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古人總是對「長生」抱有諸多幻想,即使肉體死亡,也總想使身後能夠屍身不腐,得以長久保存。從古代開始,對於屍體的保養就有很多偏方,有灌水銀保持屍身不腐的、有用各色香料以期萬年留香的,也有九竅塞上玉佩、或者整個棺桲都用玉來打造的。人力有盡時。歷經千年,怎樣的手段都擋不住時間。不過在常理之外,仍然有一些古屍因為古人巧妙的智慧,能夠完整地保存至今。
上世紀70年代,在馬王堆的漢墓1號中出土了一具女屍,被譽為「千年女屍」的辛追夫人。考古人員對屍體進行了仔細的觀測和考察,對屍體的保存完整程度感到驚嘆。雖然沒有像古人書籍中描述的那樣,歷經千年仍然面若生人,但以古代的科學技術能做到這個地步,也是驚為天人。在對外宣傳的時候,考古人員就用了一個詞——「栩栩如生」。
這個詞背後所代表的含義實在讓民眾們浮想聯翩,關於辛追夫人留存千年、面若熟睡的種種傳言也就四散傳播開來。當人們真正看到辛追夫人古屍的照片時,難掩失望之色,那麼究竟為何恐怖的古屍會被很多報導說成「栩栩如生」呢?
一、考古學對於屍體狀態的不同定義
眾所周知,考古人員有時會對古墓進行搶救性的挖掘,往往這個時候也會將墓葬的主人轉移到博物館。對於這種年代久遠的古屍,其形狀實在不能過多要求,他們有些化成飛灰,有些成為焦炭,年歲更近一些的,肌肉也會如同一層塑料一般乾結在骨頭上,實在稱不上是人類的外觀,看起來十分嚇人。
想想現在許多被殺人埋屍的受害者,隔了幾年之後,挖出來也只剩下一堆枯骨,更何況是埋葬了幾千年的古人。即使墓室裡空氣不流通又有諸多保鮮手法,還能看到溼潤內臟的也是寥寥無幾。
根據這些情況,考古人員將出土的屍體分為幾種狀態,而其中辛追夫人實在屬於「新鮮」程度最高的一種狀態,儘管眼球暴突,面部也腫脹得不成人形,整具屍體呈現出巨人觀的樣子,但漢代距今可是已經千年,而巨人觀正常來說是人死之後四五天才會有的狀態。正因此,考古專家才會以「栩栩如生」來描述這具屍體,這個如生應該指的是屍體,而不是指類似於活人。
二、辛追夫人的屍體外觀
在展出辛追夫人屍體的時候,博物館為她蓋上了一層白布,一方面是希望賓客們能夠有些心理準備,不至於受到驚嚇,照顧賓客們的視覺尺度;另一方面也是表達對這座跨越千年的女屍一種人道尊重。實際上,辛追夫人的屍體儘管相對於其他古屍來說是栩栩如生的,視覺效果卻也可以令人感到震撼。
法醫學上對腐敗巨人觀的描述是,死亡4-7天之後的屍體,內部因腐敗產生的氣體將屍體撐大,氣體滲入內臟和皮下組織,甚至器官會被氣體擠出體外的狀態。考古學家發現辛追夫人的時候,她的眼珠已經被體內的氣體撐得外凸,而內臟和生殖器官也被氣體擠出體外,普通路人看到大概會受一場驚嚇。
除此之外,她的肌肉十分完整,關節仍然具有一定的靈活度,皮膚和肌肉都沒有遭到太嚴重的風化,仍然是柔軟的附著在骨骼表面,甚至嘴唇都只是輕微的外翻,連頭頂的髮型都沒有亂。挖掘出土的時候,考古人員實在忍不住對漢代古人的技術表示驚訝。
三、關於辛追夫人的死因
對於這樣一具連掌上紋路都無比清晰的女屍,研究她的除了考古專家,自然也有醫學和生物學的人才,聽說專家們根據對辛追夫人身體的觀察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她患有冠心病、膽結石、膽囊天生畸形等疾病,而且手臂的一隻還發生了骨折。這些理論,無疑對現代病理學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貢獻。對比其他出土之後,就焦乾脆折、甚至有一些連灰塵都沒有留下的古屍,不得不說,辛追夫人實在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而法醫學專家和病理學專家共同分析辛追夫人的死因,得出的結論是,她在夏天生食了冰冷的甜瓜,導致胃痙攣和冠狀動脈紊亂,最終猝死。這死因也可以說是十分貴族了,畢竟在漢朝,甜瓜這個東西普通人家可是吃不到的。
四、千年不腐的屍身
辛追夫人的奇蹟,可以說是古代人民智慧和科技的巔峰。她的肌肉十分柔軟,摸起來很光滑,絲毫不像埃及的木乃伊一樣乾癟,而僅僅只是像現代醫科大學裡的保存完好的大體老師。據說在科學家的好奇心下,棺內的液體也被提取出來研究,其成分是經過了木炭、土壤和白膏泥過濾的液體,因為裡面含有一定成分的硫化汞,因此很大程度保存了屍體的完整度。
不過相較於其他古代貴族的屍身,辛追夫人不腐的獨特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古人從吃藥煉丹開始,一直到死後也沒有放棄過成仙的理想。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風俗包括九竅塞玉、頭灌水銀、將內臟挖出填上金玉之器,包括金縷玉衣、玉制棺桲、墓室內的童男童女、魚油製成的長明燈燭,還包括整個墓室龐大的風水布局甚至是活人殉葬,他們都屬於古人成仙願望的一部分。儘管這樣的追求到最後是可笑的一場空,但辛追夫人無疑是其中集齊大成的成功案例。
經過歷史學家考據,辛追夫人的身份最後被判定為漢朝時期長沙國丞相的妻子。許多尊貴的皇室成員,包括皇帝本人都沒有做到的事,在她的屍身上卻得到了實現。
結語
古人曰:死生亦大矣。生或死不同於別的事情,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對生死的觀念都是一個文明無比重要的特徵。古人渴望自己的生命通過千年不腐來進行延續,希望自己的靈魂能夠投身傳說中的仙界;而今人卻截然相反,將自己的器官捐獻出去,在別人的身上得到延續。現在人們也不再希望自己死後靈魂靈魂進入天界,而是希望自己的意願仍然留存在人間,保佑自己所愛的人。
這種生死觀念的轉變,也形象地表達出了古代封建文明和現代科技文明最大的差別。如今,當辛追夫人的遺體蒙上一層白布展出在博物館中時,我們再去看,看到的也不再是一句堪稱奇蹟的屍體,而是其上所凝聚的古人的智慧,和他們崇仙文化的遺留。
不過,相對於其他早早腐化消失的古代貴族遺體,歷經千年仍然面目完整的辛追夫人,又何嘗不是將古代人的文化與科技經過時間,重新帶給了現代的我們呢?從這個方面來說,她已經成功達成了永生的成就,她將作為一句藝術品,一件國寶級的文物,長久的流傳在整個中華民族的文明長河之中,連帶著漢朝的文明一起熠熠生輝。
千年之後,我們再瞻仰她的同時,也會忍不住構想,在時光久久之前,這樣一位夫人真實的相貌如何?她平常會穿戴怎樣的首飾?那天下午她吃的甜瓜到底有沒有如今我們的甜瓜那麼甜呢?這就是歷史和考古存在的另一層意義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