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君主漢武帝劉徹一生,共有四位皇后,陳阿嬌,衛子夫,李夫人,鉤弋夫人,但真正被冊封的只有陳阿嬌和衛子夫。李夫人死時,漢武帝雖以皇后之禮厚葬,卻並沒有給她皇后的封號,是漢武帝死後霍光追封的;鉤弋夫人是其子昭帝劉弗陵即位後所追封。而出身貴族、賦予金屋藏嬌典故的陳阿嬌,是漢武帝的第一位皇后,因數十年不能生育,妒忌心強而被廢退居長門宮,悲悶而死。漢武帝的第二位皇后則是出身歌妓,在皇后位時達32年(前122—前91)之久的衛子夫,位極人臣,堪稱漢武天后。
衛子夫是西漢平陽(今山西臨汾)人,漢武帝的姐姐平陽長公主家的歌女,大將軍衛青的姐姐,驃騎將軍冠軍侯霍去病的姨媽,生有一男三女,男為戾太子劉據,女為衛長、諸邑、石邑三位公主,可以說是幸福美滿。在當時的漢武王朝京中長安有歌謠說:生男無喜,生女無憂,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說明衛子夫從歌女到皇后,一人得志,全家富貴,衛氏一門的顯赫全靠衛皇后。事實也是如此,衛子夫出身卑微,原本是平陽公主府的一名歌女,後來適逢漢武帝祭掃霸陵還,路過平陽公主家被漢武帝看中寵幸,隨入宮,後因生了皇子劉據而成為皇后。這不僅改變了她自己的命運,同時也改變了她一家人的命運,其弟弟衛青,原來也只是私生子,童年時飽受欺負和貧寒之苦,外甥霍去病都成為漢武帝手下的大將軍,歷史上著名的抗擊匈奴的英雄。
水滿則益,月滿則虧,大喜之後必有大悲。衛子夫當皇后,一家先後有五人被封侯,當時朝野上下無不羨慕,無形中為其種下了危險的種子。公元前91年,太子劉據與方士江充不合,遭其陷害,牽連衛子夫,太子劉據、皇后衛子夫因不能自明而自殺。漢書載:「衛子夫薨,葬城南桐柏旁」。曾經輝煌至極的衛氏一族,只在朝夕間灰非湮滅。十八年後,其孫漢宣帝劉詢以皇后禮重新厚葬她,追諡號曰「思」,建園置周衛,史稱孝武衛思後。
說衛子夫是漢武天后,也許有人頗有微詞,因為,論名聲,她比不過封建王朝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子呂雉(劉邦原配夫人);論地位,她比不過兩握虎符的竇太后(劉徹的祖母);論結局,她比不過傾國傾城、紅顏早逝的李夫人(與漢武帝上眠兩千多年);但我認為她是漢武天后,卻是另有原因:首先,她是中國歷史上在位第二長的皇后,更是大漢(包括西漢和東漢)在位第一長的皇后;其次,她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有獨自諡號的皇后;最後,因為她從歌女搖身變為皇后,不僅改變了劉徹的帝王生涯,也改變了大漢王朝的歷史軌跡,更重要的是給漢武王朝帶來了兩位著名的軍事家(衛青、霍去病)。
衛子夫的傳奇不止在於她的出身,她的結束,還有她的皇后生涯。從做夫人開始,到最後自殺身亡,38個春秋,衛皇后不知道是怎麼過來的,但肯定的一點是,她絕對是一位聰慧賢明的皇后,否則也絕不會主持後宮這麼長時間。當然,漢武帝劉徹之所以一直敬重她,是因為她在最美好的年華,遇到了正當年輕,意氣風發的劉徹,幾乎是陪伴劉徹走過一生中最難熬的日子(內有竇太后渉政,外有匈奴強敵),正是她的似水溫柔,給了劉徹雄姿勃發的心最柔情溫暖的港灣。他們之間最美好的回憶,是其他女人替代不了的!
然而,政治是殘酷的。當年的巫蠱之禍,衛子夫因不能自明而自殺,其時葬於桐柏,當時知道衛後自盡的劉徹,一定是既痛且恨的。那個陪伴了他四十餘年的女子,用這樣剛烈的方式離開了,不僅以死明志,連彌補的機會都不給他。桐柏位於何地?桐柏正對著長樂未央宮,在桐柏登高可以看見長樂未央的歌舞昇平。那麼,站在未央宮的帝王,也能看到衛子夫的陵墓,一邊悔恨,一邊寄託哀思,還能一眼相望。尤其是劉徹知道太子是被冤枉的,他該多麼的悔恨莫及啊!
歷史對衛子夫的評價是以恭順、謙和的態度贏得漢武帝的恩寵,贏得大臣和後宮的尊敬。她安分守己、謙遜待人,從不幹預朝政,應該稱得上是一個賢惠的皇后。雖然巫盅之惑,導致衛子夫蒙冤自盡,但我想信,漢武帝是非常內疚的。在他的心裡,他的妻子,他的皇后,自始至終,都只有衛子夫了。
來源:茂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