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琴,還沒開口已經贏了!
在本季《脫口秀大會》中,李雪琴火了。
一開始,沒人在意她,都以為網紅說脫口秀純屬玩票。沒想到,她竟然一路殺進全國六強。
楊天真給她拉群和王建國組CP,李誕撈她復活重回賽場,大張偉甚至預言「李雪琴就是這一季冠軍」。
她的段子裡,都是些雞毛蒜皮,卻能讓觀眾笑得前仰後合。甚至在節目中,她上場對著王建國比了個心,觀眾就已經笑了。
場場高票晉級,你細品,李雪琴的段子,每一個都藏著普通人的辛酸。
談老闆和北漂,她說出了所有職場人的的無奈:
「他天天忽忽悠悠的,就知道給我畫餅。李誕也說我天賦異稟。你說我有啥天賦啊,我就有個餅。」
「宇宙都有盡頭,但北京地鐵沒有。」
那些早晨6點通勤擠地鐵,吃著領導畫的餅還要自費買水消化的年輕人,看到這裡都忍不住含淚點頭。
談結婚,她拿離異再婚的父母打岔:
「我爸我媽都結婚了,我非常高興,雖然他們不是和對方結婚。」
「至於我呢,你們就不用再操心了。就結婚這個事,你倆都手把手教我三遍了,我指定能學會。」
談比賽,她顯得卑微又委屈:
「這期選人一對一PK,贏了就能晉級。他們爭著搶著就要選我,我壓力老大了,我從來都沒被那麼多男人競爭過。」
「上一場我感覺自己要淘汰了,一頓亂噴,從導演到演員,全得罪光了……我現在最大的遺憾是:人得罪完了,比賽沒結束。」
李雪琴說到這段的時候,像極了辦公室裡的小透明突然被領導重用,不知所措又受寵若驚。
談到和王建國的CP,李雪琴也大方調侃:
「你有你的選擇,而我選擇王建國。」
別的脫口秀演員都有庫存的段子,但李雪琴每一場都是自己從頭開始,「現寫的」。
連職業脫口秀選手也在分析:李雪琴,為什麼這麼好笑?
其實,她的段子,聽起來特別「喪」,但是「喪到深處即是萌」。每一個聽過她段子的人都會在哈哈一笑之後,不自禁念叨一句:「對啊,生活就這樣,可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
被譽為「脫口秀天才」的時候,她也只不過是尷尬擺手笑笑:
「『天賦』這帽子太大了,戴得我腦瓜子嗡嗡的,誰都有個靈感迸發的時候,可別誇了,我沒那麼厲害,苟住就不錯了。」
靠「蹭熱度」火起來北大網紅
最初的李雪琴,是靠「蹭熱度」火的。
一條「吳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你吃飯沒呢?」的短視頻,竟然等到了本尊的回應。吳亦凡一手把她送上了熱搜。
一夜漲粉百萬,李雪琴這個「土味網紅」火了。
關於李雪琴本人的反轉,還不止這些。
95年出生,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就讀於紐約大學教育系,可以說李雪琴是個名副其實的學霸。
就連成為高材生,對於李雪琴而言「純屬意外」。
李雪琴的父母在她14歲的時候離異了,年幼的她把所有責任都歸咎於自己。母親更像是繃上了一根弦,對她格外嚴厲。
從初中開始,她就逼著自己「一定要考第一」,為了讓母親驕傲,也怕別人說:「你看,離異到底是影響孩子了。」
李雪琴從遼寧省最好的高中,獲得了當年北大自主招生遼寧省第一名,一路考進了北大,短暫實現了「再也不會讓媽媽操心」的理想。
但私下裡的李雪琴,卻很難獲得快樂。大四那年,她被確診為抑鬱症,每天靠藥物控制。後來去了紐約,環境改變越發壓抑,李雪琴不得不暫停學業,回到北京。
拍短視頻,起初只是為了打發無聊。短視頻簡單,輕鬆、解壓,也嘗試過其他類型,但都無疾而終。卻沒想到因為一條和吳亦凡的土味視頻,一夜爆紅。
當人們知道她的北大背景和網紅身份之後,質疑也多起來:
「北大高才生當網紅,真low!」
「國之重器就幹這個啊?!」
「我靠北大的,聰明人裝傻真可怕……」
「簡直是北大最土女生……」
面對這樣的聲音,李雪琴也曾反問:「生活開開心心不好嗎?為什麼非要有更多意義?」
但事與願違,北大畢業和網紅的兩個標籤,把李雪琴牢牢鎖死了。從毫無生活的方向,到被名氣推著走,萬眾矚目的「網紅李雪琴」似乎找到了一些生活的意義。
出席活動、做演講、拍網絡節目……為了滿足更多人的期待,李雪琴開始了更多的嘗試。但時間長了,爆炸的信息,超負荷的工作,讓她很難獲得快樂。畢竟,逗別人開心和讓自己開心,是兩回事。
去年,她曾經把自己鎖在房間裡,一點點砸碎眼前不斷冒出信息的手機。壓力最大的時候,她甚至還曾割腕自殺……
