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香港的1992年,那個被香港人稱之為「周星馳年」的神奇年度中,在這一整年的時間裡,周星馳就主演了有7部之多的電影。而且更厲害的是,他所參演的電影作品,竟直接全數包攬了當年在港華語片票房榜的前五名,其中有一部便是由大名鼎鼎的王晶執導,我們今天更是要仔細講一講的華語電影經典之作——《鹿鼎記》!
說到《鹿鼎記》,小編也是自小翻看了金庸老爺子作品無數的純正金迷了。不過,反反覆覆看來看去,似乎也只有《鹿鼎記》是14部作品中,最具有喜劇色彩的一部了。記得以前每一次看完《鹿鼎記》後,心情都是相當的愉快,不像其他作品,看完多多少少總是有那麼一點兒憂傷的地方。
所以,對於《鹿鼎記》相信有無數的小夥伴,絕對是充滿不可言說的感情。從1984年梁朝偉和劉德華的《鹿鼎記》到1998年陳小春版的《鹿鼎記》再到黃曉明和韓棟。可以說,我們就是看著不斷翻拍版的《鹿鼎記》長大的。
作為原著的作者,對於這些影視化的作品,金庸老先生其實也是表示很認可的。當年的他在看了1884版的《鹿鼎記》後,就曾表示非常讚賞當時劉德華和梁朝偉的表演,覺得很符合他的心意。尤其是飾演韋小寶的梁朝偉,更是被金庸讚譽為最傳神的小寶。然後一直以來梁朝偉的韋小寶都當做神話一般,被認為無人可以超越了,但是直到1992年周星馳主演了電影《鹿鼎記》之後,大家才發現原來梁氏韋小寶真的可以被超越。
當然,這並不能說明周星馳的演技要勝過梁朝偉,只不過是相較來說,周星馳的無釐頭形象,跟韋小寶這個角色更為相似罷了。無論是電影裡的周星馳,還是小說中的韋小寶,其實他們都許多的共同特點。比如古靈精怪、飛揚跳脫、放肆囂張、百無禁忌,讓人瞠目結舌之餘,卻又讓人覺得痛快無比。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在知道周星馳要飾演韋小寶後,金庸老先生就已經給出了六個字的精準評價:「不作第二人想!」意思當然就是,沒有誰比你更適合韋小寶了這個角色了!
更加幸運的是,這一部上下兩集的《鹿鼎記》大電影,也是周星馳的電影流傳到內地後被刪減最少的電影作品之一。與同年的港片相比而言,被「閹割」的慘不忍睹的《國產凌凌漆》、《少林足球》、《九品芝麻官》等,《鹿鼎記》則要相對完整的多。
可是即便如此,在《鹿鼎記》上部那一節「抄鰲拜家」的經典片段中,依然是被刪去了一段極其隱晦的諷刺,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一一仔細的道來。
第一幕:周星馳飾演的韋小寶在到鰲拜府邸時,發出陣陣不停歇的「奸笑聲」入場的片段,首當其衝便被刪減了。而這伴隨著「奸笑聲」的入場,其實很明顯就是說韋小寶知道,這一趟抄鰲拜的家一定有很大的油水,可以好好的藉機貪汙一把,所以奸笑入場。但是,由於這不符合理想的官場的價值觀,自然就免不了被刪去的命運了。
第二幕:在韋小寶用明朝的「剝皮法」等,將多隆嚇得連連修改帳目,最後道出真言之後,銀兩通過38萬→380萬→1380萬的變化,揭示了多隆的貪官心理。在目前網上流傳的 《鹿鼎記》版本中可以看到,接下來就是韋小寶挑選各種「年輕美女」、「西洋美女」以及「非洲美女」等鰲拜的女人,也是難以擺脫借古諷今的味道。
當然,最為核心的還是,這中間被刪減了一個超諷刺的對話:
韋小寶:有記錄的有多少啊?
多隆:1380萬兩;
韋小寶:有記錄的!!!
多隆:380萬兩啊,大人。
韋小寶:不是吧,你有沒有算錯啊!!!
多隆:有算錯,是38萬兩。
韋小寶:嗯,這38萬兩是國家急需的,你馬上把它送入庫房,剩下的先送到我家裡,讓我查明看看有沒有假銀兩混在裡面,以免破壞國家的經濟。
這一節被刪減了的片段,充分顯示了韋小寶的無恥之極,肯定是不可以讓內地的小朋友觀看到,萬一學壞了就不好啦!
試想今日,如果是用現在網絡上的流行語,來解釋韋小寶在抄家時的這番增增減減、減減增增的話,那可絕對算得上是「社會社會」、「惹不起,惹不起」啊。