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來,佳能TS-E 17mm 4.0L一直是市場上最廣的移軸鏡頭。如今撼動了佳能位置不是尼康,而是老蛙。老蛙推出了15mm F4.5移軸鏡頭,這支移軸鏡頭會是廣角建築攝影新的王者嗎?
老蛙15mm F4.5移軸鏡頭使用Metabones轉接環轉接到索尼A7rII
索尼 A7rII | 老蛙15mm F4.5 移軸鏡頭索尼 A7rII | 老蛙15mm F4.5 移軸鏡頭
F11 | 向上移軸
索尼 A7rII | 老蛙15mm F4.5 移軸鏡頭
F11 | 移軸全景
索尼 A7rII | 老蛙15mm F4.5 移軸鏡頭
F11 | 向上移軸
老蛙15mm 4.5 移軸鏡頭由老蛙鏡頭免費提供兩周,供評測使用。
不要將老蛙15mm 4.5 移軸鏡頭和老蛙15mm F4微距鏡頭弄混,老蛙15mm F4.5移軸鏡頭是一支完全不同的全新的鏡頭。老蛙15mm F4.5移軸鏡頭有佳能EF,尼康F卡口,之後還會上市索尼E、尼康Z口、佳能RF口和L口。
本篇測評使用的是佳能EF口,規格如下:
• 直徑:79mm(不含鏡頭蓋)
• 視角:110°(對角線,不移軸狀態)
• 長度:103mm(加上轉接環,不算鏡頭蓋)
• 重量:597g(加上轉接環,不算鏡頭蓋)
• 濾鏡直徑:-
• 移軸範圍:11mm
• 光闌葉片數:5
• 鏡頭結構:17/11
• 最近對焦距離:0.20m
• 最大放大倍率:1:5.5
• 卡口:佳能EF
對焦環的阻尼非常合適,老蛙最近推出的鏡頭阻尼都很完美。對焦行程從最小對焦距離(0.2m)到無限遠大約為100°,比佳能TS-E 17mm 4.0L略長。
較窄的光圈環就在對焦環的後面,調節方式是我喜歡的整檔調節,從F4.5到F22的行程約為60°。
接下來是移軸環,和佳能TS-E和尼康PC-E鏡頭的設計非常不同。尼康和佳能鏡頭一側是鎖止機構,另一側是調整機構,經常有人批評因為操作相當精細,所以戴著手套就很難操作。他們應該會喜歡老蛙的調整方法:老蛙的有移軸環,而且移軸環差不多和對焦環一樣大,鏡頭的另一側有刻度,能夠清楚地看到從-11 mm到+11 mm的移軸量。
老蛙15mm F4.5 移軸鏡頭上的移軸刻度
移軸環的阻尼略大,我感覺比佳能TS-E鏡頭機械上要更硬一點,感覺不需要用到移軸鎖止機構。
靠近卡口的地方有一個小小的撥杆,按下去整個鏡頭就可以360°旋轉(每15°一檔),因此可以在任何方向上移軸。鏡頭沒有任何電子觸點,在這是個優勢不過也意味著鏡頭無法向相機發送EXIF數據。
如果你在每隔30°的方向都移到最大移軸量拍攝,就能得到下面這張全景圖。為了比較,我把佳能TS-E 17mm 4.0L和老蛙9mm F5.6拍攝的也放在一起。(用17mm鏡頭拍攝時我可能碰到了三腳架,所以全景圖上方有一點斜):
9mm單張
15mm F4.5移軸鏡頭拍攝的全景
17mm F4 移軸鏡頭拍攝的全景
和佳能TS-E鏡頭和尼康PC-E鏡頭不同,老蛙的移軸鏡頭沒有傾斜功能,只可以移軸。對我個人而言,這不算什麼大問題,對於超廣角鏡頭,我從沒覺得傾斜功能有太多的用處。不過如果你確實需要傾斜功能,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
15mm F4.5移軸鏡頭和佳能TS-E 17mm 4.0L
老蛙這支的做工和其他老蛙鏡頭一樣紮實:老蛙15mm F4.5看起來大部分都為金屬材質。
鏡頭沒有遮光罩,但有特製的濾鏡支架(有傳言說是100mm的),還有一個後移軸支架,不過測試鏡頭時,這些還沒有成品可供一起測試。
