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2 20:55 |浙江新聞客戶端見習記者 金偉
「市場上,玉大體分為和田玉和翡翠,和田玉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玉。除此兩樣,其他都叫玉石。」五一勞動節期間,中國著名玉石鑑定專家王敬之蒞臨我區上虞收藏品一條街,為我區及周邊縣市的廣大玉石收藏愛好者進行權威、專業、認真的鑑定。廣大藏友們懷揣極大的熱情和激情,紛紛拿出「看家寶貝」,希望藉助專家的慧眼給自己的藏品一個真實的「身份」。
王敬之,中國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玉器珠寶工作委員主任;中央電視臺《藝術品投資》、《尋寶》欄目專家組成員;《華豫之門》欄目專家組成員;《收藏快報》專家組成員;中國名家書畫研究院藝術顧問;金陵書法藝術院副院長、研究員,北大資源學院客座教授。曾出版及合作出版《靈隱探幽》《墨子校釋》《杭州名勝大觀》《寫作語詞彙釋·寫景狀物類》《鑑識田黃》《鑑識古玉》《王敬之說古玉》《鑑識田黃》《鑑識古玉》等著作,被譽為「行走在中國玉器文化裡的學者」。
鑑寶現場,面對眾多「寶物」,王敬之忙得不可開交,只見他拿出放大鏡仔細地觀察。當天,他在現場一共鑑定了近百件藏友帶來的「寶貝」。從中,他發現上虞文化底蘊深厚,具有不少收藏價值、文物價值的寶貝,但也有不少是魚目混珠的仿製品。
第一位鑑寶人手持寶貝,被王敬之鑑定為玉石,而非玉。「從『兔唇』造型來講,是一件年代久遠的玉石,具體年代比較難辨別。我們鑑別玉器年代,依據的是紋飾,例如同樣一條魚,如果擁有大斜刀紋飾,就能鑑別是西周年代。」王敬之耐心解釋,第一件玉器「兔唇」造型,出現年代比較早,算是高古玉。
「你這個是凍石,往好的方向說算是坑頭凍石,不是白田。白田就是白色石頭跑到田裡經過溪水幾千萬年的浸泡而成,特點是外面顏深裡面顏色比較淡。坑頭凍石屬於壽山石,當初賣家是否告訴你這塊玉石的成分?」由於現場沒有工具進行判斷,王敬之單從顏色上傾向於坑頭凍石。
一位80歲的鑑寶人持和田玉籽料,一位特地從諸暨慕名趕來的鑑寶人帶壽山石印章,皆被王敬之認定價值很高……不少藏友表示,這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通過參加這次活動,學習了如何鑑寶,還在現場和專家們有了交流請教的機會,對自己今後收藏很有幫助。
王敬之在現場鑑寶過程中,提醒初入古玩市場收藏的朋友要學會識假,必須多看多學多問多對比,不要輕易出手購買。在古玩的識假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眼力加經驗加知識,要細心謹慎去辨偽,而且要多比較、多請教,這樣就會少上當。
15252657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