很多人說,李雪琴的幽默是一種天賦。但其實,她的幽默只是:經歷過心理的至暗時刻,但又活過來了,因為生存本能,在最黑暗的地方,找到了一點點光。
她把那些掙扎的過程,講成段子,呈現給大眾。因為吃過最澀的苦,才知道什麼樣的甜才是甘之如飴。
圖:@我是李雪琴啊
李·人間真實·雪琴
毫無疑問,李雪琴是有才華的。不過,她的真實更打動我。
和其他網紅精心剪輯過的視頻不同,李雪琴的短視頻透著一股「熟人」內味。
時長几十秒,不化妝,沒有特效,加個字幕,就是李雪琴的短視頻日常。有網友說,這有人把抖音當朋友圈使呢。
看李雪琴的生活就像看自己。
她去體驗瀋陽頂級洗浴中心,看著價目表念念有詞「納米毛巾搓、檸檬黃瓜搓,你知道什麼是美容美體嗎?」,完事衝著鏡頭憨憨一笑說,「就是搓澡」。
到了高溫桑拿以後,她不會說,這種負離子對肌膚怎麼怎麼好,不會說感覺每一個毛孔都張開了,她說「你一呼吸舌頭都燙」。
恰恰是這種真實的反應,比那些精雕細琢的視頻來的更彌足珍貴。
李雪琴有一則短視頻我印象很深刻,在她24歲生日前一天,不會用外賣軟體的爸爸,用「笨笨」的方法,從鐵嶺買好蛋糕,一路捧到了北京。可惜由於安檢、坐火車等因素,到了北京以後,蛋糕已經碎了。
她一邊哭,一邊嘗了一口奶油,說「奶油化了,但我覺得很好吃。」
她的真情流露反而在這個造作的世界中,顯得像一股清流。這種感情,能戳到我們心中最柔軟的那個部分。
每次我推送了文章,爸媽都會分享、點讚、在看三連發,他們希望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幫助我哪怕一點。他們不熟悉微信的閱讀規則,但爸媽依然會重複點進文章,因為他們覺得這樣能幫我增加一兩個閱讀量。每次在「朋友在看」中看到爸媽的點讚,我都會像李雪琴一樣,有種被戳到的感覺。
俗話說人紅是非多,的確,李雪琴在爆紅的路上,爭議不斷,接受某媒體採訪時,李雪琴說,「總有一些沒有任何意義,但大家就是想追尋的東西。它也不反諷,它也不黑色,它也沒有傳遞任何價值觀,但你就覺得好好笑啊。」
在簡單的快樂面前
我們平起平坐
爆紅之後的李雪琴,拿到了百萬級投資,她也開了自己的公司,但這並不是一個走上人生巔峰的成功學故事。
在北京開公司的那段時間,李雪琴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瀟灑。
她曾經在脫口秀上說過一個梗,「有次我老闆凌晨三點給我發微信,我沒有回,他就覺得:完了,李雪琴死了。」
聽到這裡大家哈哈一笑,我也笑了,我笑的是天下老闆的不可理喻都是一般黑,後來才知道,李雪琴真的在凌晨用水果刀割過碗。
冷靜下來以後,她給朋友發了個微信:「我浪費了一個小時加班時間,沒死成。」
止完血,她繼續回到電腦前面做PPT。
好像很多人都能從和這個場景中找到自己——那些被壓垮的成年人,擦擦眼淚又默默開始工作。
開了公司以後,李雪琴更喜歡打王者了,似乎只有這個時候她不必考慮公司的運營、員工的工資、項目的推進……似乎在王者裡,她不是一個創業者,只是一個無論輸贏都能翻盤的遊戲者。
這像極了格子間的社畜只能在停車場、衛生間尋求一方自己天地的心情,只有那一刻,你才是你,我才是我。
陳佩斯說,喜劇都有一個悲情內核,誠然,我們普通人往往能在李雪琴的語言中找到真實的共鳴。
北上廣,固然有著千金難尋的機會,好像每天都發生著一夜暴富的故事。不過「知難而退」的李雪琴選擇回家實現鍋包肉、燻雞架、鐵鍋燉大鵝的自由。
在《脫口秀大會》中,有一期主題是遺憾,離開北京回到老家的李雪琴,被很多人貼上了「遺憾」的標籤。
李雪琴四兩撥千斤的說到:「很多人覺得他們的夢想只有在北京才能實現,我想問,你的夢想是舉辦奧運會嗎?」
曾經李雪琴在接受採訪時,自己是走一步看一步的人,一些人努力追求的「終極目標」,對她而言不存在。
考上北大,在她的答案中,僅僅是「會考試」。
她曾經和朋友合夥做綜藝,幾個清北畢業生一起討論「年輕人和社會的碰撞」。但她總感覺不舒服,「生活中最樸實最平常的事情,他們總是要上升到一個價值上……我說有什麼可上價值的呢?清華北大怎麼地了呢,咋這麼把自己當回事呀?」
李雪琴的經歷,好像不是那麼「主流」,也不是那麼積極、振奮人心。不是說李雪琴這種「避世」的態度就是正確的,只是在這個每個人都擰緊發條憋著大幹一場的社會裡,需要李雪琴這樣的存在,讓我們知道,除了奮鬥、除了生存,簡單的快樂也是一種剛需。
在什麼都有鄙視鏈的生活中,唯有在簡單的快樂面前,我們是平起平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