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死亡之蟲,作為全球十大神秘怪物,傳說中可以一口將人生吞的巨大蠕蟲生活在蒙古的沙漠戈壁中,它極其危險,噴射的致命毒液能擊中數米外的目標,眼睛能釋放電流。它像極了科幻小說中才能存在的奇異生物,但有人曾多次宣稱遇到了它,這也為它的存在提供了說法。
神秘的蒙古死亡之蟲
在蒙古的戈壁沙漠上,一直流傳著一個傳說:在茫茫戈壁沙丘中生存著一種巨大血紅色的蟲子,它們形狀怪異,神出鬼沒,會噴射出強腐蝕性的劇毒液體,甚至可以從眼睛中放出一股強電流,可以讓數米之外的人或動物瞬間斃命,然後慢慢的將獵物吞噬。
根據蒙古人流傳的傳說,死亡之蟲生活在地下,除了六七月份活動之外其他時間它們都在冬眠,當下雨地面潮溼的時候,它們會爬出地面去捕食駱駝。
人們第一次注意到蒙古死亡之蟲,是由美國探險家安德思在1926年出版的《追尋古代人的足跡》一書中提到了死亡之蟲,他在書中寫道:「儘管現在的人們很少見到死亡之蟲,但蒙古人對死亡之蟲的存在表現的非常堅定,而且所有宣稱目擊過死亡之蟲的人對死亡之蟲的描述驚人的相似。它的形狀像香腸,沒有頭和腿,它有劇毒,只要你接觸它就意味著死亡,它們生活在沙漠戈壁中最荒涼的地方。」
尋找「死亡之蟲」
或許當我們第一次聽到「死亡之蟲」的傳說時候,覺得就好比許多傳說故事一樣,無非就是一個杜撰的故事而已,就如同科幻電影中的怪異大蟲子一樣。但「死亡之蟲」卻似乎不是一個荒誕的傳說,無論是從幾百年前的文獻資料,還是近期的目擊者對它的描述都驚人的一致。
雖然目前為止,沒有影像資料提供了死亡之蟲存在的證據,但是探險家們對於死亡之蟲的尋找卻沒有停下他們的腳步。
作為對「死亡之蟲」研究的權威專家,捷克探險家麥克勒分別在1990年和1992年兩次來到蒙古,以求能尋找到「死亡之蟲」的蹤跡,雖然這兩次探險沒有獲得實質性的收穫,但是他自己卻被「死亡之蟲」深深的吸引。
根據麥克勒編寫的關於「死亡之蟲」的情報資料指出,它外形像香腸,體長約0.5到1.5米,同男性的胳膊一般粗,它尾端很短,就像被刀切了一樣。它的面部模糊,無法分辨眼睛、嘴和鼻孔。整體呈暗紅色,爬行方式是向前滾動或者將身體傾向一側蠕動前進。
2013年,麥克勒再次來蒙古尋找「死亡之蟲」以實現自己的探索心願。這次他有備而來,乘坐超輕型飛機低空飛行在蒙古戈壁,進行大範圍搜索,希望可以發現躺在沙丘上曬太陽的「死亡之蟲」,然後將其生活習性和特點記錄下來,以填補蒙古當地人有關於「死亡之蟲」的不詳實資料。當然還是一無所獲,並沒有找到「死亡之蟲」。
英國探險家戴維斯從網際網路上了解到許多關於蒙古「死亡之蟲」的故事,不遠萬裡來到蒙古戈壁沙漠,也想尋找到「死亡之蟲」,以目睹它的「芳容」。
戴維斯沿途向牧民打聽「死亡之蟲」的消息,儘管許多牧民表示曾看過,但是無法為他提供「死亡之蟲」詳實的生活習性和出沒地點。依據探尋途中獲得的信息和資料,戴維斯決定碰碰運氣,他們一行在三個據稱「死亡之蟲」時常出沒的地點「安營紮寨」,但是過了許多天,依舊沒有找到它們的蹤跡。
戴維斯表示,將會組織第二次探險,希望能解開「死亡之蟲」的神秘面紗。
所以「死亡之蟲」究竟有沒有存在一直是一個謎題,雖然所謂的目擊事件一直都有,但是就好比尼斯湖水怪、ufo這些目擊事件一樣,所有的目擊者說的幾乎一致,所以「死亡之蟲」可能就是一段人類敬畏自然的傳說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