角度。因此在老蛙邀請我測試他們即將上市的新品9mm F5.6 Wide-Dreamer鏡頭時,我立刻就同意了!這款9mmF5.6鏡頭絕對是開創性的工程設計,在寫這篇評測時,它是世界上最廣的全畫幅鏡頭。這款鏡頭有尼康Z,索尼E,徠卡M,還有松下、徠卡和適馬聯合的L卡口。作為Lumix的用戶,我將評測的是L卡口,搭載Lumix S1無反相機。因為鏡頭可以直接裝上S1機身,所以就不需要像上次12mm那樣加轉接環使用,不錯!
不過,有一點小遺憾,因為疫情的原因,我不能像測試12mm那樣在現代城市裡做鏡頭測試,我只能在牛津附近,也就是我的家鄉那塊拍攝,我只能儘量發揮我的創造力了。
以前我也說過我喜歡堅固耐用的機器,這也是我為什麼一直信任Lumix,Peak Design和老蛙的產品,即使是在最嚴苛的測試環境,它們也從不讓我失望。這支9mm也同樣是全金屬材質,一體式遮光罩能夠保護鏡頭的前組鏡片。不過和12mm的塑料鏡頭蓋不一樣,9mm附帶的是天鵝絨襯裡的金屬鏡頭蓋,就像手套一樣適合。兩支鏡頭上的白色和紅色距離刻度一樣的簡潔清晰,即使大量使用以及將其從袋中取出和取出也沒有褪色的跡象。9mm還有個令人驚喜的小設計,鏡頭底側有一個對焦扳手,同樣是全金屬材質,這個超棒的功能我原來以為不太需要,但使用下來覺得非常好用。
和我用過的其他老蛙鏡頭一樣,這支鏡頭的對焦環非常好用,適量的對焦行程以及無限遠處有限位。光圈環也是運行平滑,整檔調節,有級光圈。12mm鏡頭和9mm鏡頭在結構和操作方式上的最大區別在於,光圈環和對焦環是相反的。9mm上的對焦環最靠近相機機身,鏡頭前部為光圈環,我猜這就是為什麼對焦扳手很適用的原因。話雖如此,這點對我的習慣的拍攝方式來說影響也不大,不過多少提升了一些我的拍攝體驗。以前,對焦環在鏡頭前端時,我用手轉動對焦環偶爾會將指尖拍進畫面,但用9mm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由於L卡口仍處於起步階段,目前原生鏡頭群並不大,儘管Lumix和Sigma即將推出更多的產品,但好像沒有發布一款超廣角鏡頭的跡象。L口對老蛙來說也同樣是全新的,這支9mm是他們發布的第一支L口鏡頭。鏡頭卡口非常合適,絕對沒有間隙,能夠牢牢鎖定而且不會太緊。
做工方面最後要提一點,就是鏡頭前端第一片玻璃採用的「蛙眼鍍膜」,老蛙在他們的廣角鏡頭上一直這樣做是有原因的。廣角鏡頭,特別是縮小光圈拍攝時易受到鏡片上灰塵和水跡的困擾。從我使用老蛙7.5mm和12mm的經驗來看,老蛙的「蛙眼鍍膜」能夠使得灰塵水滴不易附著在鏡頭上。
濾鏡
對於風光攝影師來說,廣角鏡頭「凸出」的前組鏡片在使用濾鏡方面是個大困擾,但不用擔心!老蛙推出了一個100mm磁性濾鏡支架。因為廣角鏡頭的前端不好做濾鏡螺紋,所以這個濾鏡支架是鎖扣在鏡頭前部,放在鏡頭罩上方使用的。我很少使用濾鏡(我之前也沒接觸過方形濾鏡支架),不過我只花了30秒就給9mm鏡頭裝上了濾鏡支架並且放上了ND鏡。和鏡頭一樣,這個濾鏡支架也是全金屬做工,也就是說託著你的昂貴的濾鏡的這個支架是很堅固的。
畫質
說實話,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廣的鏡頭,老蛙9mm的邊緣處的確有一些畸變和暗角,不過老蛙並沒有說這支鏡頭是「零畸變」。雖然邊角處有一些拉伸,但這仍然是一支非魚眼鏡頭,意思是即使是這樣的廣度,畫面中的直線也不會像同樣視角的類似鏡頭(通常為魚眼鏡頭)那樣扭曲。
和老蛙其他的廣角鏡頭一樣,這支鏡頭也是全手動操作,所以鏡頭沒有自動對焦。在光圈F5.6下,沒有大景深,也就是說一旦對焦,超過這個距離到無窮遠就都在焦點內,因此鏡頭非常適合搭配雲臺使用或是拍攝一些第一人稱視角作品。我曾經講過用使用手動鏡頭時開峰值對焦,不過用S1搭配9mm鏡頭時,我不得不把峰值對焦調低一些,因為屏幕中的一切一開始就在焦內,峰值對焦的用處並不大。
F5.6的光圈,當然不是世界上光圈最大的鏡頭(理論上說,世界上最廣和光圈最大的鏡頭也會有另外完全不同的問題)。最大光圈F5.6意味著在弱光環境下,我不得不調高ISO以獲得正確曝光。不過這點對於如今的全畫幅相機也不再是問題,從我過往使用索尼A7Sii的經驗來看,已經沒必要害怕用過高的感光度了,S1也一樣,即使調很高的感光度,畫面也很乾淨。