如果使用鏡頭時不移軸,那麼你使用的僅是鏡頭的中心部分,所以暗角就不會是問題。全開光圈,暗角量約為2.0 EV,收縮光圈到F5.6,暗角有所減少,只有1.6 EV,收縮到F11有1.2 EV左右的暗角。當然移軸後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全開光圈,邊角處的暗角量為3.6EV,收縮光圈後有所提升,為3.3EV,收縮到F11,大約有2.6EV。
上圖是用老蛙15mm F4.5移軸拍攝。我用佳能TS-E 17mm 4.0L拍攝了同樣的場景(拍攝日期不同,類似的光線情況,同樣的後期),以下是我對兩支鏡頭的表現的看法:• 佳能在大光圈下中框區域的表現更佳,不過老蛙在F8光圈就趕上來了。• 兩支鏡頭在大光圈未移軸情況下的邊角處銳度都不算特別好,F8和F11情況也類似。需要注意的事:
• 其他評測攝影師可能不會說他們看的是哪個邊角的銳度。我看的是移軸到最大程度後,離中心最遠的邊角(佳能是32.3mm,老蛙31.4mm)。如果要和其他評測者的結論對比的話,考慮下這點。• 像這樣複雜的廣角鏡頭,索尼感光器上的厚玻璃可能會對畫質產生不好的影響,所以鏡頭在佳能機身和Kolari 版本的索尼機身上表現可能有所不同。• 像這樣可以部分移動的鏡頭,正確的法蘭距非常重要。我在兩支鏡頭上用的是同一個轉接環,但佳能的無限遠是準確的,但老蛙實際的無限遠要在無限遠標記後面一點。這可能是焦距有一點不同所以導致加上轉接環後無限遠的位置不同。• 佳能TS-E 17mm 4.0L在2019年出廠校準。F11,邊緣處,移軸到最大程度,100%裁切,A7rII
得益於鏡頭的0.2m最近對焦距離,你可以離被攝物特別近。全開光圈,中心銳度已經非常銳利,收縮光圈也沒有太多提升。
在不移軸的情況下,如果你將被攝物放到畫面的邊緣,解析力也還不錯,但如果移軸到最大,那麼主體在邊緣處的話,解析力不能算很好,收縮光圈也是這樣。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佳能TS-E 17mm 4.0L鏡頭上,還有其他廣角鏡頭像是福倫達 10mm F5.6和老蛙10-18mm F4.5-5.6。但老蛙9mm F5.6鏡頭沒有,全畫面範圍內的銳度都很好,但代價是畸變程度略高。
索尼A7rII /老蛙15mm F4.5 移軸鏡頭/F11
老蛙15mm F4.5移軸鏡頭的前組鏡片是「燈泡型」的,這樣形狀的前組常常會導致抗眩光能力差。但讓我驚喜的是你可以用這支鏡頭拍攝太陽,沒啥問題。如果太陽在畫面邊緣,可能會出現一點鬼影。
索尼A7rII /老蛙15mm F4.5 移軸鏡頭/F11
很多鏡頭都很難處理太陽剛好在畫面外的情況,下圖這個角度就會產生很大的眩光,但這個很容易避免,只要稍微調整下構圖就可以。
索尼A7rII /老蛙15mm F4.5 移軸鏡頭/F11
有一次,太陽不在畫面構圖中,出現了一點點鬼影:
索尼A7rII /老蛙15mm F4.5 移軸鏡頭/F11
F4.5 | 索尼A7rII | 100%放大裁切,邊角 | 未移軸
F5.6 | 索尼A7rII | 100%放大裁切,邊角 | 未移軸
F8 | 索尼A7rII | 100%放大裁切,邊角 | 未移軸F11 | 索尼A7rII | 100%放大裁切,邊角 | 未移軸
未移軸,F4.5和F5.6光圈下,慧差在邊角處並不明顯,收縮光圈到F8和F11有較為明顯的緩解。
F4.5 | 索尼A7rII | 100%放大裁切,邊角 | 移軸後
F5.6 | 索尼A7rII | 100%放大裁切,邊角 | 移軸後
F8 | 索尼A7rII | 100%放大裁切,邊角 | 移軸後
F11 | 索尼A7rII | 100%放大裁切,邊角 | 移軸後
移軸到最大程度,邊角處的情況其實比較相似,F4.5到F5.6有較明顯的慧差,收縮光圈到F8到F11,慧差有一定程度的緩解。
這方面老蛙15mm F4.5 移軸鏡頭的表現和佳能TS-E 17mm 4.0L類似,可能還好一些。
索尼 A7rII | 老蛙15mm 4.5 移軸鏡頭| F5.6| 向上移軸
老蛙15mm 4.5 移軸鏡頭屬於老蛙「零」畸變產品線,這很棒,因為移軸鏡頭的畸變比較難校正。如果不移軸,鏡頭幾乎沒有畸變,但移軸後能看到一些桶形畸變,如有必要還是得在Photoshop中校正。
在F4.5光圈下沒有星芒,和老蛙其他超廣角鏡頭一樣,在F5.6到F22下有耀眼的10針星芒。
橫向 總覽
手動校正設定
通常橫向色差只需點擊一下就能輕鬆糾正,這支鏡頭不移軸也是如此。
不過移軸後,為了使這個鏡頭在移軸時達到最佳效果,我建議關閉自動校正,並使用手動去除工具(通常是用於去除縱向色差的工具)。
縱向色差
特寫拍攝中沒有可見縱向色差。
無跑焦現象。
佳能TS-E 17mm 4.0L
這支佳能鏡頭有傾斜功能,如果你很在意傾斜功能,那麼可以考慮這支鏡頭。光學方面我發現它在很多地方都比老蛙15mm F4.5要差一點點。這支鏡頭能夠平移12mm,所以光看兩支鏡頭焦段上的差別是不足夠的。
老蛙12mm F2.8加MSC魔法移軸增距鏡
可以平移10mm,光學上的表現要稍差些,但優勢是可以把它當做12mm F2.8鏡頭,用在星空攝影上。
老蛙9mm F5.6 FF RL
老蛙9mm F5.6比起老蛙15mm F4.5移軸鏡頭接片來的全景圖還要稍微更廣些,如果你對像素的要求不那麼苛刻,那麼這支是最好的替代。
尼康PC-Nikkor 19mm 4.0E ED N
轉接尼康E卡口的鏡頭到索尼機身上不怎麼好用,這支鏡頭我不推薦給索尼用戶。但可能還會有一些對老蛙15mm F4.5移軸鏡頭感興趣的用戶最後選了這支,我自己沒有用過尼康19mm,但從一些可靠消息來看是支很不錯的鏡頭。不過需要注意的是15mm和19mm的差距可是有點大的。
優點:
1. 優異的銳度和對比度
2. 縱向色差的校正
3. 畸變
4. 星芒
5. 做工
平均項:
1. 彗差校正
2. 橫向色差的校正
3. 眩光抑制能力
4. 暗角
5. 尺寸/重量
6. 價格
稍顯不足:無電子觸點
十多年來,佳能TS-E 17mm 4.0L一直是廣角建築攝影的首選鏡頭。在規格上尼康的PC-E 19mm 4.0並能超越它,但現在老蛙用這支15mm 4.5進行了嘗試。雖然沒有傾斜功能,移軸量少了1mm,但焦距廣了2mm,價格也便宜了一半。
如果我今天在市場上為索尼相機買一個超廣角移軸鏡頭,我會選擇老蛙,因為它有更好的操控性,視角更廣,而且售價只有佳能的一半,還可以使用配件安裝100mm濾鏡(我是這麼聽說的),還有就是我不在意這種鏡頭有無傾斜功能和電子觸點。關於這最後兩點,你的經驗可能會有所不同。
隨著今天的高解析度傳感器的出現,如A7rIV的6100萬像素,老蛙9mm 5.6也是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通過15mm F4.5的移軸接片拍攝的全景圖都可以從9mm F5.6的單幅畫面中裁剪出來,處理畸變和橫向色差也更容易。
索尼A7rII | 老蛙15mm F4.5 移軸鏡頭
F11 |向上移軸
索尼A7rII | 老蛙15mm F4.5 移軸鏡頭
F11 |向上移軸
索尼A7rII | 老蛙15mm F4.5 移軸鏡頭
F11 |向上移軸
索尼A7rII | 老蛙15mm F4.5 移軸鏡頭
F11 |向上移軸
以上圖文因編輯需要稍做調整
瀏覽完整文章可複製原文連結觀看
加微信 Laowa2013 進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