3mm聽起來感覺不是多麼大的不同,但你可以從上面的對比圖(都在F5.6下拍攝)中看出來,對廣角鏡頭而言,3mm的差距意味著視角上巨大的不同。我翻了翻之前用12mm拍的紐約,幻想著能帶著9mm鏡頭重走一遍。那些拍紐約大松果的照片算是我最喜歡的照片。
在實際拍攝中雖然邊角處有可見的畸變和暗角,但整個畫面的銳度較為一致,特別是收縮光圈後,這點對於一支如此廣的鏡頭來說實屬不易。
在使用9mm鏡頭的過程中,我發現的最大驚喜是它的近攝能力。雖然它不是一支微距鏡頭(老蛙的確有一支特棒的15mm廣角微距鏡頭),但你可以靠你的被攝物特別特別近,能拍到非常有趣的畫面。
適合人群
和12mm很像,這支9mm也同樣非常適合建築(室內和室外),房地產拍攝和星空攝影。幾周前,我在看SpaceX發射時,所有的艙內的畫面我都在想「用老蛙鏡頭拍啊」。
為下一次廣角遠足做好準備,我必須開始研究星空攝影了。當然我也很喜歡看看星星,從小時候開始就喜歡。每次看到銀河的照片,我都對這些耐心的攝影師們佩服不已,這可是離我們幾光年遠的銀河啊。不過星空拍攝和廣角拍攝還是很不一樣的(總之我不太喜歡拍照時用三腳架),所以我必須得有所突破了。
不知道老蛙會不會研發類似於他們的魔法移軸增距鏡一樣的產品配合9mm使用,畢竟他們好多廣角鏡頭都是這樣做的,為了矯正拍攝建築產生的透視。
我覺得這支鏡頭將在宏偉的風光攝影中大放異彩,例如大峽谷,白雲巖等或紐約,北京等城市景觀。不過可惜的是在牛津沒有任何起伏的丘陵或山脈,這意味著大多數風景拍攝都沒有真實的主體,沒有這支鏡頭的用武之地。
用9mm搭載適馬的FP全畫幅L口機身,我已經可以想像到一些應用場景了,這樣的全畫幅搭配緊湊輕便,非常適合拍攝汽車內部空間,狹窄空間等,同時還能提供非常高的圖像質量。
用新角度看世界
如果你和我一樣,希望能有更多的原生L口鏡頭選擇,那麼緊緊盯住老蛙的研發團隊,我確定接下來肯定有更多的L口鏡頭髮布!雖然我已經非常喜歡年初試用的那支老蛙12mm,但試用過9mm後,我不得不說,等9mm正式發布,我還是要買一支!
可能對有些人來說,鏡頭的畸變或者沒有自動對焦會讓你們有些猶豫,也有可能會有人覺得9mm有些過廣,沒有特別適用的應用場景。但是,如果你像我一樣享受尋找新穎和具有創造性的角度,那麼這支鏡頭值得擁有。老蛙9mm的體積很小,重量輕巧,以前其他鏡頭無法拍到的畫面,或是需要需要器械配合拍攝的畫面,現在就可以使用9mm鏡頭做到。
希望能看到這支鏡頭搭載無反機身,裝上無人機上使用,我能想像用這樣一支超廣視角的高品質鏡頭航拍,出來的畫面該有多壯觀。
就我個人來說,我很願意為了駕馭一個新視角而去學習,就像是使用復古鏡頭一樣,我享受那樣的學習過程。那我需要改變一點自己的拍攝方式以適應9mm極致的視角嗎?當然。不過我很享受這個過程,也在其中受到啟發,學習到以後可以用得上的技巧。
無論是愛它還是恨它,毋庸置疑的是老蛙肯定在推動當今相機高端光學領域的發展,不僅是9mm鏡頭,還有其他產品。當然,這個鏡頭也有一些注意事項(取決於你的拍攝方式),如果這9毫米鏡頭不適合你,那麼我肯定老蛙鏡頭系列中有適合你的鏡頭!他們不僅在鏡頭技術上開闢了新天地,提供了全新的視角,而且還以高品質的結構填補了大部分尚未開發的焦段,他們不僅一直保持著謙虛的態度,還在此過程接納用戶的反饋。
從他們推出的電影頭就可以看出他們對於創新的熱忱。我非常榮幸可以測評老蛙9mm鏡頭(這是目前最廣的全畫幅鏡頭),也很榮幸可以和這樣一支優秀的團隊合作。感謝老蛙為攝影社區所做的一切,我非常期待他們下一步的計劃(希望能有更多L卡口鏡),我已經等不及啦。
規格
以上圖文因編輯需要稍做調整
瀏覽完整文章可複製原文連結觀看
你可能錯過了摘選 | 老蛙全畫幅9mm F5.6 國內外優質媒體測評全記錄
老蛙新品M4/3畫幅 50mm F2.8微距鏡頭邀你眾測加微信 Laowa2013 進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